《中国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力-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录
序章 中国现代化的老师不该是美国
  一、现代化是一场残酷的登山赛
  二、后发国家:向老师学习,与老师斗争
  三、中国复兴的世纪之误——“你看人家美国!”
  四、“西方化”绝非“美国化”
  五、“中国力”:大难不死的道理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驾驭三大主义
  第一章 洞察力:认识西方,认识现代化
  一、为什么19世纪的中国人缺乏对现代化的洞察力
  二、学习现代化:奸诈的老师与懦弱的学生
  三、否认“西方统治联盟”存在的糊涂蛋
  四、穿透中国精英的斜视症:西方的先进性与霸权性同在
  五、全球的两极分化是全球现代化的本质
  六、知识成就西方霸权
  第二章 接受力:民族主义PK自由主义
  一、早期现代国家是战神的化身
  二、真正的“立国之本”:民族主义
  三、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自由主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言
这是一本谈论中国问题的书。
  作者是两个居住在海外的中国学人,体制外、非专业,但多年来一直认真、执著地思考着一些很专业的问题,关于中国的问题。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古时的世界小,齐、鲁、燕、赵几个地方转一转,世上的事就看得差不多了,聪明如孔子者,也就没什么可惑的了。可生活在当代世界的人不行,中国转过之后还要转世界,要懂得如何从中国看世界,如何再从世界看中国,最后还要学会将这两方面的看法结合起来。这么一折腾,又是十来年,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五十岁之后仍然越活越惑者。
  两位作者也在五十而继续惑者之列,暂时还无暇顾及自己的天命之问,一旦有机会,还是想对世人普遍关心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重大问题,作一番考察,发一番议论。
  没顾上春华秋实,斗转星移,在电脑前连续奋指疾敲了几个月之后,有了这本书。我们希望,它将是一本给中国青年一代带来启发的书,因为青年人是国家的继承者,他们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来认识自己,认识中国和世界。我们也希望,它还是一本终将会给中国的学界带来些许改变的书,我们试图通过新的论述方式、新的思想模型,澄清一些纠缠多年的大问题。最后,我们还希望,它是一本会给西方的学界以一定影响的书。中国问题已不再是传统的主义之争,已经出现了“中国力”这个新问题。实际上,世界各大国都有本国力是什么的问题,都透视出来看一看,也许会让国际政治理论界的面貌焕然一新。
  两位作者都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都写过很学术、很理论的文章。但这本书,将完全不按学术规范写,全书没有注释,也放弃了理论上的严谨和整齐,只是自然讲述。
  之所以采取这个撰写方式,主要是因为时间有限,不仅是作者的时间有限,还考虑到读者的时间也有限。既然不是学术研究成品,就不大可能要求所有读者都像学者一样,有充分的时间消化书中的每一个意思。在不到20万字的篇幅内讲述“中国力”这样一个大问题,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视角,此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本书是两位作者的第一次合作。由于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看法一致,所以,书中的观点,只能被看作是两位作者各自观点的综合和折中。在成书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经过反复协调仍然无法调和折中的问题,有些部分删掉了,有些部分换了表述方式,有些部分则以妥协的方式保留了下来。如果读者在书中发现有前后不大一致的地方,多半是妥协后留下的痕迹。
  好在此书并无建立定论的企图。如果说很多书都希望提供完整的思想成品,那么,我们这本书则更在意提供催生新思想的酵素。思想酵素本身不是体系,而是生成体系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中国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即。本书作者将两人合作的第一本书定在中国百年失败与成功这个题目上,正是希望能够为中国思想界增加一些催化剂,在这个特别的时机,推动这个领域内的思想探索和建设。
  但愿读者朋友们能够从此书中享受到思想飞扬的乐趣,并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对书中内容的讨论。
  电子邮箱地址:sinolizing@
  2009年10月20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序章  中国现代化的老师不该是美国(1)
一、现代化是一场残酷的登山赛
  人人都说,当今世界,是一个现代世界。中国人也都说,当今中国,是一个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或正走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
  现代化,这个词包括了多少含义?太多了!代表了多大的变化?太大了!
  作者接受这样一个宏观的看法:近五百年来的人类历史,都被现代化这个重大主题所主导,若不是现代化,今日世界不会是如此形势,今日中国也不会是这般模样。或者说,正是从五百年前开始的一个巨变,带来了整个人类社会今天的如此这般,造成了中国今天的如此这般。
  如果将人类历史比做一条漫长的路,那么,这条路以往一直很平坦,但从五百年前开始,就突然变成了一条不断上升且越升越高的山路。如果比做是一条蜿蜒的河,那么,这条河以往一直很舒缓,但从五百年前开始,就突然变成了一条越流越急的激流。
  现代世界与“前现代”世界区别有多大?比较一下山路与平原、激流与湖泊,就知道其区别有多大。现代化对一个国家的要求有多高?比较一下登高山和走平路、浪里行船与湖中泛舟,就知道其要求有多高。
  中国,是现代化的被动接受者。也就是说,把整个世界变成一场登山赛的始作俑者,不是中国人,而是别人。登山赛开始时,中国还在山脚下慢慢悠悠地散步,完全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很晚之后,才开始追赶,接下来,是一连串的不适应,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后来才开始了真正的登山进程,连续一段时间的阔步急进,终于成了登山赛的胜利者之一。
  由此,才引出了“中国问题”的各个方面——中国如何成为了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今日中国算是一个现代国家了吗?中国社会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吗?中国当年为什么没有和日本同时起步?中国早期的失败如何影响了后来,又如何影响了现在?中国当前的现代化是一个成功模式吗?如果是成功的,为什么中国会成功?成功靠的是什么?如果还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中国能否解决当前的问题,并继续取得成功?
  诚然,关于世界的现代化,并不是新的看法,关于中国的现代化,更不是新的题目。之所以再次把这个问题隆重地提出来,是因为,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今日中国,已经确定无疑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登山模式,而且也可以确定无疑这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从当前这一继往开来的登山轨迹,尤其是从登山赛的大形势上看,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仍有可能继续保持成功。
  因此,在今天重新谈论中国的现代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种含义。就好像是走过了一段弯曲起伏的盘山路之后,终于领略到了新的风光,站在这个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上,是一个“尽管过去曾如何如何,但终于已经如何如何”的豁朗心态,相较于当年迷失在山路中途时的彷徨失落、急躁不安、不承认失败乃至自欺欺人,已不可同日而语。
  站在新的高度上回望,由近及远,目力所及,清晰可见多个不同层次的历史图景。就像登山者的经验一样,这些图景,在登山的途中会模糊不清,即使偶尔看到,也无法将自己的所在地置于视野当中,仍然理解不了图景的全部。只有走出歧途,登上崖顶,才可一览无余地辨识出既往征程中的条条阡陌、道道沟梁。

序章  中国现代化的老师不该是美国(2)
回望来时路,在那里,中国曾经不知不觉地迷失;在那里,中国又稀里糊涂地绕圈;在那里,中国被别人超过;在那里,中国几乎跌入深渊缮就是在那里,中国终于找到了正途,一路疾行,三十年后再看,已然“满眼是庐山”。
  只有到了此地,可以极目一览群山的这一个高处,我们所观察到的现代化,有了非常不同的意义。在这里,我们的长焦距透视,终于获得了完整的“景深”,我们脚下的位置,终于和整个的视野合成了一体。
  首先,从近五百年这个最大的历史“景深”上看:起初几个西方国家率先开始登山,成为了现代化的“先发国家”,而中国在近一百多年前,才开始转向登山之路,属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此后的历史,就是中国在山路上艰难前行,一路追赶先发国家的历史。在这个“景深”上,主角是登山的“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主题就是后者追赶前者。
  调整焦距,再从中英鸦片战争之后一百多年这个较近的“景深”上看:中国与俄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开始登山,但俄日两国很快就追了上去,成为了“后来居上者”,而中国却连连失败,直到成为后发国家中的“后后发国家”。在这个“景深”上,主角是“后来居上者”和“后后发国家”,主题就是前者甩掉后者。
  本来很可能就是一个失败的故事了,一个先迷了路然后又走反了方向最后跌下悬崖的悲惨案例,令巅峰上的先发先至者欷感叹不忍卒看。但一个重大转机终于在最后的关头出现了,后发者发起赶超的现代化轨道,就横亘在离悬崖不远的转弯处。从近三十年这个最近的“景深”上看:中国告别了前三十年的道路,回归到了一种适用的现代化模式上,此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突然加速,终于几过关口、连登高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个现代化历史上的奇观,令山上山下的观察者们一片哗然。
  遥想当年,现代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