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策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颠覆策划-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便无法展开。比如王星此时遇到的问题,请拍卖师要钱,文稿竞价保险要钱,现在,要聘请一个法律顾问团更需要钱,如果这些都要白花花的银子,可能这次活动根本就无法展开。   。 想看书来

上部(10)
另一方面,如果王星事事都拿钱铺路,那他起码就不算一个策划高手,策划高手是在成就自己的事业时,善于利用别人的资源,而且要让被利用者高高兴兴,在一个案子的实施过程中,各取所需。说学术一点,就是善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凡是接触过王星的人,都会对他有深刻的印象。他极其善于挖掘事件背后的题材,在别人忽略的地方,他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他能在一个看似庸常的题材里,提炼出闪光点,然后他便抓住这个闪光点大做文章。另外一点就是,他极富演讲天分,对一件事情的阐述,哪怕只是面对一个人,他也会以充满激情的口吻来表述,如果你只听他演讲,不看现场的话,你肯定会认为他在面对台下的多少听众做报告。这也算是他的一个特点吧。  粗大嗓门的傅律师,同样是一个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辩才。他一听王星提起文稿竞价一事,还没等王星发挥,他便开起了讲坛。王星一边听,一边揣摩着这个律师,他发现,这个律师同样也是一个感性的人,而且,他对这个活动的理解正好与王星的初衷吻合。看着王星沉稳的表情,傅律师当时肯定以为是一单大生意上门来了,因为深圳青年杂志社也是一个有钱的单位;他的眼光放射出攫取的光彩。  当傅律师的演讲告一段落,王星以和傅律师高八度的声音迥异的深沉、低缓的声调也开始了自己的演讲。王星的开场白已经向无数人演绎过了,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不仅富有感染力,也绝对富有逻辑性,一向以逻辑严谨、丝丝入扣的傅律师渐渐进入了王星的演讲的情境。  王星说,可以这样认为,首次文稿竞价将是一个挽救中国文化的工程,为中国的文人造个海,让文人在自己的海里畅游,将可以使我们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得以延续,可以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为我们可怜的文化人保留一点应有的尊严。所以,我们认为,为这次活动提供法律保障,非傅律师莫属。  没问题!傅律师说。  不仅是你一个人,我们需要一个律师顾问团。  没问题!又是一个没问题。  “我们对知识产权问题做过深入研究,并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律师对这个活动胸有成竹。  王星说,如果您和您的同事承接这个工程,我想,你们将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青史留名。  傅律师并不否认。他对这个充满挑战的案子满怀激情。  “名不名的事,无所谓。”律师说。  但他的潜台词是:名固然重要,但利也不能不谈。  啊?王星故作惊讶地说,这个时代,像傅律师这样的淡泊名利的高人已经是稀有动物了,我代表中国首次优秀文稿竞价组委会向你们表示敬意。  先给傅律师戴一顶辉煌的高帽子。紧接着王星说,我们认定本次活动的首席法律顾问非您莫属,只是我们想请您免费……  傅律师断然没有想到文质彬彬的王星在双方交流热情澎湃的当儿突然提出这样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的问题,大律师应承也不是,当场拒绝也不是。  但是,双方刚才的交流已不是生意的问题了,而早已上升到民族大义的事情了,除了钱的问题,这个时候,傅律师已经没有其他理由拒绝王星的要求了。  …… ……  聘请法律顾问团的事情就这样解决了,由傅律师领衔,联合所里的王合成律师等,为文稿竞价活动配置了一个高效坚挺的法律顾问团。这个顾问团在之后的时间里为文稿竞价活动做了大量的坚苦卓绝的工作。  保险落实了,拍卖师敲定了,免税批文拿到了,法律顾问团建立起来了,到这会为止,文稿竞价的舞台才算搭建成型。  王星长长地出了一口恶气。  接下来,还有更艰难的事情要面对。  第二节:用全新概念整合市场资源——为文人组装一个市场  策划秀  

上部(11)
为市场寻找买主  TAKE SHOW,表演的意思,也叫做秀。策划家,有时就要做秀,或者换一种说法,策划本身就是在做秀,但这种做秀不是在做假,像当今有些书画拍卖会,你都分不清台下举牌的买主中到底有多少是“托儿”。  策划人,在策动文稿竞价这样的活动时,他的身份更像导演,他设计并组合了一个戏剧情景,并引导买卖双方进入剧情,进入角色,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  首先,卖方的角色开始进入剧情。  第一个正式报名者是北京作者彭子强,他在新闻发布不久便来信报名,其竞价的作品是30万字的纪实文学《相卦算命奇道黑幕——古今中外著名算命故事129》。  第一个亲自来组委会送稿的人是深圳的一名“龙之传人”。他亲自送来了已故的两代人合作的《文人读史札记》手稿6本。该手稿通篇采用颇具一定书法价值的蝇头小楷书写而成。  随之而来的是石家庄的一名中学教师,他专程赴深圳亲手交来自己熬更守夜“爬”出来的书稿,武汉戏剧院的4位剧作家因公务繁忙难以脱身,便委托一名叫张姗姗的女士送来了他们的剧本作品。  这之后,组委会进入繁忙的阶段,电话铃声不断,来电来函报名竞价的各行各业人士已近800人。在这些参与者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仅十几岁。  专业作家响应者众,丛维熙、###才、叶永烈、权延赤、贾鲁生、刘心武、莫言、张贤亮、张抗抗、张弦、池莉、方芳、白描、马原、顾工、顾城、赵玫、杨利民、刘晓庆等文化名人均有意参加竞价。丛维熙的纪实文学《背纤行》、叶永烈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江青传》、楚良的长篇小说《床》、顾工的纪实文学《年轻时我热爱》、顾城的《英儿》、张弦根据周梅森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乱世风尘》、白描的《遗落荒原的种子》、马原的20集电视史诗片《中国当代文学之梦》等影响较大。  第一个报名竞价的海外作者是香港的阿视,他寄来了散文集《秦川人》。组委会还收到了由中央电视台转交而来的28名台湾同胞联名写来的咨询函,以及法国巴黎留学生的信息反馈:将积极提出关于“以法国留学生为主,向欧美学生会动员,协助大使馆教育处集中审稿发往国内的建议”。  …… ……  这样看,卖主角色进入了剧情,文稿市场的竞价和交易市场的一半即卖方市场被成功地发动起来了。  要知道,当初,王星所以南北奔走,会见作家,所担心的就是活动宣布后没有作家来参与怎么办,没有一批在文坛享有盛誉的作家的参与,这个活动的含金量将大打折扣,没有新闻效应,没有眼球效应和关注热点,这个活动一开始便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结果是上了也不是,不上也不是。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谁是买主?谁来买这些文稿?  不要以为新闻发动了,文人响应了,就真的会有人来买文稿,更不能拉出一副姜太公钓鱼的姿态,把书稿像摆衣服那样罗列出来,双手抱着膀子,冷眼看世界,爱买不买。  想当初,深圳股市的创造者廖熙文在深圳承销股票,手下的工作人员经常被人当作拉广告和搞直销者往外赶。而现在,深圳机会大把、投资渠道多多,谁会注意文稿呀?王星要做的下一步工作是:如何让深圳人认识到,购买文稿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文化,亦可获得相应的回报。  随着活动的推进,王星也成了新闻人物,除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焦点访谈”以及新闻联播报道了他和他策划的文稿竞价外,各地传媒记者更是对他穷追不舍,广信酒店的组委会办公室他是轻易不敢去了。有些人对他说:“王星,你要发达了,这么多稿子卖掉,你只要抽一成水,那钞票也会把你压死。看起来,想不发达也难喽,赶快买台点钞机等着点钱吧。”  王星说:“真是这样,还轮得上我来替大家卖文稿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部(12)
他们其实不知道,文稿在当代中国,绝不是紧俏商品,它也绝无如此大的魅力,否则的话,整天围着王星的绝不是那些卖主,而是买主喽。“喂,王星,照顾一下,给个面子,怎么你也得给我留一部吧。”  这情形可能吗?又不是原始股票。  简单地说吧,文稿的买方市场还没形成,这里指的是商业意义上的文稿市场,人们连买文稿怎么个约定法、买卖双方的权益、甚至连签个协议都不甚了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  正因为如此,新闻炒得越热,组委会副主任李骏越是担心。他不止一次忧心忡忡地对王星说:“到时要卖不掉怎么办?”  的确有这个风险。就在深圳首次文稿竞价结束后,1997年3月17日《深圳特区报》发了一篇题为《良好意愿,尴尬收场》的文章,说的是不久前北京在举办的“首届影视剧本精品拍卖会”成交率不足1%,总成交额不到7万元的消息。这个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者在操作这个活动的时候可能就犯迷糊了,他们肯定以为推出一批影视剧本精品,那导演、制片人和企业家还不挤破头哭着喊着来买。  我想说的是,如果当时王星也沉浸在热火朝天的新闻冲击波中和良好的自我感觉里等待数钱的话,结果绝不会比上面所说的拍卖会好到哪里去。  当时,王星首先明晰了在卖方市场已经发动的背景下自己应该接下来做的事:第一,弄清谁是这次文稿竞价最可能的竞买者。第二,必须在竞价开槌前与竞买方明确交易意向,包括竞投作品和竞买最高限价。  6月份以后,王星在组委会办公室已无法正常办公了。成群的作者和记者涌入酒店,涌入16楼的办公室和走廊。没办法,王星只好又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