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护肤用品直销公司的成功之道:玫琳凯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最大护肤用品直销公司的成功之道:玫琳凯传奇-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99年生活电视台基于一年的在线投票结果,授予玫琳凯?艾施20世纪商界杰出妇女称号。
  2000年,玫琳凯艾施慈善基金会也在全国范围内向防止针对妇女的暴力活动和妇女庇护所等项目提供了支持。《交互周刊》(Interactive Week)命名玫琳凯公司为第四大全球在线零售公司。
  2001年,玫琳凯公司因为建立了玫琳凯个人网站而被直销协会授予“行业创新奖〃,同时,它让独立美容顾问有机会拥有自己的网站。11月22日,深受爱戴的玫琳凯?艾施女士于感恩节去世。
  2002年,玫琳凯销售又创新高,零售利润达到将近16亿美元。玫琳凯的独立美容顾问人数逾950 000人。
  2003年,玫琳凯独立的美容顾问人数逾100万。玫琳凯公司迎来了40周年庆典。
  虽然玫琳凯创办化妆品公司的最初目的是为广大妇女提供无限的个人发展机会,帮助她们实现梦想。但谁也没有想到,玫琳凯公司会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28亿美元、拥有100万人的大公司。
  
  回购公司股份
  
  玫琳凯总结一生的经验,得出了许多颇有启迪性的结论。她认为,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借助股市来进行大规模融资。但是股市风险极大,它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掉你,因此必须谨慎从事。
  以把粉红色凯迪拉克汽车奖励给推销员而著称的玫琳凯化妆品公司,早在1976年就成为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而玫琳凯本人也成为纽约证交所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董事长。
  但是,作为上市公司,尤其是在纽约上市的公司,玫琳凯的决策必须满足股东的短期利益,同时承担每季度创建良好业绩的压力。玫琳凯指责这种金融现象为“季度性炎症”,对它成为公司方向的驱动力感到越来越不舒服。
  到了1983年,玫琳凯的5000美元原始投资,加上后来的公开发行和再投资资金,为每年3亿多美元的销售额奠定了基础。可是,鉴于“上市”的原因,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对成为公开交易的公司越来越不满意。
  当然,他们并非是唯一得出这种结论的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许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掉转航向,决定从公众手里回购公司股票,并再次成为私人公司。
  于是,在完成股市筹资扩展之后,经历了股市潮起潮落的玫琳凯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回购所有在股市上流通的股票。玫琳凯决定采用杠杆收购的形式来回购股票。杠杆收购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公司管理者大量借款,买回所有上市股票,再以现金收入或出卖资产所得偿付贷款。此次收购行动,玫琳凯母子二人耗资3.04亿美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快速发展(3)
玫琳凯为了摆脱资本市场的掣肘而放手一搏,最终使公司重获生机,1997年的销售收入达12亿美元。此举使玫琳凯能独立自主地管理公司,也使他们握有的股票价值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玫琳凯说:“最重要的是股市永远在波动,而我们不再受到投资人买卖的不良影响。”
  
  将世界刷成粉红色
  
  从创始人微不足道的5000美元投资起步,玫琳凯公司如今的全球批发销售额已经超过14亿美元,相当于零售额28亿美元。公司自成立以来平均年增长率将近两位数,全球销售组织在33个国家开展业务。公司遍及全世界的独立美容顾问达到90万人。
  玫琳凯缔造的俄罗斯权利十字军
  也许最能说明玫琳凯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国际发展潜力的迹象,出现在1992年4月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它报道了因为玫琳凯公司而改变了生活的一名俄罗斯女性的故事。文章的标题是:玫琳凯缔造的俄罗斯权利十字军。
  俄罗斯是玫琳凯公司在欧洲业绩最佳的市场,自1993年开展业务以来,增长势头非常凶猛。根据公司负责东欧业务的副总裁塔拉?尤斯塔斯(Tara Eustace)的说法,玫琳凯公司是在这个前苏联大地开始实施改革政策时来到这里的。
  尤斯塔斯说,俄罗斯以及所有15个现在已经独立的前苏联共和国的女性通过她们的玫琳凯事业战胜了“内战以及热力、电力和自来水供应的短缺”。她们克服了没有可行的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困难,以及缺乏强大的中产阶级的现实。
  更令人惊叹的是,尤斯塔斯说,俄罗斯的平均月工资只有100美元。而尽管一套玫琳凯基本产品系列的成本为65美元,女性们还是愿意进行这一投资,并寻找顾客来证明该投资是合理的。现在,俄罗斯有3万多名独立美容顾问,12位首席经销商。
  俄罗斯的第一个首席经销商加利娜?基西勒瓦(Galina Kisse1eva)是个拥有高学历的工程生态学家。在创建自己的玫琳凯事业以前,她在门捷列夫化工科技大学(Mendeleev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从事工业生态研究,她回忆说,她第一次听说玫琳凯的时候,“觉得像是神话故事”。
  走了一趟达拉斯以后——她在那里见到了玫琳凯——她被这家公司迷住了。接着,她见到了住在纽约、当上了独立美容顾问的一群俄罗斯移民。“你想象不到,”那些俄罗斯同乡无不热情地告诉她,“等待你的是什么样的未来!”
  如今,基西勒瓦对公司的描述是:“公司具有广阔的未来,为满腔热情,希望给他人带来知识、美丽和欢乐的所有人提供了一个空间。”她说,玫琳凯不仅帮助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给了我的孩子们一个全新的未来,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理念”。
  玫琳凯在美洲
  在美洲的墨西哥,虽然缺少相对可支配收入,但玫琳凯仍取得全国市场第二的业绩。正如玫琳凯公司拉丁美洲总裁乔斯?斯梅克(Jose Smeke)所说的那样:“我们的企业文化与这个国家的重要需求相吻合。”
  但是,玫琳凯公司的企业文化并没有为了顺应墨西哥的需求而做大幅度修改。斯梅克说:“这种‘吻合’早就存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和原则不需要我们为了市场而进行扭曲或者再造。玫琳凯教给女性们的不仅是梦想,更重要的是教她们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卡斯特罗?门多萨(Castro Mendoza)是证明斯梅克这段话的最好例子。在孩子刚刚两岁的时候,门多萨就被丈夫抛弃,没有车,没有家。在1991年开始玫琳凯事业时,她没有一点富裕的钱,靠到镇子里卖饭(自己做的盒饭)糊口。 。。

快速发展(4)
“我当时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自尊心极低。”这位首席经销商说。她表示,从1992年以来,她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年,她当上了独立经销商,有一个由76个成员组成的队伍,400多个基本客户。
  “从那时起,一切都变得像是在做梦。”门多萨回忆说。首先让她产生兴趣的是一个作为奖品的计算器,但促使她坚持下来的是她的独立经销商每星期打来的电话。“她常问我:‘你好吗?’我会用‘很好’回答她,虽然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感觉很尴尬。但过了一阵子,我开始相信了。”
  斯梅克说,作为一个分支市场,墨西哥业务的巨大增长是从1997年开始的,独立美容顾问的人数从万人上升到了10万人。如今在墨西哥,有将近1400名经销商,2001年的零售额相当于批发销售额1亿美元,也就是说零售额达到了2亿美元。
  玫琳凯在亚洲
  借着其他分店经营红火的契机,玫琳凯开始挺进亚洲。在玫琳凯世界里,另一颗明星是亚太地区——从韩国到澳大利亚,各国正在努力“将世界刷成粉红色”。玫琳凯公司亚太地区总裁如是说。
  1988年,玫琳凯的美容小店进入日本市场,从1990年开始,很快便形成产品经营网络。目前,美容小店在日本的连锁店已超过50家。未来的发展难以预测,因为从根本上说,玫琳凯的形象和个性更适合美国民众,与日本社会的严谨和拘泥显得格格不入。但年轻人崇尚西方文化的思潮又势不可挡,植物护肤品的发展也是大势所趋。
  “从政治体制、宗教派别和文化角度说,这是最复杂多样的地区之一,”玫琳凯公司亚太地区总裁说,“但是玫琳凯的‘方法’已经兴旺起来。”
  
  附录:玫琳凯公司的全球扩展
  ●美洲地区总部设于世界总部得州达拉斯
  美国(1963)
  加拿大(1978)
  墨西哥(1980)
  阿根廷(1981)
  乌拉圭(1984)
  智利(1989)
  危地马拉(1991)
  萨尔瓦多(1998)
  巴西(1998)
  ●欧洲地区总部设于世界总部得州达拉斯
  德国(1986)
  冰岛(1991)
  西班牙(1992)
  瑞典(1992)
  挪威(1993)
  英国(1993)
  前苏联(1993)
  葡萄牙(1995)
  匈牙利(1995)
  芬兰(1996)
  乌克兰(1997)
  捷克(1997)
  荷兰(1998)
  斯洛伐克(2000)
  哈萨克(2000)
  瑞士只有工厂
  ●亚洲地区总部设于澳洲悉尼
  澳洲(1971)
  马来西亚(1988)
  新加坡(1988)
  泰国(1988)
  马来西亚(1988)
  文莱(1990)
  中国台湾(1991)
  新西兰(1991)
  日本(1994)
  中国(1995)
  中国香港(1999)
  菲律宾(2000)
  韩国(2001)
  
  扩大版图,逐鹿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增长潜力的直销市场,跨国直销巨头都知道,欲决胜全球,先逐鹿中国。在直销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之际,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五百强前列的最大护肤品直销企业——玫琳凯化妆品公司,也加入了进军中国的行列。
  1995年,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玫琳凯投资2014万美元建立了一家化妆品工厂,开始了在中国的淘金历程。这是除美国以外的第一家工厂,工厂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1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