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孩子听得入迷的样子,这位家长继续给孩子分析:“从你的声音中,我能感觉到,你是一个自信的孩子,因为你说话很有力度,这是你的优势。但与你的同学相比,你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你听,你的同学总在询问你的想法,这说明他能很好在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与人相处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而你在这种能力方面好像要表现得弱一点!”
  听到家长头头是道的分析,这个孩子高兴地说:“我好像更了解自己了!”
  的确,对于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可以评价别人是怎样一个人,但要让他确切地说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而且他们还常常错误地把自己心中的“自我”当成现实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有必要引导他们通过与同伴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而上面的这位家长却通过巧妙的方法,让孩子对现实中的“自我”有了正确和深入的认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1~2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5)
其实,在上述案例中,家长让孩子听从录音机中听自己真实的声音并不是真正目的。录音机中的“真实声音”仅仅是一个引子,它激发起了孩子想了解“真实自我”的欲望,所以,这位家长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对比,让孩子对现实中的“自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录音机中的“真实声音”很容易就会激起孩子想了解“真实自我”的欲望,再加上要与同伴做比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认真地思考家长对他的分析和评价。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也很容易发现就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所以,当你刚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总是区分不开心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时,家长不妨用上述方法,引导孩子正确了解、认识自己。
  当然,由于这些二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总会不断变化,所以,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常常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他人总是夸奖孩子的优点,那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浑身充满优点的孩子;但当他人总是指责孩子的缺点时,他很容易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分清现实中的“自我”与他人评价中的“自我”。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把握好两个原则:
  当孩子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欢心鼓舞时,家长不要打击他们,但一定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实力”,从而引导他们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努力;
  当孩子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垂头丧气时,家长更不要添油加醋,而是要引导他们意识到那些缺点仅仅是他的一部分,他仍然可以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努力。
  方法二:面对推卸责任、悲观→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每次考试成绩公布时,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
  “我这次没考好是因为老师出的题太难了!”
  “考试那天我太倒霉了,出门就差点被车撞上,所以没考好!”
  “考试那天天气太冷了,我都被冻感冒了,所以没考好!”
  ……
  作为成人我们知道,当成绩没考好时,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之所以搬出这么多的客观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承认,或者不想去面对那些自身的原因,例如,这一阶段自己没有认真学习、在考试时没有认真检查等。其实,在这一现象中,体现的是孩子的“自我归因”能力。
  所谓“自我归因”,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经常习惯性地把成功或失败归结于某种原因。例如,当孩子成绩没考好时,他习惯性地用客观原因来说服自己和他人,这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归因”;但当孩子成绩没考好时,他首先想到了是自身的原因,并积极地去想改进的方法,这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归因”。其实,孩子的“自我归因”能力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很重要方面。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完全可以拥有积极的“自我归因”,例如,出现了错误,他们首先反醒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抱怨他人或客观条件。对于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决定着孩子所取得的能力。
  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而另一个却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个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堆满玩具的屋子里。一个小时后,当父母打开关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正坐在一个角落里哭泣,当家长问他哭泣的原因时,这个孩子伤心地说:“我怕把这些玩具弄坏,怕你们责骂我。”

三、1~2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6)
但当父母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却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奋地用一把小铲挖着马粪。看到父母,他高兴地说道:“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一定要把它找出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成为好莱坞明星,又从州长走向总统的宝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在里根成为总统的过程中,他的那种乐观的态度对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人的乐观态度又是从何而来呢?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们所持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是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归因方式所决定的。就拿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出现了错误,他们总是在他人或外部环境里寻找原因,那孩子很容易就会走向悲观。
  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几乎每天都迟到,每当我问他原因时,他都会说:“妈妈起床晚了,所以我也起床晚了。”在我的建议下,这个孩子的妈妈给他买了个闹钟,但第二天这个孩子仍然迟到了,我再问他原因时,他仍然理直气壮地说:“妈妈给我买得闹钟声音太小了,我都没有听到闹钟响。”
  也许家长们会说:“这个孩子也许是在撒谎,他是在为自己的错误寻找理由。”其实,确切来说,这应该算是孩子的一种“自我归因”方式,也就是说,他已经习惯了把由自己失误而造成的错误推给别人或周围的环境。家长们可不要小看孩子的这种“自我归因”,久而久之,它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要一出现错误,他就会去自身之外寻找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很容易悲观的,因为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错误,而只会把目光盯在外部环境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上面。在这种状态下,这些孩子就像上述故事中那个悲观的孩子一样,会用悲观的情绪一点点把自己打败。
  但如果孩子能够用积极的“自我归因”方式去分析错误,那他们很容易就会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并且还会收获乐观的生活态度。当然,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是需要家长用耐心和细心来培养的。
  一位聪明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孩子刚刚学习走路时不小心撞到了桌子,这位家长没有像一般的家长这样哄孩子:“桌子不乖,把宝宝撞疼了,桌子该打。”而是这样对孩子说:“宝宝把桌子撞疼了,桌子没有眼睛,宝宝有眼睛呀,桌子不哭,宝宝下次一定会小心的!”
  渐渐地,孩子上了小学,当孩子因为迟到而受到老师批评时,这位家长也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安慰孩子:“都是妈妈不好,让你起床起晚了,下次妈妈早叫你一会儿,你就不会迟到了!”而是这样对孩子说:“如果你把闹钟提前十分钟,以后你就再也不会迟到了!”
  ……
  正是由于从小接受的是这种教育,这个孩子从来都不惧怕困难和错误,因为他懂得如何改变自己去战胜困难、改正错误。也正因如此,这个孩子一直都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就像上述案例中那位妈妈的做法,孩子撞到了桌子,她没有去埋怨桌子,而是告诉孩子这是由孩子自己不小心而造成了,并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观念:只要你小次小心点,就不会再撞到桌子上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很科学,她在孩子刚刚接触错误和困难时,就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身上的失误,并告诉孩子如何做才能弥补失误、战胜困难。其实,她这正在地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当孩子到了一二年级,家长更应该引导孩子用积极的“自我归因”去分析事物。我们都知道,一二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重要的开端时期,孩子总是用消极的“自我归因”去分析事物,那到了三四年级,孩子这种消极的“自我归因”很可能就会定型,从而形成消极的思维习惯。到那时候,家长再想让孩子改掉这种消极的思维习惯,将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当然,如果在一二年级,家长有就意识地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那这种积极的“自我归因”也将成为孩子的一种积极的思维习惯,从而可以促使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抓住一二年级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具体来讲,家长可以按着以下步骤来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1.告诉孩子,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只要是出现了错误,首先想到了是如何才能弥补错误;
  2.面对错误,家长先不要埋怨孩子,在想到弥补的方法后,让孩子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3.引导孩子先从自身的方面寻找原因,例如,考试没考好,不去找客观原因,而是思考在这一阶段自己是否在努力学习,或者在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