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周正伏在柜上忙忙碌碌抄写,竟然没有看见窦公和管家来到面前。
  窦公轻声唤道:“马先生,常将军已回府,让管家来请你相见哩。”
  马周这些日子的心情一天比一天灰暗,心想京城之大,竟无自己立锥之地,自己满腹经纶,却无机缘显露。
  为谋一门客就如此艰难,何谈其他呢?这几日,马周懒得连胡须都不想刮,蓬头须面的,更显落拓。
  管家显然也注意到此点,说道:“你若以这般面貌去见主人,不妥。
  这样吧,我且在这里稍待片刻,你快去刮刮胡须,再换一套干净的衣衫出来。”
  马周感激遇到眼前这二位好人,遂遵嘱入内换洗一番。
  马周跟着管家入了常何府,管家入内禀报,片刻出来说道:“主人正在堂上与韦大人说话,你先在这里候着。”
  管家所说的韦大人,即是当朝的谏议大夫韦挺。
  韦挺与常何以前皆在东宫,二人相处得很是融洽,二人其间虽经过不少波折,现在终于又一殿为臣,这份友谊一直保持了下来。
  马周一直在堂前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二人一前一后走了出来。
  观其神色,前面那人自是来访的韦大人,后面那人剑眉大眼,一身英气,定是本宅的主人常何。
  常何走到马周的身边停了下来,问管家道:“这位即是马周了?”
  管家点头称是。
  已走过去的韦挺扭过头来,仔细打量了马周一眼,笑道:“常兄弟,你怎么也附庸风雅起来?要找什么门客?哈哈,你要找门客也要找一些有真本领的才是。
  像眼前这位,定是从街上随便寻来的吧?”
  “不,韦兄。
  这人还是有才华的,已经得到虞先生的首肯。”
  韦挺又是哈哈一笑,提脚就走,边走边说道:“你在街上能寻来什么宝贝?要我说,你还不如让国子监帮你随便寻一个,这样才最令人放心。
  哈哈,你别是想图便宜吧!”常何将韦挺送出门外,那边的马周听了韦挺之语,感到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一双眼里充满了怒火,双拳不由得捏了起来。
  管家也觉得韦挺的话太刺耳,宽慰道:“马先生别多心,韦大人一直是快人快语的脾气,并没什么恶意。”
  马周已经得知了韦挺的来历,冷冷说道:“如此之人,还能居于谏议大夫之列?”
  说话间,常何已经转身回来,他对马周点点头,说道:“你既然得到虞先生的首肯,那是不会错的,就留下来吧。
  管家,你先帮马先生安顿一下,然后再领来见我。”
  这样,马周就当了常何的门客。
  此后数日,马周每每想起韦挺那蔑视的神色,心中常忿忿不已。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1)
这年夏季时中原果然多水,因民部早已符传各州,让其注意水势,水部郎中更是逐个视察了容易发生水患的地方,督促防汛,虽雨水连连,并未酿成大灾。
  转眼间到了秋收季节,田野间见出大熟。
  贞观元年时,因旱灾使粮食减产,关中米每斗需绢一匹才能换到,到了今年粮食丰收,米价直线回落,每斗米仅值二十钱。
  这时,逃散出去的百姓纷纷返回乡里,众刺史喜出望外,将其妥善安置。
  以往萧条的村落又起炊烟,各地渐渐有了一些生气。
  李世民阅罢各地来的奏章,心中的欢喜不言而喻。
  他想起陈君宾之功,特下旨擢其为太府卿。
  李世民认为陈君宾有理财的能力,而太府寺掌管邦国财货之政令,下设两京诸市署、左藏署、右藏署、常平署,让陈君宾主持这里的政务,相信更能发挥其能力。
  李世民一团高兴,有心想出外狩猎一番,又想起魏征等人的脸色,不敢轻举妄动。
  这日秘书省魏征、虞世南前来奏事,李世民当场答复,然后说道:“虞先生,朕今日作诗一首,请你品评一番如何?”
  虞世南接过绢纸,只见上面写了一首艳诗,其诗曰:        蝉鬓慵梳倚帐门    蛾眉不扫惯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    一面残妆空泪痕    李世民以宫人的口气,写出了其不能得到皇帝恩宠的幽怨。
  虞世南看后连连点头,觉得该诗写得好,然转念一想,李世民以皇帝之身,却写出这等宫中艳诗,毕竟有些不妥,遂谏道:“陛下圣作虽工,然体制非雅。
  若天下之人知道皇上爱好此类诗,必然效之。
  此文一行,恐风靡天下。
  恕不奉诏。”
  原来当时风行奉旨和诗,皇帝每写一诗示于臣下,群臣必须写诗和之。
  虞世南既出此言,显然不赞成李世民写这类艳诗,故不奉诏和诗。
  李世民看到天下大熟,心内高兴,其大多时间在宫内行走,因想起了写艳诗的游戏,若群臣和之,势必有着许多乐趣。
  不料一贯沉默寡言的虞世南给了当头一棒,李世民的心情顿时沉了下去。
  魏征侧头看诗,明白李世民缘何如此,遂拱手道:“陛下,虞先生所言亦为臣之心意,当初梁简文帝好作艳诗,境内皆效之竟成风俗,谓之宫体诗。
  这样的诗虽对仗甚工,词语又艳,终不是盛世之风,望陛下戒之。”
  李世民已经听明白了二人的意思,示意虞世南将绢纸放于案头,然后说道:“朕知道了,皇帝的一言一行事关天下大体,虞先生,朕今后再不为此类诗句。”
  魏征微笑道:“其实陛下作此诗,是为宣泄胸中的兴奋哩。
  今年天下大熟,举国高兴,然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陛下要保持清醒头脑才好。”
  李世民怫然不悦,说道:“人言做天子自得尊崇,无所畏惧,朕却以为要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朕每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
  魏卿,你的意思是说朕有些头脑发昏了?”
  “非也,臣见皇上这些日子眉飞色舞,今日又作此艳诗,因想提个醒。
  古人云:‘糜不有初,鲜克有终。
  ’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
  李世民点头答应,心里暗暗想当个皇帝真难,还不如做一个平常人那样自由自在。
  然自己身上担负社稷之重,要想做得尽善尽美,惟有克制己欲,方能不蹈隋炀帝的覆辙。
  魏征、虞世南告辞后,李世民起身到左边的案子旁站定,那上面堆有群臣所上之策略。
  他随手拿了几本,然后斜倚在躺椅上观看。
  第一本为王?所上,其中说道:“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
  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
  

唐皇慧眼识马周 李靖忠心领三军(2)
王?的这段话,是说吏部选人时仅论其会试成绩,而未从本人的德行等方面细加考查,万一此人德行有亏,在任上荼毒百姓,则其恶劣影响无可挽回,百姓已受其害。
  李世民抬头看了看窗外,觉得时辰已近午时,遂令人去传王?,让他过来共进午膳。
  王?急匆匆过来的时候,尚食局已将午膳摆好,李世民坐在上首,令王?与自己对脸坐下,然后边吃边说道:“王卿,朕已看了你的上疏。
  然书中仅提其弊,未说如何改之的法儿,今天你可以提一提。”
  王?道:“陛下,现在每年选数千人,吏部不能知悉每人的德行,仅凭会试成绩配其阶品而已。
  臣以为两汉取人的法儿可以借鉴。”
  “两汉?你可慢慢道来。
  来呀,为王卿添酒。”
  一名美人袅袅婷婷执壶为王?添酒,王?侧目一看,发现该女美艳脱俗,委实令人艳羡。
  王?定了定心神,然后答道:“谢陛下赏。
  两汉取人,皆于乡闾之间访其才德,州郡择其出众者贡之,然后朝廷入用,当时号为多士。”
  “眼下参加会试的举子中,不也有乡贡出身吗?”
  “不错,确实有乡贡身份,然其毕竟为少数。
  依臣意见,中央及州县官学中,生徒入学资格限制太死,如此就绝了许多能才的入仕之路,须放开限制。”
  李世民不赞成王?这个意见,摇摇头道:“不可。
  魏晋之后,官有世胄,谱有世官,到了我朝虽有变化,然不能混淆士、庶之分。”
  魏晋以来,门第观念很重,李渊身为关陇贵族后裔,自然不能免俗。
  李世民在征战和理政过程中,为了笼络人才,逐步打破关陇贵族的范围,起用魏征等山东寒族之人,已是很大的进步。
  但士族及庶族还是有区分的,让李世民打破士族及庶族的界限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尚没有这个心思。
  不过他还是赞成汉时法令,在士族中经过乡、县、州逐级选拔,全面考核其才具、德行。
  李世民目视王?道:“不管怎么说,你主持门下省,仍然关注吏治之弊,朕心甚慰。
  王卿,你知道朕最看重你的什么优点吗?”
  王?稍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臣有自知之明。
  若论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如晦。
  每以谏诤之心,将陛下与尧、舜相比指君之短,臣不如魏征。
  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温彦博。
  断狱理案,举重若轻,臣不如戴胄。
  至于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与他们相比,亦有一寸之长。”
  李世民大喜道:“不错,激浊扬清,疾恶好善,确实为朕看重你的优点。
  王卿,你对其他人的评价,可谓恰倒好处。
  来与朕同饮一盏。”
  他们饮的是葡萄酒,只见酒为琥珀色,入口甚甜。
  两人饮尽之后,那名美人又轻轻为他们斟上。
  李世民满意地说道:“朕听了你的这番话委实开心。
  人非完人,皆有所长。
  看来朕用你们,确实各得其所。
  王卿,你这番话其实也是赞扬了我呀。”
  “臣实事求是,不敢夸张。
  人皆有所长,然对其短处也不能不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