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名使者见了李世民,先行跪拜礼,然后起身说道:“陛下,大汗差小人来向陛下请旨。
  如今颉利可汗攻打甚紧,请陛下发兵救援。”
  李世民心里一震:突利和颉利果然真刀实枪干起来了。
  原来突利那日遭到颉利可汗的殴打和禁闭后,两人开始结怨,突利认为受到了奇耻大辱,又想###厥现在众叛亲离,哀鸿遍野,心里就起了脱离颉利的念头。
  颉利可汗为了扑灭各地的反叛部落,又屡屡向突利征兵。
  突利一开始采取了软抗的法子,不与颉利照面,以各种借口不听他的号令。
  如此三番五次,颉利可汗明白了突利的想法,遂罢攻其他部落,集合重兵扑向突利。
  李世民听完来使的诉说,沉吟不言,挥手让唐俭将其带回驿所内等候。
  随后,召来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议论这件事情。
  待众人来到,李世民将突利来使之意向大家说了一遍,然后道:“朕与突利为兄弟,其现在有难,不可不救。
   。。

马周途穷入京师 圣上远虑图突厥(10)
然朕与颉利亦有渭水便桥之盟,这如何是好?”
  杜如晦的态度很明确:“陛下,戎狄无信,所盟所约是当不得真的。
  现在突利来求救,则其今后势必臣服我朝。
  臣以为可以发兵救援突利,联手将颉利灭亡。
  如今时机光顾我朝,稍纵即逝,若不加利用,今后将后悔莫及。”
  李世民不置可否,说道:“如晦善断,须玄龄之谋。
  如晦,且先听听玄龄的主意,你再判断。”
  房玄龄想了一下,觉得此事头绪太多,一时不好下评语,遂斟章酌句道:“陛下以前说过,这###厥多年欺凌我国,如今势衰,确实有可取之道。
  且颉利和突利相攻,也有可乘之机。
  要说将他们二人相比,臣的心思要偏向突利一些。
  然突利实力比不上颉利,若其相攻日久,突利如落败,则颉利依旧控制漠北,非臣所愿。
  只是眼下农机未复,再起兵事,怕又扰劳天下,与陛下以静抚民之愿不符。”
  李靖揣摩李世民的真实意思,觉得眼前刚刚度过灾年,正是恢复生机的关键时刻,他不会因为与突利盟为兄弟而妄动刀兵。
  颉利与突利相攻,结果肯定是突利落败,但同时也能消耗颉利可汗的有生力量,战事之后也会进一步激发各种矛盾,这正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结果。
  李世民作为一个在逆境中夺取皇位的新皇帝,若不明白大势及掌握各种时机,则难登皇帝位。
  李靖正在这里默默思索,就见李世民投来探询的目光,他不等李世民开口,急忙奏道:“陛下,臣以为现在不宜援助突利。
  一者,陛下与颉利、突利皆有盟约,援其任何一方,即为背盟,有损名声;二者,颉利和突利兄弟相攻,为其内乱,陛下若贸然插手,会招致突厥民众的怨言。
  臣以为,我朝对其两不相帮才好。”
  李靖果然猜中了李世民的心事。
  李世民认为###厥内乱刚刚开了个头,远非到了彻底混乱的地步,眼下颉利和突利的势力最强,他们刀兵相见,定能大伤###厥汗国的元气。
  李靖所奏与自己想法相合,定是也看到了这一点。
  李世民眼光晃过李靖、房玄龄、杜如晦三人,觉得这三人才具超卓,然在兵法玄机方面,李靖又优于他们。
  房玄龄、杜如晦才具出众,此生也定会忠心辅佐自己,他们能力越强,李世民心中越喜。
  至于对李靖,李世民的心中透着矛盾。
  当初自己与李建成相争时,明对其问计,其实是想将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里。
  孰料李靖推辞,来了个两不相帮,这使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见面时虽亲热呼其为“药师兄”,然内心里实在难有与房玄龄等人的情分。
  李世民潜意识中认为,臣子能力越强,若不对自己忠心,则越危险。
  李靖并不知道李世民此时心中在想些什么,继续奏道:“陛下,臣想突利既来求援,可告之实情,若其势衰而来投奔,陛下答应收留即可。
  这样,也不失一番兄弟之情。”
  李世民收回心思,点头道:“药师兄所言甚是有理,玄龄、如晦,你们以为如何?”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了李靖所言,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两不相帮,皆不背盟,让###厥内部继续纷争,以耗其势,然后坐收渔利。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李世民感叹道:“唉,想当初突厥强盛之时,其控弦百万,欺凌华夏,无人敢挡。
  其骄恣无道,自失民心,才会势衰如此。
  突利现在来求援,朕的心里又喜又惧。
  喜的是突厥自此衰微,无暇来入侵我国,边境从此得安。
  然朕若他日无道,也会落个如颉利这样的下场,岂不可惧?你们随朕身边,要随时举谏以匡缺失,不能让朕重蹈颉利的覆辙啊。”
  李靖奏道:“陛下即位以来,臣下如魏征、王?、戴胄等人犯颜直谏,开贞观新政之风,群臣慕之效之,皆在各自职位上兢兢业业,查漏补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马周途穷入京师 圣上远虑图突厥(11)
今日陛下召臣等来议事,其实是想善纳人言,兼听则明,将大计行得更完善。
  如此,陛下定能克成一代大业。”
  李世民微微一笑:“药师兄,你说出这样的话,让朕听得很舒服。
  然朕听这样的话多了,也会骄傲起来。
  到那个时候,也有可惧之处哩。”
  李靖见李世民说出这样的话,知道他的脑子十分清醒,遂拱手道:“臣谨记皇上训诫。”
  “罢了,我们不提这个话题。
  药师兄,颉利那边的事儿你要盯紧,且看他与突利相斗的结果。
  朕既然答应突利可以入国庇身,你可嘱李大亮等人注意其战事进程,万一突利抵挡不住,要派人去接应。”
  突利可汗的来使怏怏而归,突利闻讯心如死灰。
  面对颉利的攻势,他别无选择,只好竭力抵挡。
  这样支撑了半个月,眼见抵挡不住,突利便在一个黑夜里率领家人和亲随狂奔至马邑。
  李大亮已在这里等候多时,将他接入城来并送往长安。
  西突厥的来使却是两拨,一路为莫贺咄侯突利俟毗可汗所派,另一路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所使。
  他们来京的目的很明确,即是向唐朝请婚。
  西突厥当时控制着东起金山,西至咸海,北起夷播海,南达葱岭的广大区域,其中辖有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千泉、安国、康国、吐火罗等十数个附属国。
  西突厥王庭设在伊列河的上游,一直由统叶护可汗坐镇。
  某一日,统叶护可汗的伯父起兵,混乱中杀了统叶护可汗然后自立,是为莫贺咄侯突利俟毗可汗。
  统叶护可汗的儿子被人拥戴,是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
  这样,西突厥由此分成两派,他们征战不息,一时分不出高低来。
  为了增强势力,两派不约而同想与唐朝联姻,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和亲政策由来已久。
  中原王朝国势衰微的时候,一般会对周边游牧民族采取这种妥协办法。
  然而到了唐朝,和亲发生了变化,四夷君主为了求得与唐朝联姻,多次遣使来朝,厚赠聘金,纷纷以和亲为荣,表示效力唐廷。
  李世民主张和亲,他认为嫁女生子则为外孙,外孙多听母亲之话,且有着中原血统,掌权后自然不会对外公、舅父发动战争,即可换来边境的平安。
  李世民的这种思想未免天真,因为游牧部落的伦理道德观念与中原习俗大相径庭。
  后来,李世民又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他对房玄龄说道:“北狄世为寇乱,若平之惟有二策:提兵十万,击而虏之,涤除凶丑,百年无患,此一策也。
  同意其求婚,与之和亲,若能因此换来平安,朕为苍生父母,岂惜一女!”房玄龄对曰:“如今天下户口大半未复,以战征之固然能一劳永逸,然兵凶战危,圣人所慎。
  行和亲之策,实为天下福祉。”
  西突厥此次派来二路人马求婚,李世民断然不与。
  他召来二路来使说道:“如今你们互相攻伐,则君臣未定,朕无法许配两家。”
  他转而当起了和事佬:“你们归去后,可致言可汗,就说朕的意思,让他们各守自己的地盘,勿复相攻。”
  二路来使无功而返,他们将李世民的话分别转述给二可汗,然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两派相攻更急,无止无休。
  看见头领自顾不暇,西突厥的属国渐渐不向他们称臣纳贡,各自紧守属地,自成一统。
  常何那日见到虞世南,忽然想起马周答题之事,急忙从身上掏出答题递了过去,说道:“虞先生,你的这道题难倒了许多人,现在总算有人敢答了,请你品评。”
  虞世南接过答题,先说道:“嗯,此人的字写得不错,极有风骨。”
  待他细看了马周的答题,颜色顿改,抬头沉吟。
  常何见状,问道:“怎么?难道他答非所问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马周途穷入京师 圣上远虑图突厥(12)
虞世南摇摇头:“非也。
  我想不透草莽之中竟然有如此机敏之人。
  常将军,我这题用两个僻字为引,其实没有什么一定的答案。
  此人以《周穆王传》为对,飘逸之中又见扎实,实敏达博学之极也。”
  虞世南在那里咬文嚼字,常何听不懂也弄不明白,遂着急地问道:“听虞先生的意思,这人还算有戏?”
  “你不过觅一门客而已,岂止有戏?常将军,你访得此人之后,可将他引来与我见一面,届时我再试其真伪。”
  管家奉常何之令找到窦公,让其找到马周。
  马周正伏在柜上忙忙碌碌抄写,竟然没有看见窦公和管家来到面前。
  窦公轻声唤道:“马先生,常将军已回府,让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