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感集-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上起来时,雨已停了,只是天还阴着,世界还是原来的样子,地震没有发生,只是一家人从屋里搬到了油毡搭就的防震棚里。这让秋有几分失望。当母亲张罗着搬回屋里时,秋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在村子里,秋没有碰到一个人,半阴的天气让他感到几分异样,潮湿的空气中潜伏着某种不安和某种未知的东西。秋在村子里游荡着,在走到村头一片经常玩耍的空地时,地震发生了,天地旋转着,秋跌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到,地移到了头顶,天转到了脚下,天和地象两块磨盘一样和到了一起,把他挤成了很小的一团。他在心底轻轻的叫了一声:妈妈。一切又都恢复了常态,他还站在村头的空地上,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时,秋听见远处有一种声音传来,由远及近,好像被什么追赶着,来到跟前,吞没了他,又往前去了。秋现在是处在雨的包围中了。他醒悟过来,撒腿往回跑,撵上了雨,超过了雨,雨落在了他的身后了,就在他几步远的地方下着。他转身钻进雨幕里,哗哗的雨声又吞没了他。他从雨中走出来,走到几步远的地方站定,转回身,呆呆的望着这个迷茫的世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父与子的童年
父与子的童年

  
  父亲在回忆童年:昏黄如豆的灯光下,母亲在缝补衣衫,几个孩子在旁边玩耍,用手在墙上作出各种动物的造型,玩累了,就听母亲讲故事,在母亲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儿子在回忆童年:手拿遥控器变换电视频道,玩高档玩具,吃高营养食物,着漂亮衣饰,打电子游戏,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然后长大。父亲的童年已从今日世界的一端割裂下来,单独成了一个纯粹的童年世界,儿子的童年却是今日世界的一部分,他的一些道具、布景乃至手段,在今天仍可发现,逝去的只是时间。

  对于父亲,童年是他心灵的故乡,永远让他心驰神往,魂牵梦绕。对于儿子,童年只是一些小时候的故事,所以他不大爱回忆童年。

  童年在现代人这里已不再具有完整的意义,不再构成对成人世界的消解和减轻。童年正在失去它相对于人生的美学意义。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越来越早熟的现代人终将失去它的童年,在生理和精神上同时失去。那么,人类将变得残缺不全,而残缺不全的人类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记忆中的小屋

  
  那在记忆中是一个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的房子,墙是土的,房盖也是土的,开着门和窗,门和窗就好像是在四四方方的盒子上掏的两个洞。一个说不上多大年纪的疯男人就住在里面。疯男人曾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当兵走的时候曾是一个挺不错的小伙子,可从部队回来时就不正常了,终至于完全疯了。疯子有一根拐杖,三尺多长,光溜溜的,一头包着胶皮,出屋时总拿在手里,但他并不常出屋。生产队专门派了一个人给他做饭,说是做饭,其实永远是玉米面饼子。做饭的也是一个老头,廋小,一脸的麻坑,终身未娶,住在生产队里,做着放牛倌。麻子放牛极其不负责任,把牛撒出去就不大管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就经常把牛赶到屯外的沟里,骑牛消遣。有时他发现牛不见了,就到处乱找,可很少发现我们。除了骑牛,我们还玩其他一些游戏,当然什么游戏都有玩够的时候,大家在一起索然无味,就会有人提议去打韩八路。韩八路就是那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疯子,姓韩,八路是我们给起的名字。

  我们边走边说笑,散兵游勇般向那个小屋进发。离老远便停下来,有胆大的便主动请缨,去小屋侦察,趴窗观察一会儿,回来说在屋,众人就拣起土块噼噼啪啪向小屋发起攻击。打一阵之后,就见窗内伸出一支“长枪”,大家都知道这是疯子经常拿在手里的拐杖,众人一阵哄笑跑开。离老远看那支长枪抖动着,同时听见疯子在屋内发出嗒嗒的响声。大家更开心了,重新发起进攻,这次的进攻更加猛烈,疯子的长枪缩了回去。众人小心的靠近,靠到窗前,看见疯子猫在炕上的被里,淘气鬼们又往被上扔土块,打一下,被里的人就蠕动一下,同时发出一声叫骂。有时疯子也抓起一件东西打出来,落在地上却是一块玉米面饼子。可有一次扔出来的却是一把菜刀。这种恶作剧后来因为学校的干预而停止了,再后来疯子就死了。那个侍候他的麻子住进了这个小屋,在有一天麻子也死了,这个小屋再没有人住,终于坍塌,再不见了踪迹,只在记忆中存留着。

墙上的画
墙上的画

  
  墙上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有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红的荷花,绿的草地,白的亭台。它是一幅图画,也是一帧四季不变的风景。已经忘了它在墙上挂了多久了,那是在一年的春节挂上的,当时的情景气氛已无处可寻,只有这样一帧略显陈旧的年画留下来。

  
  除夕到了

  
  除夕到了,外面不时响起鞭炮声,我知道这是新年,我努力让自己沉进新年的气氛中。儿子高高兴兴的在外面放着鞭炮,不时发出快乐的喊叫,妻子在厨房里忙活,准备着饭食。一切迹象都表明,这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是最应该高兴快乐的一天。所以,我也让自己高兴,也让自己快乐。逗孩子玩儿,和他们打闹,爽朗的笑,关闭起自己的脑子,只让心开放着,尽情尽性。然后在吃饭时喝了些酒,让自己微醺,至此一切都很圆满。

  然后,我走出屋子,走向一个僻静的去处,无人的小径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走,不顾一切的往前走。有隐约可感的风迎面滑过,流向身后。我想哭,泪就流下来了,好像早就等在了那里,等待着流下来。再过不到十个小时就是除夕了,这一切都很美好。  

  
  
  梦回童年   

  小外甥在小学五年级的时,迷上了游戏,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但仍禁不住偷偷出去玩。后来除了上学,被强制留在家里。小外甥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整日很少说话,不愿意和大人沟通。精神状态很让人担忧。姐姐姐夫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小心的看护着。但又不敢过分的表现出来,免得他受到更大的压力。

  放寒假时,我把小外甥接到家里来,安排好他每天完成的作业,就放他出去和乡下那些野性十足的孩子们玩儿。开始时,他还有些拘谨,但没出几日,就完全融入其中了。假期快满时,他离开还有些恋恋不舍,我告诉他回去好好学习,放暑假还让他来。

  三个月后,我去姐姐家,姐姐偷偷告诉我,说小外甥很少去玩游戏了,现在学习很刻苦。晚上我住下来,小外甥和我一起睡。他悄悄告诉我,说他现在有时候还出去玩游戏,但他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能挣钱了,就自己买个游戏机玩。如果考不上大学,什么都是空的。我惊异于他沧桑的口吻,同时也欣慰于他还保留着天真单存的心性,考学挣钱都不是目的,目的只是一台简简单单的游戏机。我想对他说,等你长大后,你就不会这样想了。但我没有说出来。这一夜,我梦到了我的童年。

  
  麻雀与孩子

  
  一只小小的麻雀在房前的电话线上叽喳一阵,又飞走了。过了一阵,又飞回来,还是象先前一样,灵动着身子,叽喳着。我听不懂它的语言,也无兴趣关注它想表达什么,只是觉得这小东西叽喳着,并不怕人的样子很有趣,站在一旁观赏着。这期间,它又飞走飞回了几次,可我从未想到它并不逃逸而去,又飞回来的原因,也从未想过一只小小的麻雀的行为会有什么原因。一直站在身旁的八岁的儿子对我说:爸,它想回窝。儿子的话提醒了我,原来它是想回到它屋檐下的窝里,而对站在屋前的我心生恐惧。既舍不得离开,又不敢贸然飞进去,只得大声向我喳叫,而我却在欣赏它的有趣。要不是儿子提醒,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猜到它有趣的表象下面,是在表达一种恐惧和焦急。我讶异于小孩子的敏感和洞察力。象对这只小麻雀的观察一样,我想当然的认为八岁的小孩子的脑子是一片空白,无所想的,但他却表现出了大人远远不及的智慧。说实话,我一直认为儿子是一个笨孩子,不如别的小伙伴们聪明,但这件事让我改变了对所谓笨孩子的看法,对生命的感悟和悟性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的智慧吗。

  那只小麻雀在我走开后,很快就飞进了檐下的窝里,那里正等待着它嗷嗷待哺的稚子。。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同一种表情
曾经过去的年代

  
  在我们今天看来,五十年代是一个纯洁的理想主义的年代,某些场景和片断,某些氛围和声音,都带着深深的时代印记,被定格在了那个年代里,成为了一种“过去”的象征,一种曾经有过的“某种情绪”的象征,一个推之不去的时间的影子。

  “五十年代”这是一个在今天人们心里能够引起某种复杂情绪的年代。当我们说五十年代是一个理想主义年代时,我们已经站在了实利主义的今天了,我们即对那个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年代的一去不返而深深眷恋,又并不讨厌今天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既不满于五十年代的幼稚和单纯,又对今天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终极信仰丧失,感到困惑和茫然。我们在心灵和情感上渴望回溯到那个纯洁的年代,在感官享受上又想留在今天。或许,若干年后,人们终将淡漠和淡忘那个年代,淡漠和淡忘“理想主义”这个名词。五十年代终将凝成一段不再具有感性意义的历史。但既便如此,它的意义仍不会消失,理想主义不会消失。相反,它们还会因为永不再现,不再轮回,而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并恒久的闪烁在历史和精神的星空。

  
  同一种表情

  
  翻看过去的一些老照片和图片,发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