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几的散文随笔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武几的散文随笔文集-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我舅舅舅妈都是农民,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文化教育。表弟从小就跟着父母在田间插秧、施肥、割稻、打谷,也从小就深刻的体会到体力劳动的辛苦和价值的低廉,体会到没有文化素质的酸楚和羞惭,也从小就有过上大学的梦想,或奢望。然而,家里的经济情况却怎能不让这个即将入学的高中毕业生感到灰暗、沉重和隐痛呢?    

  我的舅舅,已经六十多岁了,年老体弱,唯靠于在两亩多田地上勉强耕种来赚取只够养家糊口的微薄收入,还要赡养九十多岁的奶奶。而我的舅妈;也已年近六十,身体一向不好,素有病痛。今年上半年就因肿瘤入院,治病花去近万元,一方面花光了家中积蓄,一方面靠亲友接济,才总算度过难关。我舅舅有两个儿子。但我表弟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已经四十多岁,夫妇俩也都没什么文化,只是靠种田、结编、打杂勉强营生,且他们的两个儿子又都在读初中,实在也有着不轻的家庭负担。    

  但最后,经过百般努力,申请到了几千块的助学金,再向亲友借到了些,我表弟总算是上学去了。    

  我表弟读初中、高中的时候,还时常能回家帮忙做农活、家务,但他读大学以后,原本自己尚且需要子女养老照顾的年老体弱的父母,还不是得咬牙勉强支撑这个小儿子们读完几年大学。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和体力再来承受儿子的依靠和期望,还不是得尽这老年的余力为他作这最后的艰难挣扎。    

  去我舅舅家的时候,我看到舅舅养了好几头牛,他总是牵着它们上山吃草。我想到那年老的母亲脸上焦灼的期盼,想到那父亲难以掂量的责任承担的分量,但我也看到了他们心底升起的希望。    

  
  (三)  

  
  农民可以去往何方?    

  在我站在棉花地里的时候,这个问题忽然发自于我的心中,好象是问题自己在寻求解答。    

  我们的据说正在转向服务型的政府机构;在发挥运用自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的时候;在面对三农问题的时候;所能拿出的就只能是这治标不治本的支农惠农政策吗?    

  把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他们就可以不用去城市出卖廉价体力了吗?他们就可以依靠经济效益低下的几亩地或者十几亩地而安于他们的农民的生活与农民的命运了吗?    

  或者将工业引进农村,让他们一个个都成为工人?而他们自身所能够提供的劳动价值又能够让他们过上怎样的优越于从前的生活呢?    

  很多农民已经深切的意识到,只有督促子女奋发读书,只有拿出全部的然而微薄的积蓄和以廉价的劳动力为子女拼命的赚取学费这一条路了!那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虽然要面对并不平等的录取入学的机会;要面对有权势的家长和他们的子女们的恶性竞争;要面对那些非但不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还竟将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财富来源而只想着如何榨取到更多财富的国家大学。    

  
  (四)    

  
  我个人基本上也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关于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以及农民的辛劳和苦楚,也还是知道的。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每年暑假,我们兄弟两都要去到亲戚家帮做农活。在烈日的暴晒下,只需要一两天,皮肤就会变的很黑。插秧割稻子的时候,一整天的弯腰劳作是很难受,也很难熬过来的;而打谷子的时候,手脚并用。双手抓抱传过来的一大把一大把的稻子,一只脚在机子的踏板上不断的使劲踩踏,就更是辛苦,那种辛苦也是语言所无法言述的。    

  我现在已经不再帮亲戚家做农活了,我觉得自己做不了。但是我又想,作为农民的他们,就比我们更能做吗?不是这样的。那都是受生活的逼迫。他们虽然多半也读了几年书,但一到外面,普通话都说不好。除了做农活或者本地的一些零碎的杂活,以及一些在附近的厂子里能找到的简单重复廉价的手工劳动,又能做什么呢?    

  也只能期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再继续自己的命运了。    

  
  (五)    

  
  农民太多。他们有的正在向工商业转型,但仍然有几亿还困系于来自远古时代却至今没有什么变化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之中。农民的问题是如此重要。农民这个词是如此的沉重,几乎沉重到了掂量不起。。。。。。    

  而我们,也都是农民,或者是农民的后代。    

  面对这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的全球化的社会大趋势,国家的几亿农民,可以去往何方?    

  
  (六)    

  
  我又想起中专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    

  他叫苏冬生,曾经跟我是一个寝室。那时同寝室的同学常常哼着一句歌词:“冬冬是个胆小鬼……66 65 35 6  66 65 35 2……”是首儿歌,唱的人乐乎的很。而对苏冬生戏谑的称呼,就成了冬冬。    

  冬冬家里是很穷的,新学期开始时,体育老师要求每个人交90元钱给他,他给大家每人买身运动服,就冬冬怎么做工作也不交钱;农业统计老师要求每个人交25元钱给他,他给大家每人买个小计算器,也就冬冬怎么做工作也不交钱;后来寝室里来了几个别班的学生一个一个找大家借钱,还是冬冬怎么被逼怎么被打也不借一毛给他们。    

  冬冬这人我还是很了解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学习一般,但很爱学习,人不瘦,但又黄又黑,并且有几个学期是跟我一个寝室。他剃头也是跟我一样,去剃那种一块钱一次的。有一回还跟我一起做了学校仅有的两个光头。到了冬天,冬冬也跟我一样,几乎从不去一块钱一次可以洗热水澡的澡堂,也是洗洗冷水澡。    

  印象中,冬冬从没跟我借过钱和饭菜票,但他没钱吃饭,这我却不知道,只是以为他很节俭、很省,或者是有点缺钱用。他常常早上买拾多个馒头,然后一整天都吃馒头,吃时把馒头放一大杯子里面用开水一泡,再用刀叉叉起来吃。有时有同学的方便面作料没用完,他就不让扔了,自己留了下来,吃饭时候就可以不打菜,把留了下来的作料往里一放,倒点开水泡一泡。    

  后来有一回,有室友早上买了鸡蛋,剥开鸡蛋皮吃鸡蛋时,我听到冬冬向他要蛋壳,说是自己胃痛,听说吃蛋壳有用。把蛋壳细细的嚼碎,和着口水咽下去。他说这样子他已经吃了有一段日子了,有点效果。    

  读书的时候,很多事我都还不懂得。毕业以后,我在下乡的过程中,真实的了解到一些人家痛苦而艰难的生活状况。现在想来,很节俭、很省是不足以解释冬冬当初的节俭生活的。他一定是逼的没办法才这样。    

  不知道冬冬现在怎样了?    

  中专的学历水平并不足以真正改变什么!当年国家所谓分配工作的政策对于象他那样的青年不过是一种不能接受的忽悠。或许后来他还读上了大学,还接受了更多的有益的教育吧!    

  只希望他没有辜负父母的苦心和期望,已经彻底的摆脱了农民的命运。    

  
  (七)    

  
  国家对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难能可贵!但不知道那占学生之大部分的只是读过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或者再加上三两年的技校的学生们,去到大城市中,能有什么竞争优势?    

  许多类似希望工程的建设,亦着实难能可贵!虽然所搞出来的大多教学楼工程比之政府大楼总是逊色了些。特别是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亦是年复一年的增加着。亦着实难能可贵!虽然比之老百姓们所担负的行政成本,比如官僚们的烟啊酒啊汽油啊什么的这方面的支出中所增加的,有些年份要少了些。    

  
  (八)    

  
  我穿行于乡村的时候,感觉好象在全中国的墙面上,都写着各种各类的标语。什么退耕还林啊,什么安全生产啊,什么保护耕地啊,什么计划生育啊,等等等等。    

  我看到那些标语,好象是附属于围墙与屋墙本身,好象围墙与屋墙也正是为它们而建。我忽然记起的是少年时代看到的,写在中学围墙外面的一条标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标语,字很大,色大红,工整,优美,醒目。所以我至今记得。但是那条标语,竟什么时候给人用石灰水擦去,写上了另外的内容的标语。    

  政策不断在变,宣传工作的内容也在不在变化。    

  要写的标语太多,而围墙有限。    

  
  (九)    

  
  占中国人口之大部分的农民之向现代商业文明的靠拢并最终融入其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我们国家,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普遍并远远高于农村人口的。    

  但是成为城市人口并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代表了社会进步和农民生活幸福的取得吗?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我想到的是大部分城市人口所遭遇而甚至不自知的另一种更为可怕的已经附着于人生的锁链与终身挣扎。    

  我不知道我所以为的他们将要去往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    

  
  (十)    

  
  我所感到的悲哀与困惑几乎一样多!    

  在无限的悲哀与悲哀的困惑中,我想我至少还有一个想法是十分肯定甚至怀着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的:那就是国家以直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