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方记-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导游摆布了。沿途看到很多民宅的墙上,都牵着电网,据说就是为防盗用的。圣保罗的街头,几乎见不到自行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自行车还是很重要的代步工具,随着经济的起飞,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自行车逐渐被淘汰,代之以汽车。2000多万人口的圣保罗,有汽车700多万辆,所以平常堵车也很厉害。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假日,很多人都到外地海边休假去了,所以不怎么堵车了。当地人开的车,以大众和现代为主,好车不多,至少比北京少多了,而且车一般都很破。为了环保,加油站一般都同时供应两种燃料:一种是汽油,2块多巴币1升;一种是用甘蔗制成的植物酒精,1块多钱1升,很多车主都愿意选用这种植物燃料。圣保罗始建于1554年,以天主教圣徒保罗的名字命名。它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也是全国最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以及最大的消费市场,有“巴西经济的火车头”之称,有如中国的上海。18日上午,我们乘车游览了圣保罗著名的保利斯塔(PAULISTA)金融街。100多幢工商金融的办公大楼,比肩接踵,美观别致,集中着数十家巴西和世界各国的著名银行,还有圣保罗工业联盟旗下的1万余家会员工厂和公司。不足3公里的保利斯塔金融街,是巴西全国的经济神经中枢。导游老刘说:“我儿子大学毕业在上海上班,我有意让他来圣保罗工作。儿子过来看了一下,说:‘我还是回上海吧,这里比上海差远了。’”表现南美先人的拓荒者雕像;导游说;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东方面孔;被指为是最早来这里拓荒的中国人 2008年11月18日摄走马观花巴阿秘之二贝洛购物记

走马观花巴阿秘(2)
18日上午,在赶往圣保罗机场的路上,导游特意安排我们吃了一次农家饭。这是一处路边店,类似我们城市郊区的农家乐。但装饰得闲适雅致,有点到了酒吧的感觉,其制作的巴西烤肉,脆香可口。中午飞往巴西第三大城市贝洛。这个有600万人口的城市,其实处在矿区,20年前完全按城市规划设计建成。依山而建的贝洛,建筑多为钢筋水泥结构,整齐划一,建筑样式和风格也比较简单,灰不溜秋的,有点像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城市面貌。值得一说的大概就是教皇广场、阪布利亚湖和弗朗西斯克教堂。教皇广场建在山上,站在那里正好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市。据说教皇保罗二世曾在此对教民发表演讲,是为纪念此事而修建的,纪念碑为钢结构,造型很怪异,就像是几块钢板拼接而成的,且锈迹斑斑。倒是阪布利亚湖湖边的弗朗西斯克教堂更有特色,远看根本看不出是个教堂,更像一个“海底世界”的入口,旁边高耸的十字架,才让人明白过来。这个教堂是著名的法国设计师奥斯卡设计的,教堂设计成功后,巴西有关部门把贝洛和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设计,都交由他为主来设计建设了。同事的数码相机充电器未带,想去买一个。导游带我们去一个大超市门口的数码相机专卖店,服务员一看相机,说你这个太先进了,我们这儿没有159圣保罗郊区的农家餐馆 2008年11月18日摄匹配的充电器,倒有中国生产的万用充电器可以试试。结果同事干脆想买一款奥林巴斯的新相机,价格换算后大约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多一点。巴西的电器产品,和中国好像有“隔代”的感觉。手机的款式大约和中国2000年的时候差不多,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已经算是相当先进的了,液晶显示屏的电视机是奢侈品,空调大部分还是窗式的,分体式的还不多见。同方 样的电子产品,价格也都比中国国内贵很多。我有一款SONY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电池出了问题,想买一块新的,服务员说你这个太先进,我们这儿现在没货。我问价格,答170元巴币,相当于600多元人民币。同事刷卡买相机,服务员问是分期付款吗?同事说,不,一次性付款。服务员露出惊异的神色,继而欣喜不已,朝我们竖起大拇指。原来,在巴西购物,少有一次性付款的习惯,全都是分期付款。即使是一双100来块钱的皮鞋,只要在7年之内还清就没问题。经常有分期付款买汽车的,车都快开烂了,车款还没还完。在我们和服务员说话的时候,一东方人模样的老者也在柜台边听我们说话。忽然冒出几句中国话:“中国人,贵不贵?”然后主动让服务员拿纸笔,写出几个繁体汉字“贵,旧金山,加州”。我们也很惊喜,忙问他是中国人吗,他没正面回答,只是结结巴巴地不断重复“贵不贵,不贵,便宜,中国人……”然后自顾自走了。搭讪的时间一长,和服务员也熟了。其中一个叫安娜·路易莎的,长得很漂亮,主动问我们从哪里来,同行的帅哥用英语说“BEI JING”,路易莎很吃惊地用两手捂着自己的胸部,歪着头重复了一句“BEI JING”。我们也很吃惊,不知她何意,更担心冒犯了她。导游听完我们的解释,笑了:你们说“BEI JING”,她听成“BEKANLER”,葡语意为“乳房太小”(可惜当场未请教导游葡语如何拼写,身边亦无懂葡语者,敬待方家补正吧)。听完大家都爆笑不已。路易莎大约也明白了怎么回事,又在那儿一个劲地用两手在自己胸前不断地比画,一边咯咯地笑。教皇广场及其纪念碑 2008年11月18日摄帅哥们要求和美女合影,两个美女很大方地过来,把头很亲昵地歪向帅哥们的脸,打出“V”字手势,灿烂地笑起来。在大超市旁边的食街,我们走进一家叫“福德利中餐”的中餐馆,自助餐性质。说是中餐,其实中间还夹杂有日本寿司,有意思的是,取完食品然后到收银台过完秤,再论斤交钱。老板是个小伙子,今年25岁,11岁从广东来巴西,先在圣保罗,那边竞争压力太大,治安也不好,就转到贝洛来。他说,见到说中国话的人很高兴。我们问他附近有没有找换店,我们要用美元换点巴币。他说,贝洛不是旅游城市,外国人很少,哪里有找换店,他也不知道。从教皇广场看贝洛市 2008年11月18日摄161走马观花巴阿秘之三黑金城 白金城方 巴西有两个世界第五:国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人口为亿,也居世界第五——和中国相比,巴西才算是真正的地大物博。巴西矿业,就在全球享有盛誉:铁矿石蕴藏量约480亿吨,大部分为含铁量60%以上的富矿,且多为露天矿,按现有生产能力,铁矿可供开采数百年之久。铀储量24万吨,位居拉美之首,世界第六。已探明的锰矿有2亿吨、铝矾土20亿吨、镍亿吨,还有大量的稀有金属矿如钨、锡、铅等。铌矿探明储量已达万吨,按当前全球消费量,足够供应全球市场800年。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

走马观花巴阿秘(3)
西成为国际上矿业开发最具
  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我们这次所到的贝洛
  市,是美那斯吉那斯州的
  首府。该州的首府,之前
  是在黑金城。“美那斯吉
  那斯”葡语的意思,就是
  “矿山”,巴西昔日的“淘
  金热”,也主要发生在黑金
  城。
  黑金城后来被废弃了,黑金城中心的广场 2008年11月19日摄现在已经是巴西著名的旅游城市。19日上午从贝洛趋车3小时,抵黑金城。黑金城的中心是建在山上的一个广场,四周以及顺山而下都是过去淘金鼎盛时期依山而建的豪宅大院,大多已改作商店和餐馆。这些老建筑所展示的沧桑感,让我马上想起看过的美国西部片中的景象。据说,这里的房屋,当时建几扇窗、几重檐,都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越有钱、越有地位,窗户和屋檐就多且复杂多变。环顾广场四周,房子窗口,都有花枝招展的各色美女倚窗托腮作“放电”状,近瞧方知为美人雕像。售卖明信片的老照片中,就有这样的原始场景,现在不过是想复原而已。起伏的山坡,坡度有的将近70度,可汽车都行走自如。规模不大的黑金城里,光教堂就有40多座,可以想见淘金热时期这里有多么繁荣和昌盛。可惜这些教堂大多已经废弃,只有少量的几间修缮后仍在使用。城中心有宝石制作加工店和矿石博物馆,光顾的人似乎不多。我们特意去参观了一处旧金矿。矿井为葡萄牙人所有,后与德国人合作开采。1811年开挖,一直到1980年,每年约产黄金30吨。后来停止开采的原因是品位降低,黄金含量由最初的每吨50克黄金降至每吨克。据说剩下的储量还有90吨,只是开采163房子窗口,都有花枝招展的各色美女倚窗托腮作“放电”状,近瞧方知为美人雕像。巴西昔日“淘金热”时期,这样的原始场景中可是真人哦 2008年11月19日摄黑金城中心的房子,都在比窗户和屋檐的多少2008年11月19日摄金子就在这些岩层里 2008年11月19日摄方
  黑金城广场旁边的一处教堂 2008年11月19日摄成本加大。于是老板把矿井保护起来,暂作旅游景点来经营。我们坐矿车下到地下150米处,那里是原来的开采作业面。空间很大,解说一一给我们介绍,特别是金子主要在哪些岩层。他说,矿井其实一直延伸到地下450米,和地下河相通。这是我第一次下矿井。之所以并不紧张,是因为冶金矿比煤矿相对要安全得多。因为所处岩层和岩石结构不一样,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诸如瓦斯爆炸、透水、塌方等情况。离开黑金城,即赶往白金城。白金城规模不大,只3万人,但也是个矿山镇,蕴藏丰富的富铁矿,吸引了来自德、美、日、韩以及中国的企业,都有意与巴西合作开采。资助我们此次活动的央企“中冶赛迪”,去年刚给当地一家钢铁企业设计了高炉。遇上这次金融危机,暂时停产。原本约好我们去参观的,结果旧金矿的矿车和入口 2008年11月19日摄老板婉言谢绝了。去南美之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