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方记-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借我的笔在上面写了一行藏文,然后写了两行汉文“破除迷信 弘扬佛法”,落款“拉萨大昭寺”,书名为《西藏的观世音》。这本书是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记载了大悲观世音的弟子化身的猕猴禅师与岩罗刹女结合成为西藏先民的神秘历史,以及观世音化身西藏王松赞干布在西藏破除蒙昧、弘扬佛法的传奇经历……生动描述了举世闻名的拉萨幻显神殿——大昭寺修建之神奇经历;揭开了世人争相朝拜拉萨的秘密”。我如获至宝,不停地言谢,竟然忘了问小喇嘛的大名。等想再问,他已转身消失在寺庙间——好在我有与他的合影。与担任解说的小喇嘛合影 2005年6月23日摄151在神秘的雪域高原上之十二藏区“普陀山”——布达拉宫方 提起西藏,相信绝大多数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形象,就是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名片,布达拉宫是当之无愧的。布达拉宫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在拉萨河谷,金顶红白墙的布达拉宫是最雄伟壮观、引人注目的。布达拉宫,是藏语从梵语“普陀洛伽”的音译,意为“普陀山”。藏传佛教认为西藏是观世音菩萨化行的净土,不同时代有不同化身,松赞干布就是观世音化身,历代*喇嘛都是观世音菩萨在西藏的现世化身,布达拉宫则是观世音菩萨在人世间寓居之所。据史书记载,公元7世纪30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作为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公元9世纪,随着吐蕃王朝的解体,布达拉宫遭冷落。公元1642年,五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教合一地方政权,拉萨再度成为西藏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的中心。五世*喇嘛于1645年决定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将行政办公地由哲蚌寺移至白宫。布达拉宫从此成为历代*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及处理行政事务的重要场所。五世*喇嘛圆寂后,公元1690年至1694年,修建了以五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建筑群。十三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顶层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喇嘛圆寂,灵塔殿建于红宫西侧,并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至此形成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999间宫室,主楼红宫高米,具有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经堂、重要职能机构办公处、僧官学校、僧舍、庭院、回廊等诸多功能的巨型宫堡;宫内珍藏8座*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以及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各类文物约7万余件、典籍6万余函卷(部)。布达拉宫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1994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布达拉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布达拉宫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宗教意义上的红宫、世俗意义上的白宫和山下的“雪村”。进入布达拉宫外宫墙,为密集的“雪村”,是下层喇嘛和奴隶的居所;往上,为噶厦政府机构、藏军司令部、监狱等所在地;再往上,为*喇嘛处理政务和居住的白宫;最顶端是*喇嘛从事宗教活动和安置历代*喇嘛灵塔的红宫。23日中午,我们走进布达拉宫的时候,正赶上吃饭时间,找不到导游服布达拉宫雄姿 2005年6月23日摄153务。幸好陪同的人中有多次来过布达拉宫的,可以带路,加上行进中有其他团队的导游在讲解,我们也能断断续续地听一些介绍。当然,主要还是靠布达拉宫管理处编印的一本小册子《布达拉宫游览指南》,盲人摸象般地“按图索骥”,走了一圈。布达拉宫内最古老、最神圣的佛殿为“帕巴拉康”。该殿位于红宫最高方 层北侧,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供奉一尊“天然成形檀香木阿雅洛格夏热(圣观音自在)”之像,为布达拉宫镇宫之宝。自松赞干布时期迎请于布达拉宫至帕莫竹巴政权衰亡的近千年间,圣观音自在之像从未离开过布达拉宫。公元1608年因战乱流落至青海,后被人用重金赎回,献给五世*喇嘛,于1645迎回布达拉宫至今,成为布达拉宫的主供佛,是广大信众顶礼膜拜的主要佛尊。帕巴拉康也成为九世、十世、十一世*喇嘛“转世灵童”金瓶掣签的地方。殿门外上方悬挂清同治帝御笔“福田妙果”金字牌匾。参观布达拉宫,不得不让人由衷地赞叹:在这迷宫一样的建筑里,几乎集中了全西藏所有的宝藏,尤以*喇嘛灵塔为甚。位于红宫西大殿西侧的五世*喇嘛灵塔殿,建于公元1690至1693年间,外观四层通体一堂,为布达拉宫最著名的殿堂之一。殿内供奉五走进布达拉宫 2005年6月23日摄世、十世、十二世*喇嘛金质灵塔及8座银质善逝佛塔。五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公元1642年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政权,使*喇嘛从此系统走上统治地位。曾进京觐见清顺治帝,并被正式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恒喇*喇嘛”,赐给金印、金册。他在明末清初为确立西藏地方和清朝中央的关系,保持西藏数十年的安定,促进西藏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西藏僧俗民众尊他为“阿巴钦波”即“伟大的五世”。其灵塔名为“藏林坚吉——南赡部洲唯一庄严五世*喇嘛金质灵塔”,高米,塔基宽米,耗黄金3721公斤,塔面镶嵌吠琉璃、红宝石、蓝宝石、珍珠等各种珍宝万余颗,最为珍贵的是镶嵌在塔门下第四层塔阶中央的那颗明珠,为大象脑髓中生成,弥足珍贵。不过,建造于1934年的十三世*喇嘛土登嘉措金质灵塔,体积和高度均为布达拉宫内8座*喇嘛灵塔之最,塔面镶嵌金刚钻、红蓝宝石、祖母绿、勒子(天珠)、猫眼石、玛瑙、翡翠、珍珠、珊瑚、琥珀、右旋海螺、云母石、鹏骨结石、帝释青等各种世间珍奇异宝约10万颗,珍宝为其他7座灵塔的总合,为历代*喇嘛灵塔中最豪华、最精美的一座。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以红白二色象征宗教与世俗在西藏的密不可分。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其悦目的色彩、宏伟的气势,以及无尽的宝藏,无不令人称绝、叹为观止!走出布达拉宫,我们这一次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回望走过的这一路,随处可见的寺庙佛堂与经幡,似乎时刻在提醒人们:在这雪域高原上,宗教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走了一路,看了一路,这里的天出奇的蓝,这里的地离天出奇的近,人的心却也出奇的虔诚和纯净。这不免让人有些意外,却分明又在意料之中。
  

走马观花巴阿秘(1)
走马观花巴阿秘之一巴西的“上海”
  对中国人来说,南美太遥远:按经度算,我们在东半球,他们在西半球;按纬度算,我们在北半球,他们在南半球。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南美是陌生的,这不仅因为其遥远。能有机会去看看,当然是激动而倍感珍惜的。11月15日,穿羽绒服抵达机场后,脱下冬装让家人带回。这并不是要轻装上阵,只是因南美这个时候正好是夏天。下午13:10(北京时间)坐法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北京出发,第一站赴巴西。约13个小时后抵巴黎戴高乐机场,已是深夜。正好赶上法航*,当天去圣保罗的航班全部取消,改飞里约热内卢。窗外细雨,人也昏昏沉沉,转机又不顺,更让人提不起精神。停留近5个小时后出发,16日上午8时多(巴西时间)抵达里约国际机场。法航的人说,当天去圣保罗的航班得到下午1时以后才能确切知道消息。我们一行人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和她们交涉半天,总算在近中午的时候给我们转签了巴西的国内航班飞圣保罗,并给我们开出出租车票,免费送我们到里约热内卢的国内机场。下午1:45起飞,两小时后总算抵达我们计划中的第一站,入住四星宾馆BOURBON。我们将近两天没吃过一顿好饭、睡过一顿好觉,一到圣保罗,就直奔位于东方街的中餐馆吃饭。圣保罗东方街,东方文化氛围鲜明,日本、中国、朝鲜侨民居住的地方,有众多中国人在此经营餐馆、商店和旅行社,街道和路灯的设计还是日式的 2008年11月17日摄说是东方街,其实聚居的主要是日本人。巴西有200万日本人,东方街的餐馆店铺,主要是日本人开的,街道两边的路灯是日本式的。早在1810年前后,就有中国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巴西,但到现在为止,在巴西的中国内地人和港澳台同胞,加起来也就20万人。我们吃饭的中餐馆,叫“半亩园”,记得在北京有叫这个名字的餐馆,做湖南菜。这家也以辣菜为主,据说老板是天津人,菜的味道还算地道可口,特别是一大盆西红柿鸡蛋汤,吃得我们相当痛快。下午匆匆忙忙游览了IPIRANGA皇宫,随后参观拓荒者雕塑和圣保罗的富人区。沿途总能看到很多躺在街道两边、衣着破烂的人。导游说,这些都是进城的农民,没有工作,生活贫困,圣保罗贫富差距很大,而这些穷人大量进城,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问题。这些聚集在街道两边,特别是景点周边的穷人,往往会肆无忌惮地偷甚至抢。不仅抢游客,富人住的别墅也经常被东方街上的中餐馆 2008年11月17日摄独立广场;当年葡萄牙王子就是在此宣布巴西独立的 2008年11月17日摄157洗劫。参观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也是
  乘车路过。导游说这一带经常发生抢
  劫,而且目标经常是针对中国人,一
  是能来这旅游的中国人都比较有钱,
  方 二是习惯随身带较多的现金。我们倒是看到教堂门前的广场和台阶上,确实有不少衣着破烂的当地人在那里游荡,但是否真的那么危险?不得而知。只能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仍由导游摆布了。沿途看到很多民宅的墙上,都牵着电网,据说就是为防盗用的。圣保罗的街头,几乎见不到自行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