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口红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活所有的空间,它们都是和东西有关系的话题,好像东西们要把人的感情挤出房子,弄得人甚至渴望回到猴子年代,宁可光着屁股享受阳光和快乐。但是我们谁都不能变成猴子。
  东西呀东西,从人一生下来,缺了什么东西都不行。人长大了,东西更多起来,有了自己的家庭,东西更多起来。多看了几本书,审美观一改变,东西又更多起来。再跟着潮流走,就基本上每天都得扔东西和买东西,否则觉得审美观不彻底。
  东西呀东西。东西占据了我们的空间不说,还占据了我们的谈话内容:它们是否时髦?是否实用?是否合算?来自何方?出自何人设计?属于哪种审美?归于哪个潮流?什么时候减价?什么时候增值?有无保留价值?用多长时间该扔?哎呀,人与人之间最容易找的话题是说东西,甚至由于说东西能把不同的人说成朋友。
  东西呀东西。如果你明白这个时代,你就明白在你周围已经没有了那个彻底虚无的空间。我们周围除了人和车之外,除了人和墙之外,还有一个没有形状的东西随时在控制我们的一切行为——现代物质文明。我们都知道这个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可以替所有的文明说话的地步了:不知道电声合成,别说自己懂现代音乐;不知道材料装置,别说自己懂现代艺术;不知道时尚,别说自己懂电影;不知道吃喝玩乐,别说自己是作家……所以我们无法逃避地在给现代物质文明打工。
  回忆小时候吃健康食品长大的那个年代听起来像是遗老遗少的卖弄;回忆“*”时期由于物质贫乏而生活简单快乐听起来更是陈词滥调;回忆八十年代文化运动的单纯热情听起来非常业余;回忆在海外生存一切从零开始的艰苦听起来又酸又臭。所以不要回忆,只看着今天。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我们还缺什么?还需要什么?还要换什么?
  我们向往的那个净化的精神空间怎么越来越小了?
  以前的人,拿着一本老子的《 道德经 》,走遍天下,没人敢评判读书人。现在你穿着中式长衫在街上走,人家笑你是赶时髦,民族主义,欧洲审美,中国标志等等,可你要是换上西装,还有说法在后面等着,颜色?剪裁?流派?品牌?风格?审美?你是谁?索性穿着运动服,又有说法,这人太糙!
  我们可以观察周围喜欢物质的人有不同种:为了审美而选择物质的人,往往不吝惜不算计,不计成本,为了一件美物,不惜倾家荡产,这种人大部分是有艺术气质的人。为了显示财富而选择物质的人,喜欢买贵的东西,喜欢名牌,喜欢让人看见物体的金钱价值,这种人往往是小时候穷疯了。用物质来表示自己精神的人,喜欢用钱买风雅,不惜出巨资买自己也不太明白的东西,只要别人认为那东西标志着风雅,就一定让自己的客厅里拥有它,这种人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精神,只好花钱去买精神。但是最可怕的事情是很多这些没精神的人最喜欢拿自己的物质当精神跟人说教,以身正法,告诉大家生活的准则就是买精神,好像只有高价买来的精神是精神,天生的精神都是糙货。弄得有原生态精神的人类觉得自己是三等公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精神和物质的PK(2)
我们住在这个已经被商场搅乱了的大村子里,所谓的精神净化境界不是一个可以去追求的东西了,一个人心里没有一块净化的空间,把自己锁在卫生间里也没用了。对付这满地球的商场,只有把这些复杂的物质文明给搞清楚了。要是闹不清古代琉璃和现代玻璃的区别,佛经普及读物里那些关于天堂的描写不是也白说了吗?世界经历了数千年的物质文明,咱们要是还非保持着猴子的习惯,也就完全没有希望看懂《 道德经 》了。想想,除了上月球,无路可走,可碰上外星人,又显出苹果电脑G5过时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深藏之处,是在人精力集中的那一瞬间给自己的脑仁子形成的那个净化境界,这个境界谁也拿不走,什么物质也代替不了,什么潮流也改换不了,什么概念也束缚不了,这种瞬间本来是上帝发给所有人的,但如果你要是在这个瞬间里想着怎么去买减价物品,你就连这点儿境界也放弃了。
  面对世界这个大市场,弄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真难,比买家具难多了。买家具很容易:要简约主义,就只往黑白颜色上去;要古典主义,就多花钱研究颜色和花纹;要自然主义,就杜绝塑料;要现代主义,就别怕不舒服;要日子温馨,就别讲审美;要日子小康,就别多花钱;要当艺术家,就自己设计……但是生活中的选择,错了就很难退换。并且我们谁也说不准,人类这种飞快进化的大猴子,手里多了或少了几张钞票以后能够改变多少内分泌。有人为了追求精神到印度去,在那儿认识了国际老鸨,回来就改行当了高级*;还有人拿着钞票到非洲去*,彻底违背自生自灭的天意。可见逃到天涯海角,灵魂是不会寄人篱下的,不给它找到真正的归宿它就闹死你。糖 精
  我有很多女朋友都羡慕电影里的那些美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  一栋楼房一家人,张口闭口称“蜜糖( honey )”“甜心( sweet heart )”。结果有几个女朋友真朝着蜜糖式的生活努力了半辈子。女人喜欢把爱情体现到实际生活中,一爱上,马上用爱情做蛋糕,端上去,还要亲自把蛋糕喂到对方嘴里。有多少女人梦想着用爱情来盖房子,用甜言蜜语驱动婚姻,只要给爱情加一勺糖,丈夫就像工蜂似的奔忙起来,所有对生活的现实愿望都在甜蜜中成真。但如今很多这样的美梦都破灭了,原因是工蜂们都嘴刁起来。最近我听一个老朋友抱怨,说老婆的爱情是糖精,甜蜜有毒,吃多了他就忘了自己的真正价值。听着抱怨我才恍然大悟,闹了半天男人们已经把爱情蛋糕划为毒品了。老辈讲究夫唱妇随白头偕老,但条件是女人的一招一式必是纯蜜糖型的。但如今的家庭体制多是妇唱夫随,灌他一剂迷魂药,本意是让他就范。古时候只有潘金莲懂得用糖精,因为那时的男人质感粗,要么是武松似的不沾腥,要么是西门庆似的,脑子长在裤裆里。但当今的男人跟女人同样敏感,得了便宜还要咂味道。于是有些丈夫在咬牙供给了妻子要的房子车子孩子狗爱情系列产品之后张皇而逃,逃不出去的就闹外遇、闹独立,都是对糖精的反抗。这些反抗遭到了女人们的质疑:难道我做得还不够?我不是就要个爱情吗?为什么男人不懂爱情?爱男人真是一门学问,正如同男人对女人的永远无知一样。简单的方法也许是,给爱情两栋房子两扇门,而不是一栋房子一条狗。整容的争论 。。

精神和物质的PK(3)
有电视台的人问我要不要去《 实话实说 》节目座谈,是跟着一堆人评判一个小姑娘是否应该接受全面美容。这真是为难的事:一、我有很多朋友因为上了岁数在做或要做,我不能攻击朋友;二、不想砸美容师的饭碗,美容这种事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和别人没关系;三、这个小姑娘才二十多岁,人生对她来说是很陌生的,在这个岁数有可能去接受任何富于诱惑力的尝试,还不知道自己是谁或将是什么人,就先去当另外一个人,这是她对自己生命的决定……
  谢绝了电视台的邀请,放下电话,想起这世界上的女人分很多种,对美容各持己见。拿那些整天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美国电影明星形象举例:Cher做过数不清的整容,到了五十多岁还是少女风貌,她对此倒也并不隐瞒,力图保持挑战式的迪斯科皇后时尚,在台上穿着*服装*着舞蹈,赢得无数惊讶声:Wo!这么老还这么漂亮!她既落得美貌又没招人烦的原因是,她天生美貌,到老年也不隐瞒整容和年龄的秘密,对她来说保持美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即使这种“自然”,有时也难免闪失,她在演出时穿着过于*,曾被年轻时髦的音乐评论家评为当年最俗形象之一。我想这也许是出于年轻男孩儿没法看着五十多岁整容美女发电。Michel Jackson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白人,也是景观,但是这改变暴露了他内心的大不自信。他已经是高于很多明星之上的巨星,由于种族,可能会受到某种冷落,这是命运的现实,但他急于要进入最主流中,就把自己索性变白了,这么一整,不但整出健康问题来,还成了所有人的笑话。我们生命中一个严酷的现实是:白人把自己变黑变黄,是反叛;黄人或黑人把自己变白就是笑话。因为世界很不幸地还存在主次文化的差别,我们把眼睛蒙上说没有也是白搭。由于欧洲文明在世界文化的统治地位,所以普遍的审美是以白人长相为标准。也由于这种统治,有色人种的魅力是在于保持自我的骄傲。但是Jackson似乎为韩国的少男少女树立了榜样,把头发染黄,把鼻子垫高,看韩国的MTV,怎么女孩儿都像Barbi Doll?据说,全面整容就是从韩国兴起的,把亚洲脸改成欧洲脸。这里不做自尊之类的说教,仅从实惠的角度说,万一有一天,亚洲美又时兴了,你怎么办?把垫起来的鼻子再削了?把做大的眼睛再给缝上?这极有可能是马上要发生的事——比如现在西方女人认为小胸时髦,象征纯洁高雅,又时兴做切胸手术了,咱们这边刚垫高的胸再给拆了?
  这是一个矛盾的、充满各种可能的时代,女人的独立性越来越重要,所以每一个女人都在意自己是个什么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周围总有一堆才女,她们更喜欢卖弄脑子,所以不在意皱纹和年龄;但我周围也总有一些更在意形象的美女,做美容来保持引人注目也未尝不可。每人都有保持自己长项的招数。不过我想咨询,脖子能整吗?如果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把脸整成二十岁的样儿,但是脖子还是五十岁的脖子,那不是更让人做噩梦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