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是一种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优雅是一种选择-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先,脖子的姿态究竟以何为美?前伸,后仰,左右歪斜自然都是要不得的。常常说到的“亭亭玉立”,首先就取决于脖子的挺直。脖子最好挺直柔细,扭转端正自然,不委琐,不操切,不鲁莽,温文尔雅为最上。无论是点头之间,还是摇头之外,姿态注定都是讲究的,否则优雅之风必定大减。想象一下奥黛丽?赫本,想象一下费雯丽,想象一下芭蕾舞者那天鹅般的美丽长颈,我们就知道什么是优雅的脖子了。
  与脖子相呼应的是肩部的姿态,端肩与耸肩都有形容委琐之嫌,缺乏磊落坦荡之态。有人一紧张就本能地端肩,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和缺点,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克服。做一个深呼吸,双肩下沉,脖子挺立,试试……现在有大量的美容产品用以维护女人的脖子,因为同脸部一样,脖子常年暴露在外,极易衰老。我倒建议,除了精心维护脖子的肤质,使之少生皱纹、少露青筋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把对脖子的姿态训练融进我们的日常维护之中。多仰头,多伸展,想象自己就是一只丹顶鹤,顶着鲜艳的红冠,骄傲地挺立着。也请试试吧……有一个动作,于我已是习惯。双手在身后十指相握,稍用力下压,抬起头尽力后仰,意念中使自己的后脑勺尽量贴近背部(我现在可以做到二者之间的角度小于九十度)。这个动作可以使脖子的皮肤充分伸展,肌肉紧实,没有双下颌,效果很好。
  女人理想的脖颈围度应该少于面宽的四分之三,理想的脖颈长度应该不少于头长的二分之一。还有一种说法,从脖子的品相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出身贵贱。这其实是一种阶级阶层的划分:劳动者长年低头劳作,挑担、头部负重等,脖颈容易短粗歪斜,而有闲有钱阶层常年风花雪月,脖颈不受外力摧残,线条自然曲直柔顺。我想,我们无法选择脖子的先天条件,有人或许过粗,有人或许过短,但无论我们拥有怎样的脖颈条件,脖颈姿态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的。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脖子在整个人体姿态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会像精心修饰我们的脸部一样,一丝不苟地对待我们的脖子。
  方正地、直立地挺起来,文雅地左右转动,现在就开始吧……小贴士1.在坚持做颈部伸展动作的同时,每天应该坚持使用护颈产品,我认为CLARINS的颈部产品就很好用,不油不腻,非常舒服。
  2.在冬天和有风的季节,应该做好颈部的防护,尽量少让颈部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
  冬天最好多穿高领内衣,春秋季也多用丝巾挡风,这样我们才可能在需要袒露脖颈的时候,有一个好的皮肤质感,才有可能呈现光洁动人的效果。
  3.在社交场合,可以用一些轻透的蜜粉装饰颈部,既可以同面部妆容有效衔接,也可大大改善颈部线条的视觉效果(被蜜粉修饰过的颈部线条显得格外柔和)。
   。。

用柔和的声音说话——声音是人的另一张脸(1)
一天,照例去爬香山。正是树叶渐红的时候,爬山看景的人不少。沿山而上的石级自然顺着坡度,有些地方看起来有四十几度的倾斜的样子,无论上下人们都走得不快。一路上总有人在聊天,几个老人在讲故事,津津有味,在一旁听着,才知他们是为一个电视剧的结尾各抒己见。还有不少爬山者带着自家的狗,各品种狗的嬉闹又使主人间传递着看似热闹实则可有可无的话题。忽然从石阶的高处传来一个高亢锐利的女声,哈哈哈地笑着,声音极响亮。抬头一看,见一微胖的三十多岁女子正与错身而过的熟人打招呼。女子的身边是另一位较她年长的大妈。又见女子飞扬着眉眼对大妈说:“哎哟呃,我跟您说,她说话可细声细气了,听着特舒服,特有修养。人家可是高干子弟,不过跟您说,这高干子弟可是挺有教养的……”
  女子的声音很大,上下传出去几十米。没有听全她的意思,不知道她说的那个高干子弟是谁,既然说话细声细气,大概是个女的。女子因为高干女子说话柔声细气便觉得人家特有修养,但一点也不妨碍她把自己说话的声音传出几十米去。
  我当时觉得这个景象颇为有趣。总体来说,我对说话声音尖利的女人保持惯有的警惕,这种声音传递的形象是泼辣、蛮横以及特有的神经质。有这种声音的人有时也是热情的人,但这种热情有时会令人无法消受,只有躲避才能令听者安心。那位石阶上说话的女子便是。看相貌和气质,女子是个热情而质朴的人,但她声音的无遮无拦甚至肆无忌惮多少有些搅扰我,让我觉得自己的某处领地受到了侵犯,只有赶快躲开她才能清静。
  女人的声音到底以何为美,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些传统小说描绘女人形象,提到女人的声音常用声如莺啭之类的词,可见莺啭之声是深得部分人喜爱的,尤其是男性。我这里讲到的只是我个人的审美,或者集合了某部分人的审美共识。
  记得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自传,其中描述她如何在竞选之前和竞选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声音。撒切尔夫人天生一副细高的小嗓,她自己和她的竞选团队都认为,这样的声音缺乏自信和果敢的力量,也缺乏深沉、安稳与含蓄的魅力,总之,那不是一国首相该有的声音,也不是一个有教养女士理想的声音。
  作为一个从事语言和新闻工作的专业人士,我知道声音是可以训练和改变的,我也知道这种训练是艰苦而非一蹴而就的。事实上,撒切尔夫人卸任后,有一次来到中国接受央视记者的专访,我在采访素材带里听到了她大段的讲话录音。坦率地说,她的声音彻底把我征服和迷住了。
  她的声音沉稳和缓,含蓄委婉,完全一副柔和的女中音音色,同时口齿高度清晰,配合有节制的面部表情,理性、尊严、雍容的一国之君形象立现眼前。
  她在自传里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描述她是如何训练自己的声音的,只是把改变声音这样一个事例,作为她个人非凡竞选毅力的有效说明。她说,她知道自己的声音不理想,便请来专业人士辅导,让专业人士告诉自己什么才是理想的声音,如何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于是自己每时每刻,只要开口说话,就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练习。我不知道从她开始决定参与竞选,到竞选结束宣布胜利,撒切尔夫人到底花费了几年时间训练自己的声音,但她用一个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所有人,声音是可以改变的,她做到了。

用柔和的声音说话——声音是人的另一张脸(2)
我相信撒切尔夫人不可能像专业院校的人士那样,一字一句地训练自己的吐字发声,她可能更多的是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比如,把声音放下来,用中低声区说话,把自己的细高声区彻底关闭和废弃,然后做到节奏分明,口齿清晰。
  撒切尔夫人在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我由此而想象,一个操着尖利高音的铁娘子一定是让人不安,也许是令人生厌的;而有着柔和沉稳音色的铁娘子,因为声音的入耳和尊严感会使形象大为改观,其形象即使仍旧不够亲切,至少也不再那么咄咄逼人。
  普遍而言,女人的声音最好宽厚、柔和、含蓄、温婉,音量大小适中。我想强调的是,也许有人一生对声音都没有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声音是形象的一部分。只有建立了声音的概念,我们才可能找到努力和修正的方向。
  还记得在少女时代读过女作家张洁的小说《含羞草》。小说描述男主人公每天去公共汽车站坐车,每天都在同一时间碰到一位并不太年轻的女子。久而久之,男人对女人的一切有了想象。女人不算漂亮,但耐看,气质典雅,像是读了很多书的样子。女人上车从不与人争抢,不管车内多么拥挤,女人都是默默地站在一隅,安之若素,气度超然。女人的一切在男人眼里几近完美,男人于是开始想象女人的声音。男人想,千万别是那种尖细锐利的声音,那种声音肯定令他窒息,他认为女人只有在失去理智的时候才会发出那样的声音。正想得出神,汽车一个急刹车,全车人前俯后仰,男人站立不稳,一脚踩在了女人的脚背上。男人忙不迭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女人静静地回头,用一副淡然的口气吐出三个字:没关系。
  女人的声音含蓄,低沉,略微有些喑哑,像是被薄云遮住的初升的月亮,朦朦胧胧,可又轮廓清晰。男人大喜:这就是我最爱的声音啊!
  ……接下去的故事,各人想象便是。我只想说,女人的声带条件各不相同,于是其声音也有各种色彩,但总体而言,自然、本色的女声,其实大多偏于尖细。加上传统社会赋予女性的社会角色,使其注意力更多地偏于细碎。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之类的俗语,就是对这种声音和兴趣组合而成的场景的嘲讽。与之相对,所谓有修养的声音,必然是一种经过有效训练和“管理”的声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职业女性必然地对自己的举止和声音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其符合某种标准和规范,按照这种规范进行的自觉约束和训练,就是我们所称的“修养”。本文开头写到的那位在山道高声闲聊的女士,用尖利、高亢的声音,称赞着另外一位女士的低声婉转,确实是一个奇特的场景。不过这也说明,对于何为有修养的声音,其实有着相对普遍的共识,只是有些女性未必能够自觉地训练和约束自己的声音而已。
  因此,训练自己拥有一副有教养的声音,同样是女性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训练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我们提醒自己,用自己认为舒服好听的声音说话,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请试着做到以下这几点:
  不用过高过大的声音说话;不用太过急切的节奏说话;不用犹犹豫豫的方式说话;不用暧昧不清的态度说话;最后,尽量用中低声区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