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草的记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蒲草的记忆-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怀里抱得大喜壶,

  亲戚朋友乐悠悠。

  之后即兴发挥,见什么唱什么,惹得众人哄堂大笑。还有一例喜歌,以气收尾,别具用心。

  时气运气赶吉气,

  今天是个好天气。

  新娘生得挺秀气,

  新郎长得挺虎气。

  身上穿得挺洋气,

  俩位实在有福气。

  满街满院尽喜气,

  亲朋好友都顺气。

  猫猫气,狗狗气,

  现在开始拜天地。

  一拜天,

  小夫妻两永和美。

  二拜地,

  地久天长不分离。

  一对新人,

  二心相映。

  三星高照,

  四喜临门。

  五彩缤纷,

  六六大顺。

  七巧相遇,

  八面顺风。

  九九归一,

  实在称心。

  本主持,

  新理不懂,

  旧理不通。

  发音不准,

  咬字不真。

  丢三拉四难免,

  还请诸位担待。

  迎接女方送亲的长辈早有准备,客左主右,接回家中。引新娘回到婆婆住的上房,新娘坐在新人的红绸被子上,婆婆将早已准备好的红糖水,双手捧给新媳妇,意即高高兴兴,甜甜美美。新娘喝完糖水后,引新媳妇到彩棚拜天地。

  彩棚正中挂茔,茔前面放一高桌。高桌上置一穿衣镜,镜子前面放一个大斗。斗里装满高粱,外面用红纸糊住,并插三个牌位,中间为天地神,上写: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位。右边牌位上写:供奉东王翁娶之神位。左边牌位上写:供奉西天王母嫁之神位。也有的地方是插七个牌位:中间同上所述,左边为三个,依次为:一切家神、不将、皂君大王。右边也为三个,依次为:东王翁西王母成婚、和合二仙、四值功曹(太岁)。

  拜天地,拜月老,拜高堂,夫妻对拜,在村里都有讲究。唱喜歌的人还有唱词:

  一拜天,是终身,

  天复地在兴旺人。

  二拜地,光照临,

  日月普照四方人(“四方人”为村民土话,意为周边的人)。

  三拜爹,与娘亲,

  今日之事多费心。

  四拜夫,夫拜妻,

  依然十字古色喜。

  拜罢天地喜气飘,

  玉堂响工把鼓敲。

  亲戚六人走一遭(“六人”为村民土话,意为朋友),

  家人父子吃喜糕(“家人父子”为村民土话,意为本家)。

  你先走,我稍后,

  到了厨房不知道。

  拜完天地,拜完月老,拜完高堂,夫妻对拜之后,引新人入洞房。入洞房异常有趣,若干年轻男子站在门口,不是问一对新人要糖吃,就是请一对新人表演节目,围观者有意为难一对新人,说唱逗笑,热闹非凡。村里人还有这个传统习俗,就是在洞房门顶上,用红线拴一对白面做成的小兔,专门让一对新人嘴咬,咬着后才能入洞房。

  眼看时辰已晚,一对新人站在洞房外面心急如焚,新人父母有心帮忙,却也无能为力。最后还是借别人的帮助,新娘将水果糖抛向空中,乘其不备,快步跃入洞房。在这儿又有这么一个规矩,就是新娘不得踩在门坎上。这时候,新郎也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回到洞房,掀起新娘头上的红盖头。

  此刻,家里人还为一对新人摆桌设宴,地点就在洞房内,一共两桌,新娘首桌,女送亲次桌,接送亲的,与引新娘的,各坐其侧。酒菜齐全后,家里由婆婆与新娘和女送亲的共酌酒祝贺,院里由男家长给男送亲酌酒祝贺。这时,响工吹奏“大得胜”。

  同时,响工与厨师等男役要给男女送亲酌酒,各得一份为数不多的喜钱。陪客要为男女送亲及新娘子包好“子孙馍馍”。

  接着就是极其隆重的“闹洞房”。

  让新娘说些笑话,有时还让新郎与新娘做出一些夸张的动作。或猜谜语,或讲笑话,或绕口令,不亦乐乎!这时,不论长幼,都聚集在喜房,嬉戏新人,皆无禁忌。村里人有这么一个说法,新婚三天无大小,又有“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无论怎样喧哗,主人不得发怒。有时候,人们还要戏弄伴娘一番。

  时辰已近半夜,多数人自动离开喜房。新郎与新娘准备蜜度婚夜,洞房花烛。有个别小叔子,或许是小姑子,或许是其它年青人,等候在洞房外面“听房”。据母亲讲,她与父亲新婚之夜时,就有许多“弟妹们”在外听房。祖母看见了,笑着将他们赶走,然后在喜房门口立了一把扫帚,就当那是一个人似的。

  注1: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面轴上两位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他们相亲相爱,笑容满面,十分惹人喜爱,人们借此来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亦称“和合二圣”。

  和合二仙是我国民间的爱神。他们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有讲究。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象征“好合”的意思,那五只蝙蝠,则寓意五福临门,大吉大利。事实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几胎,并非仙人,他们都是唐代人。他们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德,寒山和拾德都是僧人。寒山是个诗僧、怪僧,曾隐居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寒山的诗写得很美,脾性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庙望空噪骂,和尚们都说他疯了,他便傻笑而去。他在国清寺曾当过厨僧,与寺中的拾德和尚相见如故,情同手足。拾德是个苦命人,刚出世便被父母遗弃,抛弃在荒郊,幸亏天台山高僧丰干和尚化缘路过其处,他慈悲为怀,把他带至寺中抚养成人,起名“拾德”。在天台山国清寺受戒为僧后,被派至厨房干杂活。当时寒山还没到国清寺,但拾德经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未入寺的寒山吃,他俩可谓贫贱之交。国清寺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德一起当国清寺的厨僧。此后,他俩朝夕相处,更加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德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俩经常一起吟诗答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歌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继丰干以后的唐代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好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德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注2:四值,是指道教“心目中”天庭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神,相当于天界的值班神仙。分别是: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功曹本是人间官吏的名称,在汉朝是洲郡长官的帮手,有功曹、功曹吏等名目。主要工作是考察、记录功劳,掌管功劳薄。后代沿用,到明代废除。

  四值功曹,除过是记功官,还兼作守护神将。西游记中,他们和护教伽蓝、六丁六甲、五方揭谛等,奉菩萨法旨暗中保护唐僧。此外,他们又充当传令官,唐僧师徒过平顶山时,就是值日功曹变了个樵夫,给他们师徒通风报信,让他们事先有个准备。

  四值功曹以值日功曹最累,因为他每日当班司事,也叫当值功曹。古典小说中,写法师、道长作法时,动辄就是:“值日功曹何在?”必须随叫随到,安能不累?今天,学校还保留“值日生”这一称号,只是借用了“值日功曹”的某些功能。

男婚女嫁:幸福的“开始”(二)
男婚女嫁:幸福的“开始”(二)

  
  第二天上午拜人,村里人也叫“见大小”。这天响工一定要请最好的,村里人称这是硬吹。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贺新娘。

  然后开始抓富贵。在我记忆中,我曾亲眼见过舅舅与妗子抓富贵。其过程好像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筐里面放一些铜钱,然后用一块红布盖住。然后让舅舅,或者是让妗子抓里面的铜钱。每人只抓一次,然后数抓出来的铜钱数。谁抓的多,说明谁的福气多。好像这里还有说法,就是谁先抓的问题,是男的先抓,还是女的先抓?然而我不知道。还有一点,应该哪只手抓?据我理解,应该是男左女右。

  然后祭拜祖宗。

  然后叩拜亲朋好友。村里还有这么一个规矩,先拜家族长辈,后拜亲戚朋友。

  吃过中午饭,新娘要回门。走之前要交钥匙,放金银斗。其过程是:用大斗装上石头,新娘提上后,来到天地堂前,对婆婆或嫂嫂大声喊:金斗银斗往哪儿放呀?

  答:放在天地堂吧!

  新郎与新娘来到岳父家,也要举行拜人拜礼等仪式。行完礼再坐席,酒菜摆好后,主人安排座次:新郎首位,送亲右下,再请老女婿作陪,每桌不得超过八人。家长给新女婿酌酒后,接着端来饺子。饺子里面包着或盐或辣椒面或花椒面等物,称之为“碰面扁食”。同桌人将有记号的特殊饺子递给新女婿,看新郎反应如何,以此来判断其老实与否。

  下面说说坐席的礼节。

  酒席开宴之前,总管安排亲戚坐席。正席是新郎官叫舅舅的位置,次席是新郎官父亲叫舅舅的位置,陪正席的位置是新郎官二舅三舅四舅等等,下来是新郎官的姑父或者姐夫或者妹夫或者姨夫。陪次席的位置是新郎官父母的姑父或者姐夫或者妹夫或者姨夫。

  还有一种说法,陪正席的是新郎官的姑父。如新郎官有好几位舅舅,只请大舅坐正席,其它舅舅与一般亲戚无异。也就是说,男的只有一个正席,女的也只有一个正席。

  过去村里人坐席,一般是用方桌,也叫高桌,坐八个人。现在是一张大圆桌,坐十个人。村里人在座席上的讲究是很多的,关键是说正席,能坐八个人,就不能坐九个人;能坐十个人,绝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