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朱可夫对西线苏军进行整编的同时,德军的整编行动也开始。不过德军的行动与其说是整编,不如说换防来的更合适。

    列宁格勒以东,拉多加湖与奥涅加湖以南那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开始后撤。他们将防线交给了后方赶来,新组建的列宁格勒方面军,随后开始向西退却。这种举动无论是在德军还是在盟军眼中看来都非常正常。经过了半年的高强度战斗后,宝贵的装甲军需要时间修正。为了之后的战斗,现在将装甲部队从前线撤下来是个正确的选择。

    不过德军的举动在朱可夫看来便意味着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军在北线将采取守势。这对需要时间恢复元气的苏联西北方面军与卡累利阿方面军来说是个好消息。同时也意味着如果西北方面军发起攻势,会少一个令人忌惮的对手。

    接替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是德军最新编制的方面军。它包括原北方集团群中屈希勒尔指挥的第18集团军、布施的第16集团军,以及莱因哈特的第5装甲集群。先前北上的第4与第9集团军则更随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一起向后方移动。

    莫德尔一到达列宁格勒,便开始调动部队。他将第16与第18集团军混合,随后将全部由jīng壮男子组成的第18集团军先前推,开始挖掘战壕。就像他在zhōng yāng集团军时做的那样,在列宁格勒以东的土地上开始构筑复杂、完善的防御阵地。

    莫德尔之所以要对两个集团军进行整编,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个集团军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虽然指挥部进行了人员补充,不过补充的人员嘛……就算在会议上已听元首提起过,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莫德尔亲眼看到时,依然不由眼皮直跳、嘴角抽筋,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那些新补充来的人员中,女xìng占了23%……这些补充来的女兵不再像之前那样单单出任后勤、秘书等职务。更多女xìng就像那些普通德军士兵一样,身穿军装,头戴钢盔出现在炮兵营,防空营中。他们的加入让更多的男子提起步枪走上最前线。

    说实话,莫德尔并不赞同让女xìng走上战场这种事。但他又不得不承认,大量女兵的加入让他在调兵遣将上更顺手,解放出来的士兵能略微缓解他预想中防线上兵力不足的窘境。

    就像任海济曾经向乌塔·鲁迪格这个德国少女联盟的领袖说的那样,无论男女,所有人都要和他一起对抗整个世界。现在的德意志就和苏联一样,妇女们在走出家门后,不仅仅是走进工厂、农田,同时也开始走向战场。

    德军开始向南调动最强大的北方集团军群的消息很顺利的落入英国人手中,随后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人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其实在斯大林将德军大规模调动部队的消息传递给丘吉尔的时候,这个英国首相就已经知道苏联迫不及待地想要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缓解苏联目前的困境。

    在丘吉尔看来,斯大林想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德军正在大规模调动部队,而苏军刚刚新败,无力阻挡。如果英美盟军不再有任何动作,苏军无法保证还能牵制住强大的德国陆军。所以英美盟军必须采取行动。

    如果苏联人说他们已经支撑不下去了。那即便打死丘吉尔,他也会不相信。在丘吉尔看来,苏联zhèng fǔ无非就是想减少自身的损失而已。对于丘吉尔这个政客而言,看苏联与德国拼个两败俱伤是他最乐意做的事。因此当美军指挥官大声高叫着:“我们要在法国登陆的时候。”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军指挥官们坚持认为,直接在法国登陆将会遭遇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溃败,登陆战会演变成一场大灾难。所以现在还不是在欧洲登陆的时候。英国人建议将登陆地点放在非洲。他们用来说服美国人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从战术上来说,“zì yóu法国”的成员会在最大程度上协助英美盟军。这使得盟军在维希法国登陆面临的风险远比在德军控制的法国北部要小的多。

    第二,从战略上来说,一旦解决北非战场。英美盟军就可以通过地中海,由意大利直插欧洲中心。盟军可以赶在苏联人之前,在短时间内一口气杀入柏林。

    第三,从战后的世界格局考虑,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苏联代表的**必须被削弱。没有人愿意看到红sè政权在他们的国度内四处蔓延。

    对于历史上战后发表著名“铁幕演说”的丘吉尔来说,先扫平北非,然后等苏联与德国拼的筋疲力尽,之后盟军再开进柏林才是最佳的选择。这样不仅保证了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削弱了红sè赤cháo,此外还能在战后留给世人一个结束纳粹德国恐怖统治的英雄形象。只有这样才最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对于英军的作法,美军指挥官们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欧洲大陆上打成什么样,他们不是很在乎。毕竟美国人的主要对手在太平洋另一边,而不在大西洋这里。

    作为丘吉尔好友的罗斯福到是很清楚英国人在想什么。这个轮椅上的伟人虽然不是很赞同丘吉尔的想法,不过依然选择了沉默。毕竟丘吉尔有些事说得没错。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军想在欧洲直接登陆,一定需要英国作为跳板。英国人不配合,光靠美军不可能在欧洲登陆。而如果缺少英国的帮助,登陆战注定失败。一旦登陆失败,这对原本士气高昂的美军来说将是场灾难,后果无法预计。所以即便担心纳粹德国对欧洲造成的破坏,罗斯福依然努力压制住心中的焦虑,选择了沉默。



………【第一百八十一章 永远的对手(6)】………

    ()    作为陆军参谋总长的乔治·马歇尔立刻开始制定美军在北非的登陆计划。在计划中英美盟军决定动用10至15万人,3个特混舰队,在埃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同时登陆。意在击溃北非的德意联军,夺取北非战略要地,进而从南翼威胁德国和意大利。

    马歇尔原本建议将登陆行动放到43年夏季。这样盟军就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依靠美国全力发动的强大工业实力,用充足的物资解决一切可能遇到的问题。不过丘吉尔似乎等不到43年夏季了。

    到目前为止,虽然英国人还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但整个地中海的控制权其实已经被分割成东西两块。英国人控制着西边,德国人控制着东边。由英伦三岛运往北非的物资在德军轰炸机的攻击下,几乎全部沉入地中海。北非的英军只能依靠绕过好望角抵达的船队以及来自远东的补给勉强维持着。丘吉尔担心一旦时间拖得太久,德意联军将会彻底摧毁北非的英军部队,随后集中兵力对抗登陆部队。失去两面夹击的机会不说,一旦北非英军被击溃,维希法国的态度也会变得值得商讨。所以丘吉尔很着急,他必须在事态向无法预测的方向发展前,让所有一切尽可能在控制之中。因此丘吉尔强烈建议或者说要求在42年年内就登陆北非。

    乔治·马歇尔将登陆北非的计划命名为“火炬”。在马歇尔的建议下艾森豪威尔出任盟国北非远征军总司令,负责全权指挥。英国本土舰队总司令坎宁安出任海军总司令。同时马歇尔还推荐了奥马尔·布莱德雷与乔治·巴顿。行动时间经过折中后,最后定在了1942年12月8rì。这个rì期比任海济历史上的要晚上一个月时间。造成拖延的原因是德军与历史不同,他们在北非取得的优势让英美盟军不得不更加小心。

    隆美尔的北非军团与历史上的处境完全不同。由德国来的物资通过托布鲁克港源源不断送至北非。由马耳他、克里特以及塔兰托起飞的第2航空队的飞机在地中海上空时刻掩护着下方的运输船队。

    此消彼长之下奥金莱克指挥着他的北非英军一路向西退却。1942年1月北非集团军彻底击溃了挡在他们面前的英国第8集团军,在隆美尔的带领下向着150公里外,海岸旁的阿拉曼狂奔。

    奥金莱克见德意联军攻势凶猛,不得不下令英军部队退守阿拉曼。试图依靠盖塔拉洼地阻挡住德军前进脚步。

    1942年3月,被称为“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英德双方大规模战斗爆发。

    德意联军出动了大约10万人,670辆各种装甲车辆由西向东贴着盖塔拉洼地北端高速杀向对面的英军。而隆美尔的对手奥金莱克则调动手中的所有兵力,聚集了大约13万人,720辆各种装甲车辆。在阿拉曼以南严阵以待。

    3月7rì,德军装甲师高速杀向对面的英军阵地。奥金莱克一边指挥着第13军缓慢后退,一边命令在一旁协防的zì yóu法国的军队向南移动。他故意让出一条路让德军装甲师通过。

    杀得兴起的德军根本没注意到对面的英军是在故意后撤,结果一头扎进英军包围圈中。

    奥金莱克一见德军掉入自己的陷阱中,便立刻让位于海岸线的部队向西挺进,强攻驻守海岸线的意军部队。

    意军和以前一样,一触即溃。隆美尔不得不将南面的德军装甲师抽调回来,防止英军从海岸线处突破。结果在盖塔拉洼地北端只留下了意军的阿里埃特师一支部队。

    奥金莱克一看南线只剩阿里埃特师一只意军部队,立刻让有“沙漠之鼠”称号的英军第7装甲师配合第13军,与zì yóu法国的军队一起全力围剿阿里埃特师。

    阿里埃特师在三面围攻下边打边撤,德军战线南侧随时有崩溃的危险。隆美尔见招拆招、有样学样。指挥着他的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3个德军师向北猛攻,目标直指地中海沿岸。隆美尔要将英军位于海岸线旁过于突出的部队斩成两段,一口气吃掉。

    3月10rì,英德两军在以基德尼山脉为中心,周围半径11公里的英军突出部展开整场战役中最大规模的会战。英军第1装甲师、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