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帝国的兴亡-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速溶的……”古德里安下意识回答,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思维又被这个好友牵着走了。副元首最拿手的就是岔开话题。他大声喊道:“别岔开话题!现在我们被孤立了!”

    从口袋中掏出烟为自己点上,任海济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那又怎么样?”

    “?!”

    “海因茨,你不是一直说:装甲部队要有胆量抛弃身后的步兵,高速推进。那你应该早就想到装甲部队会被孤立这种情况。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在你预想之中,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话是这样……不过……”

    “好了。相信我,没什么好担心的。”说着任海济挥挥手,“就算将我们包围了,苏联人不会对我们展开攻击。他们很快就会自己撤退,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休息一下而已。”

    瞪了眼任海济,古德里安再次开始来回踱步。德军装甲部队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都是现在德国军队中最强的。但光靠装甲部队是不可能占领莫斯科的。古德里安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希望身后的步兵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跟上自己的脚步。同时苏联人的表现真像副元首说的那样,不会对被包围的自己发起攻击。否者自己将花费更多是时间来整合部队,而德军欠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对了,海因茨。我突然想到一件事。”

    “?”

    “你这里有茶吗?我不太喜欢喝咖啡。”

    “……”

    当任海济突然想到朱可夫可能玩了一场“瞒天过海”之计后急着去见古德里安。想要和对方一起商讨苏军反攻的可能性与德军应对的方法。不过当他刚到古德里安的指挥部,便得知苏军的反攻已经开始后,他反而不急了。这个在古德里安眼中简直是没心没肺的家伙,没给自己的部队下达任何命令,就在古德里安的指挥部内心安理得的住了下来。就好像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任海济一点也不急。是的,在博克、霍特、赫普纳、古德里安一群人为之焦急万分的时候,任海济一点也不急。

    朱可夫把握住了德军的弱点。长距离的远征让德军士兵疲惫不堪,他们鼓起最后一口气向莫斯科发起攻击。只要打掉德军这最后一口气,莫斯科就会变得安全。根本不需要浪费士兵的生命,在前线和德军正面硬拼。

    朱可夫的想法,在苏军开始反攻后任海济就已经想到了。这个从后世穿越来的家伙,从最初开始就一直在这个时代的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俯视着下面的众人。跳出时代限制的他比任何人看得都清楚。

    朱可夫把握住了德军的弱点?没错。不过这个时候的苏军也不是无敌的。否者以苏联的人海战术,这次反攻不会只有40万人。依照历史来看,只要是苏军发动攻击,他们没有出动个100万人都不好意思来和你打招呼。

    任海济假设自己是朱可夫的话,这次反击并不是要击垮德军突前的装甲部队。而是以切断德军装甲部队与身后步兵的联系为主要目标。

    别看有40万苏军加入反攻。任海济估计这些苏军的战斗力,应该与现在的德军相差无几。苏德战争爆发后,大量苏联工厂迁往东部。苏联的战争工业几乎陷入停顿。与历史上相同,苏联人应该是依靠英美的增援才渡过最艰难的41年与42年上半年。当然美国人在“莫斯科包围战”结果出来前没有全力援助苏联这种事,我们就不吐槽了。

    德军部队后勤补给不足,苏军部队的情况也相同。休整的时间太短,很多从前线撤退下来的苏军部队还没有恢复战斗力。只有从莫斯科抽调来预备队才是这场反攻的主力。朱可夫不是傻瓜,他才不会用自己手中,现有的最精锐的坦克部队去硬拼德军的装甲部队。以这些预备队为先导,从步兵与装甲部队的连接处发起攻击,一举冲垮那些疲惫的德军步兵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切断德军装甲部队与他们身后步兵间的联系,德军装甲部队的攻势必然放缓,甚至陷入停顿。这样就能为保卫莫斯科争取到足够的时间。等进入冬季,完全拖垮德军后才会是苏军真正的反攻。

    “为了拖延时间吗……”任海济小声说着,“真不愧是朱可夫……玩了很漂亮的一手……让我猜猜……你接着要做的应该是立刻后撤……留下游击队……”

    朱可夫对于反攻的西方方面军的要求是,向德军发起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在锐气耗尽之前,在德军做好防御准备之前尽可能向西推进。将德军步兵赶得越远越好。对于被包围的德军装甲部队,如果他们想突围,那就让他们突围。如果他们原地等待,那就无需理会。尽可能保持现有战斗力是首要任务。在完成首要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德军步兵向西挤压。

    9月19日,经过9天的激战。德军步兵被向西驱赶了近80公里。反击的苏军距离斯摩棱斯克北侧只有短短30公里。只需要1天时间他们就能到达斯摩棱斯克城下,不过他们也只能到这里。

    博克第一时间下令中央集团军群的步兵修筑防线,让斯摩棱斯克四周遍布战壕与铁丝网。德军步兵在一片泥泞的苏联土地上埋下了手中现有的所有地雷。数千枚地雷将斯摩棱斯克北侧围的水泄不通。

    在斯摩棱斯克东面,维亚济马包围网中被解救出来的苏军部队与南下的西方方面军一起继续向南推进。他们没有像所有德军将军们所想的那样,去解救布良斯克包围网中的同伴,而在布良斯克包围网的东北侧挖出个缺口后调头向东前进。几乎是贴着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边缘,从奥廖尔旁跑过。在画出个略微弯曲的弧线后进入了姆特森斯克。

    而斯摩棱斯克北面的苏军也在开始向后退却,一直退到加里宁格勒。

    当得知苏军开始后退这个消息后,任海济不由感叹。朱可夫到底是朱可夫,看似孤注一掷的鲁莽反击却被计划的如此完美。他们以维亚济马为分界线,北侧的部队向加里宁格勒撤退,南侧的部队则向姆特森斯克撤退。在将德军步兵尽可能向西驱赶的同时,也加强加里宁格勒与姆特森斯克防御的兵力。德军包围莫斯科的南北两个双钳,又必须经历一场恶战才能抵达目的地。

    参加这次反击的苏军有近40万人,最终在10月12日返回加里宁格勒与姆特森斯克的苏军数量不详。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有大量步兵被抛弃在维亚济马至斯摩棱斯克这片地区。因为该地区苏联游击队的活动比之前更频繁了。

    在后世被大书特书的“第一次莫斯科会战”其实到这里就结束了。根本不像那些书中所写的那般激烈。整场战役开始于8月30,德军消灭完基辅包围网中的苏军部队后开始向莫斯科前进。结束于发起反攻的苏军西方方面军返回加里宁格勒与姆特森斯克。

    那些无聊的书中写的:后来成为德国元首的杰克弗里德·冯·施维茵在得知苏军突然反攻后轻蔑一笑道:“我料定苏军这次反击必然失败”。以及在苏军后退后自豪地说道:“那些苏军不过跳梁小丑而已”全是在胡说八道。在他们笔下,副元首就差没有一边摇着手中的羽扇一边说:“我昨日夜观星相,料定苏联人……”

    对于这场战役,任海济并没有看到最后。9月19日,这个家伙便乘飞机先飞往维亚济马。与霍特、赫普纳交谈后,又直飞明斯克的中央集团军群指挥部。9月21日,任海济便返回德国。

    终于……无聊的过渡章节到这里结束了。终结终于可以开始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了。

    万岁!

    ;

    第四十二章燃烧的“卐”字旗(1)

    第四十二章燃烧的“卐”字旗(1,到网址



………【第四十三章 燃烧的“卐”字旗(2)】………

    莫斯科似乎只差一步就会落入德军手中。即便朱可夫在战略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也无法阻止莫斯科城你发生混乱。

    在莫斯科很多官员及其家属未经允许就擅自离开岗位,混上东去的列车。除斯大林大本营外,许多政府部门和外交使团都被撤到了古比雪夫,同去的还有除华西列夫斯基等十几人外的总参谋部。就连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也被运走了。(在这里还是忍不住说句:恐怕乌里扬诺夫同志一点也不希望自己死后成为个旅游景点……什么?说我在影射什么?我什么也没说。)莫斯科市里出现盗匪,英国大使馆被抢。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在9月19日宣布莫斯科全城戒严,对散布流言和制造混乱者就地枪决。需要提一下,这个过程中“尤鲁姆冈特”什么事都没干,流言与混乱并不是他们制造的。因为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任海济就没有给过“尤鲁姆冈特”在苏联的工作人员任何命令。

    在9月19日,任海济更是为了他的目标,而开始乘坐bf110在整个德军前线四处奔波。

    任海济的举动让所有在前线作战的德军指挥官都吓出一身冷汗。下方遍地都是苏军,难道副元首就不怕他乘坐的飞机被地面防空炮与苏军战斗机打下来吗?

    而为任海济驾驶飞机的德军飞行员每每回想起这几天,也是浑身颤抖。副元首就仿佛什么都不怕一样。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雨绵绵,他都坚持要起飞。这对一个飞行员来说,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哪怕是在起降跑道完善的机场,想在雨天中降落也是件危险的事。更别提那些因为秋雨而变得泥泞不堪的临时跑道了。这让驾驶bf110的飞行员觉得自己每次都是提着脑袋在飞行。

    “西瑟,你之前的那份报告很及时。”在自己家中,任海济端坐在自己最熟悉的那张座椅上。左手支撑住自己微侧的头部,右手四指则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他小声说了句:“谢谢。”

    在任海济最后那句“谢谢”说出口的同时,站在他面前的西瑟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在他印象中,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