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之死大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光绪之死大揭秘-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在朝召见、引见官员时,太后升座训政,并设纱屏为障。
  2内外臣工呈递奏折时,仍按现在格式拟写,将“皇太后”字样,置于“皇上”之前。
  3各部院引见人员,仍候懿旨进行,排列名单,照现在章程准备。
  4乡、会试及各项考试题目,也仍按现在体制,进书太后慈览,择定篇目,再请皇帝命题,然后经由慈览发下。
  不难看出,《训政细则》完全是依据“宫内事务,先请示懿旨,再奏闻皇帝”的总原则规划的,朝中大权仍然牢牢地控制在慈禧太后的手里。
  太后“训政”,只不过是“垂帘听政”的翻版而已。
  两个月后,光绪的亲政典礼,冠冕堂皇地在紫禁城太和殿隆重举行。
  皇帝与太后之间裂痕继续扩大,这是必然的。
  光绪亲政后,双方论争的焦点,仍然是归政问题。
  颇有雄心的青年皇帝,不甘心大权旁落。
  光绪十四年二月,光绪帝发布了一道上谕。谕旨的大意是,皇太后自咸丰皇帝去世,为大清朝廷操劳20余年,令人万分感激。北京西苑之清漪园,乃康熙、乾隆几代皇帝兴建之园林,那里有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景色优美。应请太后前往怡养性情。。 最好的txt下载网

黄海波涛(4)
在这篇上谕中,光绪还特地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以符颐养之意。
  光绪的用意很明显。表面上请慈禧太后到颐和园休养,实际是在敦促她赶快离开政治舞台。
  李鸿章在朝政的各个方面,始终地忠实贯彻和执行慈禧太后的意图,成为其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
  在朝鲜问题上,李鸿章老奸巨猾,凭借其数十年的朝政经验,设置层层障碍,阻挠光绪抗战决心的实现。
  当中日双方在朝鲜形成军事对峙的时候,李鸿章向光绪提出,立即从朝鲜撤兵,脱离接触,回避日军。
  光绪皇帝坚决不允许。同时命令厚集兵力,积极备战。
  撤兵之议不成,李鸿章转而要求,邀西方国家出面从中调停,通过谈判的方式,同日方妥协和解。
  对此,光绪皇帝又予以否绝,命李鸿章迅速筹备御敌。
  但是李鸿章有恃无恐,拒不执行光绪的谕旨,一意奔走于驻北京的列强公使之间,乞求他们的帮助。
  他先是向沙俄驻北京公使喀西尼请求,要俄国政府出面调停。但是当日本政府向俄国保证,无占朝鲜之意时,沙俄政府采取了讨好日本的政策,暗中支持其在朝鲜扩大事态。
  不得已,李鸿章转而请英国政府出面斡旋。然而英国一直在设法对抗沙俄,拉拢日本,而日本政府又向英国允诺,战后绝不侵犯英国的在华势力范围和利益。所以英国只是假惺惺地做出了一个“调停”的姿态而已。
  李鸿章后来还曾求救于德国、法国和美国,但均遭到拒绝。
  寻求“调停”失败。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里,朝鲜局势却在急剧发生变化。
  清朝政府按兵不动,奔走于各国公使之间。而日本方面,则调兵遣将,不断向朝鲜增加兵力,甚至采取了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日军闯入朝鲜王宫,将国王劫走,建立起傀儡政权。
  两天以后,日本军队竟向清军发动攻击。在黄海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
  当时,清军水师“济远”、“广乙”两舰,从牙山起锚,返航旅顺。途中受到日本“吉野”、“浪速”等三艘快艇的拉截围攻。适时,清政府雇用运送中国士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驶至。日舰遂围上。“高升”号上的1 000多名中国官兵,拒绝日军提出的投降要求,奋起抗击。
  激战结果,“高升”号沉没,船上的中国官兵大部分殉难;“济远”号被击伤。清军损失惨重。
  六月二十七日,日军又在陆地上发起凶狠进攻,克清军牙山营盘,清军败走。清军毫无准备,贻误战机,以致在突然袭击面前,一再失利。
  光绪皇帝严厉训斥李鸿章,明谕:若再有观望,贻误事机,必定重惩。
  光绪克服阻力,积极备战。
  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整顿军机处。
  前面讲过,慈禧太后为控制朝政,在光绪亲政前,曾改组过军机处,逐出异己势力,安插进心腹亲信。军机处遂被这些人把持。
  所以在解决朝鲜问题上,光绪感到军机处运转不灵,工作不力。
  在战争状态下,军机处的作用愈显重要。它负有协助皇帝处理军情、决策战事、草拟谕旨、审阅臣下章奏等重要机务。
  光绪果断地任命主战大臣翁同龢、李鸿藻,参与军机处事务。军机处凡处理重要事宜,都必须同翁、李二人协商。战争爆发后,更直接授命翁同龢、李鸿藻、刚毅为军机大臣。
  第二个重要措施是筹集巨额军费。
  打仗就要花钱。但当时清政府国库已极为空虚,赋税收入,逐年减少,财政状况,入不敷出。尽管如此,光绪仍下死力筹措军费。先后从海军和户部凑集白银三百万两。
  光绪还出人意料地停了颐和园修建工程。
  自从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搬入颐和园居住以后,她就开始大兴土木,对原有的殿宇园林进行扩充修建。据一些资料记载,几年间,用于修建颐和园的费用,竟高达三千多万两白银。
  慈禧太后不仅从国库提款,甚至挪占海军费用。而且每年都要借着“庆寿”的名义,对颐和园装修一番,靡费无穷。
  预定于当年举行的六十寿辰庆典,又拨出专用款一百五十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各地的“奉送”。
  光绪皇帝整顿军机处及停建颐和园工程的措施,遭到慈禧太后深深的忌恨。
  改组军机处,在慈禧太后看来,那就是擅自更改懿旨所做出的决定,挖她的墙角,夺取她控制朝廷的权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黄海波涛(5)
停建颐和园,这更是在藐视皇太后的存在,触犯那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威风。
  但是这时慈禧太后还不便于发作。其时全国上下正处在呼吁抗战的热潮中。
  她只好隐忍,等待着报复的机会。
  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日(公元1894年8月1日),也就是日军进攻牙山清军营地后的第三天,清政府向日本正式宣战。
  光绪皇帝在宣战的上谕中,痛斥了日军的挑衅和侵略行径。谕旨的最后部分称:
  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悉数歼敌。
  此时的李鸿章,虽然因牙山之败受到皇帝训斥,而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但骨子里仍在坚持着退让妥协的政策。
  因而在军事上,李鸿章的原则是“能守则守”,消极防御。与光绪皇帝的“迅速进剿”的方针,背道而驰。
  其时,清军在平壤已集结了35个营,总共14万余人,兵力不为不厚。但是并不做认真的战时准备。清军中奉系与淮系,互相倾轧,矛盾重重。将领们既不布阵,也不侦察敌情。
  八月十四日,日军分四路,猛攻平壤中国驻军。
  战斗异常激烈。清军将领左宝贵率部力战阵亡。
  尽管士兵奋勇作战,但终因无临战准备,各部队间没有协调,互不统属,而很快即被各个击破,全线崩溃。
  八月十七日,清军前线统帅叶志超竖起白旗,丢弃平壤城,向北逃窜,一夜狂奔300里,仓皇渡过鸭绿江,退回国境。
  这就是有名的平壤之战。
  陆战失败的同时,清军又在海上与日军遭遇。
  八月十八日,由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的清朝北洋海军主力,大小战舰18只,在完成运送援军任务,返回旅顺的途中,在黄海大东沟水域,遇到日本海军拦截,双方发生激战。
  丁汝昌登上“定远号”的飞桥指挥作战。才打出第一炮,舰艇因年久失修,飞桥震断,丁汝昌从高空摔下,身负重伤。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替丁汝昌指挥作战。
  战斗打了一个下午。
  官兵们非常英勇,战绩可歌可泣。
  “致远号”受重创后,在舰长邓世昌的带领下,开足马力,向日本战斗力最强的“吉野”号撞去;誓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中敌方鱼雷,全舰官兵25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经远号”在追击一艘敌舰时,中敌鱼雷,船体下沉。但仍然奋力开炮射击,决一死战,船上官兵除16人后来获救外,其余均为国捐躯。
  此役,北洋海军有13艘军舰参战。其中两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逃离,它们还撞沉了自己的一只船。有三艘被敌人击沉。其余七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是为黄海海战。
  平心而论,黄海战役双方只打了个平手。中国方面,损失四艘军舰。日本方面,则有“吉野”、“赤城”、“比睿”、“西京丸”,以及日本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乘坐的旗舰“松岛”号等被重创,“赤城”舰长坂本丧命。中国方面损失稍大。
  但是,李鸿章却被日舰的炮火所吓坏。
  他认为,清朝海军打不过日本舰队,遂抛出所谓的“保船制敌”的方针。命北洋海军全部躲进山东威海卫港内,从此不准再出港与日军交战。
  恰恰是这种惧敌畏缩政策,导致了日后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的失利,使清朝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然而日本侵略者却抓住时机,把战火一直烧向中国本土。
  九月下旬,日本侵略军按照预定计划,分两路同时向中国大陆发动进攻。
  一路是由朝鲜的义州渡过鸭绿江,直接进入东北。
  沿鸭绿江驻守的四万余清军,除部分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外,其余皆望风而逃。日军轻易占领盛京东部重镇、中朝交通孔道的九连城,并接连占领安东、凤凰城。随后兵分两路,相继占领了长甸、宽甸、岫岩、海城等战备要地。
  另一路日军三万余人,由司令官大山岩率领,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目标是占领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