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之死大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光绪之死大揭秘-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款;割让香港;开放五口; 降低关税;并给予外国人以侵犯中国主权的“领事裁判权”。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又是一败涂地。仅几天的时间,英法联军即攻占了广州城。随后移师北上,克京畿门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城下。清政府再一次向侵略者妥协投降,签订了卖国的《天津条约》,满足列强的贪婪索求。
  与此同时,沙俄乘机迫使清政府在东北就范,承认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吞占了中国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国正在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大清帝国自建立之始,还从未落到过如此衰败的地步。
  对于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居处深宫之中的青年光绪,已经有所了解。
  光绪自幼即以皇帝的身份,时常随同慈禧太后上朝,听取朝臣们议事。稍大的时候,甚至还发表一些意见。
  光绪从13岁开始披阅奏章。
  那时,人们将一部分已经慈禧太后审看过的大臣奏本,送到小皇帝面前。光绪看完后,按照懿旨的意思,用朱笔在奏本上进行圈批。
  这完全是慈禧太后的安排,目的是要小皇帝熟悉朝政,逐步掌握处理政务的本领。
  据翁同龢讲,光绪虽然当时年龄还很小,但是每次阅看奏章都非常认真。
  翁同龢在日记中曾经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事情:
  光绪九年正月初八日,翁同龢来到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向慈禧太后奏事。他看到光绪皇帝也在里面坐着。当时,军机大臣宝洌д诮阜葑嗾鄢矢噬稀
  皇帝披阅非常认真,从头至尾,每一页都仔细读过。
  光绪每看完一份奏折,就由太后降旨,军机大臣将慈禧太后的旨意,在光绪面前复述一遍。然后,太后把醮有红颜色的毛笔,递给坐在旁过的光绪,由小皇帝在奏折上圈划。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黄海波涛(2)
正月十二日,翁同龢又来到养心殿西暖阁,看到光绪正在那里批阅奏章。这次奏折较多。小皇帝很细致地阅读了御史刘瑞祺的条陈。
  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够整日阅看官员们用类似于八股式的固定文体,写成的枯燥无味的政治性文章,确实非常不容易。
  不过正是从这大量的奏折中,光绪渐渐了解到了宫墙以外发生的事情,从中看到了朝廷政治的腐败,外国侵略势力的步步逼近。
  光绪十年三月的一天,在早朝时,14岁的皇帝,面对大臣们叹息道:“现在边防不宁静,封彊大臣敷衍,国库空虚,海防不实,我辈将无颜面对祖宗。”
  奏折中反映的社会现实,进一步激发出光绪拯救清朝,御抗外辱的雄心。
  就在当年瀑发的中法战争中,光绪第一次正式发表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战争起缘于法国对越南的侵略。
  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即不断地对越南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光绪九年时,终于迫使越南政府签订了所谓的《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
  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之一,长期与清朝保持着臣属的关系。清朝在越南也驻有相当数量的军队。法国侵犯越南,清朝不能无动于衷,没有任何表示。
  而法国进占越南的最终目的,是要继续向北扩展势力,从中越边境,打开进入中国的大门。
  战争瀑发的时候,清廷掌握朝政大权的,仍然是慈禧太后。她这时奉行的是一条妥协求和的政策。
  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慈禧太后对西方列强深含畏惧之心,不敢与他们交战。她此时只想通过谈判的方式,以牺牲越南、准许法国在云南通商的条件,换取侵略者不把战火扩大的中国本土。
  慈禧太后命身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总理中法事宜,执行她的妥协求和政策。
  光绪十年四月,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谈判,签订了《中###议简明条款》,又称中法《天津简明条约》。它的主要内容为:
  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中国军队从越南境内撤回;法国商品可以从越南输入中国。
  当时光绪皇帝虽然没有主宰朝廷的权力,但是多次发表了他的抗战主张。
  在北京的中央政府得知法越签订了《顺化条约》的消息之后,光绪在朝廷上明确表态:
  法国胁迫越南签订的这个条约,我们绝不能予以承认。
  当法国舰队不断在福建沿海向中国水师挑衅的时候,光绪皇帝更加加气愤了,极力主张向侵略者开战:
  如果法国从越南撤军,尚可同他们讲和,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应该立即发兵镇南关外,向越南进击。
  当时在年轻的皇帝周围,团聚着一批诸如奕、翁同龢、张树声、张之洞、曾纪泽等主张抗战的中央和地方官员。在朝廷中,形成主战派集团。他们对于慈禧太后的一意孤行,客观上起着极大的牵制作用。
  事实证明,光绪的主张是正确的。
  法国侵略者并没有因为清政府的退让妥协和签订《天津简明条约》,而放弃侵略中国的计划。
  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公元1884年8月23日),法国舰队在事前没有向中国宣战的情况下,突然向福建的马尾军港内停泊的清朝水师发动袭击。
  这一仗太惨了。
  仅一个多小时,清军11艘军舰,19艘运兵船,全部被击毁、击沉,官兵伤亡700余人。军港内的一个规模不小的军用造船厂,也被法军轰毁。
  花费近20年时间组建的福建海军,一朝覆灭。
  只是到了这时,慈禧太后迫于朝廷内外以及全国舆论的压力,才不得不向法国宣战。
  广西军民协力作战,在爱国将领冯子材的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击毙法军1 000余名,重伤其统帅尼格里,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也因此而倒台。
  然而,慈禧太后却借此机会,向法国提出了求和谈判的建议。
  光绪十一年四月,由李鸿章出面,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又称《中###订越南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给予法国在中国广西、云南特殊的通商权。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充分体现了慈禧太后妥协投降的对外政策。
  因此,光绪在举行亲政典礼的时候,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清朝百孔千疮的烂摊子,同时还潜藏着他与慈禧太后之间治国方略与关系的矛盾和危机。 。 想看书来

黄海波涛(3)
光绪同慈禧的亲密时代,由于“亲政”的开始而结束。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冲突的根缘,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治国方略迥异。
  两人虽然在维持清朝封建统治这一点上,目标一致,但是具体的政策方针,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慈禧太后政治上倾向保守,一切按祖宗成例施行。对外则奉行妥协政策。光绪皇帝政治上力图做一些局部的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形势。外交上,则力主抗击外国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这种治国方针的差异,在中法战争中已初见端倪。
  第二,争夺朝廷统治权。
  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惯例,年幼的皇帝长大成人,临朝监国的母后,即应归还朝政。但是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早在同治年间,在归政的问题上,就曾同她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发生过非常尖锐的矛盾。及至光绪成年,她依然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
  为此,在为光绪举行亲政典礼之前的几年里,慈禧就已经开始加紧策划和实行架空皇帝权力的各种活动了。
  她的一个主要措施是,调整军机处班子。
  军机处自雍正年间设立以来,一直是清朝权力机构的中枢,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辅佐皇帝行使君权的高级秘书班子。
  因此要夺皇帝的权,就必须首先控制住军机处。
  光绪十年三月,慈禧找出种种借口,将在中法战争中站在光绪一边,主张抗战的军机大臣,撤换出军机处。这里面有恭亲王奕,大学士宝洌В齑笱俊⒗舨可惺槔詈柙澹げ可惺槲掏樀取
  与此同时,慈禧将自己的心腹,诸如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刑部尚书张之万,工部左侍郎孙毓汶等,塞入军机处,并且宣布,今后军机处遇有紧急事件,著同醇亲五奕商酌。
  如此,慈禧太后完全控制了军机处。
  另一个重要措施,是搞所谓的太后“训政”。
  “训政”,即是以皇帝年轻、许多政务尚不熟悉为借口,在皇帝亲政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朝中大事,仍由太后予以协理,多所“训示”。
  换句话说,就是用“训政”的手段,弄出许多条条框框,约束皇帝,使得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密谋策划之后,一切都按预定的计划,“训政”措施被提了出来。
  光绪十二年六月的一天,慈禧太后首先假惺惺地宣布,于明年举行皇帝亲政典礼。
  五天以后,在慈禧的授意下,醇亲王奕、礼亲王世铎等人,公开上奏,要求慈禧太后在归政之后,再训政数年。
  他们提出,在训政期间,宫内一切事宜,都应首先请示懿旨,然后再奏闻皇帝。
  时过三日,慈禧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发布懿旨:
  因众大臣再三恳请,不敢违于公论,勉允所请,于皇帝亲政后,再行训政数年。
  同年十月下旬。又由慈禧的亲信大臣出面,制定和颁布了一套经懿旨“批准”实行的所谓《训政细则》。
  《训政细则》划定了太后与皇帝各自行使权力的范围,作为训政期间皇帝施政的准则。
  《训政细则》规定,有关祭祀、问安等礼仪,继续原封不动地按照“垂帘听政”时期的体制进行。在政务方面又特别规定:
  1在朝召见、引见官员时,太后升座训政,并设纱屏为障。
  2内外臣工呈递奏折时,仍按现在格式拟写,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