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喻世明言-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千、李万又不肯招认。想了一回,将四人闭于空房,打轿去拜冯主事,看他口
气若何。
冯主事见知州来拜,急忙迎接归厅。茶罢,贺知州提起沈襄之事,才说得
“沈襄”二字,冯主事便掩着双耳道:“此乃严相公仇家,学生虽有年谊,平素
实无交情。老公祖休得下问,恐严府知道,有累学生。”说罢,站起身来道:
“老公祖既有公事,不敢留坐了。”贺知州一场没趣,只得作别。在轿上想道:
“据冯公如此惧怕严府,沈襄必然不在他家。或者被公人所害也不见得;或者去
投冯公,见拒不纳,别走个相识人家去了,亦未可知。”
回到州中,又取出四人来。问闻氏道:“你丈夫除了冯主事,州中还认得有
何人?”闻氏道:“此地并无相识。”知州道:“你丈夫是甚么时候去的?那张
千、李万几时来回复你的说话?”闻氏道:“丈夫是昨日未吃午饭前就去的,却
是李万同出店门,到申牌时分,张千假说催趱上路,也到城中去了,天晚方回来。
张千兀自向小妇人说道:‘我李家兄弟跟着你丈夫冯主事家歇了,明日我早去催
他出城。’今早张千去了一个早晨,两人双双而回,单不见了丈夫,不是他谋害
了是谁?若是我丈夫不在冯家,昨日李万就该追寻了,张千也该着忙,如何将好
言语稳住小妇人?其情可知,一定张千、李万两个在路上预先约定,却教李万乘
夜下手;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
爷爷明鉴!”贺知州道:“说得是。”张千、李万正要分辨,知州相公喝道:
“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喝教手下
将那张、李重责三十,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张千、李万只是不招。妇人在
旁,只顾哀哀的痛哭。知州相公不忍,便讨夹棍将两个公差夹起。那公差其实不
曾谋死,虽然负痛,怎生招得?一连上了两夹,只是不招。知州相公再要夹时,
张、李受苦不过,再三哀求道:“沈襄实未曾死,乞爷爷立个限期,差人押小的
捱寻沈襄,还那闻氏便了。”知州也没有定见,只得勉从其言。闻氏且发尼姑庵
住下;差四名民壮,锁押张千、李万二人,追寻沈襄,五日一比;店主释放宁家。
将情由具申详兵备道,道里依缴了。
张千、李万一条铁链锁着,四名民壮,轮番监押。带得几两盘缠,都被民壮
搜去为酒食之费;一把倭刀,也当酒吃了。那临清去处又大,茫茫荡荡,来千去
万,那里去寻沈公子?也不过一时脱身之法。闻氏在尼姑庵住下,刚到五日,准
准的又到州里去啼哭,要生要死。州守相公没奈何,只苦得批较差人张千、李万。
一连比了十数限,不知打了多少竹批,打得爬走不动。张千得病身死,单单剩得
李万,只得到尼姑庵来拜求闻氏道:“小的情极,不得不说了。其实奉差来时,
有经历金绍,口传杨总督钧旨,教我中途害你丈夫,就所在地方,讨个结状回报。
我等口虽应承,怎肯行此不仁之事?不知你丈夫何故,忽然逃走,与我们实实无
涉。青天在上,若半字虚情,全家祸灭!如今官府五日一比,兄弟张千已自打死,
小的又累死,也是冤枉!你丈夫的确未死,小娘子他日夫妻相逢有日。只求小娘
子休去州里啼啼哭哭,宽小的比限,完全狗命,便是阴德。”闻氏道:“据你说
不曾谋害我丈夫,也难准信。既然如此说,奴家且不去禀官,容你从容查访。只
是你们自家要上紧用心,休得怠慢。”李万喏喏连声而去。有诗为证:
白金廿两酿凶谋,谁料中途已失囚。锁打禁持熬不得,尼庵苦向妇人求。
官府立限缉获沈襄,一来为他是总督衙门的紧犯,二来为妇人日日哀求,所
以上紧严比。今日也是那李万不该命绝,恰好有个机会。却说总督杨顺,御史路
楷,两个日夜商量,奉承严府,指望旦夕封侯拜爵。谁知朝中有个兵科给事中吴
时来,风闻杨顺横杀平民冒功之事,把他尽情劾奏一本,并劾路楷朋奸助恶。嘉
靖爷正当设醮祝釐,见说杀害平民,大伤和气,龙颜大怒,着锦衣卫扭解来京问
罪。严嵩见圣怒不测,一时不及救护,到底亏他于中调停,止于削爵为民。可笑
杨顺、路楷杀人媚人,至此徒为人笑,有何益哉?再说贺知州听得杨总督去任,
已自把这公事看得冷了;又闻氏连次不来哭禀,两个差人又死了一个,只剩得李
万,又苦苦哀求不已。贺知州分付打开铁链,与他个广捕文书,只教他用心缉访,
明是放松之意。李万得了广捕文书,犹如捧了一道赦书,连连磕了几个头,出得
府门,一道烟走了。身边又无盘缠,只得求乞而归。不在话下。
却说沈小霞在冯主事家复壁之中,住了数月,外边消息无有不知,都是冯主
事打听将来,说与小霞知道。晓得闻氏在尼姑庵寄居,暗暗欢喜。过了年余,已
知张千、李万都逃了,这公事渐渐懒散。冯主事特地收拾内书房三间,安放沈襄
在内读书,只不许出外,外人亦无有知者。冯主事三年孝满,为有沈公子在家,
也不去起复做官。
光阴似箭,一住八年。值严嵩一品夫人欧阳氏卒,严世蕃不肯扶柩还乡,唆
父亲上本留己待养,却于丧中簇拥姬妾,日夜饮酒作乐。嘉靖爷天性至孝,访知
其事,心中甚是不悦。时有方士蓝道行,善扶鸾之术。天子召见,教他请仙,问
以辅臣贤否。蓝道行奏道:“臣所召乃是上界真仙,正直无阿。万一箕下判断有
忤圣心,乞恕微臣之罪。”嘉靖爷道:“朕正愿闻。天心正论,与卿何涉?岂有
罪卿之理?”蓝道行书符念咒,神箕自动,写出十六个字来。道是:“高山番草,
父子阁老;日月无光,天地颠倒。”嘉靖爷爷看了,问蓝道行道:“卿可解之?”
蓝道行奏道:“微臣愚昧未解。”嘉靖爷道:“朕知其说。‘高山’者,‘山’
字连‘高’,乃是‘嵩’字;‘番草’者,‘番’字‘草’头,乃是‘蕃’字。
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今仙机示朕,朕当即为处分,
卿不可泄于外人。”蓝道行叩头,口称:“不敢!”受赐而出。从此嘉靖爷渐渐
疏了严嵩。
有御史邹应龙,看见机会可乘,遂劾奏:“严世蕃凭借父势,卖官鬻爵,许
多恶迹,宜加显戮。其父严嵩溺爱恶子,植党蔽贤,宜亟赐休退,以清政本。”
嘉靖爷见疏大喜!即升应龙为通政右参议。严世蕃下法司,拟成充军之罪;严嵩
回籍。未几,又有江西巡按御史林润,复奏严世蕃不赴军伍,居家愈加暴横,强
占民间田产,畜养奸人,私通倭虏,谋为不轨。得旨,三法司提问,问官勘实覆
奏。严世蕃即时处斩,抄没家财;严嵩发养济院终老。被害诸臣,尽行昭雪。
冯主事得此喜信,慌忙报与沈襄知道,放他出来,到尼姑庵访问那闻淑女。
夫妇相见,抱头而哭。闻氏离家时,怀孕三月,今在庵中生下一孩子,已十岁了。
闻氏亲自教他念书,五经皆已成诵,沈襄欢喜无限!冯主事方上京补官,教沈襄
同去讼理父冤,闻氏暂迎归本家园上居住。沈襄从其言。
到了北京,冯主事先去拜了通政司邹参议,将沈炼父子冤情说了,然后将沈
襄讼冤本稿送与他看。邹应龙一力担当。次日,沈襄将奏本往通政司挂号投递。
圣旨下:沈炼忠而获罪,准复原官,仍进一级,以旌其直;妻子召还原籍;所没
入财产,府县官照数给还;沈襄食廪年久,准贡,敕授知县之职。沈襄复上疏谢
恩,疏中奏道:“臣父炼向在保安,因目击宣大总督杨顺杀戮平民冒功,吟诗感
叹。适值御史路楷阴受严世蕃之嘱,巡按宣大,与杨顺合谋,陷臣父于极刑,并
杀臣弟二人,臣亦几于不免。冤尸未葬,危宗几绝,受祸之惨,莫如臣家!今严
世蕃正法,而杨顺、路楷安然保首领于乡,使边廷万家之怨骨,衔恨无伸;臣家
三命之冤魂,含悲莫控。恐非所以肃刑典而慰人心也。”圣旨准奏,复提杨顺、
路楷到京,问成死罪,监刑部牢中待决。
沈襄来别冯主事,要亲到云州,迎接母亲和兄弟沈袠到京,依傍冯主事寓所
相近居住;然后往保安州访求父亲骸骨,负归埋葬。冯主事道:“老年嫂处,适
才已打听个消息,在云州康健无恙。令弟沈帙,已在彼游庠了。下官当遣人迎之。
尊公遗体要紧,贤侄速往访问,到此相会令堂可也。”
沈襄领命,径往保安。一连寻访两日,并无踪迹。第三日,因倦,借坐人家
门首。有老者从内而出,延进草堂吃茶。见堂中挂一轴子,乃楷书诸葛孔明两次
《出师表》也。表后但写年月,不着姓名。沈小霞看了又看,目不转睛。老者道:
“客官为何看之?”沈襄道:“动问老丈,此字是何人所书?”老者道:“此乃
吾亡友沈青霞之笔也。”沈小霞道:“为何留在老丈处?”老者道:“老夫姓贾,
名石,当初沈青霞编管此地,就在舍下作寓。老夫与他八拜之交,最相契厚。不
料后遭奇祸,老夫惧怕连累,也往河南逃避。带得这二幅《出师表》,裱成一幅,
时常展视,如见吾兄之面。杨总督去任后,老夫方敢还乡。嫂嫂徐夫人和幼子沈
袠,徙居云州,老夫时常去看他。近日闻得严家势败,吾兄必当昭雪,已曾遣人
去云州报信。恐沈小官人要来移取父亲灵柩,老夫将此轴悬挂在中堂,好教他认
认父亲遗笔。”沈小霞听罢,连忙拜倒在地,口称“恩叔”。
贾石慌忙扶起道:“足下果是何人?”沈小霞道:“小侄沈襄,此轴乃亡父
之笔也。”贾石道:“闻得杨顺这厮,差人到贵府来提贤侄,要行一网打尽之计。
老夫只道也遭其毒手,不知贤侄何以得全?”沈小霞将临清事情,备细说了一遍。
贾石口称“难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