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慧成才的奥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早慧成才的奥秘-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鲁迅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鹤滩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令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
明白人,只要半句话就会懂得——马克思关心教育子女的故事
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导师,同时又是一位好父亲。
他和燕妮生过7个孩子。可是,由于他的生活比较贫困,最终长大的,只有3个女儿。马克思认为,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适宜的条件是培养孩子对自己的才能抱有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他同孩子们玩耍时,从不摆出成年人的“英明”姿态,经常扮演一些角色,逗女儿们发笑。他主张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不强迫他们读书,而注重培养她们读书的兴趣。他经常给女儿们朗读《堂·吉诃德》、《一千零一夜》、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在父亲的影响下,孩子们很小时就养成了独立读书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才能,马克思经常带着她们去动物园和植物园。不管住处多么狭窄、拥挤,孩子们要养花、养鸟、养猫、养狗,他都给以支持。马克思理解孩子们的单纯和热情,他从不简单地训斥孩子。他认为,打骂孩子,对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不利,对培养她们的独创能力也是很有害的。
马克思对孩子们的婚恋问题也十分关心。他对于婚姻恋爱问题的态度是:不包办,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他主张,恋爱婚姻应该是志同道合,让爱情经受考验,使双方在婚前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他反对那种舍掉事业、过早亲呢的恋爱方式。
1866年,他发现劳拉的男朋友拉法格对劳拉过于亲呢,怕影响这位年轻的社会主义者的前程,便给未来的女婿写了一封信,批评道:如果您想继续维持您同我女儿的关系,您就应当放弃您的那一套“求爱”方式。您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肯定许婚,一切都没有确定,即使她同您正式定了婚,您也不应忘记,这是费时间的事。过分亲密很不合适,因为一对恋人在长时期内将住在同一个城市里,这必然会有许多严峻的考验和苦恼。他在信中还说:在我看来,真正的恋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呢。马克思知道,有些青年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所以他对拉法格说:如果说,您在同她接近时不能以适宜于伦敦习惯的方式表示爱情,那么您就必须保持一段距离来谈恋爱。因为,明白人,只要半句话就会懂得。
拉法格和劳拉的爱情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考验,于1868年结婚。婚后他们一直很幸福。
教你的儿女们自制,教他们习惯于在一个正直及明理义的意志下,控制自己的情欲、偏见及其他恶劣的倾向,这样你便等于已从他们未来的生活中除去灾难,并且也为社会清除罪恶了。
——韦伯斯特
经历过痛苦而成熟的爱情,是最热烈的爱情。
——罗曼·罗兰
所有的事情都应自己来做——高尔基教育子女的故事
高尔基有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叫马克西姆。他很小就跟着妈妈侨居在法国巴黎。
马克西姆8岁那年,开始在妈妈的帮助下动手给爸爸写信。他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最后终于把信寄走了。高尔基收到儿子寄给他的信,心里十分高兴。他赶忙拆开信,一边读,一边笑,情不自禁地夸奖他的儿子是个“好汉”,将来说不定能当作家。诗人。
接着,他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他以诙谐而又严肃的口吻说:“这封信不会是你自己写的吧,宝贝儿,你要自己试着给我写信,并亲自把它寄给我,我会非常高兴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自己动手来做,不要强迫别人为你着想……”
马克西姆读着爸爸的回信,暗下决心:今后不再要妈妈帮忙,一定要学会自己动手写信。
几年过后,马克西姆11岁了。他用心回忆自己幼年跟爸爸妈妈去找戈巴托甫卡避暑的情景,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寄给了高尔基。高尔基接到信后,马上又给儿子回信:“你不妨在课外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去练习写作,给自己讲各种故事。这是很有趣的。我在你这样的年龄,就这样练习写作、记日记了,可能正因为如此,我才成了作家。”
马克西姆没有辜负爸爸的希望。1918年,当他第一次随军用列车前往西伯利亚征粮时,就把沿途观感记录下来,写了一则生动活泼的文学速写。文章记录了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年代,西伯利亚农民在苏维埃政权领导下怎样建设水电站的故事,受到了好评。
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看护或教师至多在旁指导或看着,决不越俎代庖,这是要从小就养成他们的自立的精神。
——邹韬奋
妈妈再苦也要让你读书
——记日本医学专家野口英世的母亲
在繁花似锦的纽约市,有一个鲜花环抱、绿草如茵的幽静之处,这就是闻名全美的维得尤墓地。墓地东南面有一块普通的石碑,上面用英文写着:“野口英世,他把一切奉献给了科学,他为全人类而生,为全人类而死。”寥寥数语表达了人们对他——一个伟大医学家的最崇高的敬意。
野口英世(1876…1928)生于日本幸福岛县翁岛村一个普通村民野口家里,起名叫清作。两岁那年,母亲外出挖野菜,小清作睡觉醒来爬到炉旁,左手被沸水烫伤。家中没钱医治,靠着邻居送来的一点草药和母亲的精心护理,他才脱险,但左手成了残废。看着儿子伤残的手,母亲心痛地说:“你长大以后不能干农活了,妈妈再苦也要让你读书。”
7岁那年,清作上学了。由于家里穷,左手又有残疾,他在学校常常遭到富人子弟的戏弄,那些孩子在大庭广众面前喊清作“残废人”,清作内心受到打击,再也不愿意去学校学习。早晨,他背着书包走出家门,走进树林里,玩上半天,中午回到家里,还装样子做功课。终于有一天,逃学被母亲发现,母亲大发雷霆。清作从来没有见到母亲发那么大的火,他理解母亲的痛苦,从此下决心发愤读书。
清作读小学四年级时,结识了一个好朋友叫代吉。他常把自己的书本、铅笔送给清作用。清作家里买不起灯油,晚上他就去代吉家里学习。每次都是代吉支撑不住先上床睡觉。一次代吉一觉醒来,见清作还在看书,就催他睡觉。清作回答:“没关系,拿破仑不是只睡三个小时吗?”从此,清作养成了一种睡觉晚、睡觉少的习惯。
工夫不负有心人,清作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不久,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高小。这个身材短小、勤奋好学的学生很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但随着新开课目的增多,他那伤残的左手越来越觉得不便,影响生活和学习,清作为此十分苦恼。他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别人都不知道伤残的左手给我带来多少痛苦,每当我看见这像松树疖样的左手,就感到悲哀。有这样一只手,我再努力也不可能济身优秀人物的行列。可一想到为我含辛茹苦的母亲,我又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成才。”老师和校长读他的作文后很受感动,给他改名为野口英世,望他成为世界伟人,并集资送他到医院做手术。手术获得成功,僵硬的左手终于可以活动了。从此医学的魔力吸引了他,他突然萌发出一个念头——学医,要用本领为病人解除痛苦。
为了早日成为一名医生,母亲陪他找到为他做手术的主刀医生渡部,拜他为师学医。因缴不起学费,英世只能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母亲节衣缩食,尽最大努力接济他。在这期间,英世学会了英文,还自学了德、汉、法等外国语。
学医生活结束后,他决心赴东京参加全国医生资格考试。他出色的答卷使监考老师极为欣赏。众多考生,合格的只有4人,他是其中之一。后来他被推选去美国深造。
21世纪初,美国研究蛇毒、梅毒盛行。大财阀、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捐一批巨款,成立了一个医学研究所,英世被聘为主力研究员。他先是获得蛇毒研究成果,后又摘取“梅毒克星”桂冠,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欧洲各国纷纷邀请他前往讲学、旅行。每到一处,他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我的成功,应归于母亲,我要回日本看望母亲。”阔别多年的英世十分思念祖国,思念母亲。
1915年9月5日,他回到了故乡。母子相见,如雨的泪珠欲忍不止。这时的野口英世已是有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和美国学士三个头衔的世界名人。日本天皇奖给他一千元钱,他留一小部分给母亲,大部分捐献给了故乡的学校。
并非每一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福。
——波普
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维尼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
——培根
努力不懈的人,在人们失败的地方开始得到他们的成功。
——埃格尔斯吞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淬”,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
目录下一页
□编著:祝天辉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自立·图强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即使你身边非常需要他,他也不可能终日厮守在你的跟前。因为孩子也要长大,他有他的事业和天地。
聪明的父母早就应该懂得,要尽早培养你的孩子的自立品格,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