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二代富二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穷二代富二代-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住的是四人间的学生宿舍,同屋的另外三人中,一个来自湖南的农村,另外两个是北京的。虽然我们同属一个班,却好像两个世界的人。两个北京的男孩,当时已经买了电脑,他们的主要活动是打游戏和看电影。其中的一个人买了手机,整天摆弄。当时,电脑和手机都不怎么普及,学生们用得比较多的还是BP机,每个月交15块左右的传呼费。即便是这样,在我看来也是相当〃奢华〃的。
就这样,宿舍里不自觉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真正活在21世纪的新北京,一部分虽然人在北京,灵魂却飞到了偏远的小山村。我和湖南的同学描述我故乡的竹楼、泼水节,湖南的同学跟我讲述他的《边城》和翠翠。当我们两个南方的〃穷二代〃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时候,那两个北京的〃富孩子〃盯着电脑,时不时就会嘀咕着大笑起来。
若干年后,我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提起了这档子事儿。那哥儿俩又跟当年一样,轻声嘀咕了几句,然后哈哈大笑,笑得眼泪直流。其中的一个解释说:〃哥们儿,我真没想到,你也有小心眼儿的时候,怎么跟娘们儿似的。当时我们刚买电脑刚上互联网,正迫不及待地搜索XX网站呢。〃满桌子的人都跟着笑起来,我笑得最厉害,因为我一直耿耿于怀这么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
是的,我以为他们在嘲笑我。我当时敏感得像一只小鹿,自卑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甚至觉得,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这个上学机会完完全全就是出来丢人现眼的大笑话。
我在自卑的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恨意,我的神经末梢对周围的一切风吹草动都有敌意。我觉得别人瞧不起我,别人嘲笑我。我只要看到有钱人就不爽,后来知道这叫〃仇富心理〃。我想,你们有钱买电脑买手机,为什么不把这些用在学习上?你们知道有多少农村的孩子根本就没机会读书吗?你们出去吃一顿大餐的钱就是我一个月的伙食费,但是你们的高考成绩还没我高呢。我穷,但这不是我的错。你们富有,还不是因为你们生在了一个好家庭?
自卑,羡慕,嫉妒,仇富……各种情绪纠缠在一起,心里五味杂陈,我明白了什么是〃度日如年〃。很多中文系的学生是高傲的,洒脱的,他们进出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看各种名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而我,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每天都活在煎熬之中,甚至有好几次,都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就这样,我浑浑噩噩消耗完了大学一年级,唯一的收获是学会了打牌,并认识了几个跟我一样的穷哥们儿。
1?回头看10年前的自己,努力考大学绝对是正确的,不足之处在于不懂得挑选专业方向。当时,高中班主任确实对我讲过专业的重要性,建议我为以后就业着想,报考实用性强的热门专业。我看中了法律。可是,看了志愿填报参考资料之后,我的信心动摇了。法律是个热门专业,我担心自己考不上。所以选了个相对保险的〃中文〃。进了学校才发现,对于我们这种穷孩子来说,不可能一门心思地研究如何舞文弄墨、诗词歌赋,还是找个实用性强的专业、学一门谋生技巧更现实。
2?从贫困地区到一个繁华之地,心理落差肯定是有的,自闭、自卑、仇富等不健康心理都可能出现。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个苗头,一定要端正态度,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我可以通过奋斗改变这个状况。心态决定成败,如果你不服输,敢于争取,就能跻身富人行列;如果你认输,逃避现实,那只能永远当个穷人。


第5节:不";踢";不相识,球场遇贵人(1)

  

2?不〃踢〃不相识,球场遇贵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穷人和富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界限,唯一的界限在心里,是人为划定的。只要你有勇气跨过这条界线,改变命运就完全有可能。
跟任远的相识,源于大二时的一场足球赛。那天,我们文学院跟管理学院踢比赛,任远是管理学院的守门员。文学院男生本来就不多,会踢球的更是没几个,后来不知道谁还从其他学院叫来一个〃外援〃,被管理学院的人好一通嘲笑。
从2000年起,大学开始扩招,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听说他们学院就有很多人是自费生,就是家里有钱疏通关系就可以进来念书,我心里不服到了极点。我想,既然你们家那么有钱,干嘛还来读大学占着这么好的地方,有钱人不都出国了么?你干嘛还跑到这里装样子?有钱人不是都玩什么保龄球、高尔夫球么,还跟我们这帮土鳖踢足球?我越想越气,脚下的力度更猛,好像踢的不是球,而是那些〃掠夺〃了社会财富的人。
后来,我得到一个机会,脚下的球冲着守门员就飞了过去。与其说是射门,不如说是射人,我赌气的一脚,在外人看来却是个漂亮的飞射。原本我想,那些〃富二代〃们平日里养尊处优,没什么锻炼,身体素质好不到哪儿去,哪儿能守门呢,看到球朝自己过来不躲开就不错了。没想到那个守门员眼疾手快,结结实实把球抱在了怀里,人也应声倒地了。


第6节:不";踢";不相识,球场遇贵人(2)

  

大家都有点担心,跑过去看他。我也很快清醒过来,害怕自己捅篓子……倒不是怕挨处分什么的,主要是怕掏医药费。好在任远很快站了起来,咳嗽了两声,用字正腔圆的京腔说:〃没事儿,没事儿,这哥们儿下脚真TM有劲儿,功夫够扎实的啊,能给咱国安效力。〃
看不出来这个小白脸还挺仗义,我对他不那么反感了。大家散开继续比赛,最后零比零,踢了个平手。
比赛结束时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任远提出,要请大家吃饭。我们中文系的几个人都说不去了,我原本也想回寝室的,不过转念一想,有钱人请客,不吃白不吃,客气什么!于是就大摇大摆去赴宴了。
路上,管理学院的几个人一直在跟任远讨论什么公司的事情,我默默听着,大概明白了,任远自己经营了一个广告公司,是他老子投资的,公司已经开始运转,需要招一些全职和兼职的员工。
经营公司?这个消息确实让我吃了一惊。先前我只觉得他们都是些浪荡公子哥,出来进去的开着高档私家车,跟老师套关系,不上课,考试不及格了却能通过,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是常事,学校的美女都围着他们团团转。我想,他们只知道挥霍老子的钱,自己什么都不是。我完全想不到他们会经营公司。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在脑子里闪了一下,很快否定他们:所谓经营公司,也是说的好听,怕是有名无实吧。
他们在学校的餐厅要了一个包间,点了几个我以前见都没见过的菜,还开了几瓶啤酒。我二话不说,毫不客气,拎筷子就吃。面子?我顾不上了,心里就想着:你们就是〃硕鼠〃,我吃你们的理所应当。任远给我倒了杯啤酒,乐呵呵地说:〃钱图,你那一脚可真够猛的,我多少年没遇到你这样的了。〃
任远的话很真诚,我很想说点儿什么,却想不出来,只好笑了笑,接过酒杯一口干,然后继续吃。他们几个显然很熟悉了,话题都往我身上转移,问我去没去过海埂基地看国家队踢球。我苦笑,我家离昆明的海埂基地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再说,进去看球也是有钱人的消费习惯,我家的电视连体育频道都没有,我第一次踢足球还是进县城读中学的时候呢。
任远似乎捕捉到了我心中的难堪,转移话题说:〃云南太好了,我去过,有吃的有玩的,那小米辣吃着真过瘾,在北京吃不到那么香的东西!〃
小米辣是我们云南特产的一种辣椒,个头儿小,辣味儿足,是我的最爱。其实我到北方读书后最不习惯的就是饮食,饭菜里没有辣椒,吃什么都味同嚼蜡。任远一句话就说到了我的心里,我对他一下子有了好感,禁不住打开话匣子:〃我妈做的小米辣牛肉才香,再配上我们那边产的竹筒酒,那吃起来才痛快哟!〃我高兴起来连云南口音都带出来了,他们又起了好奇心,逗我继续说。我又害羞起来,红着脸闷头吃饭了。


第7节:不";踢";不相识,球场遇贵人(3)

  

任远开始开导我:〃没啥,云南话挺好听的。再说了,你往北京的大街小巷走一圈,外地人多了去了,谁没点儿口音呐。你闷着头不说话,跟个大姑娘似的,刚才一说话,倒显得很爷们儿。〃任远的话正说到了我的心上,我一直觉得,普通话太没特色,只有用方言才能抑扬顿挫,表达出人的情感。要不怎么说艺术在民间呢?那些乡土的东西,有生命力的东西,被〃普通话〃之后就没滋味了。也许是啤酒发挥了一点儿效力,我感觉自己跟这些〃富二代〃的鸿沟不那么深了,距离拉近了很多。
很多年之后,我回想跟任远的第一次见面就有〃投缘〃的感觉,完全是因为他的口才好,会说话。其实他本人并不喜欢吃辣椒,吃小米辣,仅仅是他设计出来的一个话题。他猜想我肯定喜欢这个,所以用这个〃共同点〃来引发我的共鸣,让我在他们这些人面前不必太拘谨。在日后的相处中,我逐渐学习了他的这种谈话艺术,在客户、同事当中相当管用。
边吃边聊,他们又谈起了办公司的事情,我不懂这些,但是很好奇,所以在一旁静静地听。任远似乎并不介意有我这个〃外人〃在场,对公司的成本预算、年度指标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刚才,这些人还是嘻嘻哈哈踢球喝酒的大二学生,讲这些事情的时候,似乎都成熟了起来。他们还穿着汗津津、脏兮兮的球衣,但是脸上的表情认真专注,真的像电视剧里的〃董事会〃开会一般。
我真的很羡慕,真的很想加入他们,哪怕是到他们的公司打工也行啊,让我感受一下〃创业开公司〃的气氛。我再也不想这么漫无目的地在学校里游荡了,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我想挣钱,我要奋斗,我希望向这些富人家的孩子学习挣钱的方法。但是,我能不能张嘴向他们提出这个要求呢?
1?我很庆幸在年纪轻轻时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