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北京,毛泽东虽然注意朝鲜的动态,但主要精力还是准备 打台湾。
  5月13日,金日成首相出现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在当晚的 会谈中,金日成首先通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他解释说,南朝鲜的侵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南北朝鲜的紧张关系已经到了 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南朝鲜人民急切地盼望着祖国的统一,现在 统一朝鲜的机会已经到了。关于这一点,斯大林也明确地给予了 肯定,并以为统一朝鲜现在是可行的。只是,斯大林同志强调, 有关这个问题的最后决定,必须取得毛泽东同志的同意。这就是 他此行访问的主要目的。
  毛泽东怔了一下,他的表情告诉人们,他对金日成的统一计 划有些意外。因为,在斯大林已经明确表示同意中国进行解放台 湾的军事准备,解放军进攻台湾的各项先期工作也已经按部就班 地展开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斯大林会突然转而 去支持统一朝鲜。
  毛泽东拿起刚刚放下的香烟,还是很客气地对金日成说: “你们的大使已经几次来同我谈过这个问题,我都告诉他现在还 不可以。”
  金日成心情急迫,立即解释说:“苏联已经帮助我们做了许多准备,斯大林也同意了,只要中国同意,我们不要任何帮助。”
  根据毛泽东对朝鲜和战争的了解,他不相信事情这样简单。他对金日成说:“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需要请苏联大使立即 向斯大林核实一下。是不是咱们今天就谈到这里?”
  中止会谈后,毛泽东紧急约见罗申,要他立即给斯大林发报,以证实金日成的说法。
  第二天晚上,苏联大使罗申拿着斯大林的电报来见毛泽东。 电报说:
  在与朝鲜同志的谈话中,菲利波夫〔斯大林使用的 化名)和他的朋友们表示如下意见:由于国际形势巳经 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重新统一的建议。但 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对问题的 解决就应延迟,直到进行一次新的讨论。会谈中的细节 朝鲜同志可能会向您转述……
  看到这样的电报,他对苏联大使说:“我已经注意到朝鲜半 岛的情况,我完全同意朝鲜同志的估计,即由于美国势力逐渐出 现在南朝鲜,朝鲜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过,我认 为,恐怕有必要像中苏条约那样,在中国和朝鲜之间迅速签订一 个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显然毛泽东对金日成的计划可能带来的 后果有些担忧,因而想到中国需要为直接援助北朝鲜做好准备。
  在与苏联大使会晤后,毛泽东立即在他的办公室召集周恩来 等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开会,讨论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毛泽东 对斯大林和金日成没有事先与他商量这件事相当不满意,以后曾 多次提及此事……
  两天以后,毛泽东再度与金日成会面。他诚恳地说:“原来 我们考虑的是先解放台湾,在此之后再解决朝鲜问题,那样中国 将会更充分地援助北朝鲜。但既然统一朝鲜的问题已经在莫斯科 得到批准,我同意首先统一朝鲜。如果美国军队参加战争,中国 会派军队支援你们的,因为到那时,苏联出兵是不方便的,它受 到与美国签订的协定的限制,而中国则不受这样的限制。”
  金日成一面表示感谢,一面婉言谢绝。他觉得用不着中国出兵。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的七个师,随着反击南朝鲜军挑衅 的一声枪响,反攻越过了三八线。朝鲜战争升级了。
  面对朝鲜战争的新情况,毛泽东越发不安。他和其他领导人 都在注意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反应。果不其然,两天以后,毛泽 东担心的事情初露端倪:杜鲁门宣布台湾未来地位尚未确定。因 此他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及台湾海峡的中立化……毛泽东叹息:美国人救了国民党的命。
  中共中央不得不为朝鲜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开会。有一次周恩 来讲到:“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在安理会上提出一个和平方 案,要求停止朝鲜境内的敌对行动,同时自朝鲜撤退外国军队。”
  毛泽东插话说:“我们要和平,可是杜鲁门不要。他不会同 意的。他要推行世界战略,现在远隔重洋,紧急插人干涉朝鲜内 政,劲头很足。我们不能小看这个问题。”
  周恩来接着说:“最后金日成发表演说,要在8月完全解放 朝鲜领土。人民军已经解放汉城,正在向大田一线前进。”
  “形势不容太乐观。美国派军队参加作战,会给朝鲜人民带 来许多困难。”毛泽东接上一支烟,也接上了话头,“但是,困难 是可以克服的。胜利是属于反对侵略战争的朝鲜人民。我们也不 是没有同美国打过交道。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曾经是我们的盟 友,我在延安时见过许多美国人。他们对中国人民还是很友好 的。只是在日本投降后,杜鲁门就开始帮助蒋介石打中国共产党 了。美国出主意、出枪炮、出美元、出物资帮助蒋介石打了三年 多内战。结果,蒋介石垮台了,逃到台湾去了。中国人民胜利 了。新中国诞生了。这就是历史发展的逻辑。”
  周恩来继续说:“杜鲁门并没有接受这个历史教训,他现在 要把美国士兵投人朝鲜战场,他要赤膊上阵,还拉上一批帮手; 要聚众打劫。”
  毛泽东有自己的看法:“美国人并不是不接受历史教训,而 是错误地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他们早就应该亲自干。这虽然是少 数美国将军的说法,但代表了美国战争狂们的意见。我们要保持 警惕,我看这场战争有可能扩大为一场中美交兵的战争。”
  周恩来想把更多的情况告诉大家:“一位苏联军事代表对我 说,要不了几天,一下子就可以把美国人和李承晚搞掉,朝鲜很 快就会统一。我同他讲,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他说,美国人在日本的军队还没动呢。他不敢动,动也不行。什么事情都要有备无患。”
  毛泽东赞同这种考虑:“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我们还是要 有所准备为好。恩来同志,明天你主持军委开会研究一下。调十 三兵团到东北,加强那里的防务,也可待机支援朝鲜同志。”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 决定立即抽调战略预备队,并配备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及工程兵 部队,集结东北地区,组成东北边防军,抓紧整训工作。
  进入8月份,朝鲜人民军将南朝鲜军队压缩到洛东江以东一 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为了挽回败局,美国开始策划扩大懞略 朝鲜的战争,打出的一张王牌就是将麦克阿瑟直接派往朝鲜战 场。当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座机飞临朝鲜时,无线电报告 说,汉城以南发现敌机,随后麦克阿瑟的座机遇到人民军空军飞 机,迅速作了一个躲避动作,化险为夷。然后,在南朝鲜一个机 场降落。他走下飞机时,换了一副装束:身穿一件褪色的咔叽衬 衫,外面套着皱巴巴的皮夹克,戴一顶镶金边的旧沿帽,胸前挂 着一架望远镜。尽管天气阴暗,他还是戴了一副墨镜,并摆出一 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麦克阿瑟在朝鲜视察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在地理条 件不适合登陆的地方登陆,这个地方叫仁川。他的设想立即在美 国军界和政府高层引起激烈的争论。
  美国军界首脑在第一大厦会议室开会,海军方面介绍情况 后,一个军官说:“很多制订计划的人认为,如果仁川行动成功, 我们将不得不改写教科书。”
  海军水雷专家说:“仁川港‘飞鱼峡’是布雷的天然场所; 任何一艘船沉那里都会阻塞这条航道。船只驶进海峡,犹如驶进 ‘死胡同’。船在那里无法调头。一艘船出事将阻碍整个舰队。”
  陆军参谋长柯林斯警告说:“如果第八集团军不能突围向北进攻,这对仁川登陆的部队是个灾难。”他提出登陆点选在群山。 麦克阿瑟一言不发,面无表情,似听非听,嘴里叼着大烟 斗。他发言的习惯一般是“后发制人”,而且都是长篇大论。不 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到最后,决不受制于他 人,除非上级下命令。他说:“敌人对仁川的防务未曾做到应有 的准备,在我看来恰恰是有助于保证这次出奇制胜的因素。敌军 司令官认为,美国人绝不会如此‘鲁莽地’来冒险,这恰恰是有 利美军突然袭击的条件。历史上1759年英国人一小队人员在突 袭魁北克战斗中,攀上了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高岸,使法国人猝 不及防。”
  他反驳陆军参谋长的意见:“在群山登陆危险少,但价值也 小。不要进行流血的但无决定意义的行动。”
  麦克阿瑟越说越兴奋:“战争的历史证明! 一支军队的溃败; 十有八九是因为它的补给线被切断。夺取仁川、汉城,将切断在 釜山周围战斗的北朝鲜人民军的补给,促使他们瓦解。……希望 陆战队不要多嘴,执行命令。夺取仁川和汉城,将很快结束战 争。我下五个美元的赌注,就有机会赢得五万美元,我决心已 定。我几乎能够听到命运的秒针在滴答作响。我们现在必须行动 起来,否则我们将灭亡!”
  就这样,9月中旬,麦克阿瑟所谓“五个美元”的赌注押了 上去,他亲临前线指挥。
  麦克阿瑟的冒险行动成功了。
  他的助手给他递上一份华盛顿的来电,说:“登陆成功,迅 速北进的态势已经形成,不过华盛顿方面疑虑重重,他们担心中 共和苏俄会实施武装干涉,局势会复杂起来。”
  麦克阿瑟坐在指挥舰舰舱的椅子上,头上还是那顶汗渍渍的 旧军帽。他将烟斗抽得丝丝响,愤愤不平地说:“如果中国人真 的进行干涉,那么我们的空军就会使鸭绿江血流成河。中共不会那么冒险。不要庸人自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