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爷爷去捉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跟爷爷去捉鬼-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传香就活在这样遍布谣言的环境中。

爷爷问和尚道:“那志军的娘为什么也说她是女鬼呢?并且,我发现传香身上确实散发着一些鬼气。”

其他人也把询问的眼光投向皱纹叠起的和尚。

“志军的娘不喜欢外地的姑娘,是吗?”和尚问道。

周围人都立即点头。其中一人说:“这个老婆婆很是顽固,说外的姑娘信不过,说跑就跑了,一定要志军找本地的媳妇。”十几年前,许多年轻人义无反顾的跑到广州沿海成为打工仔。许多年轻人回来的时候带上外地的女朋友,可是结婚不久,外地来的媳妇突然跑了,杳无音讯,留下一个嗷嗷待乳的孩子。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

和尚说:“志军的娘说她是女鬼,就是为了要逼她走。所谓墙倒众人推,更多人想都不想,便一口咬定她是女鬼。”和尚叹口气,说:“矮子何曾看戏?都是随人说长短罢了。”

“那个捉鬼的和尚是怎么回事?”有人问道。

和尚说:“那是洪大刚他们合伙骗大家的,说我过两天要去洪家段,然后找了个同流合污的流氓假扮和尚,故意要你们不出来,趁机想玷污传香。他们头次强奸未遂,一直耿耿于怀呢。”

“她身上有鬼气,这是真的。你们大家都说她是女鬼,那真正的女鬼何不趁机把你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呢?”和尚说。他不把铜鼎中的酒水倒出来,便将旁边的沙土捧回铜鼎中。爷爷接过他手中的铜鼎,放回原来的位置。

“你是说鬼妓还是存在的?”一人问道。

“当然在了。你们一直把传香当作女鬼,让真正的鬼妓趁机伤害了更多的人。”和尚说。

爷爷立即想到他和我在岔路看见的情景。

“假和尚说是鬼妓害的人没有错?”有人问。

和尚笑道:“人家要骗你会先给一点正确信息,好让你相信其他错误的信息。”

众人默然。

和尚说:“这个鬼妓确实是青楼女子所化。也确实下身有舌头形状的孽障。知道这些并不奇怪,因为三十多年前,这一带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也是鬼妓吗?”一人问道。爷爷若有所思。

和尚点头:“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们要么还没有出生,要么太小,现在不记得了。但是,这位你们的大伯应该知道吧。”和尚指的是爷爷,这里只有他称得上其余人的大伯。其余人都是二十多岁或者三十出头。

爷爷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答道:“诶。”

“我跟你父亲有过一面之缘的。”和尚蠕动嘴唇,说道,“你父亲是个很厉害的人。但是他只是把方术当作闲余消遣的东西。”

“你认识我父亲?”爷爷惊讶道。

和尚像没有听见爷爷的话,继续有些感伤的说:“你父亲聪明,这些方术就要绝传了。看看我,当年苦求技艺,还不是要带着这些到黄土里去?”

“别这么说,师傅。”爷爷安慰他。

“现在我要求他的儿子帮我捉鬼了。”和尚说。此时一只苍蝇飞进来,栖息在和尚的鼻梁上,而和尚毫无知觉。

那一瞬间,爷爷说他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他仿佛看见一条黑带一样的游丝,悄悄来到和尚的身边,从和尚的鼻孔里进入,消化在和尚体内。爷爷说,很奇怪,从那时候起,他能看到死亡的来临,而站在旁边的人们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唯一跟爷爷心灵相通的可能是那只苍蝇,它首先闻到了腐烂的气息,提前来到和尚的鼻梁上。

第八卷 鬼妓 第100章 对联洞房

“我就要死了。死亡已经找上门来了。”和尚伸手捏捏鼻子,苍蝇嗡嗡的飞开,“捉鬼妓的事情就要拜托你了。”和尚的话说完,苍蝇绕了一大圈,又落在他的鼻子上。

“可是,我怕我没有这个能力,我没有跟我父亲学过捉鬼妓的方术。我在三十几年前遭遇过另一个鬼妓,我知道她的厉害。”爷爷迟疑的回道。

“呵呵,三十几年前的事情你也是见证人之一吧。我和你父亲就是那时见过一面,为这鬼妓的事,最后我和你父亲都遵照了你的意愿放过了她,她也果然像你所说,没有再出现过。”和尚言辞开始有些吃力,“但是,但是这个鬼妓不同以前那个,她的怨气太重。你只能收服她。就如那个两面佛,好的鬼我们可以引导向善,恶性不改的我们不能心软。”

爷爷轻声说:“可是我父亲没有把他的所学全部交给我,我没有办法对付鬼妓。”

和尚想了想,说:“你父亲不是有一本古书么?他没有传给你吗?”

爷爷说:“传是传了,但是只给我古书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藏在哪里我不知道。只留下了七个字,猜出谜底才能找到后半部分。我到现在还没有猜出来。”

和尚问道:“哪七个字?”

爷爷说:“那七个字是移椅倚桐同赏月。”

和尚笑道:“这是包公巧破对联案里的上联。花鼓戏里有这样的戏段子,你没有听过么?”

“包公巧破对联案?”爷爷虽然也经常听花鼓戏,但是显然没有听过这一段。

后来爷爷跟我说到“包公巧破对联案”时,我也是一脸茫然。我几乎不听戏曲,觉得那是老人闲得无聊才听的东西,咿咿呀呀的烦人。因此我无从知道“移椅倚桐同赏月”的典故。于是,我问爷爷这个包公巧破对联案的具体内容。相信读者也跟我一样好奇吧。

当时和尚已经接近圆寂,没有这么多时间跟爷爷讲包公巧破对联案的故事,这些都是爷爷在和尚圆寂后费劲心血问了很多戏迷才得知的。这为我们寻找《百术驱》的后半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话说包公任监察御史时,发生过这样一个奇案。

一对均已年过五十的徐姓夫妻,为十八岁的儿子娶亲。在新婚之夜新郎入洞房之前,才华横溢的新娘为了考考自己的秀才夫君,就出了一个对联的上联:“点灯登阁各攻书”。

这是连环对的形式,不但“灯”(古代繁体字是“火”和“登”组成)同“登”,“阁”同“各”是同音字,前字分别是后字加偏旁(或笔划)而成,而且“点灯”二字还是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若对出下句,是要颇费脑筋的。

新娘出了对句后,隔着房门对新郎说:“你若对不出下句,今晚就不准进入洞房。”

新郎苦苦思索了很久,也没有对出下句,遂赌气离家去了学堂。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新娘见坐在桌前的新郎紧锁眉头,便问其故。

新郎说:“我直到现在还在为对不出你的对句而发愁呢!”

新娘却笑着说:“昨晚夜深人静之时,明月当空,你独自一人在院内的梧桐树下,不是已经对上了吗?要不,我能让你入洞房吗?”

新郎一听此话,吃惊地说:“我因对不上对句,一夜都在学堂里,是天亮后才回来的呀!”

新娘听后,意识到自己引狼入室,让坏人钻了空子。过了一会儿,已失去贞操的新娘见新郎离开新房去见父母久久不归,就悔恨交加地悬梁自尽了。

因为出了人命案,县衙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新郎抓捕。被刑讯逼供的新郎屈打成招后,被判为秋后问斩。听到儿子将要被问斩的消息后,徐母也绝望地投河自尽了。

包公“访”到此事后,深感案情蹊跷,便决定以对句作为“突破口”,把此案弄个真相大白。于是,当晚他就借住到徐家。到了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之时,包公来到院中的梧桐树前,面对着梧桐树,左思右想,却一时无有良策。

在这样的情况下,包公就把思索案情的事放到一旁,叫随从搬来一把椅子,靠在梧桐树下,与随从闲聊起来。聊着聊着,包公突然茅塞顿开,破案的关键之举,竟在无意之中得到。

第二天早晨,包公离开徐家来到县衙,马上令人上街贴出告示,内容大意是开封府要在本地招取一名有才学的书生,到开封府任职,欢迎有志者到府衙应试。十几个应试者来到县衙,包公出的考题是“点灯登阁各攻书”的对句。应试者对出下句交上答卷后,包公选中了“移椅倚桐同赏月”的考生。

该考生见自己被选中,就十分高兴地问包公:“包大人,不知您何时带晚生回开封府?”只见包公冷笑一声,把惊堂木一拍,就下令衙役把该考生捆绑了起来。接着包公让人把那个秋后问斩的新郎带来,当新郎在暗中确认该考生就是自己的同窗好友,包公认定该考生就是夜进洞房糟蹋新娘的罪犯了。

包公之所以认定答出“移椅倚桐同赏月”的考生是“犯罪嫌疑人”,是因为他在徐家院内的梧桐树下坐在椅子上同随从闲聊时,突然想出了“移椅倚桐同赏月”的对句,因为此句亦是连环句,“移”和“倚”,“桐”和“同”是同音字,前字分别是后字加偏旁(或笔划)而成,“移椅”也是双声,同时又想到了新娘临死前对新郎说的“你独自一人在院内的梧桐树下,不是已经对上了吗”这句话,所以才把答出了“移椅倚桐同赏月”的考生给“扣”了起来。

随后包公一审该考生,该考生就从实招供了。

原来,那天晚上,新郎到了学堂后,正在学堂夜读的那个同窗好友一见新郎在新婚之夜不入洞房却来到了学堂,便问其故。新郎如实把对句之事告诉了这个考生,这个考生立刻就打起了坏主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借回家为由却潜进了徐家。这个考生在徐家院内的梧桐树下想出对句后,便装做新郎的口气向洞房内的新娘答对。

已熄灯而未入睡的新娘一听所答之对“移椅倚桐同赏月”天衣无缝,根本没去想还能有除夫君之外的第二个人知道自己和夫君答对之事,于是就开门放人并让其上床了。这个考生将新娘糟蹋后,在天亮前乘新娘睡熟之时便溜之大吉。

第八卷 鬼妓 第101章 金粉尸体

爷爷说,当时和尚没有跟他讲这么详细。

和尚说:“答出了这个下联的可以进洞房。”

“进洞房?”爷爷是离开香烟寺后才了解包公巧破对联案的,所以当时觉得惊讶是很自然的反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