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许文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许文强-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自己这方早就一败涂地了。

在北面的部队还没有赶到新的驻防地点只是,他派人与浙江的卢永锡联系,商量双方合作,南北进攻,驱逐新成立的上海军政府,至于,上海占领之后,由谁接管,到时再商量。

他的计划很简单,只用原来驻扎在南面的部队进攻,等浙江的部队和第三军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他才调集从北面调来的主力部队,发起攻势,那时候,不仅上海,就连浙江也是自己的囊中物。

然而,等从卢永锡那里赶回来的信使带来了同意合作的好消息时,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了他的府上,那人是美国驻上海公使萨尔曼先生。

他向孙长林明确表明美国的立场,美国不希望在上海发生战事,那不符合美联邦的利益。前段时间,发生在宁沪边境上的军事冲突,美国一直在深表关注。他这次前来,是希望孙长林表态,不会向上海方面挑恤。

一次大战之后,美国的势力在远东隐隐已有取代英国人的意思,孙长林也没有少和美国人打交道,有许多地方,他还需要美国的帮助。所以,他打落牙齿往独里吞,承诺不会向上海发起进攻。

等萨尔曼一走,孙长林就开始大发脾气,脾气发完之后,他开始思考该如何应付美国人。

上海这块肥肉,他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萨尔曼今天这个趾高气扬的态度也激怒了他,他并非只是靠美国人在背后撑腰,只要他稍稍松松口,等着与他合作的外国人大把都是。

再说,美国人也不怎么靠得住了,据他的情报机关传来的消息,那个叫许文强的上海军政府的主席在美国留过学,有着美国背景,如果,要在姓许的和自己这两个人中间挑选的话,那些美国人绝对会选姓许的,将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当务之急是联系列强驻唐国的外交官,和那些吃肉不吐骨头的家伙们打好关系,至于,美国人的威胁,不用放在心上;自己的承诺,呵呵,承诺!承诺如果可以相信,那可真是一个大大的笑话。

孙长林在书房里来回走动,时而冷笑,时而焦躁。

当初都怪自己,听信谗言,把张尔雍的第三军放在上海,不料那家伙羽翼一丰,就翻脸不认人,仗着有日本人在背后撑腰,投靠了直系,弄得自己骑虎难下。还好,那家伙是秋后的蚱蜢,没蹦几下就死翘翘了,被名不见经传的两个家伙干掉了,自己还以为机会来了,不想,居然有这么多阻滞。上海这块肥肉营养丰厚啊!光是上海一地,是不好发展,处于四面围攻之地,但是,如果在已经拥有江苏,安徽的自己手中,它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有了上海的经济支持,自己想做民国第一人这个梦想并非不能实现。

孙长林停下脚步,高声喊道。

“卫兵!卫兵!”

勤务兵应了一声,推开房门走了进来。

“给我把师爷叫来!”

“是!”

勤务兵离开之后,他来到书桌前,拿起桌上的电话。

孙长林对上海志在必得,为此,他准备把自己的王牌部队,嫡系中的嫡系,第七军的一部分从对抗直系的前线调到南面来。

  第一百四十二章 战事的前奏 (四)

按道理说,现在的许文强应该正是春风得意的光景,然而,实际情况并非他表面所表现的那样,在他的心中,兵变之后,一直有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上面。

战事爆发的时间越来越近,上海至杭州的铁路已经关闭了,上海到南京的铁路虽然仍在运行,那也是孙长林迫于列强的压力不得而为之的,随时也有可能中断。

依许文强对梦中那个时空的了解,那个时候的军阀混战,就像小孩在玩打仗游戏一样。充满了荒诞和滑稽的场面,当然,其中也有极其残酷的那一面,但是,那些残酷的血腥,生命的牺牲,只是由底下的大头兵来负担而已。那个时候,打了败仗的军阀头子很少有掉了脑袋的,一打了败仗,就向全国通电,宣布下野,随后,带着从任上收刮来的民脂民膏,溜进上海租界,做一个平平安安的大富翁。当然,也有倒霉者,如同张尔雍一样,被底下的人推翻,不过,因此掉了脑袋的也不是很多。

记得那个时候,在四川进行的军阀混战,从民国开始,到抗战,各股势力混战在一起,断断续续打了二十多年,真如演戏一般。

在开战的时候,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头子并没有守在自己的军营中,而是聚在了一起,找一个不错的青楼,狎妓喝酒,打牌赌博,任底下的人打个你死我活。要是输了,很简单,给一笔钱就行了,赢的人不以为甚,输的人也满不在乎,各自收兵回营,以待下次再战。

这样的事情一多,底下的人也不是笨蛋,也不会真的拼个你死我活,只不过,站成一起,放放排枪而已,如同过年放鞭炮一样,显得热闹而不失优雅。

当然,在中原的军阀之间的战争没有这样夸张,不过,也很少有拼得鱼死网破的时候,就连直,奉,皖三方为了权柄而展开的战事,也大多雷声大雨点小,在各位长官的心中,就算丢了执政的权力也无所谓,只要地盘和手下的兵还在,什么都不打紧。

要想统一唐国,扫除军阀是当务之急,但是,该怎样来呢?却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布局,不能莽撞,不能成为军阀们的眼中钉,一旦那些家伙把力量用在一处,都来针对他,现在,以许文强的势力,绝对扛不住。

再说,现在的他只是外表风光,上海市军政府的主席,然而,他虽然掌握着第三军的军资和粮饷,也派了一定的宣传员下去,给那些兵油子们扫盲,宣传保家卫国的思想。只是,毕竟时日太短,自己在第三军中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第三军,还是东方亮说了算。

要用军阀习气严重的第三军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不过是天方夜谭,还好,一开始,许文强也没有把这个理想寄托在上面。他需要开办军校,建立新军,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一个有着精神上的追求,为此不怕牺牲的军队,那才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然而,他需要时间,而第三军,不过是他的工具,为了熬过这一段时间的工具。

然而,对第三军的战斗力,许文强实在是不放心,虽然,在物质奖励的刺激下,底下的官兵没有因为兵变而散了,但是,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真正能拉出去作战的只是少部分,现在由杨凤影担任师长的新一师,是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现在,已经全部布防在与浙军相接的前线。

至于那些还没有实际掌握,战力散乱的其他军队,一部分布置在北边,大部分则在军营里整顿,希望,在战事爆发之后,能用得上。

本来,许文强有许多方法整顿那些兵痞,然而,他有所顾忌,毕竟,第三军的军长是东方亮,自己并没有担任任何职务,横插一脚进去,他担心对方有想法,在现在这样情况下,稳定异常重要,内部千万不能有一点摩擦。

要担忧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文强感觉自己就像在走钢丝一样,下面就是万丈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在许文强为前景忧心忡忡的时候,位于上海郊区的大王庄则是一派繁忙景象。

大王庄是个一百来户的小村,在庄外一百来米处,有一条小河,小河不宽,涨水期间也不过十来丈宽,枯水期间,可以涉足而过。

现在是春天,正是雨水多发季节,河水滚滚而流,河面宽广,往这个方向出庄的路也只能从河上的一座石桥是唯一的通道。第三军和浙江卢永锡的军队正分布在河的两边,形成对峙的局面。

上海和杭州之间是一片平原,根本无险可守,许文强和东方亮一开始制订的计划,也不是坚守阵地,在许文强看来,守无可守的情况下,坚守阵地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东方亮和杨凤影也赞同他的计划。

军阀的依仗是什么,地盘和军队,有地盘才能养军队,有军队才能抢地盘,什么对他们最重要,当然是军队了,没有地盘了,只要还有军队,就可以去抢,要是没有军队了,自己手里的地盘自然也保不住。

所以,要把卢永锡打痛,甚至打垮,光是坚守阵地是没用的,还需要灵活出击,抓住对方的主力,争取全歼,而在此之前,最好集中优势兵力,把对方的小股兵力吃掉,集少成多。

要完成这个作战目标,情报工作是非常需要的,没有详细的情报,要想完成这个计划,非常困难。还好,许文强在没有开始兵变的时候,就知道一旦兵变,肯定有人忍不住,要趁火打劫,所以,对上海周围的那些大小军阀都非常留意,以斧头帮为基础的情报系统早就撒了下去,如同一张大网撒在华东平原和江南江北。

因此,还没有正式开战,卢永锡的兵力调动和行动计划就已经摆在了许文强的办公桌上。

卢永锡也没有怎么掩饰自己的军力分布,在他看来,由于要防备江苏的孙长林,第三军肯定不可能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南边和自己对抗,这样一来,他的浙军就占有完全的上风,就算是硬打硬拼,第三军也不会是对手。

所以,他的行动计划非常嚣张,就是硬来,兵分两路,一路是绝对主力,汇集了两个师,沿着大道朝上海进发,另一路则是一个师的偏师,同样兵强马壮。

卢永锡非常清楚,现在的第三军的实力。在他看来,在自己的两路进攻下,就算是第三军在上海的兵力倾巢而出,最多也只能挡下一路,当第三军挡下这一路的时候,另一路早就打下上海了,如果第三军兵分两路,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以那点兵力,多半两路都顶不住。

浙军的一个师从湖州出发,另外两个师由杭州出发,经嘉兴,兵锋直指大王庄。

而现在,大王庄的防卫力量只有新一师的一个团而已。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战事的前奏 (五)

大王庄的新一团团指挥部设立在庄北一个地主的宅院里,现在,一派繁忙景象。参谋们正围在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地图上侃侃而谈,勤务和通信兵不停地进进出出,很有一番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