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居正-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老汉头摇得货郎鼓似的,说:“都是咱小老百姓嘬牙花子的话,再不敢讲了。”
眼见方老汉疑虑甚深,张居正索性用起了激将法:
“看来,方老爹是不肯信任我这个阁老。”
“哪里哪里,阁老大人把天大的恩典送到小可家中,小可生生世世都感激不尽,那还有不信任的道理。”
“既是信任,为何不肯畅所欲言?”
方老汉迟疑了一下,问:“阁老真的想听?”
“真的。”
“那,恕小可冒昧,先给大人您念几段顺口溜。”
听完这段故事,杨博知道了两首民谣的来源,闷头闷脑想了好一阵子,才抚髯叹道:“京城天子脚下的老百姓,比之外省,一张嘴也格外地尖刻。什么‘一部五尚书,三公六十余’,这明显是讥刺高拱在位时赏典之滥。不断地给人升官晋爵,故朝廷多了不少秩高禄厚的闲官。高拱本意是想给当官的捞点实惠,没想到因此而弄出一个大隐患来。这几句顺口溜也算是言中有物。至于第二首,说什么当官的都姓贪,长安道上不见青天只见官,此语有失偏颇。”张居正说:“偏则偏矣,但绝非捕风捉影,老百姓盼清官,把清官比作青天,自古皆然但
历朝历代,清官莫不都寥若晨星。我大明开国洪武皇帝,吏治极严,那时有一个户部主事贪污了十两银子,被人告发,洪武帝下旨给他处以剥皮的极刑。可是现在呢?连一个吏都称不上的公门皂隶,办趟差也不止敲人家十两银子。去年,郧阳一个知府调任新职,携了眷属家资上路,走到襄阳住进驿站,半夜里被一个偷儿偷了一只箱笼去,这位知府不敢报案。后来,地方捕快因另一起案子捉住那个偷儿。偷儿一并交待了这件事,大家才知道那只箱笼里满登登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这便印证了那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襄阳巡
御史给那知府奏了一本,因朝中有人袒护,最后也不了了之。博老,您想一想,这些银子后头,藏了多少敲肝吸髓的贪墨劣迹。又有多少老百姓,像方老汉这样,被敲榨得家破人亡贫无立锥之地。正德嘉靖隆庆三朝差不多七十年,已经没有正儿八经地整饬吏治了,才导致今日的国库空虚官场腐败。如果再拖延下去,必然政权不保社稷倾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此种情势之下,正好新帝登基,仆深蒙圣恩,愧得治国之柄。此正是刷新吏治重振纲纪,保我大明基业万世无虞的绝佳时期。
“如何刷新吏治,仆已深思多年,主要在于治三个字,一曰贪,二曰散,三曰懈。贪为万恶之源。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述。第二是散,京城十八大衙门,全国那么多府郡州县,都是政令不一各行其是。六部咨文下发各地,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没有人认真督办,也没有人去贯彻执行,如此则朝廷威权等于虚设。第三是懈,百官忙于应酬,忙于攀龙附凤,忙于拉帮结派,忙于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忙于吟诗作画寻花问柳,惟一不忙的,就是自己主持的政务。此一懈字,实乃将我大明天下一统江山,变成了锦被掩盖下的一盘散沙。此时倘若国有激变,各级衙门恐怕就会张惶失措,皇权所及,恐怕也仅限京城而已。所以,贪、散、懈,可以视为官场三蠹,这次京察,就冲着这三个字而来。”
张居正鞭辟入理慷慨陈词讲了一大通,杨博听了连连颔首。他二十七岁步入官场,从陕西省周至县知县干起,四十多年来先后在十几个衙门呆过。地方官干过省级巡抚,掌兵官当过蓟辽总督,都是到了顶儿的。京城里也呆过吏户兵三个部,因此,张居正所讲的官场种种行状,没有一件他不清楚。他年轻时也曾总结过,官场有三多:痞子多、油子多、混子多,并发誓不与这三种人为伍。五十岁之前,他总梦想出一个圣君能够使出雷霆手段,将这种官场积弊扫涤干净。但久而久之他就感到自己的想法不切实际。“天命”年一过,他总结自己官场经历,竟有那么多公正廉明的官员因不满现实纷纷上折弹劾巨奸大滑而遭到残酷打击,他的一颗炽烈的心也就慢慢冷却下来,灰暗起来。这时候,他只求洁身自好善始善终。现在,听到张居正义愤填膺痛斥官场三蠹,他的久已麻木的正义感又豁然而生。但仅仅只是一个火花的闪现,旋即又熄灭了。他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严峻的现实使他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叔大,”杨博这一声喊得格外亲切,“老夫很赞赏你官场三蠹的说法,老夫年轻时也说过官场上有三多,即官痞子多,官油子多,官混子多,这三多与你的三蠹,庶几近之。但是,要想去掉三蠹,让长安道上走的官都是清官,谈何容易,不是谈何容易,简直是比登天揽月还要难。”
张居正已注意到了杨博感情上的微妙变化,他想尽量说服这位老臣支持他的改革,于是婉转答道:
“难是难,但身为宰辅,如果一味地姑息好名,疾言厉色不敢加于人事,岂是大臣作为!夫治家而使父母任其劳,治国而使圣上任其怨,还能说自己是忠孝之人吗?”
张居正的话句句在理,杨博无从辩驳,只得长叹一声,忧戚说道:
“叔大啊,老夫再提醒你一句,你如果一意孤行坚持这样去做,无异是同整个官场作对,其后果你设想过没有?”
“想过,都想过了,博老!”张居正神色冷峻,决然答道,“为天下的长治久安,为富国强兵的实现,仆将以至诚至公之心,励精图治推行改革,纵刀山火海,仆置之度外,虽万死而不辞!”
杨博凝视着张居正,好长时间默不作声。张居正这几句剐肝掏肺的誓言让他深深感动。他顿时想起了“治乱须用重典”那句话,他相信眼前这个人正是敢用重典之人。要想国家富强纪纲重整,非得有张居正这样勇于任事的铁腕人物柄国执政不可。但是,他以一己之力能否荡涤污浊扭转乾坤,现在还很难说。看得出来,张居正是已铁了心要按他四年前的《陈六事疏》行事,杨博虽为他的前途担忧,但也明白此时此际再也不是泼冷水的时候。思来想去,杨博心乱如麻,愣怔有时,他动了动坐僵的身子骨,徐徐说道:
“今天来内阁一趟值得,老夫至少弄清楚了你急着实施京察的真正动机。只是积重难返,几十年痞积的痼疾,不可能一次京察就解决得了。何况,你大道理讲得再多,在别人看来,依然只不过是你借机整人的幌子。”
张居正眉尖微微一扬,声色不动地问:“博老,你刚进门时,就说外头的舆情对仆不利。究竟有那些具体实例,还望博老明告。”
杨博想了想,就把早上陆树德去他家讲的那番话说了出来。
张居正轻轻地摇了摇头,讥道:“陆树德这是庸人自扰。博老,您相信仆会借此机会打击报复高阁老的门生故旧么?”
杨博心中暗道:“按你今日所言,比打击报复高阁老的门生故旧还更可怕。”但想是这样想,嘴上说的话都是另外一个样:“你已经说过,当以至诚至公之心实行京察,所以,老夫并不担心你会假公济私排除异己。”
“多谢博老的信任,”张居正说了一句敷衍的话,但听起来却情真意切,他接着问道,“太原巡抚御史伍可的事,博老知道吗?”
“已从邸报上看到。”杨博答。
“仆正想就此机会请教博老,此事是否处置得当。”
关于伍可的背景,杨博已从魏学曾处尽数得知。他的那篇男变女的条陈,杨博看过一遍之后便再无兴趣翻阅了。现在张居正既然问起,他也就表明态度:
“有人说伍可写这个条陈,是为了替他的座主高拱鸣冤。谁都知道,高拱是倒在冯保手上,这里头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当今皇上的生母李太后。伍可弄出个男变女的条陈,其意是含沙射影攻击李太后,这也不假。但依老夫分析,伍可明里是为高拱鸣冤,暗里却是为了让自己扬名。”
“啊,博老的见解倒十分新鲜。”
“新鲜谈不上,”杨博神情雍容,谦逊了一句,接着说道,“伍可先弄这个条陈试试风向,看看反应。当士林为之叫好,他接着又上了一道正规折子弹劾你,说你借九卿调整之机怀私罔上,任用私党。因他被削籍,此折来不及上奏,但已经在京城里流传开了。此折一出,该有多少官员为他叫好!这个时候,他希望的就是你出来惩治他,只要你这样作,他暂时吃点苦头,削籍也好,廷杖也好,谪戍也好,他一概接纳。因为他心底明白得很,像他这样一个毫无政绩可言的御史,唯其如此,才能一夜之间成为名满天下士林景仰的英杰。你当一辈子官,再辛苦再勤勉,未必就能获得这样的影响。凭着这个影响,他日后一旦翻案,就是朝廷中个个敬畏的诤臣。若不能翻案,也是个青史留名的卓越人物。因此,无论从哪一点讲,这个年轻气盛的伍可,才是真正的怀私罔上的奸臣。”
“说得好,”张居正拊掌赞道,“满朝大臣中能够看透伍可险恶用心的,除了博老之外,恐再无第二人了。那一日云台召见,皇上听了这个奏折甚为激愤,一定要对伍可重加惩处。仆虑着初初柄政,若惩治了伍可,恐怕天下人就会笑我张居正心胸狭窄,因此一再奏明,对伍可只可罚俸以示薄惩。现在看起来,仆的这个作法,倒与博老的见识不谋而合了。”
“如此处理甚好,”杨博戴了高帽子,心里头很高兴,剑眉越发显得漆亮。他很优雅地捋了一把长须,继续说道,“你如果重重惩处了他,表面上看是伤害了他,其实是成全了他。对这种小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咸淡不理。”说到这里,杨博好像突然记起了一件事,斟酌了一下,问张居正:“叔大,老夫从邸报上看,湖广道御史黄立阶上折举荐海瑞,皇上发还内阁拟票,怎不见下文?”
张居正敛了笑容,略作沉思,答道:“黄立阶上这道折子之前,海瑞还给仆寄来一封信札表面上是问安祝贺,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