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5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人口是老挝的二点五倍,而且已有一些工业基础,所以中国与柬埔寨的同盟条约有更加显著的影响力。

    最受影响的,莫过于越南。

    黎平寇还没有回到北京,越南国家报社就发表了一篇社论,宣称中国在老挝与柬埔寨的所作所为完全针对越南,正在构筑一道包围越南的战略防线,对越南的国家利益与民族存亡构成了巨大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讲,越南国家报社没有说错。

    虽然中国与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非常突出,但是在经济上却往来密切,至少有五百万越南人在中国务工,而且中国是越南的第一大出口国,也是越南的第二大进口国。失去中国市场,越南经济很难正常发展。

    中国提高老挝与柬埔寨的地位,摆明了要在经济上围剿越南。

    在越南看来,这是中国发动经济战争的第一步。

    虽然老挝与柬埔寨不可能取代越南,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只有越南的四分之一,无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也无法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国仍然需要由越南提供的大量初级商品,但是在此之后,中国肯定会加大双边贸易的应用范围,比如把人口多达七千万的缅甸纳入经济共同体,加强与拥有四千万人的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从而彻底把越南排除在经济共同体之外。

    对越南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要知道,美国在政治、外交与军事上可以帮助越南,却很难在经济上帮助越南,因为美国也在努力构建地域性经济共同体,加强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往来,不可能为了越南而使更加重要的拉美国家遭受损失。

    美国无能为力,日本也差不多。

    日本需要的是市场,而不是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因此越南很难从日本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援助。

    至于更加遥远的欧盟,更加不大现实。

    按照一些西方的经济学家预测,只需要十年左右,中国就能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一个囊括了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甚至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区域性经济圈,把不听话的越南、以及跟美国结盟的新加坡与菲律宾排除在外;也许新加坡与菲律宾能够渡过难关,但是越南肯定会遭受灭顶之灾;在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成熟之后,越南很快会因为丧失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而陷入衰退;即便大肆掠夺南海的油气资源,越南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元气。

    只要经济完蛋,越南将不战自败。

    对越南来说,最好的选择是立即掉转航向,与中国改善关系,融入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

    只是,越南必须放弃既得利益,在南海问题上做出决定性让步。

    越南能够放弃既得利益吗?

    决定权不在越南手中,而是在美国手中。

    只要美国继续保持沉默,越南将别无选择。只有美国表明立场,越南才有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

    五月一日,美国总统钱德勒乘“空军一号”飞往河内,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对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来说,妥协绝对不是理想选择,而且对越政策,正是美国总体战略中的一部分。

    第十二章 战争推动者

    第十二章 战争推动者

    历史上,对钱德勒有两种非常极端的评价。

    在某些人眼里,钱德勒是肯尼迪之后,最有才干的总统,也是对美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总统。在另外一些人眼里,钱德勒则是一位非常失败的总统,而且在担任总统之前就使美国走上了一条注定要失败的道路。

    不管怎么评价,都得承认,钱德勒是美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作为艾森豪威尔之后,美国首位军人出身的总统,钱德勒在住进白宫之前,就开始影响美国的重大决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才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策划人。

    虽然在某些人眼里,第二次朝鲜战争是一场彻底失败的战争,是自越战之后,美国遭遇的最为惨重的失败,如果从战略影响来看,甚至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但是客观的讲,美国在输掉战争的同时,获得了远远超过战败的好处,从而避免了在更加关键的战场上遭受更加惨痛的失败。

    理由很简单:第二次朝鲜战争使美国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作为当时的总统,林德伯格在回忆录中提到,策划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结束金融危机。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美国将在金融领域遭受更惨重的失败。

    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如果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必然演化成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最终酿成一场不亚于一九二九年的全球大萧条,从而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即便是反对这一观点的学者也承认,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不是各国政府,而是金融集团。在以国家生存、发展为代价的金融战争中,各国比拼的是耐力,而美国不见得能够坚持到最后。在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崩溃之后,世界大战将无可避免,也只有一场世界大战,才能重塑国际秩序。

    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得不到解决,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

    第二次朝鲜战争解决了金融危机,也就避免了世界大战。准确的说,是把世界大战延迟了数十年。

    如果在二零一五年前后爆发世界大战,后果将不堪设想。

    暂且不考虑全人类的利益,至少美国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因为一场全面毁灭的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获得胜利。

    让世界大战延迟数十年,等于为美国争取到了第二个机会。

    可以说,这也正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战略意义。

    从这一点上看,钱德勒的目光非常长远,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名政治家中,有着清醒认识的一个。

    此后,钱德勒出任国防部长,为其精心勾画的大战略铺平了道路。

    东海战争,帮助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战略防线,也为中国的迅速崛起设置了一道必须逾越的障碍。

    虽然战后,日美关系迅速降温,甚至激发了日本的野心,使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印同盟,但是从根本上讲,即便没有由钱德勒主导的鼓励性政策,日本也会渐行渐远。

    原因很简单,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动摇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

    作为主要受害国之一,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且依靠美国的援助获得与中国抗衡的力量,削弱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二是与中国同盟,建立中日战略联盟,并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中国一同对抗美国。

    虽然出现后一种结果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但是不等于不存在。

    关键就是,美国肯不肯为日本提供援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肯不肯放开日本的手脚,帮助日本增强军事力量。

    显而易见,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余地。

    在钱德勒的大战略中,日本也正是牵制中国的主要砝码,而且是顶替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与中国抗衡的主要力量。

    如果中美全面战争无法避免,那么日本就是关键因素。

    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钱德勒也没有做错。

    虽然强大的日本,对美国也有威胁,但是首先受到威胁的肯定不是美国。不管中国与日本谁能笑到最后,对美国来说都是好事。原因很简单,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对抗,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美国获得的,正是十分宝贵的时间。

    按照钱德勒的预测,等到中国摆平了日本、或者日本战胜了中国,美国都已渡过最为艰难的时期。

    复苏之后的美国,有足够的能力收拾局面,重掌世界霸权。

    当然,在这场西太平洋地区的局部军备竞赛中,钱德勒更看好中国。

    受此影响,在他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一直主张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围剿,而至关重要的就是拉拢印度。

    以当时的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日本。

    在钱德勒看来,日本与印度结盟,中国将两面受敌,战略扩张势头必然遭到遏止,美国就能借机巩固其他地区。

    最重要的是,美国可以避免在中国的上升期与中国直接对抗。

    只是,局势的发展,与钱德勒的预料有很大的出入。

    在他看来,至少要到二零四零年,印度才有实力挑战中国,而且有足够的战略威慑力量阻止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在无法击败印度的情况下,中国将别无选择,只能倾尽全力对付日本。

    结果可想而知,日本肯定能在美国的支持下打一场翻身仗。

    也许,日本不可能彻底击败中国,毕竟日本没有战略打击能力,只能确保在局部战争中取胜。可是,只要日本能够在一场局部战争中击败中国,就能遏止中国的扩张势头,迫使中国转为战略防御。

    毫无疑问,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在中国接受了既成事实,即无法挑战美国之后,也就必须接受新的国际身份,放弃挑战美国的所有想法。

    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别的不说,至少在数十年之内,美国的霸权地位将无人能及,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

    可惜的是,钱德勒的预料并不准确。

    二零二七年的那场战争,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也破坏了他的战略规划,让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糟糕的现实。

    丧失了战略威胁能力的印度,已经失去了挑战中国的资格。

    可以说,就算印度能在经济上取代中国,从而使美国摆脱必须在经济上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