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贵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贵胄-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堂嫂唤我清儿便是。”

    “既然清儿这么说,我也就不客气了。”姜氏笑着应了,不紧不慢地说:“说起来我和屏儿也有四五年没见了。”

    四五年?宋舞霞惊讶。昌平王府建了快七年了,也就是说,之前宋绣屏与姜氏是有接触的,她们并不是因为苏四娘而疏远。她默默等着姜氏的下文。

    “虽然二叔过继给了伯父,但怎么说绣屏都是我侄女,相公与我都不喜欢多事,可弟妹过世时把两个孩子交托给我们,我们怎么都应该为他们考量一番,只可惜……”姜氏的“可惜”二字说得意味深长,随后拿起茶杯不再言语。

    宋舞霞虽隐约有些明白她的言下之意,但还是忍不住想再次确认,感慨道:“清儿明白堂嫂的难处,毕竟大嫂才是她的母亲,我们都只是外人而已。”

    “外不外人倒也说不上,毕竟大家都是姓宋,只是有的时候,人心不足蛇吞象,与其将来落个埋怨,还不如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宋舞霞默念着这几个字。姜氏说得如此明白,她不管宋绣屏的事,不是因为她管不了,而是对方的胃口太大。宋舞霞想起了姜氏自己的三个孩子,无论是女婿还是媳妇,选的都非名声显赫的贵胄之家,甚至她把唯一的女儿远嫁去了大名府,女婿家勉强只能称得上清贵。

    似在等宋舞霞领悟,姜氏慢慢喝着茶,淡淡地说:“是啊,顺势而为,这是相公经常对我说的话,小时候也常听父亲说起。”

    发生了昨晚的事,即便没有这些提醒,宋舞霞也不会再理宋绣屏会不会入宫。不过令她懊恼的,赵嬷嬷一早就告诉过她,宋绣屏不是省事的人,如今姜氏也这么说,而她居然到这时才相信。她只能暗自埋怨自己识人不清,昨晚活该被人噎得说不出话。

    对于“顺势而为”四个字,宋舞霞叹了一口气。她的处境,如果顺势而为,岂不是落得个永锁深宫的下场?

    好似知道她的烦恼,姜氏轻声说:“我自小跟随在父亲身边,那时经常听他和祖父——我是说相公的祖父,他们经常说,官场之上,风起云涌,最重要的懂得审时度势,在弱势时收拾锋芒,蓄势再发,切不可在混沌不明时逆流而上,有道是:物过刚,则易折。那时候我只是七,八岁的孩童,不解其意,现在想来,不止是官场,世间的事莫不都是如此。”她停顿了一下,悠悠感叹:“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想来还是古人看得透彻。”

    宋舞霞不知道此番话是不是祖父宋铭所言,但很明显的,姜氏这次是特意来提醒她的。只不过,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她懂,可自打回京,她一直被迫处于风口浪尖,她也不想逆流而上,却只能赶鸭子上架。

    姜氏见她一味苦笑,并不言语,也不催她,不紧不慢地喝着自己的茶,随即慢条斯理地说起了茶经:“这白茶虽然口味清淡,但细细品来,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味道。有时候即便是相同的茶叶,相同的水,一百个人也能喝出一百种味道。”

    宋舞霞知道,姜氏这是在借茶喻事。她虽不耐烦这些七绕八弯的话,但也只能笑着敷衍,想着如何把话题引向苏四娘。

    似并没看出宋舞霞的心不在焉,姜氏笑着问道:“清儿可知这白茶产自哪里?”

    白茶是六大名茶之一,宋舞霞早已把茶叶的基本知识背诵得滚瓜烂熟,毫不犹豫地回答:“据《茶经》记载,最好的白茶产自永嘉县东三百里的白茶山。据闻永嘉东三百里是海,确切的位置应该是永嘉县南三百里的福建福鼎。”

    “原来永嘉县东三百里是海,看来即便是《茶经》这样的典籍也不足以全信。”姜氏喝了一口茶,微微皱眉,摇头道:“清儿说这茶产于白茶山,可我喝着这味道,好似又不像。说起来这只是一杯小小的茶水,但有些事情还是应该心中有数之后再做应对,否则只能一错再错。”

    最后那一句姜氏说得十分认真,宋舞霞不禁愣了一下,待她回神,原本神情严肃的姜氏已经换上了笑容,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一时感慨,平时又爱追根究底,清儿可千万不要介怀。”

    “嫂嫂这是说的哪里话。不过刚刚堂嫂也说,大家既然都姓宋,是一家人,有些事还请嫂嫂提点一二。”

    “我们只是在论茶,哪里说得上提点不提点的。”姜氏打起了马虎眼,随即看了看时辰,不待宋舞霞接话,就以家中琐事甚多,告辞了。

    宋舞霞被她弄得莫名其妙,把她前前后后所言原原本本转述给了赵嬷嬷听,不解地问:“嬷嬷,她劝诫我不要管宋绣屏的事我明白,可后面那些话……其实我也不想张杨的,可……如今我觉得自己就像被火烤一般,很多事情都不是我想怎么就怎么样的……他们每个人说话又都爱拐弯抹角……”

    “小姐,依老奴想,她是在提醒您,凡事都应该小心,想想事情的根源在哪里。”

    “她的意思我明白,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她好像还有其他意思,我甚至觉得,她在试探我——对,就是试探,可她为什么要试探我?”宋舞霞想不明白,赵嬷嬷也是一脸疑惑。

    两人正不解,翠羽来敲门了,说了一个更令人愕然的消息。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225章 一环扣一环

    第225章 一环扣一环

    翠羽在开封府救下桂花之后,很多人都知她医术高明,所以时不时会被请去替府里的人诊脉,开药方,因此她的消息来源比较多。这次便是她前些日子诊治过的一个婆子说,前两天,她的男人听林妈**丈夫在酒醉之后嚷嚷,单嬷嬷在府里呆不了几天了。

    绿柳斋失火,又是死人,又是治罪,府中的下人们都有些风声鹤唳的感觉,所以对于苏四娘那边的人说,单嬷嬷家中有事,夫人恩准她回乡探视并不敢探究,也很少有不知情的人把两件事联系起来。

    细想昨晚发生的事,宋舞霞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是宋维德一句“把人处理了”,绿柳斋根本不会失火,而林妈**男人,如果不是他未卜先知,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局,而今晨的林妈妈还在她面前演了一场戏。

    “我就是一个傻蛋”宋舞霞气恼地捏住杯子,愤愤地说:“怪不得姜氏要提醒我,每件事都有根源,在应对之前应该心中有数,否则就只能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小姐为什么这么说?”翠羽依然有些茫然。

    一旁的赵嬷嬷已然有些明白了,并不十分确定地问:“小姐的意思,昨日的事,重点根本不是疯妇,而是有人要收拾单嬷嬷?”

    “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单嬷嬷不过是个奴才,随便找个错处,甚至根本不用理由,不对啊,夫人没道理那么做,林妈妈也没那么大能耐……”

    宋舞霞对着翠羽摇头,“事情的目的可不止为了收拾单嬷嬷,要知道她不仅是大嫂的陪嫁,更是她的心腹,如今就这样被自己的主子处置了,谁受到的震动更大?”

    “绿桑和绿荷”翠羽脱口而出,随后详细叙述了前一晚绿荷的示好行为。

    宋舞霞听着她的描述,慢慢摇头,“相比绿桑与绿荷,恐怕绿萍和绿柳的心思会更多一些,毕竟她们知道的秘密一定不少。”

    赵嬷嬷静静观察着宋舞霞的表情,补充道:“小姐莫要忘了,夫人房里还有两个通房,此番处置了单嬷嬷,令众人寒了心,如果夫人没办法弥补,恐怕会落得四面楚歌。小姐,您看,我们要不要……”

    宋舞霞摇摇头,忽然问道:“林妈妈现在哪里?”

    “正在老奴的屋子等着。小姐,这人真不简单,从她引着您去见疯妇开始,这一环扣一环的……”

    “事情恐怕不是从我见到疯妇开始的。”宋舞霞说得很慢,细细推敲着之前发生的每一件事,越来越肯定心中的猜测,“你们可记得,当日大哥在酒楼打了允琪的事?也许大哥和二狗出现在酒楼是一个意外,但允琪去那里,以及巡逻的官兵出现……我想此事才是单嬷嬷之死的导火线”

    赵嬷嬷明白了宋舞霞的意思,总结道:“小姐是说,当日夫人设了局,而王爷将计就计,庄主意外受了牵连……”

    “不,也许他们也在某人的计划之中……这点虽然暂时无法确信,但王府发生的事……毫无疑问,单嬷嬷撺掇大嫂陷害允琪,惹恼了王爷,随即林妈妈领着我见了疯妇。现在想来,她应该是故意打落了我的帽子,让疯妇见到我的容貌。我一直以为是我见到了疯妇,事实上恐怕又是我想错了,应该是疯妇见到我才是……”

    “小姐,这有差别吗?”

    “当然有”赵嬷嬷率先解答了翠羽的疑惑,“如果是小姐见到疯妇,那么试探的是小姐,而疯妇见到小姐,试探的就是她。”

    “可疯妇不仅疯了,现在更是死了。”

    “她死了,把她送来王府的人一定还在。想来那日我们的王爷一定是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所以索性借叔父的手杀了疯妇,甚至一石二鸟,借此除掉了单嬷嬷,还让大嫂有苦说不出。如此想来,昨日在绿柳斋内,他突兀地说‘叔父,你认得这妇人吗?’应该是算准了我会怀疑,而叔父会解释,但在这之前,一向谨慎,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愿放过一个的叔父一定会下令杀了在场的人。不得不说,他的算盘打得太好了,整件事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却完美地达到了他的期望值。估计他坚持亲自送叔父回府,应该是对他说了什么吧”

    说着说着,宋舞霞笑了起来,自嘲地说:“碧琰山庄的初次相见,他的演技那么好,我怎么就认定他懦弱无能呢?如果他真的懦弱无能,又怎么会成为如今的昌平郡王,显然,最傻,最笨的就是我”

    “小姐,你只是不记得以前的事了。”翠羽出声安慰,随后有担忧地问:“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