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焕命陈平领五百人驻扎在城外,自己则在裴明凯和辛朗的陪同下率三百骑兵进入了金城郡,一进城门,一股浓厚的商业气氛便迎面扑来,和长安等大都市不同,金城郡的中轴线平安大街上商铺密集,各种店铺、客栈、酒楼、青楼等等林立次比,街上人来人往、马车奔驶,显得热闹非常。

这里人见惯了各种军队,故对张焕他们进城视而不见,也没有让路,众人只得牵马徐行,辛朗挂念生病的父亲,先一步回家了,裴明凯则领着张焕向父亲歇脚的刺史府而去。

在路上张焕已经从裴明凯口中得知了蜀郡发生异变一事,不过裴明凯也并不十分知内情,只含糊说杨家是被山匪灭门,尽管如此。张焕还是一下子猜到其中必有蹊跷,蜀郡巨富何止千百,山匪别人不动,偏偏去杀朝廷重臣,自取灭亡,这些山匪岂不是愚蠢得可笑,而且蜀郡驻军众多。如果对驻军分布情况不了解,这些山匪怎么可能从容逃脱,其实推断真凶很简单,只须看杨家灭门后谁是最大地得益者便知道了。

沿着平安大街行了约三里,一行人便来到了金城郡刺史府。

裴俊来金城郡已经是第五天了,他对蜀郡发生的事并不太在意,杨荒淫无度,鱼肉乡里,死有余辜。但由此引发的长安势力失衡却让他绷紧了神经,按理,杨是崔圆地亲家,是铁杆崔党,他死后留下的权力空缺应由崔圆补上,但崔圆却选其弟崔庆功来接任,这却让裴俊不能接受。

自从门荫制度修正后,又分别在三月和五月进行了两次补选,大量的世家子弟涌入朝堂。使今年科举中进士后入仕的士子不足二十人,鸠占鹊巢的不公引起了寒门庶子地普遍不满,甚至有人在朱雀大街两边的坊墙上写下了世家天下、还李氏江山等数十条标语,这绝非一人两人所能办到。

而且这种不公平非但不能被阻止,它还有越演越烈地迹象,仅吏部所登记等待入仕的世家子弟已经排到五年之后,也就是说,这五年之内将维持进士难以入仕的局面。

这种现象使许多有识之士感到十分忧虑,如此下去极可能会造成朝廷威望尽失,大唐逐渐走向分裂地局面。也有很多李唐宗室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他们地不满,但是掌握权势的高官都是各大世家之人,这些不满地声音被掩盖了。

裴俊是个清醒之人,但他也无可奈何,一方面,崔圆在处理世家的问题得到了许多大唐名门世家的支持,裴俊独木难撑,另一方面裴氏家族内部也大都赞成门荫制度地修正。为此裴俊一直保持沉默。

就在这时,杨死了,他让出了一个内阁名额,崔圆理所当然地提出由崔庆功补缺,但裴俊却认为这会加剧国人对世家的不满。他不同意。他提出让一名宗室进入内阁,以缓和世家与宗室之间日益紧张的矛盾。

但裴俊还有一个更深的想法。他要为张焕将来入阁扫清障碍,而岭南节度使李勉曾是当年豫太子的支持者,他入阁后会因张焕而偏向自己。此刻,裴俊正站在窗前沉思朝廷目前的局面,门外忽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下人在门外禀报,“启禀相国,凉州都督张焕求见!”

“让他进来吧!”裴俊立刻收敛了思绪,他来金城郡确实是为了见张焕,一方面张焕是他将来的布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而另一方面,张焕在年初礼部交锋中表现出地决断和才智使裴俊已将他视作是自己左膀右臂。

片刻,张焕和裴明凯走了进来,张焕上前跪下行一大礼,“小婿参见岳父大人。”

裴俊连忙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他一下笑道:“贤婿,咱们好久不见了。”

张焕也笑道:“多谢岳父这半年多来对武威的支持。”

“关键是你在会西堡一战中给我增了颜面,堵住了很多人的口。”裴俊亲热地将他拉进屋来坐下,他又瞥了一眼长子,有心让他离去,但碍着张焕的面子他开不了这个口,只得淡淡道:“你也来坐下吧!”

裴俊因为裴明凯腿瘸的缘故一直不甚喜欢他,在五个嫡子中他最喜欢五子裴明远,但碍于族规他不好废除裴明凯家主继承人之位,其弟裴佑也多次劝他,不要轻言废立,以免造成兄弟相残。

裴明凯是个十分忠厚老实之人,他也极想讨父亲的喜欢,但他在许多问题上的看不透使他失去了许多次机会,比如今天,虽然父亲让他坐下来,但他却没有想到,父亲大老远来寻找张焕,绝不是聊聊家常那么简单,这时候他应该回避,可裴明凯却准备做了下来。

张焕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是裴家的家务事,喝了一口茶,他沉吟一下,便直接问道:“明凯告诉我蜀郡杨家出了事,听说被灭了满门,这到底是何人所为?”

裴俊冷笑了一声便道:“蜀郡刺史杨子琳报来的折子上说是一股山匪与杨家有仇,报复杀人,证据确凿,但也有不少人投书朝廷,说这其实是杨一个爱妾的兄长所为,是为了霸占杨家地家产,只是我有点想不通,一个小小的雒县县尉有什么能耐,居然能调动两千匪人,除非他就是匪人一伙,此事朝廷已派人去调查,在没有事情没有调查明了之前,暂时不下结论。”

裴俊对杨之死并不是很关心,他是崔圆的亲家,自有崔圆去操心,他关心的是如何能让李勉进入内阁。

但张焕对杨之死却十分感兴趣,能将七百多人都斩尽杀绝,无一伤者,这种凶狠毒辣的手段让他也自叹不如,这个下手之人绝不是一般人,他如果真掌握了杨家的家产,日后必酿出大乱。

“不知这个雒县县尉叫什么名字?”

裴俊见张焕感兴趣,便笑了笑道:“他叫做朱武,吏部备案他是北海郡人,但户部的户籍资料上并没有这个人,这极可能是他的假名。”

“朱武?”张焕似乎抓到了什么,但一时又看不清,他低下头苦苦思索脑海中地那个结。

这时裴俊又想到一事,感叹着补充道:“其妹是在去年十一月嫁给杨为妾,听说只有十七岁,杨报应啊!”

“十一月?”张焕立刻想到了发生在那时的太极宫事变,他的脑海里如电光矢火一般,猛地跳出一个名字:朱!

在这个名字即将脱口而出的刹那,张焕死死地咬住了自己的舌头。

卷三 纵横宦海——卷七 入朝 第一百八十八章 关陇旧臣

朱,一定是他了,太极宫事变后他便不知所踪,他竟把自己妹妹献给杨,以隐藏在蜀郡,事隔不到一年,又露出了他的狰狞面目,也只有他才有其父朱希彩的旧部,能够杀杨全家,想通了这一点,一切疑问都迎刃而解。

以朱的心性,他怎么可能坐以待毙,蜀郡必乱,看来大唐要进入多事之秋了,那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机会要到来呢?

张焕的脑海里一时闪过无数念头,旁边的裴俊见他神情有异,不由有些诧异地问道:“贤婿想到了什么?”

张焕摄住心神,笑了笑道:“我在想,如果真是这个朱武所为,他怎么可能束手就擒?这件事处理不好,蜀郡那边可能就会闹出事端来。”

“蜀郡那边是崔圆的事,他会去解决。”裴俊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他沉吟一下,便道:“关键是杨死后空出的内阁辅臣一职,崔圆欲让崔庆功入阁,我则主张让岭南节度使李勉接任,在这一点上,我们分歧很大。”

裴俊负手走到窗前,让微风清醒他有些纷乱的思绪,良久,微微叹了口气道:“我也没有料到门荫案的修正会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年初已荫了七十七人,三月又再次荫二十二人,五月时,五六品官员呼吁太强烈,只得又补荫三十七人,可这样一来,吏部从进士中选官本来就少之又少的二十四人,又压缩到了十二人,甚至连明年的官员定额都已经占满了。不仅民间反对声高昂,甚至也激起了宗室地强烈不满。所以我提议让李勉入阁,就是为了安抚宗室。可是他崔圆却丝毫不理会,坚持要崔庆功入阁,他崔圆在这件事上做得有些过了。”

张焕没有说话,如果仅仅是裴俊说的这样,事情就未免有些太牵强,本来崔、裴二人在内阁中就保持着一种权力平衡,崔圆控制王、杨;裴俊控制楚、卢,然后韦谔中立,现在杨死了,当然应该由崔圆推荐人选。但裴俊现在却想打破这个平衡,崔圆怎么会同意呢?

张焕越想越觉得事情不会是那么简单,或许还有什么隐情,或许裴俊并没有完全对他说实话,这时,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言地裴明凯忽然道:“去病也许还不知道吧!韦谔之子韦清在二十天前已秘密和崔寓嫡长女订婚。”

这一语出,张焕的脸色大变,联姻只是一个外在表象,在联姻背后是韦谔最终倒向了崔圆,内阁地力量对比失衡了。林雷难怪裴俊急于想在内阁中拉入宗室,现在崔圆的所作所为已经将自己推到了宗室的对立面,宗室入阁也就意味着崔圆刚刚取得优势将发生逆转,裴俊的真实目的也并非他嘴上说的那么光彩,什么安抚宗室,说到底,一切都还是出于他自己的利益考虑。

他心中暗暗冷笑了一声,并没有表态。他想听一听裴俊对自己的解释。

裴俊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自己再三向他叮嘱,此事不能外传,他还是说出来了,一个不知轻重的东西。要坏自己大事。

裴俊赶来见张焕的真正目地就是要在这件事传开之前。安抚住张焕,不准他轻举妄动。他知道张焕是一个极有主见之人,尤其这件事涉及到他的切身利益,过早的告诉他,会激起他的反弹,会使自己后面许多步棋都无法走出,所以,他打算先将张焕引到自己的思路上来,再慢慢和他商量如何化解此事会引发的后果。

可是儿子的鲁莽却打乱他在张焕身上的布局,裴俊有些尴尬地笑道:“这就是我来找你的目的,我希望你把事情看得更透彻一些,韦谔虽然和崔圆结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成为第二个王昂,毕竟他们之间有过太多地宿怨,一两年之内他们不可能消除彼此间的猜疑,所以你不要轻举妄动,我仍然会全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