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曜权臣 by 林千寻[完结+番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曜权臣 by 林千寻[完结+番外]-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出了城门。

韶宁和翻身下了马,将马缰握在手中,望着闻守绎一步步朝自己走来,他竟紧张得手心出了汗。
闻守绎在韶宁和面前站定,目光平和地与他对视了一番,嘱咐道:“此去西南边境,要保重身体,如今正值炎夏,南边气候比繁京还要闷热潮湿。你身在前线,条件必定十分艰苦,若是受了伤,要注意勤换药,别让伤口感染。”
韶宁和没有答话,只是看着闻守绎,静静地笑。
闻守绎狐疑地皱眉:“你看着我做什么?”
韶宁和又是一笑。以前伶舟也经常这样碎碎念,虽然有些唠叨,但是让人觉得特别暖心。然而这些话,他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说出来,以免破坏了眼前这美好的气氛。
闻守绎见他但笑不语,心下有些着恼,转身便要走。
韶宁和忙握住了他的手,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道:“闻大人,请听我说几句话。”
闻守绎低头看了看他的手,又看了看四周,好在此刻没有多少人留意到这里,如果他挣扎得明显了,反而惹人注目。于是只好任由韶宁和握着手,耐着性子道:“什么话,你说便是。”
韶宁和低了低头,拇指指腹轻轻摩挲着闻守绎的手背,斟酌了片刻,道:“闻大人,上次在丞相府,你对我说的那番话,经过这段时间的反复思量,我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只是这段时间事务繁忙,一直没什么机会说。我希望在我凯旋归来之后,你能给我一次剖白的机会,听听我的肺腑之言。”
闻守绎心绪波动了一下,眼神飘忽地道:“等你凯旋归来之后……再说吧。”
韶宁和知道他又在闹别扭了,也不揭穿他,于是笑了笑,又道:“我会努力赶在闻大人生辰那一日之前回来的,到时候,我想跟闻大人讨个赏,可以么?”
要求还真多啊……出一次征了不起么?闻守绎虽然心中如此不满,口中却道:“你要讨什么赏?”
“我希望,闻大人能在今年的生日宴上,只宴请我一人。”
闻守绎想了想,道:“这个要求,倒是可以满足你。”
“那就这么说定了。”韶宁和用力握了握闻守绎的手,然后松开。刚要转身,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又俯身在闻守绎耳边低声道:“闻大人,最近……行事尽可能低调些吧,尤其是在皇上面前。”
闻守绎一怔,刚要细细询问,却见韶宁和复又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对着他抱了抱拳:“那就告辞了,闻大人,多保重。”
“……保重。”闻守绎将到口的疑问又咽了回去,目送着韶宁和上马出城。

第一百七十八章

十日之后,终于拉完肚子瘦得脱了形的程仕正,因为职责所在,不得不拖着一身病体颠簸着奔赴了前线。
而此时廷尉府也传来消息,说延陵叶浪的案子已经告破,延陵国与天蜀国之间的确暗通已久,并共同策划了本次战事。
天蜀国是大曜四国时期苎罗国皇室的一脉分支,大曜元帝当年统一四国时,吞并了苎罗国的大片领土,苎罗国的部分皇族逃亡到了瑶山以南,在那里建立了天蜀国,心心念念着要收复失地。
两年前,他们派使臣主动找上延陵国的国主,希望双方能够联手。天蜀国想要收复几百年前被大曜侵占的领土,而延陵国则窥觑着大曜富饶的矿产资源,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延陵国曾是大曜元帝统一四国时期的一大功臣,元帝特许延陵国保留本国番号,并留下遗诏,要求子孙后代记着这份恩情,与延陵国维系着友好的从属关系,不得轻言战事。
仰仗着这一份凭依,延陵国估摸着小皇帝上任不久,应该还没有胆量违反元帝遗诏轻易对属国开战,于是便派出了原本就臭名昭彰的小王子延陵叶浪出使大曜,在繁京之地极尽折腾之能事,以混淆大曜朝廷的视线。
同一时期,天蜀国则趁着大曜三年一度的将官回京考核之机,与大曜边境上原属于苎罗国的泰郡和莲郡旧部里应外合,挑起事端公然起事。
战报传至繁京之时,延陵叶浪又借比武招亲之机,对包括西南大军主将在内的诸位武将下了泻药,为天蜀国争取充足的作战时间。
整个过程中,延陵叶浪一直以桃色事件为幌子,“误打误撞”乱上添乱。他们想着,大曜皇帝再怎么恼怒,也决计想不到两者间的关联,抓不着把柄,就不能公然对延陵国翻脸,如此一来,延陵叶浪最多只是受些小惩戒,便能从大曜帝国全身而退。
他们一直以为这瞒天过海之计施行得天衣无缝,却不料大曜帝国反应竟如此迅速,在主将病重的情况下,还能临时调派将领,由太尉亲临前线压住阵脚,硬生生扭转了战局。
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廷尉府里的那位玉面阎王杜思危,整人的手段一套接着一套,几乎将延陵叶浪送去鬼门关兜了一圈。
意识到自己真的有可能会客死异乡的延陵叶浪,终于精神崩溃,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将事情的经过全招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击战,大曜军队终于收回了包括泰郡和莲郡在内的所有被攻陷的城池,并将天蜀国的军队打退到边境线以南三十公里之外。
至此,双方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至于是和谈还是继续打,那是朝廷需要考虑的事了,作为临时接应的韶宁和与宋简之,则提前班师回朝。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韶宁和在边境上出生入死轰轰烈烈,闻守绎虽然在繁京呆着,却也过得很不轻松。
一则他知道即将到来的生辰之日,便是他上一世的死期,这一世究竟能否度过此劫,还是未知数;二则,韶宁和答应在他生辰之前赶回来,并要向他剖白,至于他反复猜度,韶宁和究竟想对他说什么。
生辰之日越是临近,他便越忐忑不安,期待与惶恐两种极端的情绪一直在折磨着他。
而自从收到西南大军大获全胜的捷报之后,他更是每日活在倒计时中,一会儿满心期盼着韶宁和能如期回来,一会儿又担忧自己万一没能在死劫之前见到韶宁和,就无法亲耳听到他的那番剖白。
他不得不承认,虽然嘴上一直很犟,但在心底深处,他还是隐秘而焦虑地渴望着……他与韶宁和的未来。

九月初,凯旋而归的军队终于抵达了繁京。
早就接到捷报的百姓们全都地汇聚到城门口,翘首等待军队入城。
闻守绎记着他与韶宁和之间的承诺,于是换了一身便服,混在人群之中,怀着急切却又忐忑的心境,等待着韶宁和的归来。
当城门口出现兵马列队的身影时,百姓们沸腾了,纷纷高呼“大曜万岁”,人声一浪接着一浪。
然而在如此群情激奋的时刻,闻守绎的一颗心却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军队中的人马在他面前依次走过,他看见了宋简之,却没有看见韶宁和。一种不好的预感油然升起。
为什么韶宁和不在队列中?他是在战场上负伤了,还是丧命了?闻守绎面色苍白地退出人群,心中反复琢磨着,如果丧了命,为何战报中对此只字不提?如果负了伤,是有多重,以至于不能随军同行?

他如此胡思乱想着,魂不守舍地回到丞相府,却见管家迎上来道:“大人,您可终于回来了,韶大人在此等您很久了。”
闻守绎神思还有些恍惚:“韶大人?哪个韶大人?”
管家怔了一下:“自然是韶宁和韶大人了。”
闻守绎先是原地呆了呆,随即又问:“你说什么?韶宁和?”
“是啊……”
管家话未说完,闻守绎便疾步迈入大门,一抬眼,便见韶宁和一身戎装地坐在客厅里,虽然看起来风尘仆仆,但精神状态不错,见闻守绎冲了进来,便抬手朝他微笑。
“……”闻守绎堪堪停住脚步,有些失神地望着这个远途归来的男人。
仅仅一个多月未见,韶宁和脸上增添的风霜却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干练,早已脱去了两年多以前他初入繁京之时的青涩与稚嫩。
这样的男人,对于闻守绎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然后情绪上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闻守绎,此刻却没有余暇去欣赏这男人的成熟魅力,他渐渐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后,心中便油然升起了一股难言的委屈与愤怒。
只见他三两步冲到韶宁和面前,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襟,咬牙切齿地道:“韶宁和,你觉得这样很好玩是吗?”
“咦?”韶宁和对于闻守绎突如其来的怒气有些摸不着头脑,“闻大人,我这不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吗?”
“喜在哪里?!”闻守绎看着他笑嘻嘻的脸,满腹怒气值便一个劲地爆棚,“我跑去城门口等你,却看不见你的人影,我还以为……”
“以为什么?”韶宁和接着他的话问,一双眸子定定锁住他的眼瞳,期待之意溢于言表。
闻守绎察觉到自己的失态,随即头脑冷静了下来,揪着韶宁和衣襟的指尖猛地一松,有些不自然地撇开脸去。
“……”韶宁和没能听到自己想听的话,垂下眼眸,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既然平安回来了,就早些回府休息吧。”闻守绎换了个镇定的语气,顿了一顿,才道,“过几日,便是我的生辰了。”
韶宁和抬起头来看着他,眼中又恢复了神采。
只听闻守绎继续道:“之前说好的,生辰那一日,丞相府设宴,只请韶大人一个。你……可要记得来赴约。”
“好。”韶宁和答得很快,脸上又重新绽放出了笑容。

第一百七十九章

九月初四,成帝与前来繁京求和的天蜀国使臣签订了停战协议,同意立即停止对天蜀国的进一步攻势,但前提是天蜀国必须割让靠近西南边境的两座城池作为赔罪之礼。
九月初七,成帝释放了一直扣在繁京作人质的延陵叶浪,原因是延陵国国王同意重新签订属国条款,岁贡的数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倍。
“敌人想要窥觑什么,就让敌人加倍偿还。”这是武帝在位时期就立下的外交原则,显然年轻的皇帝在这一方面继承得很好。

到了九月初八这一日,丞相府一反往年开门设宴的惯例,非但闭门谢客,连人们送上门来的贺寿礼物,他也命人客客气气地全数退回。
对于这一变化,非但外人不解,就连丞相府的下人们,也都有些摸不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