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清泉奇案之城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清泉奇案之城禁-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中茶杯轻颤一下,茶水洒落,惊得小泽“呀”一声。他攥紧了手中的书册,一下子摊坐在椅子上,双手掩面。
小泽奇怪的问道:“怎的?招来了什么?”
乾清放下手,脸色苍白,下意识的望了一眼昏迷中的厢泉,喉咙动了动:“之后,就引来了成群的蚂蚁。”
“那又如何?”
乾清喃喃道:“之后……之后就和今天一样。”
小泽一愣:“夏公子你到底怎么了?你在说什么?”
“我们搞错了,完全搞错了!”乾清有些激动,他双臂支撑着榆木桌子,颤抖道,“我们被青衣奇盗愚弄了。”
他看了昏迷的厢泉一眼。
乾清明白了。他明白今日的一切事件都是圈套。只是,他没有补救的办法!
可是小泽却不明白,她不明白项羽和今天这件事的关系,迟疑道:“夏公子……你今晚好生奇怪,以往都不是这样的。是不是还在担心易公子?放心,易公子不会有事的。如果你是担心——”
夜晚很安静,火光照在小泽的眼睛上。她模模糊糊的看着乾清,她是这么的担心。乾清却不作理会,他脸色苍白。一言不发,开始在屋内来回踱步。
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
“什么时辰了?”乾清突然问道。
“嗯?”
“我问你现在是什么时辰了?”乾清神情紧张。
“估计快子时了,要说今日城乱,可是打更的居然也偷懒!二更天就没有打更!若不是我家先生出去瞧见漏壶,什么时辰都要忘了。夏公子你——”
乾清听完,二话不说,立刻出门去,并未搭理在身后呼喊的曲泽。她见他不理,也没说什么,转身默默收了桌上的书籍,倒了微凉的茶。轻轻关了门,心想着,乾清恐怕要再回来。
乾清想起来了,厢泉昨日的交待:子时城西三街月桂树。
乾清也清楚的记得厢泉的话:“……明日此刻此地,不见不散。不论发生何事,一定要到……纵使,我无法赴约。”
乾清快步走向西三街,他要找到那棵月桂。乾清明明知道厢泉昏迷在医馆,明明知道厢泉根本不会在树下等他,却依然做出这个有点荒谬的决定,连他自己也有些吃惊。
可是乾清没有办法。他知道,以现在的局面,要想扭转乾坤,唯有相信厢泉。
乾清只意识到一点,纵使厢泉昏迷,也比他们清醒的人更加智慧。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六章 转机

白露将至,夏暑已散,而庸城的天气依然多变,时而风雨时而晴。天气虽多变,不变的是一日日的凉,而眼下已刮起大风,带来丝丝寒意。
狂风是大雨降临的前兆,乾清冒着风,觉得脑中的疑雾一点点被吹尽。他一边思考着,一边走向西三街。途中,却路过了一个地方。
此地有一库房,门口站一守卫。
乾清之所以注意到这里,是因为脚下些许泥土,泥泞不堪,很是难走。泥土正对着库房的大门。
适才乾清在庸城府衙被谷雨叫走,有守卫来报,库房失窃,而他当时正好不在,故而没有听见。如今乾清向库房望去,吃了一惊。只见那库房的门被炸开,破烂不堪。
“这是怎么回事?”乾清问守卫道。
守卫见是夏家公子,倒也据实相告了:“昨日下雨时库房失窃,门也被炸开。”
乾清好奇,索性问上两句:“丢什么东西了”
“盐。”
乾清惊讶道:“盐?这库房里是放盐的?”
守卫本不想多言,见是夏家公子,也就罢了:“夏公子不予他人透露即可。这库房只丢了盐,其它完好。库房也就放些庸城府衙用的兵器、杂物,比如灯笼、柴火、油等——通通没少。有些盐贮存此地,不是特别多,足够庸城府衙使用。这里不是盐库,平时也没人看守,本想门足够结实的,谁知会遭到偷窃。”
乾清点头,也不再多问,转身就走,突然看见了街头摇晃的街灯。
他瞬时间产生了一种联想,脑中刹那清亮起来。
“今日查出,灯油混进曼陀罗和麝香之后,是不是把全城灯油全部倒掉,换成了新的?”
守卫点头:“应该是,傍晚时分,衙门才派人来这里取灯油换上。”
乾清沉声道:“这库房失窃,在昨日,对吧?”
守卫虽然答的耐心,心里却烦着夏大公子怎么还不离开:“对。火药粉末淋过雨,就推断出时辰,的确是昨晚惊雷打响之时。”
“新的灯油是今天晚上从这里取的,对吧。”
听到此,侍卫愣一下:“夏公子的意思是——”
“新换上的灯油可有剩余?让我进去看一下。”乾清说罢立刻作势往里走去,那速度快极,险些撞到守卫。
“公子,公子!对不住,这里本不该让外人知道,公子要进去,怕是……”守卫拉着他,也急了,夏大公子要是真想进去怕是谁也拦不住的!
乾清摇头退步:“罢了,我还忙着呢。你且告诉我今日换灯油的具体情况。”
守卫见乾清退让,便也赶紧据实相告了:“晚上衙门派人来,说全城的灯油都被加了东西,是迷药,点了就会有问题。我们赶紧把这里库存的灯油抬出来,分给各个守卫,很快,他们把旧的灯油倒掉换上了新的。”
“新灯油有何异状?”
侍卫迟疑一下:“当时换灯的时候,我觉得有香气。”
“这是自然的,那味道着实呛人。”
守卫急忙道:“不,不是呛人的味道——旧灯油没有味道,新灯油有淡淡香气。”
乾清一愣,嘴角扬起冷笑,一下子便都弄清楚了。他们彻头彻尾被青衣奇盗利用了。
新灯油里混杂了灵猫香。
乾清闭起双目,整个事件太过复杂。他需要把思路再清理一下。
他挥手告别了守卫,他来到西三街的那棵月桂树不远处,望着它。
月桂有美丽的形态。今夜多风却无云,空中有着很美的月亮,它泛着柔和的光,把月桂树的影子拉的长长的。
乾清顿时觉得心平和了。传说广寒宫中,吴刚不停的砍伐桂树,树会愈合,吴刚再次砍伐,桂树再次愈合。从那起,月光便与桂花相融合了,才有月桂之称。
满城烟火,守卫尽散,厢泉昏迷,独留乾清一人面对这棵月桂树,却突然觉得自己能够感受到吴刚伐桂的感情——孤独寂寞,却又不得不挥下斧去。
乾清对于突发事件的焦躁与不安,瞬间被宁静取代了。整个偷盗事件如同一幅诡异的画卷,在月光的洗礼下变得透明。
他看穿了青衣奇盗的诡计。
厢泉显然是明白的,他听曲泽说了庸城府衙的事,迅速作出判断,在浑身麻痹时却依然努力盯着《项羽本纪》。
这便是厢泉的提示。
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在霸王被困垓下时以蜜汁书写“霸王死于此”,遂招致蚂蚁。蚂蚁嗜糖,于是围成了字形。项羽不知,又过度迷信,自以为天真要亡己,军心涣散回天乏术,不久失败,自刎乌江。
乾清缓缓闭上双目,这个故事他是知道的。古人今人,都逃不过心理的暗示。纵使历史的教训数不胜数,也依然难以走出自己逻辑的怪圈。蚂蚁嗜糖不过是自然现象,项羽信天,见此征兆必以为天要责罚。乾清感叹,此事与今日的事件过于相像。
青衣奇盗正是利用这一点。
犀骨被糖水浸过,而蚂蚁嗜糖。于是青衣奇盗放蚂蚁来辨认,最后由猫从守卫中把真品犀骨带出来——如此理论,天衣无缝。
于是顺着那条思路,所有追捕者都以为犀骨被偷走了。乾清苦笑,项羽迷信上天征兆,而自己呢?庸城府的所有守卫呢?
办案之人往往“迷信”于自然规律。青衣奇盗在庸城府衙的偷窃,根本是个骗局。
犀骨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东西,保存千年,是否被糖水长年浸泡也未曾可知。就算真的被糖水浸泡过,放了这么久,又能残存多少甜味?蚂蚁虽然嗜糖,当亿万蚂蚁布满万根犀骨,肉眼所见,真正的犀骨与赝品所沾蚂蚁数目的差别,根本就不会太大。
那么那只猫是如何快速辨认出真品的?
乾清有个大胆的假设,那只酷似吹雪的白猫叼走的根本就不是真品,是随便捡了一根走的。
这种盗窃方法闻所未闻,一切又发生的如此之快,这就是青衣奇盗的狡诈之处。他利用人在慌乱状态下自身的逻辑性影响。
猫的出现,对于误导守卫的思维,起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如此,守卫的潜意识就会顺着走下去,认为自己的猜想“青衣奇盗就是利用蚂蚁嗜糖辨认出了真品”是正确的。
于是事情继续下去,就演变成了几十人拼命的出城追赶那只猫的闹剧。
这个看似可笑的事件却能有致命的效果,如同项羽最终的而结局一般。乾清知道,青衣奇盗这一招非常冒险,现在冷静下来回顾,自己甚至觉得很可笑,一群活人竟然被猫和蚂蚁欺骗了!
手法越华丽复杂,可行性就越小。青衣奇盗上演的华丽剧目根本就偷不走犀骨。
乾清缓缓闭上双目,他知道自己正在接近真相。
月光入水照在乾清的身上,却他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七章 看破

PS:这章是目前怪异事件的答案,是全书最复杂的一章,也是对青衣奇盗手法的不完全总结,比较不好阅读,望大家耐心看完……
我都给自己呵呵了。




乾清闭目沉思,头倚桂树,思路也愈发清晰。
在白猫叼走犀骨之后,守卫顿时陷入混乱。赵大人心细,发现了白猫只叼走一根犀骨,故而判断青衣奇盗会实施二次偷窃——他临危不乱,乾清很是佩服,却遗憾没有深想一步。
正因为这一根犀骨,青衣奇盗又开始了第二次骗局。
乾清是听了曲泽的解释,才明白青衣奇盗与厢泉的刀剑搏斗是假,唱了大戏是真。她反复强调,厢泉中毒很深,在被守卫发现之前已经身处昏迷之中,是受了伤痛刺激才醒了,又因伤口沾毒,再度陷入昏迷。
而真相呢?
厢泉被青衣奇盗带到巷子里去,剑被拔出——让大家以为他们进行了打斗。这把剑随后被丢到一边,青衣奇盗故意让人看见自己从厢泉那取到了一根犀骨,让守卫追赶自己,跑到西街。
青衣奇盗唯一的疏忽,在于抽剑而非扇子——剑并非厢泉武器,正是这点令乾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