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族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周皇族全集- 第10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穆”

方云心中喃喃自语,这最后一句话,才是人皇的真正目的。

这一刹那,时间被拉扯得无比的漫长。

方云并不明白,人皇为什么要禁止自己打探“武穆”的事情。武穆贵为大周军神,为大周的和平,呕心沥血。这样的功臣,现在死了,应该是全面的调查,而不是禁止自己参与这件事。

方云心中一片冰寒。他现在明白,宗人府的行动,果然是人皇的命令。甚至宇文敌的拦截,都有可能是人皇的授意。

武穆之死,或许真的牵连到什么秘密。但是这样对待一个国之重臣,功臣。真正的是让人寒心哪怕,其中有什么苦衷。

为什么要禁止自己查探武穆的事情?

这件事情里,到底有什么苦衷?

武穆为什么而死?三公为什么出走?



方云的脑海中此起彼伏,一片混乱。猛然方云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一咬牙,突然“砰”的一声,再次跪倒在了地上:

“微臣斗胆,请问陛下,武穆到底为什么而死?武穆是我朝之重臣,呕心沥血,效忠于国。他被宗派所杀,为何禁止臣等探视?上京城之役,各荒大帝败战而逃,混沌老祖等人狼奔豕突,如此狼狈,怎么可能还潜回上京城,自找死路?微臣斗胆,请陛下彻查此事。”

隆隆的声音,掷地有声。仿佛古代的刺客,一击发出,血溅五步,百死不悔。

夫子推演中的“家破人亡”的命运,在方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他心中产生了强烈的保护方家的念头。但也正因为这个念头,方云处事有了顾虑,很多时候,明明能做的事情,不能直接去做,能说的事情,不能直接去说。

因为这一切,可能为方家,可能为母亲惹来祸患方云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夫子的推演虽然是假的,但那么的逼真。方云承受过一次家破人亡的命运,永远也不想承受第二次。

然而在武穆死亡这件事情上,方云发现自己无法再保持沉默了,无法再像缩头乌龟一样,沉默不语了。

三公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方云心中一直有想法,但却并不愿去触及这件事。但是当人皇说出,让他不要再插手武穆的命令时,这些想法突然之间,又浮现脑海,变得无比的清晰。

自古以来,最强大的权利,往往容易让人滋生无比强大的欲望和野心。如今人皇手握圣皇之剑,连各荒的大帝都不是对手。

方云想要知道,现在的人皇,还是不是那个贤明英武,值得自己效忠的君王。武穆的事情,含有太多的疑点。不能就这么糊涂的揭过,简单的定罪在宗派身上。

当初,夫子推演,方家“家破人亡”。方云之所以产生那么大的怨念,就是因为方云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父亲为了朝廷,长年镇守蛮荒,有家不回。大哥为了社稷,征战沙场。母亲为了维护大局,从不轻谩于人。

一个忠心耿耿,毫无二心的方家,最后落得这种下场。所以方云心中怨,心中恨。所以十五岁那年,面对金枝玉叶的清昶公主,方云能直言斥之,毫不惧怕。

方家之所以是方家,是因为它的襟怀坦荡,为国为民方云从小接受的,也是这种忠君爱民的思想。儒家讲究仁政,其对象就是天下万民。

如果在武穆死亡的这件事情上,方云畏缩不前,那么方家就不是方家,方云也不是方云。哪怕是华阳夫人知道,也不但不会维护他,反而会斥责他,喝骂他。

方家人,绝对不是这种畏首畏尾,委曲求全的人。

方云相信,哪怕母亲知道,也会赞同他的。在这句话说出来的刹那,方云感觉自己久禁的心灵,终于挣脱了樊笼,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

“嗡”

方云感觉神魂震动,原本已经强大的神魂,在挣脱了心灵禁锢之后,居然再次精进。连带体内天地万化钟所化的世界,都在这一刹那,空间膨胀了许多。

方云距离地魂境那层屏障的距离,顿时再次拉近那层属于地魂境的气息,无比的强烈。

这一下,因为心性上的转变,带来武道上的精进,也是出乎方云的预料。不过,这个时候,方云已经不在意这些了。他只是死死地盯着人皇的背影,清晰的表明了态度,希望求得一个态度。

大殿中,一片寂静。

方云的这一番变化,显然是出乎人皇的预料。以致于,方云看到这位千古帝王的背影,明显颤动了一下。虽然并不是很明显,但却足以让方云捕捉到。

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方云这一下豁出去,心中反而坦荡了许多。甚至连人皇如山岳一般,强大的威严和威压,也显得不是那么沉重了。

方云知道,这是自己神魂强大,意志增强后的效果。

古代的诤臣,如果皇帝做错了事,就要上书直言,指出他的错误。如果拒不改过,就会嗔目怒斥,甚至血溅五步。

如果从君臣的名份来说,这就是犯了大不敬。一个做臣子的哪来那么大的胆子。

自古君王自称天子,是“上天”之子。所以倍受尊重、敬畏,跺一跺脚,天地就要震动,大臣就要敬畏。但是诤臣不同。诤臣心怀坦荡,念头正直,贯通天地。和冥冥中的上天,相互应喝。

诤臣进谏的时候,阳刚的念头直冲天际,贯通“天心”。这一刻,他不再是臣子。而是代表“上天”,来质问:“天子”,就像是父亲斥责儿子一样。

所以诤臣能够当面斥责,毫不留情。甚至面对昏君,手掌掴之,抽出血来的都有。这一代,他们代表是的“上天”,所以毫不畏惧君王的威严,能够做到这些,看似有违君臣之道的事情。而且,君王还不敢太过责怪,因为他代表的是上天。

方云现在就感觉到诤臣的那种心态,把一切都豁出去了。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然而这种寂静的背后,却是一场暴风雨的气息。若是以往,方云必然生出惶恐之心,然而现在,他却是无畏无惧,一片袒荡。

他想要知道,现在的这个人皇,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人皇。他的野心,有没有因为圣皇之剑的祭炼成功,而膨胀。

人皇的龙袍下摆,无风摆动。鼓起,又落下,鼓起又落下,仿佛他的心境一般。良久,出乎预料,方云听到了人皇极为平静的声音:

“方云,朕,再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朕已经问过一次。但现在,我再问你一次。”

人皇蓦然转过身来。他的表情平静,没有任何的震怒,没有任何的不悦。只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最后的平静。

“方云,你可愿臣服朕?”

平静的声音,却仿佛钟声悠悠,把方云带回了几年前,那次封侯大典上。就在太和殿中,在最后一关,面见人皇的时候,方云也听到了这个声音:

“方云,你可愿臣服朕?”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如雷霆直叩人心。倏忽之间,方云心神飘荡,恍惚之间,一会儿置身于几年前的太和殿中,一会儿现身于中央龙庭中。

不同的环境,却是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一句质问。

“你可愿臣服朕?”

无穷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时间变了,地点变了,人也变了,但是那种岔道口的徘徊,却是一点没变。

曾经的方云,难以抉择,说出了“微臣行事,只求无愧于心”这样的话。而几年后的现在,方云面对的处境,要比几年前艰难了许多。这样的话,也难以脱口无数倍。

自古违逆君王者,向来没有善终。诤臣虽然能够直斥君王,但诤臣的下场,往往很凄惨。遇到昏君的话,直接身死当场。而哪怕是明君,虽然朝堂之上,“愉快”的接受了。但是仪容被辱,威严受到挑战,心中终究是不快。最后找个这样,那样的理由,把诤臣给谪了出去。

所以自古以来,诤臣的地位,总是载沉载浮,不断的在朝堂之中,贬出又进入,进入又贬出。这种沉浮,本身就代表了君王的心理。

几年前,人皇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有各荒的大帝可以抗衡他,制约他。但现在,人皇手握圣皇之剑,四海之内,皆无敌手。四极八荒,一言独断。违逆他,就等于是违逆上天,违逆天道

方云的手指,深深的嵌进了手掌,连血流出来了,都没有发现。

“方云,臣服于朝廷,臣服于天下的万民。”

方云一字一顿,字字艰难。

时过境迁,方云再无法说出“微臣行事,只求无愧无心”,这样年少轻狂的话。但是却也无法说出“臣服于陛下”,这样违心的话。

“臣服于朝廷”,已经是方云在不违本心的情况下,最大的让步。

自古的君王,可正可邪。但唯有这江山社稷,天下万民,永恒不变。如果人皇心中正直,并无私念,能够做到造福万民,那么朝廷代表的就是人皇,方云效忠朝廷,就等于是效忠人皇。

然而人皇如果有私念,则朝廷是朝廷,人皇是人皇。方云会效忠朝廷,效忠天下万民,却不会效忠人皇。

自古朝廷亘存,而人皇历传人皇传了一代又一代,但朝廷始终是朝廷。

这就是人皇和朝廷的区别。

人皇居高临下,死死地盯着方云,冷厉的目光,仿佛要刺透他的肌骨,看到他的内心一样。然而良久,人皇终于挥了挥手:

“出去”

“陛下”方云嘴唇张了张。

“出去。”

这一刹那,声音突然之间洪亮了无数倍。仿佛无数的响雷,在大殿中炸开。在那匆匆一瞥之间,方云看到人皇的脸色,阴沉无比。但是下一刻,方云眼中就失去了人皇的身影。四周光芒一闪,方云就被震出了大殿。

“回去闭门思过,三月之内,没有朕的命令,严禁你离开侯府半步”

声音隆隆,冷酷无情。这一刻,从杨弘被夺之后,降临在方云身上的“皇者的眷顾”,彻底的从方云身上消失了。

从现在起,方云就是方云,人皇再不会有任何的偏爱。

方云清晰地感觉到了这一点。若是以前,方云会因为皇者的震怒,而不安。会因为皇恩的离去,而踌躇。但经历了心性上的变化,那一点点的惶恐之心,都消失了。

现在的方云,心中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