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蝗 作者:莫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蝗 作者:莫言-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言看着爹的脸,等待着爹的评判,爹说:

象蜜一样甜的瓜,你竟说臭,你是皮肉发热,欠揍!吃了它!

莫言接过那瓣瓜,一口一口把瓜吃完。

莫言如释重负地把瓜皮扔到桌子上。爹检查了一下瓜皮,脸色陡变,爹说:

带着那么多瓤就扔?

莫言只好捡起瓜皮,一点点地啃,把一块西瓜皮啃得象封窗纸一样薄!

你说你缺德不缺德?你的屎要是象人家吃草家族里的尿那样,无臭,成形,
只有一股青草味,吃了也就吃了,你他妈的拉的是动物的尸体的渣滓!

罄竹难书你的罪行。

我疯了吗?九老妈,我不是说的你,我不是我,你不是你,都是被九老爷笼
子里那只猫头鹰给弄的,九老妈你瞅着空子给他捏死算啦!

九老妈说:干巴,你九老爷的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软起来象羊,凶起来象
狼。当年跟他亲哥你的四老爷吃饭时都把盒子炮搁在波棱盖上……

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一小时,我和九老妈站在已经布满了暗红色蝗虫的街道上,
似乎说过好多话,又好象什么话也没说。我恍惚记得,九老妈断言,最贪婪的鸡
也是难以保持持续三天对蝗虫的兴趣的,是的,事实胜于雄辩:追逐在疲倦的桑
树下的公鸡们对母鸡的兴趣远远超过对蝗虫的兴趣,而母鸡们对灰土中谷秕子的
兴趣也远远胜过对蝗虫的兴趣。几百只被撑得飞不动了的麻雀在浮土里扑棱着灰
翅膀,猫把麻雀咬死,舔舔舌头就走了。蝗虫们烦躁不安或是精神亢奋地腾跳在
街道上又厚又灼热的浮上里,不肯半刻消停,好象浮上烫着他们的脚爪与肚腹。
街上也如子弹飞迸,浮土噗噗作响,桑树上、墙壁上都有暗红色的蝗虫在蠢蠢蠕
动,所有的鸡都不吃蝗虫,任凭着蝗虫们在他们身前身后身上身下爬行跳动。五
十年过去了,街道还是那条街道,只不过走得更高了些,人基本上还是那些人,
只不过更老了些,曾经落遍蝗虫的街道上如今又落遍蝗虫,那时鸡们还是吃过蝗
虫的,九老妈说那时鸡跟随着人一起疯吃了三天蝗虫,吃伤了胃口,中了蝗毒,
所有的鸡都腹泻不止,屁股下的羽毛上沾着污秽腥臭的暗红色粪便,蹒跚在蝗虫
堆里它们一个个步履艰难,扎煞着凌乱的羽毛,象刚刚遭了流氓的强奸,伴随着
腹泻它们还呕吐恶心,一声声尖细的呻吟从它们弯曲如弓背的颈子里溢出来,它
们尖硬的嘴上,挂着掺着血丝的粘稠涎线,它们金黄的瞳孔里晃动着微弱的蓝色
光线——五十年前所有的鸡都中了蝗毒,跌撞在村里的家院、胡同和街道上,象
一台醉酒的京剧演员。人越变越精明,鸡也越变越精明了;今天的街道宛若往昔,
可是鸡们、人们对蝗虫抱一种疏远冷淡的态度了。

我真想死,但立刻又感到死亡的恐怖,我注视着拴在墙前木桩上的一匹死毛
渐褪新毛渐生的毛驴,忽然记起:上溯六十年,那个时候,家族里有一个奇丑的
男人曾与一匹母驴交配。他脑袋硕大,双腿又细又短,双臂又粗又长,行动怪异,
出语无状,通体散发着一种令人掩鼻的臭气,女人们都象避瘟神一样躲着他。他
是踏着一条凳子与毛驴交配的,那时他正在家族中威仪如王的大老爷家做觅汉,
事发之后,大老爷怒火万丈,召集了十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每人手持一支用生
牛皮拧成的皮鞭,把恋爱过的驴和人活活地打死了。现在,这桩丑事,还在暗中
愈加斑斓多彩地流传着。——我深深感到,被鞭笞而死的驴和人都是无辜的,他
和它都是阶级压迫下的悲惨牺牲。我记起来了,他的绰号叫“大铃铛‘,发挥一
下想象力,也可以见到那匹秀美的小毛驴的形象。家族的历史有时几乎就是王朝
历史的缩影,一个王朝或一个家族临近衰落时,都是淫风炽烈,扒灰盗嫂、父子
聚(鹿匕)、兄弟阋墙、妇姑勃谿;——表面上却是仁义道德、亲爱友善、严明
方正、无欲无念。

呜呼!用火刑中兴过、用鞭笞维护过的家道家运俱化为轻云浊土,高密东北
乡吃草家族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面对着尚在草地上疯狂舞蹈着的九老
爷——这个吃草家族纯种的子遗之一,一阵深刻的悲凉涌上心头。

现在,那头母驴站在一道倾记的上墙边上,就是它唤起了我关于家族丑闻的
记忆。它难道有可能是那头被“大铃铛”奸污过、不,不是奸污,是做爱!它难
道有可能是那头秀美的母驴的后代吗!它一动不动地站着,一条乌黑的缰绳把它
拴在墙边糟朽的木桩上。它的秃秃的尾巴死命夹在两条骨节粗大的后腿之间;它
的腚上瘢痴累累;那一定是皮鞭留给它的终生都不会消除的痛楚烙印;它的脖后
久经磨难,老茧象铁一样厚,连一根毛都不长;它的蹄子破破烂烂,伤痕累累;
它的眼睛枯滞,眼神软弱而沮丧;它低垂着它的因充塞了过多的哲学思想而变得
沉重不堪的头颅……五十年前,也是这样一头毛驴驮着四老妈从这样的街道上庄
严地走过,它是它的本身还是它的幻影?它站在墙前,宛若枯木雕塑,暗红色的
蝗虫在它的身上跳来跳去,它岿然不动,只有当大胆的蝗虫钻进它的耳朵或鼻孔
里时,它才摆动一下高大的双耳或是翕动一下流鼻涕的鼻孔。墙上土皮剥落,斑
斑驳驳,景象凄凉;墙头上的青草几近死亡,象枯黄的乱发般纷披在墙头上。那
儿,有一只背生绿鳞的壁虎正在窥视着一只伏在草悄上的背插透明纱翅的绿虫子。
壁虎对红蝗也不感兴趣。这不是驮过四老妈的那头驴,它的紫玉般的蹄子上虽然
伤痕瘢疤连绵不绝,但未被伤害的地方依然焕发出青春的润泽光芒。一只蝗虫蹦
到我的手背上,我感觉到蝗虫脚上的吸盘紧密地吮着我的肌肤,撩起了我深藏多
年的一种渴望。我轻轻地、缓缓地、悄悄地把手举起来,举到眼前,用温柔的目
光端详着这只神奇的小虫……泪水潸然下落……干巴,九老妈用狐狸般的疑惑目
光打量着我,问:你眼里淌水啦,是哭出来的吗?我举着手背上的蝗虫,说:不
是眼泪,我没哭,太阳光太亮了。九老妈噢了一声,抬手一巴掌,打在我的手背
上,把那只蝗虫打成了一摊肉酱。为了掩饰愤怒忧伤和惆怅,我掏出了墨镜,戴
在了鼻梁上。

天地阴惨,绿色泛滥,太阳象一块浸在污水中的圆形绿玻璃。九爷周身放着
绿光,挥舞着手臂,走进了那群灭蝗救灾的解放军里去。解放军都是年轻小伙子,
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追赶得蝗虫乱蹦乱跳。他们嗷嗷地叫着,笑着,十分开心
愉快。我可是当过兵的人,军事训练残酷无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摸爬滚打够
人受的。灭蝗救灾成了保卫着我们庄稼地的子弟兵们的盛大狂欢节,他们奔跑在
草地上象一群调皮的猴子。九老爷的怪叫声传来了,记录他叫出来的词语毫无意
义,因为,在这颗地球上,能够听懂九老爷的随机即兴语言的只有那只猫头鹰了。
它在大幅度运动着的青铜鸟笼子里发出了一串怪声,记录它的怪声也同样毫无意
义,它是与九老爷一呼一应呢。从此,我不再怀疑猫头鹰也能发出人类的语言了。
有十几个解放军战士把九老爷包围起来了,九老妈似乎有点怕。九老妈,休要怕,
你放宽心,军队和老百姓本是一家人,他们是观赏九老爷笼中的宝鸟呢。他们弯
着腰,围着鸟笼子团团旋转,猫头鹰也在笼子里团团旋转。那个吹号的小战士捏
着一只死蝗虫递给猫头鹰,它轻蔑地弯勾着嘴,叫了一声,把那小战士吓了一跳。

后来,农业科学院蝗虫研究所那群研究人员从红色沼泽旁边的白色帐篷里钻
出来,踢踢沓沓地向草地走来——草地上的草已经成了光杆儿,蝗虫们开始迁移
了——连续一年滴雨不落之后又是一月无雨,只是每天凌晨,草茎上可以寻到几
滴晶莹的可怕的露珠——太阳毒辣,好似后娘的巴掌与独头的大蒜,露珠在几分
钟内便幻成了毛虫般的细弱白气。如今,只有红褐色的蝗虫覆盖着黑色的土地了。
蝗虫研究人员们当初洁白的衣衫远远望着已是脏污不堪,呈现着与蝗虫十分接近
的颜色,蝗虫伏在他们身上,已经十分安全。名存实亡的草地上尘烟冲起,那是
被解放军战士们踢踏起来的,他们脚踩着蝗虫,身碰着蝗虫,挥动木棍,总能在
蝗虫飞溅的空间里打出一道道弧形的缝隙。蝗虫研究人员肩扛着摄影机,拍摄着
解放军与蝗虫战斗的情景,而那些蝗虫们,正象决堤的洪水一样,朝着村庄涌来
了。

蝗虫们疯狂叫嚣着,奋勇腾跳着,象一片硕大无比的、贴地滑行的暗红色云
团,迅速地撤离草地,在离地三尺的低空中,回响着繁杂纷乱的响声,这景象已
令我瞠目结舌,九老妈却用曾经沧海的沧桑目光鞭挞着我兔子般的胆怯和麻雀般
的狭小胸怀。这才有几只蝗虫?九老妈在无言中向我传递着信息:五十年前那场
蝗灾,才算得上真正的蝗灾!

五十年前,也是在蝗虫吃光庄稼和青草的时候,九老爷随着毛驴,毛驴驮着
四老妈,在这条街上行走。村东头,祭蝗的典礼正在隆重进行……为躲开蝗虫潮
水的浪头,九老妈把我拖到村东头,颓弃的八蜡庙前,跪着一个人,从他那一头
白莽莽的刺猬般坚硬的乱毛上,我认出了他是四老爷。九老妈与我一起走到庙前,
站在四老爷背后;低头时我看到四老爷鼻尖上放射出一束坚硬笔直的光芒,蛮不
讲理地射进八蜡庙里。庙门早已烂成碎屑,尚余半边被蛀虫啃咬的坑坑洼洼的门
框,五十年风吹雨打、软磨硬蹭,把砖头都剥蚀得形同蜂窝锯齿,庙上开着天窗,
原先图画形影的庙里粉壁上,留下一片片铁锈色的雨渍,几百只蝙蝠幅栖息在庙
里的梁阁之间,遍地布满蝙蝠屎。恍然记起幼年时跟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