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暂借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停车暂借问-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隔着那堆雪,都觉得冷。他强笑道:〃咱们很久没见了。〃他讲了这么一句话,两人都有点愕然。他替自己打圆场道:〃你还喜欢堆雪人?〃他觉得这句更糟,她却红了脸,笑一笑,瞥瞥他脖子上的围巾,是她替他打的那条。
他笑道:〃我帮你把它堆完?〃
她知道他已经很努力,不能再让他独撑下去,便笑说:〃好。〃
他们默默地拢拢塑塑,默契依然非常好。两人都有了恍惚之感,好像回到以前去了,不同的是现在怀着一种近乎绝望的眷恋。她强烈的感觉到她是错的,她始终与他最亲,所有生疏都是假的,故意错导她的,而她居然上当。这般想着,她止不住落泪,爽然拉她道;〃咱们进去吧。〃
她让他进了自己的房间,给他倒茶,火炉里添了煤,依稀觉得是一家子。
空气一暖和,他们的情绪便没那么绷紧的。她抱枕坐在炕上,靴后跟儿蹴得炕壁跫跫然。他呷一口茶道:〃过两天儿我就到上海去……大概不回来了。〃
她停了脚,望着他,等他讲下去,但他没有。她有许多话想问他,比如他是不是和陈素云结婚了,他为什么去上海,去上海干啥。这些她都希望他能自动告诉她,但她更知道他不会。他决定瞒她一辈子,瞒着她老,瞒着她死,哪怕他们已经如此亲。
他踱到窗前道:〃我到上海会帮舅舅经营他的绸缎买卖,然后……〃说到这里,他发现窗上有他的名字。天冷窗内结霜,霜上可用手指写出字来。而他看见他的名字清晰玲珑的印在霜上,也是这几日天阴,未被融掉。她还是想他,怀念他的。那么,为什么呢?这问题他很久没问了。他不相信宁静像他父亲说的因为旗胜垮了,而嫌弃了他。他一直没有怪她。
宁静正奇怪他会把事情详细告诉她,他却住口了,想是中途变卦,要保留秘密。她想问他上次他的〃我〃字下面是说什么,不过她又怕提起那天的事,便放弃了。
〃你什么时候南下?〃她问道。
〃约莫七月。〃
〃到上海?〃
〃先到北平。〃
他回身坐到她身旁,道:〃上海的小吃多极了,你一定得尝尝。〃他屈指数道:〃有煮干丝、蟹黄包、蒸饭团、麻团……〃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让我记下的。〃她忙去取纸笔,看见抽屉里半阙词,又多添一桩心事。好像什么都搁下了,都挤在今赶出来。
爽然在高粱席上凹凸不平地把刚才那几个名目抄了,接写下去:〃……四喜元宵、烧买、凉团、三丁包、锅贴、片儿汤、春卷、馄饨、拌面(〃王家沙〃)、肴肉……〃他还给她画,两手比划着,方正的一块,这么宽,这么厚,棒极了。她又有以前那种幸福的感觉。
他讲完了,再来的是一大段的冷寂。
她小心的折着纸张,四边比得齐齐的,走到桌前拉开抽屉放好,拿出那半阙词轻笑道:〃你瞧,说要送你的那阙词,还没有填完呢,有一阵子不知塞到哪个旮旯了,最近才冒出来。〃他过来看,她把他推回去道:〃你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填。〃他瞪着那只金戒指。
她特意找出毛笔墨盒,衔笔想了一想,蘸墨写了。写完撮唇吹一吹干,折起来入了信封,给他道:〃回家看。〃
他们随意聊聊,都在延挨着,都不敢看外面的天色,然而天色渐渐暗了,会有人来叫她吃饭了。他起身走到她面前,她不敢看他,眼梢仿佛觉得他的夹袍动了一动,她以为他要走,猝然抬头,觉得他要压下来。
他笑一笑道:〃我走了,你保重。〃
她要送,他不让,她便开窗看他。暮色昏昏,她凝视着他移动的身影,心中凄切,脱口唤道:〃爽然!〃他向她挥挥手,走了。她瞧见霜上他的名字,知道他是看到了,觉得非常放心。
爽然一出门,便拆开宁静给他的信封,借式微的天光读纸上的小楷:

片片梨花轻著露,舞尽春阳姿势。无情总被多情系,好花谁为主,常作簪花计。
人间多少闺门闭,门前落花堆砌。隔窗花影空摇曳,近来伤心事,摧得纤腰细。

每个人都有过快乐的日子,属于他和宁静的,已经完结了。

张尔珍和程立海在长春结婚,给宁静寄了一张结婚请柬。应生陪她去了一趟。
尔珍将为人妇,比前端庄娴静了。婚宴上亲眼地拉着宁静讲许多话儿。宁静打量她半酡红的脸庞,觉得她是真的快乐。嫁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大概就是这样骄傲满足。尔珍问她:〃你表哥呢?〃她过一刻才想起来是指爽然,不禁百感交集,掩饰什么的拉过应生来介绍。大家谈起三家子问路的一段渊源。只觉得人事难料,都唏嘘惊叹不已。
这一年七月,宁静离开东北南下。此去料定没什么机会回家乡了,自不免离情外更添伤感。她翻出地图找印尼。那样远而陌生,香港近得多,就在广州下面。后来她知道是去香港,开怀了不少。亲友间多有请客钱别的。她自个儿爱去的地方多去溜达溜达,有时候周蔷陪她,原打算爱吃的也多吃吃,但好胃口没有了。
同行的有熊柏年夫妇、熊顺生,当然还有应生。到了北平,他们在旅馆下榻。第二天到机场接应生母亲。
应生母亲原名潘惠娘,广东梅县人。常对系一条垂地紫底彩花沙龙裙,上衣印尼人管它叫谷拍雅(KEPIJA),紧紧的抿出一环肉来,有时候也穿穿旗袍裤子。她颈腕上的哩嘟噜戴着金链金镯,右手无名指上套一只玉戒指,缀着她粗糙的浅棕皮肤,有一种土豪乡绅的珠光宝气。她的相貌倒是和蔼的,应生却并不像她。随潘惠娘来的是一个望五十的瘦削妇人,熊家都管她叫三嫂。
初听客家话,宁静觉得简直身处异域。在她,客家话有不可抗拒的排斥意味,一锥锥钉得她千疮百孔。过几天儿她略略能听了,简单的、慢板的。那是一种教她孤独的语言。
宁静很快就感到潘惠娘和三嫂对她的敌意。潘惠娘除了机场里上上下下把她审阅一通,就压根儿没正眼瞧过她。她告诉应生了,他说她敏感。
他们在北平逗留十多天,行程安排得很松动。熊柏年是识途老马,充当导游,领他们逛天坛、故宫、颐和国、北海、西山、长城……他们老一大堆人挤到一块儿,宁静一个人拉在后头,也没人睬。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长城了;临风伫立城上,长城外是她大豆高梁的家乡,长城内是她独在异乡为异客。
然而日子逐渐难过,她惊觉她是一个人离乡别并,另外的一大堆人,在她生命中什么都不是。
到上海的火车上,他们买的是软卧。潘惠娘硬要宁静出去坐硬座。宁静听不大懂,只见她一只手一味往外扇地赶她,她辫子一甩气冲冲地出去了。熊太太让她进熊家的软卧厢她也不接受。
火车〃公洞公洞〃的在轨道上驱驰,田畴绿野刷刷地飞逝。应生出来陪她坐。
她硬声道:〃你妈又没要你出来。〃
〃她老人家,你何必和她计较,我陪你就是。〃
当时你大可以为我争取争取,她想。
那样的女性,年轻的时候让婆婆踩,自己当了婆婆,理所当然地踩媳妇儿。这根本是因袭的恶性循环。
应生道:〃你就将就点儿,老人家,哄哄她不就结了。〃
宁静怒道:〃我还不够将就,你妈存心转登我你看不出来?别忘了我还不是熊家的人呢。〃
他忿地盻盻她,不再吭声。
熊柏年在上海市的西郊区盖有西式洋房,应生的堂哥哥熊广生和堂妹妹熊丽萍就住在那儿。抵达上海的那一天,大家都累,不打算再到哪儿,晚饭后便在客厅里济济一堂地喀嗒牙儿。宁静缺席。应生劝他留下,省得别人问起他难交代。宁静多半听不懂,干瞪着眼发呆。潘惠娘或三嫂开腔时她浑身汗毛都警惕地竖起,随时预访她们又在弹劾她。往往也听到。〃赵宁静〃三字被提起,赶紧收慑心神聆听,但话已经讲完了。有时是她听错了,有时是她错过了。熊丽萍特地邻着她坐,撩她说活儿。丽萍是典型的上海时髦女性,二十二三岁年纪,浓妆艳抹,花里胡哨儿的。随时脚一跺,发一蹦,又活澄又跳脱。宁静陡地听到潘惠娘说她,捉摸不着说什么,只听丽萍道:〃大娘,你有一个长得这么俊的媳妇儿,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潘惠娘一字一字道:〃我不喜欢东北人。〃
宁静清清晰晰听入心中,她发觉厅里的人都在注意她,便假意拍丽萍道:〃老婆婆才刚儿说什么来着?〃
众人才恢复自然。熊广生问道:〃爸爸你不是说要拖一年的吗?怎么倒这样快下来了?〃
熊柏年带几分侥幸地告诉他旗胜失火的事儿:〃……想起来真得谢谢那场火,把俺们解救了。〃
其实熊广生早于信上获悉这回事,这般问他父亲,是给他父亲机会在没有听说过的人面前演说罢了。
宁静恨视着他们,想她和爽然,双双落得他们这样揶揄嘲弄,心中大感凄凉。
她念念不忘爽然写给她的上海小吃,但他们每每上〃老饭店〃〃大三元〃〃老正兴〃这些有名饭店。虽然这些大饭店各具特色,老正兴的鱼她亦赞好,但爽然给她写的、她至少得吃一两样。一次他们去外滩,经过〃王家沙〃,她悄悄跟应生说;〃听说这儿的拌面很好吃。〃
应生朝里张张道:〃脏得要命,妈妈哪里能惯。〃
〃就咱俩来好了。〃宁静道。
应生粗声道:〃那有啥好吃的,别小孩脾气了。〃
他如今只是唯母命是从。对他,宁静不奢望什么了。换了爽然,早已扯了她过去打一场风卷残云的大混仗了。
上海这地方,除了有限的黄浦江外白波桥哈同公园,没有什么可去处了,熊柏年和熊广生忙着结束中药行的事,丽萍天天陪她母亲、潘惠娘和三嫂出去逛公司。宁静一个人一间房,独门独院地过起日子来。
这天早饭广生突然问起爽然的近况,只有熊柏年答他:〃也难为他,旗胜烧了,够他受的。听说到上海来了。〃
广生道:〃不可能把,他来了怎会不找我?〃他接着自语道:〃让我到他舅舅家打听一下吧。〃
她恍然若失,想问问爽然的舅舅家在哪里。她和他可是立足在同一个省里的!但,这时候,还见面做甚。
她吃得最慢,只剩她一个了,便撂下不吃,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