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如何才能死后精神不朽呢?一曰立德,二曰立功,三曰立言。对大多数身怀才能的人来说,立德立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唯有著书立言是最佳可行的。但用来记载文字的竹简太过沉重,无法大规模推广,这就导致有才之士的思想不能为大多数人所知。纸张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在太子然的设想中,纸张必定是昂贵的。不昂贵不足以显示其珍贵,不昂贵无以为韩国发展积累大量财力。太子然打算为每一位来投的学者提供足量的纸张,让他们记述自己的思想主张。这样的“优渥”待遇想必不是多少人可以拒绝的。
    想法是美好的,但一切还要一步步来。太子然在汉邑建好后就开始指挥工匠们开始准备造纸。按照《天工开物》的记载,一张纸要经过水浸、石灰沤渍、堆料发酵、蒸煮、摊晒、曰光漂白、打浆、抄纸等足足72道工序。用这种工序生产出来的纸只要保存方法得当,可以保存200年不坏,是最常使用的古籍用纸。
    接下来是正是造纸了。首先是原料的准备,太子然让人准备了大量的桑树檀木皮、废麻、破布、旧鱼网。本来竹子也是不错的原料,但按照现在的技术,很难成功。所以太子然照搬了蔡伦的造纸过程。
    将这些原料放在盛有石灰水的桶中蒸煮八个昼夜,石灰水是碱液,经过这么久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随后将原料放入清水塘内漂洗,然后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
    随后是最关键的一步,将煮烂的原料取出,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纤维就会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再将这些纸纤维悬浮液倒入纸槽,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
    抄纸的工匠要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等动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达三、四十斤。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在两道砖墙间生活,砖墙后面贴上湿纸,借助空隙散发的热气让纸张变干。
    大致步骤就是这样,太子然不可能记得非常详细,只能将这些步骤还有其中的要点描述给工匠,让他们自行摸索实验。
    毕竟身为韩国太子,他还有许多要事处理。而就算一切顺利的话,想要造纸成功也得二十多天后,如果掌握不好技巧,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也是大有可能,太子然不可能一直耗在这里。
    四月份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去了,除了卫国的灭亡和陶郡的陷落,天下再无别的大事。
    作为主要当事国的秦国,这次表现的却很反常,对陶郡的战事居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没有批评,没有声讨,没有威胁,没有遗憾,就好像失陷的陶郡和自己无关一样。
    赵、魏、齐三国自是很高兴,以为秦国彻底怕了自己,这其中尤以齐国为甚。虽然齐国是衰落了不假,但齐王总觉得败得不服气。如果不是五国伐齐,单挑任何一国,齐国哪里会怕谁!不过陶郡拿下的如此顺利让齐王有一丝后悔,早知道秦国如此窝囊,自己就该早点拿下陶郡的。
    太子然却是嗅出了一股危险的气息,俗话说得好,叫人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唤。如今秦国表面愈是平静,等他爆发的时候愈是猛烈。太子然深信这个道理。
    燕国蓟城,丞相府,公孙艹满心欢喜地送走了秦国的使者。
    当今燕王乃燕昭王之子,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燕王与他的父王燕昭王相比差了何止十个层次。燕昭王带领苏秦、乐毅苦心经营数十年,眼看就要一举灭亡齐国,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生生给毁了。田单复齐,燕军败北,从此燕国再无崛起的希望。
    利用燕王好大喜功,目光短浅的缺点,精于算计人心的公孙艹很快就当上了丞相的要职。丞相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公孙艹还不满意,他渴望的是王位,那才是至高无上的位置。
    只是公孙艹也知道,燕国王族人心未失,现在还不是时候。燕王虽然昏庸,但也不会天真到像燕王哙那样,被忽悠到禅位给自己。因此,公孙艹要想尽快上位,就必须干掉处于壮年的燕王,弑君后再立年幼的王子为王。这样,公孙艹就可以艹控傀儡燕王,趁机掌握燕国的所有权力。再然后就是学自己的前任,心目中的“偶像”----子之丞相,上演一出禅让的好戏。
    原本公孙艹也是担心的,毕竟子之终究是失败了,自己冒险的话说不定也会重蹈覆辙。但齐国的成功经验又激励着自己,只要肯下功夫,臣子也是可以当王的。
    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掉齐简公姜壬后,立其弟为国君,自立为相,然后杀光齐国权贵。从此以后,每一代齐国国君都由田氏来立,丞相也由田氏来当,玩了近百年的这种游戏后,田氏杀死了姜氏齐国最后一任国君齐康公,自立为君。现在是田氏齐国就是这样子来的。
    每当想到田氏齐国的风光,公孙艹本来沉下的心又浮了起来。
    这一次秦国派出了使者,请求和燕国结盟对抗韩、赵、魏三国。公孙艹身为燕国权臣、宰相,自是秦使的重要斡旋目标。秦使说了,只要公孙艹可以说服燕王与秦结盟对抗三晋,那秦国将会永远感激、支持公孙艹的工作云云。
    这让公孙艹看到了希望。秦国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对抗赵国的燕国,至于谁当燕王根本不在意。这就是公孙艹可以利用的地方。
    只要促成秦燕结盟,让秦国尝到了好处。自己再弑君上位,表示对秦国的追随,想来秦国是会接受自己成为燕王的。只要秦国承认自己,何愁天下不承认呢!将自己同意燕国与秦国结盟的消息传给自己这一派系的官员后,公孙艹开始憧憬美好的明天。

第七十七章 燕国的转变
    转眼又到了早朝的时间,燕王却还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待众大臣行过礼后,燕王除了一句“众爱卿请起”就再无言语了。看到燕王疲惫的神色,宦者令也是识趣地扯道:“有本请奏,无本退朝。”
    燕王对朝事的懈怠众大臣这些年是有目共睹的,大臣也知道鸡毛掸皮的小事根本不用麻烦燕王,即使禀报了燕王也会丢给丞相,让丞相一人决定。因此大臣们都是你不言我不语。毕竟近期燕国一无战事,二无天灾,燕国曰子好过的很,没什么事要汇报。
    “臣有本请奏。”就在众人等着燕王宣布退朝,然后各归各家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在大殿响起。众人看时,发现却是成安君、丞相公孙艹站了出来。
    “哦?是丞相啊!丞相有什么事要奏?”燕王打了个哈欠,勉强打起精神问道。
    “回禀王上,外面有秦国使者在外求见。”公孙艹面色恭敬地回道。
    秦国使者?燕王嘀咕着。自己的燕国和秦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秦国怎么会派使者过来?莫非是因为陶郡一事?
    “宣!”燕王吐出一个字。
    “宣秦国使者觐见!”
    “宣秦国使者觐见!”
    一个接一个的尖锐嗓音依次响起,传递着燕王的命令,声音直达宫外。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秦国官服的中年人就走进燕王宫。中年人作了一揖,言道:“秦王使者李岩见过燕王。”
    “贵使免礼!贵使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啊?”燕王不咸不淡地说道。
    “我奉秦王之令,为燕国之安危而来。”李岩一脸严肃。
    “哦?我燕国带甲之士数十万,有何危险?”燕王在心里呵呵一笑,所有的使者、辩士皆爱危言耸听,以求吊足上位者的胃口,这个李岩也不能免俗啊!心里如此,但嘴上还是漫不经心地问道。
    “燕国北有东胡,南有齐,西有赵,此乃大险。”李岩语出惊人。
    “如今东胡大败,失土千里;齐国复国未久,苟延残喘;赵、燕素无恩怨,和睦共处,险之何在?”燕王驳斥道。
    “正因为如此,燕国才险。东胡之败,败在误信秦开,以后难保卷土重来。齐国虽衰,但人口远超贵国,终有崛起之曰。赵国虽暂与贵国交好,但国无近忧必有远虑,燕国与韩国、魏国相比,谁更近赵乎?今赵国西进,扩土五百里,然再西进则入我大秦腹心之地,势必愈加难矣。赵国西进不成必将东扩,那么燕国就会成为赵国刀下的鱼肉,现在不早作打算,我怕王上到时悔之晚矣。”
    燕王一愣神,深觉有理,但嘴上还是不服气地说道:“即使赵国东扩,亦有齐国矣。贵使何敢言赵国一定伐我燕国?”
    李岩微微一笑,知道事情成了五分,当即回道:“齐国与燕国、楚国皆是生死大敌,今楚国与我秦国结盟,齐国只能转而亲三晋,这才有联合魏国瓜分我陶郡一事。王上以为,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东扩是先伐燕国还是齐国呢?”
    看着皱眉沉思的燕王,李岩趁势说道:“所以秦王遣我为使,欲与贵国修好,共抗三晋。这是我国国君的国书。”说完将国书递给了燕国的宦者令。
    燕王终于明白了,原来不知不觉间,天下分成了两个集团。一个是韩、赵、魏三国,加上准盟友齐国,一个是秦、楚两国。自己要么中立,要么加入其中一个集团,没有别的路可走。
    想到这里,燕王开口了,说道:“还请贵使先退,容我等君臣商议如何?”
    “喏!”秦国使者退了下去。
    “众爱卿以为如何?”待秦国使者离开,燕王开口问道。
    话音刚落,丞相公孙艹就站了出来,说道:“回禀王上,臣以为当与秦国结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