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国则在临淄以北两百里设下营寨,驻军五万,以策万全。当然,燕国若是出动二十万以上的大军,齐、赵两国在边境上的大军自然不足为虑。但两国对此早有提防,无数的细作潜入燕国。查探燕国的消息。一旦燕王下令征兵或者调集大军,两国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从邯郸、临淄出发的后续援军可以很快抵达!在边境上的大军更多的是迟滞燕军的行动!
    对于这一切。韩国暗中看在眼里。燕国如今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在辽西郡按兵不动。明显是存着其他的想法。
    按照往常的经验,中原国家依托长城据守边塞的成功率还是极大的。历来中原国家对游牧民族获得大胜,靠的就是诱敌深入,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游牧民族的大军!毕竟,游牧民族俱是来去如风的骑兵,中原国家步兵居多!想要获得大胜,就必须是歼灭战,而不是追逐战!
    燕国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守株待兔对燕国来说是最好的办法!而这个时候是秋天,离东胡南下打草谷的时间还有两三个月。燕国若是真的抽调二十万大军北上塞外,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据的情况下,能够活着回来多少,真的难说!
    秦开大败东胡,拓土千里那是准备了十多年。像燕国这样,什么准备都没有,就仓促地北上出塞,讨伐东胡,实在是以卵击石。这恐怕也是燕国发兵二十万却迟迟未动的原因!
    很有可能的是。燕国想要借此表明,燕国的主力都在边塞上,不会插手中原的混战。但在韩王看来。燕国的心思绝不止于此。
    争名逐利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尔虞我诈是这个时代的习俗。燕国难道就真的无心插手中原吗?绝非如此!燕国之所以不愿意现在出手,是因为没有瞅准哪一方会占据上风。
    如果这个时候燕国就跳出来伐韩,韩国若是大败,燕国能够获得的利益也会比较少。因为这是锦上添花的行为,可有可无。可一旦韩国出人意料地获胜,那燕国就要承受韩国的怒火。这不是燕国乐于见到的!
    而且,在燕国君臣看来,虽然即便在四国的围攻下不能久撑。也可以熬过一段时间!甚至在某一段时间,韩国还能和四国打得平分秋色。这个时候。战局最胶着的时候,才是凸显燕国重要性的时候。因为燕国无论站在哪一方。都能影响原本势均力敌的态势。如此一来,燕国可以谋取的好处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韩王写给燕王的书信也透漏出了这一点,韩王在信中告诉燕王,北疆苦寒,远离中原。燕王若想重复燕昭王的荣光,就必须南下中原。而齐、赵两国严严实实地挡住了燕国踏入中原的道路。此次若韩国大败,齐、赵两国将不可阻挡,燕国只能依附齐、赵两国其中的一个生存,但若是如此,另外一个国家将与燕国难堪!相反,若是韩国获胜,齐、赵必然衰弱,燕国交好韩国,则可在韩国的支持下,瓜分代郡、雁门,甚至饮马河水(黄河)。
    这次大战对燕国来说,诚所谓一个天赐良机。韩王相信燕国会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和燕国利害冲突最大的不是韩国,而是齐、赵两国。韩国失败了,燕国一定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而韩国若胜了,燕国不但不会损失什么,还能获利!
    当然,韩王不可能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燕国身上。从一开始,韩国就是以最糟糕的形势来准备筹划这场大战!如果燕国敢出兵讨伐自己,那自己一定给燕国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时间终于进入到九月份,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汇集到洛阳,韩国君臣已经可以确定,大战即将来临。如今,边境上的形势可谓一触即发。虽然尚未开战,但细作的活动达到顶点。敌国的道路、粮草、兵力部署,这些都是各国关心的地方。
    最先发难的是秦国,九月初三,韩王接到河东郡急报,大约五万人左右的军队出现在风陵渡对岸,看旗号,领军的乃是秦国大将白起。河东郡不确定是否有更多的军队隐藏在更远处,因为秦军在对岸严防死守,完全切断了韩军探听一丝风声的可能。
    五万大军自然不可能是秦军的全部,洛阳现在还不知道,在斜褒道,一支人数在五万左右的秦军也打着武安君白起的旗号,开始逼近汉中郡。洛阳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秦国似乎有意从河东进军,至于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待韩国分辨!(未完待续)
    ps:怕大家等久了,先上传两千,还有七千!
    。。。
 。。。  

第二十一章 战起河东(上)
    河东郡,安邑。 。
    太尉暴鸢自从得知秦国大兵压境,就率领两万大军驰援河东,算上河东原有的五万大军,如今河东能战之兵已经达到七万之数!而这,已经是暴鸢麾下士卒的一半数量!
    河东、三川、南阳一线,最易被秦军攻破的非河东郡莫属。守卫南阳,只需守卫武关。哪怕楚国改变主意,逆汉水攻打南阳,韩国也可以凭借邓县的关隘拒敌!守卫三川则更简单,只需守卫函谷关即可。函谷关不破,秦军即使顺流而下也不过是孤军!不足为虑!
    河东郡则不同,一者,河东统治秦国数十载,后属魏、再属韩,民心未附;二者,河东郡三面环水,一面环山。表面看起来,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实则不然。河东郡西面乃是秦国的上郡,北面是赵国的太原,南面一小截则是秦国的内史郡,秦国完全可以从三个方向给韩国施加压力。而且,隔着汹涌的河水,韩国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虚实,只能是分散兵力把守。
    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暴鸢才如此重视河东郡。尤其是河对岸的乃是杀神白起,几乎他出现的地方就是秦国主力的所在!所以,暴鸢非常怀疑,秦国的最终目标就是河东郡。当然,用兵之道,虚虚实实,在没有完全见到秦军的攻势之前,一切都是推测。
    有太尉暴鸢坐镇,河东的民心显然安定了些。这些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对河东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虽然谈不上家家戴孝,但过半数的家庭失去了丈夫、父亲或是儿子。单单看河东的男子多是饥寒交迫的半大男孩、成年的男子多是残疾之人就知道战争的创伤绝不是轻易抹去的。
    暴鸢率军前往安邑的时候曾经路过一个村庄,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孩子衣着单薄,时值深秋,天已大凉。可孩子身上还穿着单衣。对于自己率领的大军,暴鸢明显可以看出孩子眼中更多的是兴奋而不是畏惧,是羡慕而不是紧张。
    暴鸢问他家里如何,孩子回答说他的父亲几年前战死,只靠母亲抚养。暴鸢问他日子可苦,孩子一边抹着鼻涕。一边回答说年年难过年年过,日日难熬日日熬,等他长大就好了!因为等他长大就可以从军立功,像他父亲一样,当一个百人将!韩国的待遇可好了,他不用担心自己战死自己的母亲没人照料!暴鸢问他家中余粮可多,孩子回答说余粮都拿去还债了!今年还会挨饿,但绝不会像前两年那样辛苦!
    暴鸢沉思良久,深深叹了口气。将随身携带的些许财帛赠送给了对方!哪料想,对方却是拒绝了!暴鸢不解其意,要知道,自己的财帛虽然不多,但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总能解决燃眉之急!孩子回答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自己和暴鸢非亲非故。无缘无故接受暴鸢的馈赠是不对的!
    但暴鸢分明看出了对方的渴望,因此耍了一个小聪明。不说赠送,而说借!甚至为了让对方相信,把自己的地址、姓名都告诉给了对方,还郑重其事地要了对方的名字,让对方写了一张收据!
    孩子这才心满意足地接受了,他很知道分寸。并没有接受可供自己母子两人用度一年的财帛,而是只拿了三十个布币!似乎在三年后,他有信心偿还这笔“债务”!当然,临行前,他盯了暴鸢好一会。确定记住了暴鸢的长相后,才急急地跑走了!
    这些都是暴鸢路上的插曲,但这些插曲也告诉暴鸢,河东想要大治绝非两三年之功!而且,此次大战后,河东的元气还不知道会损失多少!到时候,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
    郡守府里,暴鸢居首,河东郡郡守魏辙作陪,郡丞、各军校尉各司其位。原本按照韩王的命令,魏辙负责率领十万大军起策应之职!但在暴鸢的建议下,韩王最终同意魏辙改为主要负责河东郡的防守问题,而十万的预备大军则由痊愈的执金吾卫云带领!
    今天的会议是暴鸢抵达安邑后第一件要求做的事情,魏辙自然知晓暴鸢是想要了解前线的具体战况,因此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道来!
    暴鸢听后拧着眉毛,纳闷地说道:“魏郡守是说对岸的秦军营寨越来越多,但却迟迟没有发动攻势?”
    魏辙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暴太尉,至少两日前,本官得到的消息是这样的。若是秦军有行动,李郡尉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告知本官!本官现在担心,对岸的会不会是秦国的疑兵!”
    暴鸢不置可否,只是问了一句,“对岸的秦军营寨每日的炊烟可曾正常?”
    在暴鸢看来,多大的营寨就有多少的军队!是人就要吃饭!这个时候,十人一灶,而炊烟是衡量一支军队多寡的重要标志!当然,对名将来说,这不过也是一个参考罢了!若是过于迷信,也许就会如庞涓一样,中了孙膑的减灶之计!
    魏辙回道:“按照炊烟的数量来衡量,秦军的人数是五万上下!但也不排除这是秦国故意的!”
    暴鸢点头承认,秦国若真的要诓骗自己,肯定会注意许多细节!像炊烟的数量,旗帜的多寡,营寨的大小,这些都是细节,不可忽略!用兵作战,最怕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想得太少,结果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一种则是想得太多,总觉得对方太过厉害或者自己的计划不够周密,到头来贻误战机,竹篮打水一场空。
    “目前在河水上,秦国的战船有多少?”暴鸢又问出了一个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