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此,魏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魏冉胸有成竹地说道:“王上!赵、齐、楚三国伐韩,远远比我们秦国容易!我们秦国若要攻入韩国,也只能从武关、函谷关两个方向进军!(汉中方向也可以,但此次秦、赵、齐、楚的主要目标是新郑,是中原,汉中太过绕远了,秦国自然不会采取)武关、函谷关之险,天下人皆知!若是没有赵、齐、楚三国吸引韩国的注意力,我们想要攻克两关,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情于理,我们秦国都有足够的理由晚一些出兵!若是王上觉得有损秦国的声威,臣倒是有一个建议!”
    “丞相请说!”秦王恭恭敬敬地说道。
    “那就是二十万大军分成三个批次,第一个批次不需要很多,两三万即可,如此,我们也不算违反约定!只要赵国攻入河内、东郡,齐国攻入砀郡,楚国攻入汝南,韩国将无暇西顾,到时候,我们便可游刃有余地或借道河东如三川,或借道南阳入颍川,中院之地,大可去得!”
    范睢这就是阳谋了!前提是赵、齐、楚三国是真心卖命,真心出力。面对赵、齐、楚三国的围攻,强大如韩国者也会应接不暇,到时候,就是秦国上场的机会!说到底,秦国只是合理的利用了规则,钻了一个空挡而已!这个时候,秦王不禁为赵国拒绝秦国大军借道而庆幸!如果赵王真的应允了,秦国还真的没有多少拒绝的理由!
    “诸位爱卿觉得丞相的计策如何?”秦王脸上愁云已经散去,喜笑颜开道。
    武安君白起第一个附议,道:“臣以为可行!”
    阳泉君、宗正嬴梁、客卿吕不韦要么想不出更好的计策,要么想不出计策,自然也是纷纷同意。(未完待续。。)
    ps:第二更!还有一更在晚上一点左右,大家订阅的话放在明天早上吧!
    。。。
 。。。  

第十六章 楚国的条件
    信陵君赶到咸阳的时候,这场风波已经平息。—'。但秦王接下来征兵前往塞北的旨意让信陵君困惑了,一番打探之后,信陵君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内心也是涌起了难以言喻的复杂之情!
    信陵君实在不确定,秦国这是中途变卦后悔了,还是在迷惑韩国!但毫无疑问的是,预定的六月征召大军,七月攻打韩国的计划在秦国这个方向,肯定是要推迟了!
    这倒不是因为两万大军就影响了秦国的部署,而是民间反战的呼声有些太高。秦国会不会借着这个由头坐看赵、齐、楚三国将韩国打得应接不暇后再出手,实在难说!
    站在秦国的角度上,信陵君自然理解秦国的难处。韩国的南北与东方,皆是相对平坦的丘陵、平原,进攻很是容易!唯有秦国这一侧的东面,有崇山峻岭阻隔。最为关键的两个关隘——函谷关、武关掌控在韩国手里,就如同锁住了秦国东进中原的咽喉,秦国想要拿下这两座关隘,绝对要付出惨绝人寰的代价!
    秦、赵、齐、楚四国伐韩对秦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秦国当然会有自己的小九九,赵、齐、楚三国也不例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自己可谓是费尽苦心,多番游走之后,好不容易商议七月初一同进兵,若是让赵、齐、楚三国得知秦国按兵不动或者出兵不出力,这伐韩一事说不定就会胎死腹中!而秦国,在信陵君的计划中,有着比赵、齐、楚三国更大的作用!
    因为魏国一旦复国成功,实力也会大不如前。韩国若是不亡,接下来肯定会报复魏国!到时候,秦国会是魏国一个很重要的依靠!
    但理解并不意味着就会体谅!站在魏国的角度。站在信陵君的角度上来说,任何对秦、赵、齐、楚四国联盟有危害的事情都是自己要小心解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何况,现在是四国联盟远没有当初三晋结盟那么紧密,一旦四国之间的关系出现裂隙,那韩国就可以分而化之。渡过这次危机!
    所以,信陵君带着心中的疑惑求见了秦王。秦王对信陵君倒是客气,外人尚未得知,信陵君如今已经是秦国的丞相,不仅如此,信陵君还是赵国、齐国、楚国的丞相,持四国丞相的信陵君,论风光只稍稍逊色当初持六国相印的苏秦!只是,谁人都清楚。这所谓的相位不过是尊崇信陵君,让信陵君便于和各国沟通罢了!却不是真正位高权重的丞相罢了!
    面对信陵君的担心,秦王当然不会道出自己的真心话,而是信誓旦旦地对信陵君保证说,秦、韩两国乃是世仇,先王(秦昭王)之死,更是拜韩国所赐!所以,于情于理。这次秦、赵、齐、楚四国伐韩,秦国都会拿出最强的实力。帮助魏国复国,同时教训韩国!
    自己之所以派兵两万出塞是为了迷惑韩国,韩国如今怀疑四国会对韩国用兵,为了打消韩国的顾虑,秦王甚至忍辱负重地建议各国派出使者,庆祝韩王的生日。这在战国里倒是头一次听说。阿谀奉承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信陵君听到这个建议后也着实欣喜了一番!不单单是觉得秦王对自己是真心实意,更觉得这可以有效地缓解越来越剑拔弩张的气氛!四国有意地表达顺从之意,可以让韩国安心不少,如此,四国对韩国用兵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出其不意,打韩国一个措手不及!
    信陵君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咸阳,直奔下一个目的地——郢都,也是自己的最后一站。
    在临淄,在邯郸,信陵君都得到了两国信誓旦旦的保证,毕竟主事的君王后和赵太后都深明大义,只要自己履行好自己所做的承诺,他们也会按时调集大军。在咸阳,信陵君觉得虽然有波澜,但好在不过是虚惊一场。只要郢都方面没有什么问题,那自己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五月的最后一天,假扮做商人的信陵君乘船抵达了郢都。
    (还有一千多字一点以前会修改好,大家每天早上看吧,对不住了,今天本来可以早点更,在医院待了一整天,有心无力,每周一都要看医生)
    信陵君赶到咸阳的时候,这场风波已经平息。但秦王接下来征兵前往塞北的旨意让信陵君困惑了,一番打探之后,信陵君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内心也是涌起了难以言喻的复杂之情!
    信陵君实在不确定,秦国这是中途变卦后悔了,还是在迷惑韩国!但毫无疑问的是,预定的六月征召大军,七月攻打韩国的计划在秦国这个方向,肯定是要推迟了!
    这倒不是因为两万大军就影响了秦国的部署,而是民间反战的呼声有些太高。秦国会不会借着这个由头坐看赵、齐、楚三国将韩国打得应接不暇后再出手,实在难说!
    站在秦国的角度上,信陵君自然理解秦国的难处。韩国的南北与东方,皆是相对平坦的丘陵、平原,进攻很是容易!唯有秦国这一侧的东面,有崇山峻岭阻隔。最为关键的两个关隘——函谷关、武关掌控在韩国手里,就如同锁住了秦国东进中原的咽喉,秦国想要拿下这两座关隘,绝对要付出惨绝人寰的代价!
    秦、赵、齐、楚四国伐韩对秦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秦国当然会有自己的小九九,赵、齐、楚三国也不例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自己可谓是费尽苦心,多番游走之后,好不容易商议七月初一同进兵,若是让赵、齐、楚三国得知秦国按兵不动或者出兵不出力,这伐韩一事说不定就会胎死腹中!而秦国,在信陵君的计划中,有着比赵、齐、楚三国更大的作用!
    因为魏国一旦复国成功,实力也会大不如前。韩国若是不亡,接下来肯定会报复魏国!到时候,秦国会是魏国一个很重要的依靠!
    但理解并不意味着就会体谅!站在魏国的角度,站在信陵君的角度上来说,任何对秦、赵、齐、楚四国联盟有危害的事情都是自己要小心解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何况,现在是四国联盟远没有当初三晋结盟那么紧密,一旦四国之间的关系出现裂隙,那韩国就可以分而化之,渡过这次危机!
    所以,信陵君带着心中的疑惑求见了秦王。秦王对信陵君倒是客气,外人尚未得知,信陵君如今已经是秦国的丞相,不仅如此,信陵君还是赵国、齐国、楚国的丞相,持四国丞相的信陵君,论风光只稍稍逊色当初持六国相印的苏秦!只是,谁人都清楚,这所谓的相位不过是尊崇信陵君,让信陵君便于和各国沟通罢了!却不是真正位高权重的丞相罢了!
    面对信陵君的担心,秦王当然不会道出自己的真心话,而是信誓旦旦地对信陵君保证说,秦、韩两国乃是世仇,先王(秦昭王)之死,更是拜韩国所赐!所以,于情于理,这次秦、赵、齐、楚四国伐韩,秦国都会拿出最强的实力,帮助魏国复国,同时教训韩国!
    自己之所以派兵两万出塞是为了迷惑韩国,韩国如今怀疑四国会对韩国用兵,为了打消韩国的顾虑,秦王甚至忍辱负重地建议各国派出使者,庆祝韩王的生日。这在战国里倒是头一次听说,阿谀奉承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信陵君听到这个建议后也着实欣喜了一番!不单单是觉得秦王对自己是真心实意,更觉得这可以有效地缓解越来越剑拔弩张的气氛!四国有意地表达顺从之意,可以让韩国安心不少,如此,四国对韩国用兵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出其不意,打韩国一个措手不及!
    信陵君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咸阳,直奔下一个目的地——郢都,也是自己的最后一站。
    在临淄,在邯郸,信陵君都得到了两国信誓旦旦的保证,毕竟主事的君王后和赵太后都深明大义,只要自己履行好自己所做的承诺,他们也会按时调集大军。在咸阳,信陵君觉得虽然有波澜,但好在不过是虚惊一场。只要郢都方面没有什么问题,那自己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五月的最后一天,假扮做商人的信陵君乘船抵达了郢都。
    (还有一千多字一点以前会修改好,大家每天早上看吧,对不住了,今天本来可以早点更,在医院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