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家的现实,毕竟世人都知道,农桑为国家之本,若农人心有怨气,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发生大的动荡。
    魏冉问:“韩国恢复周礼,实行井田,你们心里没有怨言吗?”
    渑池农人答曰:“老先生有所不知,此井田非彼井田。一者,我们不需为王上耕种专门的土地,而是按照人口划分土地,按照收成十抽三的比例上缴国库。多余的粮食我们可以自用,国家也会以财帛来收取。二者,王上命我们以村落而居,设书堂,教我们孩童识字断文,修水渠,灌农田,此大利也!这和之前的井田倏然不同。三者,国家虽然不允许土地买卖,但可租赁,租期逾百年也可以,只需在官府备案,官府就会承认。这土地虽然是国家的,但只要我们不谋反,子子孙孙皆属于我家,这对我们自然没有影响。况且我们韩国屡屡获得大片土地,只愁土地没人要,怎么会愁土地不够用呢!我们若有军功,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土地!每村产粮种桑最多者还能免除赋税!这多好啊!”
    魏冉默然,韩国如此是绑架百姓,只要他们永远忠于韩国,国家自然任由他们处置自己的土地。这和允许土地买卖又有什么不同呢?!对豪族来说,不过是费些事情,签订租赁协议罢了。再有就是,自己租赁的土地主人谋反了,国家要收回土地。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地方上的豪族还不竭心竭力地帮助韩王稳定地方局势啊!再加上韩国新占领的许多土地是空余无主的,韩国牺牲些眼前利益,以极低的价格租赁给地方豪族开发。等五年后收回。可谓一本万利!还缓和了和地方豪族,尤其是那些没有爵位的豪族的关系!
    “种粮食最多,种桑树最多的肯定是你们村子里最富庶的地主人家吧!韩国的新法岂不是变着法子免除地方豪族的赋税徭役?”魏冉心里不甘,反问道。
    农人笑吟吟地解释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啊!这个是有限制的,首先是十口以下的人家,其次是拥地不能超过一百亩。那些真正有财有地的豪族家里的人口怕是不止十口吧?!其名下的土地。包括租赁的在内,也远远超过一百亩!这条法规明显就是针对普通的人家。不过,依照老汉来看,那些大老爷们也是鼓励我们多生呢!”
    “何出此言啊?”魏冉有些不解地说道。
    “你想啊!新法已经规定了,每家多生育一名男子可以得到多少的国家补贴。现在又拿免除赋税徭役来说事。想要成为每个村子里种地最多种桑最多的一家,肯定需要很多的人手啊!人多力量大嘛!人丁不旺的话,拿什么来和别人比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老先生?”农人理所当然的说道。
    “呵呵,倒是这个道理!老人家真是见多识广啊!”魏冉有些尴尬地说道。饶是自己饱读诗书。居然忘了这么简单的道理。
    农人却是嘿嘿笑了两声,说道:“这些道理我是琢磨不出来,但村子里教书的先生懂啊!老汉也是听他闲扯的时候留心记下来的。”
    不过看他的表情,显然,能够让眼前这个谦恭有礼的老“士子”折服,农人心里还是有几分骄傲的。农人已经下定决心,等回了家,一定要自家的娃加把劲。早日成为读书人。
    魏冉黯然不语,示意手下打赏了眼前这个“憨厚”的农人。倒是引得农人激动不已。别看对方衣着很是普通,但出手很是阔绰啊!随便丢下的一块金子就抵得上自己全家半年的收成。
    又连续走访了附近的几个村子,魏冉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结论。言韩国新法大利者数不胜数,少数几个抱怨的,居然是因为韩国收取了巴蜀后,不少在当地教书的士子被调离前去任职。导致自家的娃没有人来教!因此很是不满。
    魏冉还有幸见到了在其中一个村落教书的士子,攀谈了一番。通过交谈,魏冉发现对方是霸王之道杂之,即主张法家和儒家的学术并用。其人说不得有大才,但稍加磨砺。为一县之令还是绰绰有余的。
    魏冉好奇地问道:“我观先生有大才,奈何屈居于此,为一书匠呢?往来皆是白丁庶民,学问怕是不得寸进,大才也不能舒展!”
    士子答曰:“(颍川学院)院长曾言,欲要治民,先要近民。不近民不知民何以治民。且夫入仕为官,在乎在王上教化百姓!如今百姓民智未开,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辈教化百姓自当由孩童开始。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先生切莫不要小觑庶民的智慧啊!须知官若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冉不由被这个道理惊呆了,对方是被洗脑了吗?明明是韩国利用他们士子来教化百姓,怎么成了他们主动要求锻炼自己!那什么舟啊水啊的理论,夏商时期还可以这么说。但如今是君王掌天下之权,庶民都是温和的羔羊嘛!官员们代表王上管理万民,谁敢不听?!你见过一群羔羊推翻一只猛虎?!
    “我听说,如今秦王谦恭而礼贤下士,不好专权,喜欢纳谏。商鞅之辈自山东诸国投秦,络绎不绝。先生与其困守于斯,何不西投大秦,早日舒平生之志!”魏冉诱惑道。
    这一刻,魏冉已经下了决定,只要对方愿意投靠大秦,自己一定恳请秦王授予他不低的爵位。韩国实在太蛊惑人心了,什么舟啊水啊,简直是悖论!
    士子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回道:“秦国?不去,不去!”
    “先生何出此言?”魏冉很是疑惑道。秦国也不错啊!虽然这几年风吹雨打,日子有些凄惨。但毕竟强国的底蕴摆在那里!何况,越是这样的情况,秦国越是需要人才。人才一旦来投,越容易被重用,越容易出头。
    “秦国者,虎狼之邦,反复无常!贤若商鞅者,助力孝公变法图强,可结果呢,秦国强而商鞅身首异处,不得善终。楚怀王信秦王之言,入武关而会盟,秦国扣留之,致使怀王郁郁而终。我辈耻于与秦国为伍矣!且夫秦国屡败于韩国,只剩关中之地。韩国乃中原之国,以信义著天下,愈战愈强。何况今函谷闭塞,即使急于求成者想要入秦也不能入也!”
    魏冉为之气绝!(未完待续。。)
    ps:太忙了,刚码好字

第四章 有客咸阳来(3)
    魏冉一路过宜阳,顺洛水东行,先是驻足洛阳,再沿着颍水南下,直抵颍川学院所在的阳翟,与诸士子辩驳,后游新郑,等抵达大梁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下旬。在韩国境内停留的一个月,魏冉也深刻了解了韩国的风土人情。许多以前不成熟的想法在脑海里渐渐成行。
    对魏冉的到来,魏国给出的待遇既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上大夫段干崇代表魏王负责接待。身为丞相,如果是赵国的平原君,韩国的张平,齐国的田单来访,魏国负责接待的一定是丞相、信陵君魏无忌。基于这一点的话,魏国的待遇不算高。但考虑到魏冉是秘密访魏,秦魏两国的关系实在称不上友善,段干崇又是魏王的宠臣,这个待遇又不断低。
    魏冉自然知道段干崇是负责来试探自己来意的,因此酒过三巡后,不等段干崇开口,就主动说道:“冉此次前来,乃是为秦魏两国大计而来!”
    段干崇笑而不语,心里面却是震惊老练的魏冉居然主动开口,失去了谈话的主动权。在双方试探的阶段,含而不漏,引而不发乃是最高的境界。直抒胸臆是不错,但却落在了下风,容易被对方轻视。
    出于礼貌,段干崇微微点头,身子前倾,正色道:“愿听穰侯高论!”
    魏冉先是长叹了一口气,故意吊足了段干崇的胃口后才缓缓说道:“冉从咸阳来时,赵王遣使至,意欲游说我国,想要举两国之兵攻打贵国!吾王犹疑不决。”
    听到魏冉爆出的这个猛料,段干崇就是一惊。秦国可是跟魏国的河东郡接壤的,这次魏国之所以在大好的形势下没有继续攻略赵地。就是忌惮秦国大举出兵。如今韩国已经退兵,赵国肯定谋求报复。韩国强大不易攻取,魏国自然成了赵国的首选目标。若是秦国答应了,魏国又要大动干戈,损伤元气了。即使保住河东,代价必然不菲啊!
    心里激荡不已。段干崇却是故作镇定地笑了笑,如果对方真的有意同意赵国的提议,就决计不会和自己说了。想到这一层,段干崇回道:“邯郸近在咫尺,赵国怕是不敢大动干戈。至于贵国,我想也不会充当赵国的马前卒吧!”
    魏冉对此不置可否,见没有吓到对方,转而笑道:“呵呵,若有河东为贺礼。做一回马前卒又何如!”
    段干崇脸色一变,魏冉不等段干崇出言反驳,就解释道:“韩国刚下巴蜀,又设汝南,正是整饬吏治,安民抚民之时,怕是不会为了贵国大动干戈。齐国新败,田单因病请辞。国内正是动荡之际,又怎么会顾及贵国呢!赵国自太原、西河攻河东。我大秦自内史攻河东,单凭河东数万兵马,怎么挡得住秦赵两国的攻打呢?!怕是贵国的援军尚未过河水(黄河),河东已然易主。河东既丢,函谷关又怎可独存?”
    段干崇为之默然。确实如魏冉所说,秦赵两国若是齐心。从南北西三个方向攻打河东,河东兵力必然捉襟见肘,韩国只要稍微一犹豫,河东必然失守。邯郸近在咫尺不假,但单单凭着魏国的兵力。很难拿下。
    不过,对方明显是在吓唬自己。段干崇也不会轻易上当,跟着对方的思路走。稍一沉默,段干崇轻轻反问道:“秦王若真有此意,穰侯又何必来我大梁呢?”
    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魏冉点了点头,附和道:“然也!朝中群臣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所以吾王犹疑不决。”
    “那不知穰侯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
    “冉自然是反对。否则,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大梁?!”魏冉笑着回答道。
    段干崇笑问道:“敢问穰侯为何反对。”
    魏冉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正色道:“魏国者,中原之国也!都大梁,西望韩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