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军的目的初步达到了。因为整个大军完全失去了有效的指挥,田单抵达中军的时候只能从中军开始,逐渐约束军队。对待四处出击的赵军,田单的命令是各营不得追击。严守本营区域,违令者即使斩获颇多也杀无赦!一个时辰后,闹够了的赵军借着夜色的掩护从容而去,只留下一片狼藉。
    清点完损失,田单欲哭无泪。短短一个半时辰的功夫。齐军伤亡了两万人五千多人,同时现场也留下了超过五千的赵军尸首。总的来说,齐军收获了一场大败,耻辱的大败。赵军从容而来,从容而去,视齐军为无物。不少齐军士卒在战后仍然不敢相信失败的居然是自己。但响彻整个大营的哀嚎和满地的尸体告诉齐军,这不是在做梦。
    由于担心中伏,田单不敢分兵追击赵军。这正好给了赵奢绕道回临淄的机会。齐军伤亡如此惨重,不休整一两日军心是不可用了。田单也知道这么重大的事情遮掩不住,上书请齐王降罪,同时恳请齐王宽限两日,一方面补充士卒,一方面恢复士气。
    齐王接到田单的上奏后气的当场就掀了书案,足足十二万大军,居然被两万赵军埋伏了!还是在遍布都是齐国城邑的腹心之地!如果不是有内应密告齐王,声称于陵确实是不明不白地丢失才导致齐军大败,田单更是九死一生地侥幸逃回来,齐王都要开始怀疑田单是不是故意拖沓,想让赵军俘虏自己后他来当齐王!
    发过怒火的齐王再次搬出重金奖赏了守城的将士,然后信誓旦旦地保证,但凡有功的(杀敌超过五人或相当),不论之前的爵位、身份,一律升三级!并且对赵军各级军官明码标价,总之杀的越多,杀的赵军官阶越高赏赐越丰厚!对这些,齐王肉痛无比。这可都是自己的私房钱啊!等赵军退却了,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捞回来!
    赵国,武安。
    在沉静了半个多月后,韩军意外地动了。赵奢领兵围困临淄的消息平原君早就知晓了,在他看来,齐国一定是心急火燎地许下了重利才说服韩国出兵,想要通过这个方法来逼迫赵奢回师。
    眼下的情况是赵国大军包围了齐国都城临淄,韩国的大军兵犯赵国的都城邯郸,各国互相牵制。赵国齐国各有忧患,所看的,不过是两国谁更能坚持。
    韩军出涉邑,向武安进发。这些全在平原君的考虑之中。面对步步为营一心东进的韩军,赵军用更大的意志展示了自己寸土不让的决心。很有默契地,双方都没有出动大规模的骑兵。不同的是,赵军一开始就将骑兵作为最后的后备力量,施展雷霆一击的;韩军却是雪藏了三千重骑,剩下的七千轻骑已经绕道井陉奔袭武安后方。
    有了这样的考量。韩军的攻势自然不猛,虽然每日里韩军都在向东前进,但这样的速度在赵军看来,没有两个月的功夫韩军绝对到不了武安城。赵军自然从最初的紧张松懈下来,他们主观地下了决断,韩军一定是架不住齐国的苦苦相求,又对战胜自己没有信心,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等临淄陷落的消息传来,韩军自然会乖乖退回涉邑!
    每日里。韩赵双方的战斗规模都控制在千人以下,最多的一次,双方动用的兵力也不过五千之数。赵军士卒甚至有闲情偷偷下赌注,赌今天的战事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战事在第五日出现了转机。韩军一次性出动了一万大军,将毫无准备的赵军生生往东驱逐了二百步,赵军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暗亏。如果换做以前,这么点损失平原君肯定不放在眼里。但平原君在意的是韩军的策略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是不是受到了新郑的压力。被要求在限定期的限抵达邯郸之类的?
    第二日,韩军的攻势较之昨日更猛了三分。足足三个五千人的方阵轮流冲击赵军大营。赵军第一次出现了千人以上规模的士卒阵亡的损失。平原君终于意识到,韩军这次是要玩真的了。无论是受新郑逼迫也好利诱也罢,赵军清楚地了解,接下来的战事绝不是儿戏,而是生与死的挣扎,铜与铁的碰撞。谁敢儿戏。就准备好丧命的代价吧!认真起来的赵军也是轮番上前,既保证士卒的士气,又延续了持久的战力。双方你来我往,斗了个旗鼓相当。
    本来,人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守御的一方是占据比较大的优势。但奈何韩军层出不穷的攻城器械无论是在射程还是威力上都远远领先赵军,生生抹消掉了赵军的这个优势。营寨毕竟没有城墙的高度,赵军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又一次击退了韩军的攻势,眼看天色将黑,按照之前的经验,韩军不会再攻打了,赵军上下由衷地松了口气。战争让人血脉贲张,也让人畏惧死亡。赵军第一次发现,韩军也可以如此不畏生死,发起冲锋!这还是之前自己所了解的那支韩军吗?那支靠着先进的器械固守城池不敢主动出击的韩军?如果有人再信口开河,自己一定一个大耳瓜子送过去!
    赵军大营的中军帐里,平原君忧心忡忡地对身旁的副将乐乘提议道:“乐将军!韩军的攻势越来越厉害了,伤亡太大的话王上那里不好交代。你看我们是不是明天派骑兵去冲击一番,挫挫韩军的士气?”
    乐乘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丞相切勿担心!长勺之战,鲁国之所以能够以一敌十,大败齐国,全赖曹刿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丞相别看韩军攻势凶猛,他们的伤亡较之我们还要多出一半。这个数字绝对不是李牧可以接受的。最多三天,韩军必定疲惫不堪。到时候我们再全线出击,必定大获全胜!如果我们现在就动用骑兵的话,韩军虽有伤亡,但可以平安地退回涉邑。丞相难道就不想全歼眼前的这支韩军吗?李牧可是韩王的心腹,身居卫尉一职!如果事成,天下势必都知晓丞相乃赵国的柱石。与这个相比,些许的伤亡王上根本不会和丞相计较!”
    平原君有些意动,乐乘随即蛊惑道:“赵将军已经将临淄围的水泄不通,获胜就在这个月。如果我们再全歼或者重创李牧的大军,我们赵国就会赢得击败韩国、齐国的荣耀!到时,丞相的声威在赵国还有谁可以比拟呢?!怕是蔺上卿也要对丞相心服口服!”
    乐乘乃乐毅的同族,说起来还是族侄,和乐毅之子乐间同辈。乐毅受排挤后,远走赵国,受封望诸君。赵王优渥待之,燕王惶恐,乃封其子乐间为昌国君,借此安抚乐毅。乐乘就是在这个时期凭借乐毅的影响力投靠赵国,获得提拔。作为见证乐毅辉煌的人,乐乘做梦都想光复乐家的荣光。在他看来,韩军不顾后果地强攻赵军,实乃取死之道。他要以最小的代价让自己一战成名。这次就是最好的机会!即使大部分功劳会安在平原君身上他也不在乎,只有胜利才能让平原君重视自己,自己才能获得提拔!何况,明眼人都知道,平原君虽然是主将,但实际指挥大军的却是自己!(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武安大捷
    武安以北三十里,太行山东麓,一支疲惫的大军正在休整。“韩”字大旗上沾染上血迹不仅不显肮脏,反而衬托出一种悲壮!“羽林”二字彰显着他们的身份………王宫禁卫军,这是韩国最精锐的士卒,没有之一!所谓骑兵第一属羽林,步卒第一推虎贲。为国羽翼,如林之盛,这是韩王对他们的期许。百战百胜,万岁羽林,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骄傲。
    除了第一批羽林军的选拔稍微宽松,后面几批莫不严苛!非烈士遗孤子孙不要,非五郡良家子弟不取!弓马娴熟,武艺精湛,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更多的是对品质的要求。因为战时代表着韩王征战天下,没有战事时又负责戍守王宫,能够入选羽林军的,尤其是其中重骑兵的,莫不是骑士准则的典范………正直、善良、忠诚、守信、怜悯,他们是这些美德的拥有者,也是捍卫者。他们是韩王手中的利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韩腾所选的临时休整处,恰好被一片灌木林覆盖,登高刚好可以俯瞰远处,远处的人不走到近前却发现不了林中的蹊跷。不过正如李牧所预料的,随着韩军向赵军行营发动攻势,赵军的斥候几乎全都游走在南线,严防韩军迂回,对自己的后方即北面不甚关心。只有十几个斥候应付公事般地出营二十里即折返。如果他们再深入十里,一定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足足接近六千韩国铁骑蛰伏在一处山谷,对赵军大营虎视眈眈。
    月亮渐渐升高,夜色愈发深沉,整个天地间除了夏虫的鸣叫再无别的声响。李牧却碾转反侧,难以入眠。昨夜是计划中韩腾到达的时刻,按照计划。韩腾会率领羽林军突袭赵军大营,待火光一起,李牧也会集结主力猛攻赵营。但李牧昨晚苦等了一个夜晚,赵军大营却是一片安静。天亮后,李牧就知道韩腾多半是遇到麻烦了。
    跋涉近千里,还是深入敌国境内。李牧自然知晓其中的难度。所以当初的计划中也有应急方案,若是韩腾逾期不到,李牧会再等三天。三天后,李牧将全面强攻赵军大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实际却保留了许多战力。
    所以今夜李牧还是在等,李牧是多么希望韩腾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一个只属于羽林军的奇迹。事实证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下半夜的时候。伴随着隆隆的铁骑声,赵军大营乱了。李牧也立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等候已久的时机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是让赵军从容不迫地挡住了羽林军,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就白费了。
    两万枕戈待旦的韩军以最快的速度集合起来,直接杀向了最近的赵军西营。剩余的两万韩军也在各级长官的呵斥下开始集结,只等集结完毕就往南营而去。不过,速度最快的还是属三千羽林军重骑兵。他们一直得不到出战的机会早就按捺不住。同属羽林军的轻骑袍泽们大杀四方,纵横千里的时候。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