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六国联军”的疯狂。王翦很是诧异,如果再这么下去,再过一个月,秦国屯驻在蓝田、峣关的秦国官兵怕是要全部战死沙场了。但六国一定也会得到数倍于己的损失,到头来。两败俱伤,大伤元气。
    咸阳方面,一直很关心三线的占据。北线方面,廉颇邀约白起一战后,赵国铁骑名扬天下。双方各自出动五万兵力于两营之间鏖战,白起的大范围穿插包抄战术为廉颇识破,双方僵持不下。秦军一万锐士冲阵,赵军不敌,千钧一发之际,万余赵国铁骑打破包围圈,赵军方能缓缓而退。
    此战,秦军战死一万五千余人,赵军数量更多些,足有一万八千人。双方算是斗了一个旗鼓相当。因害怕后路被断,廉颇领军沿着洛水缓缓南移大军。在频阳县东北七十里处,“六国联军”被白起大军坚决地挡了下来。
    两军自此陷入小规模战事当中。白起打着切断“六国联军”补给的想法,第一时间切断了“六国联军”的粮道。
    东线战事,李瑶大军抵达函谷关后,桓齮即命副将领兵两万前来支援河东战场。同时,将函谷关的守卫工作交给了远道而来的李瑶。
    四月十一日,辛桓衍领军两万抵达渑池,发现渑池已为死城,大怒。遇秦军斥候八十余人,悉斩之,于河水南岸垒成“京关”,恐吓对岸的桓齮万余骑兵。
    四月十二日,桓齮发现一夜未归的斥候丧命于辛桓衍之手,大怒。领兵绕道陕县,过河水,夜袭之。魏军假装不敌,退往河水北岸。
    四月十三日,秦、魏两军大小交战不下十余次,秦军伤亡两千余人,魏军伤亡三千五百余人。直至天色大黑,两军乃罢战。
    四月十四日、十五日,因之。两军伤亡数字倍涨。秦军战死者愈四千人,魏军伤亡过六千。魏军且战且退,过吴县而不入。
    四月十六日,安邑方面派遣两万大军前来支援辛桓衍,桓齮担心寡不敌众,乃退!
    四月十八日,桓齮副将领兵两万抵达吴县,桓齮底气充分,乃发兵围安邑。
    魏国,河东郡,安邑。
    辛桓衍望着城下得意洋洋的秦军,露出了一抹得逞的笑容。自己没想到,无意识地一个举动居然就成功把函谷关的“主力”军队“勾引”了过来。说起来,自己还真得好好谢谢副将孔尚,他的做法彻底激怒了秦国,秦军才如此失去狼地来追杀自己吧!
    “将军!城下的秦军足有两万五千余人!我们是不是通知韩军那边收网了?”副将孔尚小心翼翼地说道。
    辛桓衍点了点头,心情大好地说道:“差不多了!一路上我军歼灭的秦军超过五千人!函谷关本就三万大军,估计现在也就剩下两三千!”
    辛桓衍现在当然还不知道,现在的函谷关守将是李瑶,他的手下更是有三万大军!如果他知道了这个消息,怕就是另一番表情了。
    “那末将现在就去准备!”孔尚恭敬地回道。
    “好!现在安邑还有大军四万大军!留下五千大军守城,其余三万五千都带出去吧!”
    “那守将的人选?”孔尚问道。
    “就给魏郡尉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他带兵留守吧!”辛桓衍想了想,说道。
    “末将明白了!”
    魏国,焦县。
    焦县与陕县紧邻,乃是出函谷关后的第二座城邑。只要拿下焦县,秦国如今屯驻在吴县的大军就面临着后路被断的危险。秦军可能的活动范围将仅仅剩下渑池至首山、河水以北的小片区域。如果想要逃脱被歼灭的命运的话,只能进入崤山。
    此刻,暴鸢的大军就将这个民不过五千户,军不过两千的小城包围得严严实实。自己带兵一路潜行,过樵水,入焦县。手头上的三万大军是暴鸢的底气,对于眼前的这个小县,暴鸢的兴趣实在不怎么大。
    他感兴趣的其实是身后百余里的函谷关,拿下焦县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吞并陕县,剩下的是曲沃。这样的话,秦军将没有一丝一毫的退路,等待他们的要么是函谷关冒险而出的援兵——这是自己的期望,要么就是投降!
    (给十多分钟修改过来,大家请刷新,已经订阅的免费)
    这样的话,秦军将没有一丝一毫的退路,等待他们的要么是函谷关冒险而出的援兵——这是自己的期望,要么就是投降!
    辛桓衍点了点头,心情大好地说道:“差不多了!一路上我军歼灭的秦军超过五千人!函谷关本就三万大军,估计现在也就剩下两三千!”
    辛桓衍现在当然还不知道,现在的函谷关守将是李瑶,他的手下更是有三万大军!如果他知道了这个消息,怕就是另一番表情了。
    “那末将现在就去准备!”孔尚恭敬地回道。
    “好!现在安邑还有大军四万大军!留下五千大军守城,其余三万五千都带出去吧!”
    “那守将的人选?”孔尚问道。
    “就给魏郡尉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他带兵留守吧!”辛桓衍想了想,说道。
    “末将明白了!”
    魏国,焦县。
    焦县与陕县紧邻,乃是出函谷关后的第二座城邑。只要拿下焦县,秦国如今屯驻在吴县的大军就面临着后路被断的危险。秦军可能的活动范围将仅仅剩下渑池至首山、河水以北的小片区域。如果想要逃脱被歼灭的命运的话,只能进入崤山。
    此刻,暴鸢的大军就将这个民不过五千户,军不过两千的小城包围得严严实实。自己带兵一路潜行,过樵水,入焦县。手头上的三万大军是暴鸢的底气,对于眼前的这个小县,暴鸢的兴趣实在不怎么大。
    他感兴趣的其实是身后百余里的函谷关,拿下焦县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吞并陕县,剩下的是曲沃。这样的话,秦军将没有一丝一毫的退路,等待他们的要么是函谷关冒险而出的援兵——这是自己的期望,要么就是投降!(未完待续……)

第六章 李瑶的窘境
    公元前269年,四月三十日,曲沃。
    函谷关的秦军,在得知桓齮大军后路被断的第一时间,即发兵两万攻打曲沃,主将李瑶亲自领军。
    也许是怕重蹈覆辙,秦军这次很是谨慎,足足留下了一万大军留守。秦国这些年在韩国身上吃得亏太多了,尤其这次领军的是对方的太尉暴鸢,由不得秦国不谨慎。如果大军主力尽出,一直在宜阳方向做出前出姿势的韩军说不定会强攻函谷关。李瑶可不想自己没救下桓齮大军,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暴鸢这次没有玩什么阴谋诡计。反正陕县、焦县城池极小,在破坏了两县的城墙之后,暴鸢干脆将手下两万六千大军全都摆在曲沃一线。至于损失的那四千大军换来了近七千秦军的战死,值了。
    两军列于阵前,李瑶原本是很佩服韩军的勇气的,但看到韩军的拒马阵后,包括李瑶在内的两万秦军全都怒了。
    在曲沃时,韩军俘虏了一千多名秦军,在此之前,所有的韩军校尉对此争执不休。有人建议直接杀了,震慑秦国;有人建议充作奴隶,苦役,韩国现在正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正需要青壮男子。暴鸢对此都是笑而不语。野王之战时,秦国驱赶百姓攻城,这样的惨剧可是历历在目。大战在即,自己不好好利用就是对不起那些死去的韩国百姓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己不过是现学现用罢了!
    暴鸢下令将这些秦军俘虏分为十组。每次拉出去一组,绑在拒马阵的最前面,充当肉盾。你们秦军不是斗志昂扬吗,你们的秦军不是靠箭阵名扬天下吗?那我倒要看看,面对自己的袍泽,你们下不下得了手!只要你们敢下手,第一个死的肯定就是你们的袍泽!
    这样的主意是恶毒了些,既能杀了俘虏,还不担负杀俘的恶名,就是残忍了一些。不过。慈不掌兵!为了胜利。暴鸢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况且,韩王然也说了,史书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靠和对方相差无几的兵力死拼,韩国还没有这样的觉悟。更何况是为了魏国!
    韩军校尉高高高兴兴地按照暴鸢的要求。拉出去了百余名秦军。像是挂腊肠一样,将他们挂在了拒马上面。甚至很是细心地用破布堵住了百余名秦军的觜,就怕他们的哀嚎声动摇后面秦军俘虏的军心、士气。
    虽然眼前的肉盾不多。但这百余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是自己的袍泽。排在最前面的弓箭手犹豫了,弓箭营的都尉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李瑶。李瑶听后脸色铁青,站上指挥车,发现确实如此。
    但李瑶只是犹豫了片刻,就冷血地说道:“不管他们!放箭!”
    弓箭营的都尉哪里会想到李瑶会这样答复,当即愣住了。自己跟着李瑶许多年,李瑶一向爱惜手下的士卒!诧异之后,都尉就是争辩,完全不顾秦军的尊卑观念,抗议道:“将军!那里是我们的兄弟啊!一百多人!”
    李瑶虎目一瞪,怒喝道:“一百多人?!!你哪次打仗手下没死过一百多人!啊!死在你手上的又有多少人?”
    都尉还是不服气,争辩道:“将军!那不一样!”都尉觉得,如果是陷入绝境,寡不敌众,只要是堂堂一战,死在敌人手里,那毫不可惜。但死在自己人手里,那该多么憋屈!他们都是大秦的铁血男儿,要堂堂正正地死,而不是被捆成一个肉粽一样,被自己人的箭万箭穿心!
    李瑶脸色沉了下来,冷冷说道:“他们本就是该死之人!莫非为了他们,这仗就不打了!下去!命令你的手下放箭!不然,死得就是你!”
    面对李瑶威胁的话语,秦军都尉双目顿时红了,眼看无法劝阻,都尉憋着一肚子火气回到了弓箭营!将主将李瑶的命令传递给手下的军官。
    “都尉!不能放箭啊!那里面都是陕、焦、曲沃的袍泽,许多都是兄弟们的乡亲甚至亲人!这样会激起兵变的!”几个五百主、二五百主神色紧张地急急说道。
    都尉怒睁着血红的眼睛,泪水有些泛滥,吼道:“这是将军的命令!是军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