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轩江湖怪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司马轩江湖怪胎-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且说,柳一鸣乘着夜色悄然离家,一出城便沿着官道,放马疾驰,不稍片刻,便已来到了太平镇。
  柳一鸣并不停留,依然纵骑如飞,越镇而过。
  跨下乌锥马,膘健神骏,四蹄翻飞快似流星奔月,加上夜凉如洗,柳一鸣心急,因此,一路疾驰,第二天早上竟然离开南昌,有好几百里地了。
  柳一鸣仅在乐平落店休息,第二天已然来到江苏省境。
  他跨下乌锥马,奔驰若飞,既平且稳,更加善解人意,不出数日,已深得柳一鸣的喜爱。
  一连两日,越过诸城,第三日的申时初,已将抵达江苏省境的丹阳县。
  正当他放马疾驰时,天边突然出现了一片乌云。
  那片乌云飞行快逾奔马,眨眼间,已笼罩了整个天空。
  顿时,哗啦啦,风号雷响,两水有如黄河决堤般的倾盆而下。
  此时,路上行人本已极少,乌云一罩,更是纷纷走避无踪。
  柳一鸣见状,随即游目四顾,只见左前方有一小山,山上翠木成林,苍翠欲滴,林木间红墙隐现,似乎有座庙宇。
  柳一鸣心中不由一喜,忖道:
  “反正自己是出外行侠,目前也没有固定目的地,如今眼见大雨将临,何不暂到庙中暂住一宵,省得淋成落汤鸡。”
  心念毕,立即一抖缰绳,纵骑如飞,落荒向山上驰去。
  那知,驰到一半,突然发觉了一件怪事。
  原来,那暴雨如盆倾注,虽然马头马尾,已经全湿透了,但自己身上却是滴雨未沾。
  他初时甚感惊异,继而一想,不由猛拍一下后脑勺,道:
  “唉!我怎的这么糊涂,竟忘了囊中的龙珠,具有分水的功效啊!”
  说完,心想:“现在既不虞雨水沾身,何不赶上一程,到丹阳投店。”
  心念及此,立即一带缰绳,放缓马速,拨转马头正欲返回官道时,蓦闻山上传来一阵打斗怒叱声。
  柳一鸣闻声,不由讶异的暗忖道:
  “这会是什么人呢?有何不解之仇。竟然会不畏风雨,在大风雨中搏斗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油然生起了一探究竟的念头来。
  柳一鸣悄悄下马,在乌锥马的耳旁低声了几句后,立即一展身形,施展“大挪移遁法”,一飞冲天,往山上飞去。
  茅山高五百二十公尺,属于江苏省句容县,但却伸展到涑阳、涑水、丹阳和句容四县的地方。
  它在句容县南,形状像句字三曲,所以又叫“句曲山”,句容县就是因此得名。
  茅山有三座峰,正中间的叫大茅峰,另两峰,一叫中茅山,一叫小茅山,所以茅山又叫“三茅山”。
  茅山是道教的圣地,每年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茅山特别的热闹,各地方的人都会前来进香。
  柳一鸣一到山顶,随即隐身在枝叶之间,放眼望去。
  只见山顶上有一座道观,那道观建筑得十分宏伟,占地极广,占住了整个山头。
  观门前大理白石,雕了一座丈八牌坊,上面刻有四个金漆的斗大草篆“华阳道观”。
  牌坊下,有一块八丈方圆的广场,场中碧草如茵,此时广场中,正有三名青衣道人,手持七星剑,围攻着一名手持金戈的白衣少年。
  那手持金戈的白衣少年,正是在太平镇上,柳一鸣极欲结交的杜君平。
  金戈杜君平不愧是泰山派掌门的首座弟子,一身功夫果然十分了得,展开“金戈十二式”,在三名道人的三才剑阵中,依然不断的抢攻着。
  双方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个个出招狠毒,恨不得一剑一戈,将对方击毙。
  只见得隐身在枝叶间的柳一鸣,直皱眉头,心中对四人忘死的恶斗打法,颇不以为然。
  但是,一来双方似乎功力悉敌,一时难分高下,二来,他并不清楚双方结仇的经过,不便冒然出面。
  因此,他在树上静观其变,等候广场战斗的变化,同时借这个机会,吸收双方武功的长处。
  正当他心神领会之际,道观中倏然传出一声清啸,啸声高亢入云,震耳欲聋。
  柳一鸣闻声,不由暗忖道:
  “这人好深厚的内功!”
  心念毕,只见那道观中,随着啸声纵出一道人影。
  声落人现,广场中顿时多了一个年约五旬面目清瘦的道人。
  那道人身穿黄色道袍,头戴通天冠,颔下黑髯及胸,双目射出慑人寒光,神色冷傲异常,一见即知,必是个心高气做,功力高绝的厉害人物。
  那黄袍道人静立在旁注视了一会儿,才出声喝道:
  “通通给我住手!”
  喝声虽然不大,但听在酣斗中四人的耳里,不啻是一声焦雷,震耳惊心。
  杜君平闻声,脸色微变,手中金戈一缓,另外三名青袍道人,“刷、刷、刷”三声,暴退一丈开外。
  三人随即向黄袍道人,无言的稽首一礼后,“呛!”的一声,三支长剑同时入鞘,并排站向那黄袍道人的身后。
  黄袍道人神态冷傲,满面不屑之色,冷眼打量了杜君平一眼后,随即背负双手即仰面望天,冷哼一声的问道:
  “你这娃儿,叫什么名字?看你的招式,分明是泰山铁剑老道一脉,为何无端的跑到我华阳道观撒野?快快从实道来!”
  话一说完,只见杜君平双眉一挑,星目煞气一间即逝,似乎有所顾忌,但仍大刺刺地道:
  “少爷正是泰山铁剑真人门下首徒金戈杜君平,老道何人?”
  话声一落,黄袍道人倏的仰天长笑,声似裂帛,久久不绝。
  道人身后的三位青袍道人,似乎受不了他那声刺耳的笑声,一个个皱眉疾退。
  柳一鸣隐身的大树,距离场中约有六丈,但因他已将“万化神功”练至化境,所以并没有什么感觉。
  但那金戈杜君平,不但距离近,而且内力不及黄袍道人深厚,此时与他对峙.不甘后退示弱,那份活罪,可真是难受到了极点。
  尽管他勉力运功相抗,却仍是浑身乏力,额上冷汗直冒。
  黄袍道人见状,立即停止笑声,不屑地冷嗤道:
  “道爷还以为小子你有多大本领,原来也不过如此,真亏铁剑那老牛鼻子,竟能放心,让你下山行走江湖。”
  说完,双目一睁,精光暴射,声严厉色又道:
  “道爷若非怕江湖中人耻笑道爷我以大欺小,就凭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作为,跑到我华阳道观叫阵的态度,即使不把你当场击毙,也非得留下点记号不可!”
  话锋一顿,又道:“不过,道爷念在你那杂毛老道师父,有过数面之缘,今日就给他个面子,放你下山去吧!”
  金戈杜君平仁立在当场,被道人一阵辱骂,直气得他俊面一阵青一阵白,怒火中烧。
  想他金戈杜君平,自出道以来,未遭败仗,早已养成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狂妄性格,素来只有他责骂人家的份,想不到今日竟会被黄袍道人骂得狗血喷头。
  这口恶气,叫他如何忍受得了。
  但是他深知,眼前这个黄袍道人,不但性情偏激,而且心狠手辣。
  以往自己自负“金戈十二式”举世无匹,今日一见,老道果然名不虚传,功力之深,竟超乎自己意料之外。
  看来,自己今日若不见机及早退下,一个不巧,引起他的杀机,恐难全身而返。
  心念及此,不由强忍满腹的怒火,金戈一收,道:
  “道长想必就是茅山掌教浮生子前辈了,道长既然与我恩师素识,眼前这档事就此作罢,杜君平就此告别!”
  说完,双手一拱,一转身,向林中扑去。
  柳一鸣一见黄袍道人一脸傲气凌人的神色,内心不由有些不满,但是见杜君平居然能忍气吞声,默默的离开,也就作罢,当他正准备起身离开时。
  蓦闻华阳道观内钟声乱响,那浮生子老道,大喝一声,道:
  “杜君平你该死!”
  话声一落,随即往华阳观扑去。
  柳一鸣在树上往观内望去,只见观后有一房屋,冒着浓烟,火舌乱吐。
  同时,屋脊L窜出一条纤细人影,双手分执一剑一杖,身形如电的向观外逃逸。
  刹那间,突然有数名道土,在屋面冒出,疾若闪电飘风,分成四个方向,向那条人影围了过去。
  柳一鸣不由忖道:“那条纤细的人影,分明是个女子,她为何会潜入华阳观放火呢?”
  心念及此,抬头一看,只见金戈杜君平停身林边,一脸焦灼的注视着观内。
  柳一鸣见状,立即知道杜君平和那放火的女子,必是一路的,两人用声东击西之计。
  由杜君平故意在观前叫阵,以吸引道士们的注意,而那名女子,则利用这个机会,由观后悄然进去,偷偷放火。
  浮生子一扑到观内,随即以“传音入密”道:
  “尔等速分成东、南、北方向,将潜入观内的那人逼向广场来。”
  说完,一转身,又迅速掠到广场中。
  那女子不知是计,便向无人拦阻的广场中奔来。
  杜君平见状,立时陷入进退维谷之境,明知道自己留下来必定吃亏,但是又不能不留下来。
  柳一鸣此时,已溜下树来,三步一摇的,缓步踱人广场中。
  茅山掌门浮生子一见,不由大吃一惊,想不到以自己的功力,来人藏身在大树上,自己竟然一无所觉。
  因此,他随即暗暗运起真气,先不管来人是何身份来历,等到门下徒众,将那女子迫向这边来时,立刻一掌将其击毙,以观两人的反应.再作打算。
  因为,他知道泰山铁剑道人,在江湖上以护短出名,十分难缠,再加上泰山派人多势众,雄踞山东一带,若是不留情面打了小的,那铁剑老杂毛,岂会善罢甘休。
  心念及此,因而他迟迟不肯对杜君平下手。
  杜君平一见柳一鸣,立即认出来人,竟是数日前,在太平镇戏弄自己的柳济生,心中不由泛起又恨又气的滋味儿。
  同时,他也暗自希望,柳一鸣能出手绊住浮生子,那自己则可趁机逃走。
  浮生子瞥见林中走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