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法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玄法变-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点,待到日后,自有分晓之时。”镇元大仙被吊起了胃口,笑骂道:“贤弟,你居然和为兄玩起这一手来,真是……”胡卢却是正色道:“真是天机不可泄露呀。”

第三卷 145回 姬昌脱难过五关 姜尚拜相主西歧

且说西伯侯姬昌得纣王赦令,终于复归自由,更晋位文王;本该夸官三日,并择日上朝拜谢大王恩典。不料却闻长子伯邑考竟于殿上行逆,居然指使妖物白面猿猴行刺当朝德后娘娘妲己,以致获罪凌迟身死。姬昌被囚七年,日前忽得恩典,早就心存疑虑,奈何从无失手的八卦卜算之术竟骤失灵验,隐晦难明,未能得任何启示。姬昌到底是一介文人,无计可施,唯有走一步看一步,如今即得“真相”,焉肯在朝歌久留?

于是姬昌强忍心头悲凉,星夜逃出驿馆,孤身独行望西歧而去。纣王初闻爱臣姜尚竟不辞而别,下落成谜,本就心中恼怒,又听说姬昌不思天恩,竟暗逃自归,不由疑心起来,寻思:“那伯邑考于大殿之上行谋逆之事,本该祸灭九族,孤王未与深究,乃天高地厚之得,姬昌深受皇恩,竟不思回报,星夜潜逃,定是心怀叵测之徒;若是容其复归故土,恐启猖獗之端。”遂传使命,遣神武将军殷破败、雷开领旨,往武成王黄飞虎府中,调来三千飞骑,出朝歌一路上赶来。

那姬昌早年曾修习姬氏一族秘传吐纳养生之功,此功法并“先天易理占卜”之术乃姬氏从一世外异人处习得,乃姬氏一族独有之秘术,姬氏一族举凡男丁皆须修习那吐纳之功,人人身体强健,力大过人,姬昌自幼习得此二术,然姬昌只喜研习“八卦之术”,那吐纳养生之功虽亦有练习,却并不甚用心,然即便如此,功效异是不凡,如今年近七旬,仍如壮年之人,但此刻须化装夜行,姬昌到底又是个文人。自然走得慢,尚未至那潼关,便已被追兵堪堪赶上。即见身后尘土飞扬,又闻人马喊杀之声,姬昌知是追兵赶来,直惊得魂飞无地。仰天叹道:“我一时失于爱儿新亡,心志大是迷蒙,如何乘夜逃归;想必当今已然得知,旁人岂不落井下石,怪我私自逃归?必有后有追兵赶逐。此一回,将再无生理,如今只得攒马前行,希望可以逃脱此厄。”

再尽力加鞭纵绺数次,姬昌当真是心忙似箭。意忽如云,更恨不得背生双翅,马足踏云。急切中姬昌就如那失林飞鸟。漏网惊鱼;孰分南北,怎辨东西?这一追一赶之即,娼昌不觉将已临近潼关,远望不过二十余里,后面又有追兵堪堪赶近,就算到得那潼关,关门早闭,如何得脱?

就在此危机关头,忽闻半空中有人问道:“山下可是西伯侯姬昌老爷?”姬昌竟听到天空有人叫他。急忙抬头观看,却见一人面如蓝靛,发如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铜铃,光华闪灼,三分象人,七分似鬼,当真唬人;直把个姬昌吓得魂不附体。寻思:“若是鬼魅,必无人声,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念及此处,姬昌打马上山,问道:“那位杰士,为何认得我姬昌?”

不意那人闻言,急忙倒身下拜。口称:“父王!孩儿竟是来迟。致父王受惊,恕孩儿不孝之罪。”随后自叙来历。姬昌乃知来人竟是自己在燕山所收下的义子。唤作雷震子的便是,拜在阐教福德之仙云中子门下,已有七载;于是令其下山搭救,复父子相认。

料想雷震子学艺有成,下山之时又在云中子的安排下,有意无意地误食两枚红色异种仙杏。虽然因此形貌大变,险险父子未能相认,但是雷震子却也因此背上生出风雷二翅,神通大增。凭那殷破败、雷开二将,俱是凡胎**,如何能敌过雷震子掌中黄金棍?

正是:

一怒飞云起在空,黄金棍摆气如虹;刹时风响来天地,顷刻雷鸣遍宇中。

猛烈恍如鹏翅鸟,狰狞浑似鬼山熊;从今丧却殷雷胆,束手归商势已穷。

殷、雷二将眼见雷震子如此骁勇,况且胁生双翼,遍体风雷,从天而落,自己竟无半点还手之能,料想不能取胜,为免空丧性命,故此寻隙而败,转回人马逃命不表。

即退追兵。雷震子复将姬昌负在背上。二翅展动。瞬间风雷大作。倾刻间已过了五关。在金鸡岭上落下。跪在地上。说道:“父王前途保重。孩儿此次下山乃奉师命而来。只救父王出关。即须归山。孩儿恐负师言。不敢有违。不孝之处还请父王谅解。父王先归家国。待孩儿学全道术。不久下山。再拜尊颜。”

姬昌挽留无果。摇头叹息再三。风传自己长子于大殿之上行谋逆之事。自己素知伯邑考仁孝忠义。难以相信。可眼下自己地末子就在自己眼前。重挫朝廷御林军。其师更是朝廷经年来画影图形捉拿之要犯。再说自己乃不二之臣。自己也未必信得。一番唏嘘。再次孤身前行。好在追兵危险已去。脚下再稍去便已是西歧地界。不过受些劳顿之苦。以姬昌体质并无难处。心中即安。姬昌不觉又想起惨死地长子伯邑考来。一时悲从中来。落泪不止。正行间。忽见已死地长子伯邑考随一道者从天而降;姬昌早已是鞍马劳顿。精神因为连逢诡事而颇有些恍惚。还道是伯邑考还魂托愿。于是姬昌真情流露。感慨迸发。掩面垂泪作歌道:

“尽臣节兮。奉旨朝商;直谏君兮。欲正纲常。谗臣陷兮。困于羁里;不敢怨兮。天降其殃。邑考孝兮。为父赎罪;献遗宝兮。屈害忠良。啖子肉兮。痛伤骨髓;感圣恩兮。位至文王。夸官逃难兮。路逢雷震;命不该绝兮。幸至吾疆。今归西土兮。将聚亲友;邑考魂来兮。碎裂肝肠。倘有遗愿兮。为父皆偿;若无所求兮。举国尽哀。”

姬昌作歌已毕复凄然道:“我儿英灵不远。可是怨怪为父竟烹食亲子以果腹。来来来。即是我儿怨气未尽。英灵未远。再与为父地相聚片刻。亦是快事。我儿魂回来矣!”

伯邑考竟闻乃父悲声。连忙跪在地上。劝道:“孩儿累父侯大难。实在大大地不肖。父王且暂止悲声。孩儿其实未死。”姬昌却是不信。一意只管连声道:“是为父对不住你呀!竟以我儿血肉为是食。为父惭愧……”

姜尚本不愿妨碍人家父子团聚。岂意姬昌竟精神恍惚至此。赶忙打出一道静心法决。助姬昌平复心绪。重回清明。

果然是仙家妙术,法决才一临身,姬昌旋既回复清明,心志如常!

“竟然不是做梦!?”姬昌惊叹一声,忙追问究竟再三。伯邑考遂把朝歌经历略叙,复又将自己拜入圣人门墙之事说明。又道:“孩儿能脱此厄,全赖姜师兄倾力救助;便是父王得赦,姜师兄亦是出力良多。”姬昌闻言。急忙向姜尚施大礼相谢,说道:“仙长大恩,姬昌未齿不忘。”万寿山一脉弟子,极重礼仪,姜尚此即已是伯邑考师兄,以此来论,姬昌乃是伯邑考其父,便高出姜尚一辈;无论是否当着伯邑考的面儿,姜尚也不敢受?连忙以双手相扶。说道:“此处非是叙话之地,千岁鞍马劳顿,想必早已乏了。不若由贫道施术,及早还家;彼时亲友相聚,再叙不迟。”

姬昌虽看似壮健,到底已惊年近七旬,初时遇险,疲惫上不显,如今大难已脱。心神一懈,立感乏累已极,自无异意,遂由姜尚施术,携二人借土遁望西歧城而来。

待到城外,姬昌却不欲臣民见异术而受惊,乃请姜尚去了法术,三人步行入城。一路行来,姬昌眼见城中繁华。还胜昔年。不觉心中快慰,说道:“万民安康。吾儿邑考居功不小,姬氏亦后继有人矣!”

伯邑考面露苦笑,料想父亲初时心神不属,未曾注意到自己已然与姜尚师兄弟相称,或者注意到了,却并未联想到自己竟会决意全心修真,乃叹道:“父王请恕儿臣不孝,儿臣怕是要让父王失望了。儿臣如今已经拜在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圣人门下,决心一意修真,希冀他朝得成正果,却已不再打算再理凡间之事,继承姬氏祖业了。”

姬昌刚才虽得姜尚静心法决之助,恢复清明,但过于欢喜爱儿无恙,其实并未听明伯邑考面所言之事,此刻听清,如何不经,大惊失色之下,凄苦道:“我儿竟欲弃为父而去?不顾西歧万民,执意要求那飘渺仙途?这却如何使得,我儿乃我姬氏嫡系长子,怎可不理姬氏祖业,此事万万不可!”伯邑考见父亲果然未听自己之前话语,连忙再次解释道:“孩儿百死还生,大感人生迷梦,百年一瞬,大撤大悟,早前因身受姜师兄大恩,便思回报,原待拜入其门下,早晚侍奉。不意意姜师兄道法超然,为人亦是磊落,害怕坏了孩儿前程,先是执意不肯收录,后来耐不住孩儿苦苦哀求,遂将孩儿引荐给师门。适逢人皇帝师吾族圣父胡卢师叔在观中做客,言明当年传我姬氏先祖吐纳养生、先天异术地遍是其门下明理师兄,想是念及明理师兄和祖上的渊源不浅,乃至好言相帮;蒙恩师厚赐,方才法外开恩,将孩儿收入圣人门墙。此间种种,岂容孩儿心怀反复,再恋富贵权势,再继任西歧之主?还望父王见谅。”

他父子两个叙述前因,不觉驻足,阻了路人通行。料想西歧城中之民,多有见过姬昌和伯邑考面目的,当即认出,急忙跪于路侧,由心欢呼:“天大喜事!贤侯终回归故土了!贤侯千岁,世子千岁!”又逢姬昌之母太姜思儿心切,忽见风过三阵,竟带吼声,不觉心中惊异,乃命侍儿焚想,取金钱演先天之数,才知姬昌与伯邑考已然平安同回西歧。太姜大喜,连忙通传百官及姬氏众子接驾;正合城中万民欢呼声起,众文武与众世子无不欢喜,人人大悦,遂穿大红吉服,驾车套马,来迎姬昌和伯邑考,

正是:

万民欢呼迎主回,车辇排开接侯归;羁里七年今已满,金鸡一战断穷追。

从今圣化过尧舜,目下灵台立帝基;自古贤良周代盛,臣忠君正见雍熙。

亲友君臣再度相见,少不得欢愉痛哭;然众人亦知姬昌、伯邑考旅途劳顿。想必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