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晋血-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度点头道:“虽然高句丽借兵给拓跋焘能够解一时之厄。但是将幽州割让给高句丽绝对是一着臭棋。不管是拓跋是真心割让幽州。还是口头说说对拓拔魏来说都是有害无利。就长远来说绝对是危害多于利益。”

何越对司马南琴笑道:“马上将这件事情提交给情报部。让他们尽快将这件事情捅出去。”

司马南琴颇有些为难地道:“目标说了。这事情还不知道真伪。消息地可靠性不是很确定。”

“真伪。哈哈。不用管他是真是假。反正我们散播地不都是谣言吗?谣言还管他真假。反正不用我们付上法律责任。是真是假让拓跋自己掂量去。现在拓跋退兵暂时不可能再出兵。所以这段时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地。就用这事情让拓跋焘忙乱一阵子好了。”

何越解释完之后向司马南琴问道:“崔浩死了之后。长安地消息。拓跋否还能够准备收到?”

“不可能了。以往长安地情报都是崔浩通过家族到长安收集。经过整理之后回报拓跋焘。自从崔浩被长孙嵩杀掉之后。我们长安发生地事情拓跋总是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够得到。毕竟收集长安地情报崔浩做了很多年了。而拓跋焘则是完全不熟悉。



李度向司马南琴问道:“我们出兵攻陷中山杀掉拓跋焘大部分文官武将之后,拓跋现在是如何管理魏国?”

“跟我们差不多,全部用军令代替政令,可是以往鲜卑人将领只管军不管民,他们对于民政十分外行,现在上下隔断,令出多门,地方官吏成了各处军队要挟的对象。因此魏国之内混乱不堪,主要就是他们对于政务大多不了解。虽然我们现在北方居民较少,但是民政官依然会随军同行专门处理民事,拓拔魏境内的情况比我们还有所不如,而冀州定州等地居民众多。”

何越点点头,接着向司马南琴吩咐道:“加紧笼络那些高级地目标,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不管他们有怎么样地要求都答应他们。”

“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李度等何越说完之后,问道:“现在拓跋焘正将平城附近的牧民迁移到中山一带,为了充实

们攻城而损失的人口。秦王,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的时候派出小股部队对他们进行骚扰?”

听着李度的话,何越沉吟地一下,摇头道:“拓跋焘大军就在平城,若是我们出动小股部队对他们进行骚扰恐怕难有成功。而且拓跋的军队都是来自幽州和高句丽等地地铁骑,擅长以快博快,一个不小心反而会遭受损失,我们暂时就不管拓跋焘的动向好了,只要先守住城池,跟拓跋焘耗下去,时间对我们一方有利。”

城,檀道济的将营之内,一众将领济济一堂,将营附近被众将领的亲兵团团围住,一股如战弓绷紧的气氛让附近都变得紧张起来。

檀道济站在案桌后面,对一众将领道:“北方的襄国、赵郡和常山三个城池被何越地秦军攻陷,死伤无数。我们自从立足城之后,形势之好,没有更甚于今天。根据北方的探子回报拓跋现在平城不断将漠南和司州地牧民迁移到中山附近,充实防卫。目前整个魏境,在中山以南的地方除了高阳郡和冀州信都还有一些驻军之外,只有广平郡有大量地军队。所以只要我们能够趁着现在拓跋还在平城,攻陷广平郡,便可势如破绣,一路北上。你们认为如何?”

到彦之等檀道济说完之后补充道:“现在拓跋焘迁移的牧民还没有南下中山,而且北方还有大量地秦军在盛乐,拓跋焘即便是要南下也必须在平城留下大量的守军,以防何越东面进攻平城。”

将营内一众将领纷纷点头,这段时间来拓跋焘突然离开中山前往统万城附近,对何越的属地烧杀抢掠,一进千里。这种突然袭击被许多人所看好,能够在别人的属地发动战争对于主动进攻的一方来说十分有利。

但是没有想到何越完全没有理会拓跋焘南下长安,只是收缩战线,同时趁着拓跋焘带兵远出的时候对赵郡、常山等地发动进攻,完全一副以命搏命的架势,这让拓跋焘不得不从秦国境内退回来。

与其说这是一场战斗,倒不如说是双方在相互报复,看谁的兵力更强大,国力更富足,能够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更多。无疑在这样的比拼之中,何越占据了上风,而他绕过跟拓跋焘在征战能力上的比拼,这令城内宋军将领所意想不到的。

殷仁景道:“在下认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努力进取,否则错过这样的机会,我们将很难收获北方更多的土地,若是等到何越击败拓跋焘。以何越的手段必然会抢夺更多的土地。目前我们跟何越联手对付拓跋,但是一旦拓跋被灭之后,要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本跟何越争一日之短长,那么未来我们将陷入被动之中。”

“殷将军说得对,能战而后能和,要是何越攻占了拓拔魏大部分的土地,而我们依然只有城,那么在何越强大水军封锁了大河之后,我们连守城都会变得极为困难。若是我们不得不退回豫州,事情就会变得更加艰难。虽然此刻进攻广平郡固然有一定的危险,可是没有战争是必胜无疑的,我们也只能行险一搏。”

将营内众将纷纷符合,宋军沉寂已久,在面对六七万魏军镇守广平郡,他们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宋军都没有像样的进攻,士气逐渐涣散。不少将领认为能够攻下广平郡固然是好事,就算是没有攻下广平郡,也需要在这时候带兵到外面去练练,就当是练兵也。

城内檀道济、到彦之和殷仁景三巨头显然已经商议过出兵的事情,所以众将见这三人都想要出兵,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只好随波逐流附和。

檀道济看将营内一众将领没有人反对出兵广平郡,道:“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此事关系重大,我数日之前已经具折派人送往建康,这两天便有消息到来。各军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一旦朝廷同意出兵,我们会立即动手。此事严禁外泄,违令者斩。”

众将离开檀道济的将营之后,立刻开始对手下士卒进行训练,而且尽可能地多制造攻城器具。拓拔魏的细作从宋军的这些行动之中,闻到了一种不祥的味道。他们连夜将城内发生的这一切回报镇守广平郡的长孙浩。 

第一百六十六章 魏国危急

广平郡内长孙浩一脸沉凝地看着手下几个谋士在不断地争论着。自从城内开始制作攻城器具,细作回报之后,广平郡内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争论,最大的原因就是檀道济的兵力是自己的两倍左右。而在广平郡驻守了几个月之后,原本锐利的士气早已经消磨殆尽,在魏国不断失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长孙浩对军队严加控制,只是逃兵就会让长孙浩头痛不已。

不过现在面对檀道济十几万的大军,如何保证广平郡的安全,就成了众位谋士的争论焦点。

自从拓跋带兵西进,秦军突然东来的时候,连接攻破赵郡襄国郡让驻守广平郡的长孙浩大为震动,不过之后拓跋焘又突然退兵,何越也跟着退兵令广平郡的魏军躲过一劫。

然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北方的赵郡襄国郡在被何越蹂躏过之后,南方城的宋军终于按捺不住要北上了。

对于两倍于自己的敌军兵力,如果守住广平郡,要如何布置防卫,就成了长孙浩的第一要务。

“我们应该将多有的军队集中在广平郡,绝不宜分兵各处,否则宋军大军压境,难免有一些不肖将领屈膝投降,现在国内形势危急,若是有这么一两个人突然背叛,那么对于整个军心打击之大将难以估量。再者宋军两倍于我,虽然分兵但是各处均不足以守,分兵之说绝无可行。”一个谋士对身边的几个同僚大声地道。

集中派对于他的说法纷纷表示赞同,长孙浩对此也表示赞成,这个谋士不仅考虑到了宋军兵力是自己的两倍,而且还考虑到了国内的形势。在这样危急的时候,若是檀道济集中兵力北上,再用招降,可以相见不少将领会投降宋军。

若不是自己出身于长孙家族,世代战功显赫,而且妻子族人尽在平城的话,长孙浩都想直接向檀道济投降。虽说长孙嵩是部族内最令人敬重的人,自己也因此得到不少的好处,但是对于他将崔浩一家满门抄斩使得国叛乱不断,国力削弱,再加上之后对秦军作战连续失利,让长孙浩觉得这个帝国已经江河日下,难以长久。唯一让人觉得有希望地皇帝陛下拓跋焘虽然先前行动让人刮目相看,但是只要有何越在一天魏国就休想从秦国得到任何好处,何越的避实击虚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让拓跋焘无用武之地,这一点天下人全都知道。

分兵各地虽然能够对檀道济进行牵制但是一想到有将领会反叛投敌,长孙浩就觉得这计划难以接受。

“但是不分兵又怎么样?我们数个月来。对于鸡泽、平乡等各县加以巩固。如果不分兵而守。可以预见一旦檀道济领军北上。各县将拱手让给檀道济。难道檀道济会以十几万大军不占城池直接对广平郡发动进攻。我们在广平郡内有六万多士兵。四五万百姓。要是檀道济对广平郡进行围困。我们地粮草从何而来?一旦补给线被檀道济切断。我们就是坐以待毙。形势对我们确实有所不利。可是就此裹足不前。是长檀道济威风。灭自己锐气。”

“对。”一个谋士上前对长孙浩道:“将军。我们不仅要分兵各县还要主动进攻。檀道济从城到此地虽然不远。但是我们以逸待劳。主动出击。现在魏国形势堪忧。若是一位守城。军心浮动。难以久守。不若跟檀道济小战城外。只要稍有胜利。安定人心可以久守。”

分兵派地计划让长孙浩感到为难。主要是分兵派除了要分兵之外还要主动出击。在广平郡内有六万多军队。在面对更多地敌人确实应该主动出击。正如这谋士所言。只要稍有胜利便能安定人心。广平郡才能够久守。

事实上广平郡地兵力已经足够了。只是人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