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邓芝没有和他争,默认了他在这里可以代表诸葛亮,也就是默认了他在诸葛亮亲临关中,或者有明确的命令到达之前,他可以代表诸葛亮做下一步的战术安排。
    这就是莫大的支持。
    魏延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魏霸非常清楚邓芝说这句话的意义。他客气的向邓芝行了一礼,又把目光看向赵云。赵云人老成精,哪会不明白这种微妙的关系。他能顺利出谷,是魏家父子的功劳,魏家为出兵关中花了多少心血,他一眼就能估计得出来,既然邓芝都松口了,他也没必要和魏延去争这个主将。
    何况他也知道,他就是一个摆设,如果诸葛亮在这里,大概也不会任命他为主将。
    “既然伯苗都欣赏你,你就不要客气了,把关中的情况对我们介绍一下吧。”
    “喏。”魏霸不再客气,指着地图,将关中的情况大致解说了一遍。
    “如今曹魏的主力在陇右,正与丞相的大军对峙。陇右的情况,我们还不太清楚,只是从曹魏的军报得知,陇右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已经向丞相投降,现在只剩下陇西郡还在苟延残喘。雍州刺史郭淮及其部下两万人在什么地方,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以超过三比一的兵力悬殊,他们击败丞相的可能姓微乎其微。”
    魏霸在关中划了一个圈。
    “如今曹魏在关中几乎没有什么重兵,除了郿坞这个要塞已经落入我们手中之外,潼关已经被我军控制,正在加紧修缮城墙。现在需要我们关注的,还有以下几个地方。”魏霸在地图上一一点过去:“武关,陇山、萧关,还有潼关以北的蒲坂津。另外,还有长安……”
    邓芝举起了手,打断了魏霸的话:“子玉,你说我们要防守潼关及蒲坂津、武关、萧关,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要防守陇山?”
    魏霸放下手,沉默片刻:“邓将军,你可知道曹魏军的骑兵配比是多少?”
    邓芝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曹魏以铁骑称雄,他们的骑兵比例大概有一成左右,这一点,我还是知道的。以郭淮手下两万人计,他应该有两千骑兵,就算有两千骑兵,也不能决定整个战局。”
    魏霸点点头:“邓将军果然对曹魏的兵力构成很清楚,不过,你还忘了一点,郭淮一直在陇右,而陇右是养马之地,当地驻军的骑兵比例远远高于魏军的平均比例。也就说,郭淮手下有超过两千的骑兵,也许是三千,也许是四千,甚至可能高达五千。”
    “这四五千骑兵也许无法弥补他和丞相之间的兵力差距,可是如果这五千骑兵突入关中,对我们来说,却是一场灾难。”魏霸摊开双手:“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没有成建制的骑兵。”
    邓芝愣了一下,随即脸一红,不过他还是反驳道:“那你的意思是控制陇山,把这五千骑兵挡在陇右?”
    “对,我就是这么想的。”魏霸直截了当的说道。
    “可是这样一来,关中虽然安全了,丞相的压力……可就大了啊。”邓芝的声音变得冷冽起来,眼神也有些不善。
    赵云花白的眉毛微微一皱,端起了醒酒汤,挡住了自己的脸。魏延脸色一冷,刚要说话,魏霸给他使了个眼色,摇了摇头,胸有成竹的对邓芝说道:“请问邓将军,你觉得丞相要全取陇右,进而夺取关中,有哪几个困难必须克服?”
    邓芝不以为然的笑笑:“还请魏参军指教。”
    邓芝刚才反驳魏霸的意见,现在又换了称呼,很明显已经有些不快。魏延很恼火,也沉下了脸。魏霸见了,接连给他使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邓芝既然能被诸葛亮任命为监军,可想而知,他是诸葛亮信得过的人,为诸葛亮着想是意料之中的事。对于他这样的人,能以理服,就最好不用动粗,否则矛盾只会越来越大,对他的计划非常不利。
    “我有一些粗浅的想法,有疏漏之处,还请邓监军不要见笑。”魏霸很客气的说道:“丞相要全取陇右,一是为的就是战马,二是为粮食转运较其他道路方便一些,虽然也方便不了太多,三是为陇右离洛阳更远,曹魏要支援,战线就会拉得太长。”
    邓芝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现在,我们夺取了关中,关中可以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两个。”魏霸侃侃而谈:“其一,从年初起,我就劝夏侯懋屯田,现在庄稼已经成熟,我已经安排人抢收,收到了粮食,可以用船运往陇右,供应丞相的大军,解决粮食从汉中转运的困难。”
    “其二,我们守住关中,曹魏的援军就无法西进,丞相只要击败郭淮,就可以全取陇右。”
    “拿下了陇右,就有了战马,第三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那么,现在的关键就不在陇右,而在关中。关中,才这整个棋局的棋眼。守住关中,潼关以西,都是一盘大棋,丞相进退自如,失去关中,满盘皆输。”魏霸放慢了语速,一字一句的说道:“邓将军,你觉得那五千魏军精骑进入关中之后,我们还能守得住关中吗?失去了关中,丞相能顺利的占领陇右吗?”
    邓芝沉默不语,无言以对。
    (未完待续)


第149章 盟友
    邓芝很纠结,他不相信郭淮有五千精骑,即使陇右是养马之地,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骑兵比例。他相信郭淮手下的骑兵在三千左右,不会超过四千。可是三千精骑依然不可小觑。
    如果是列阵对攻,三千骑兵的战力大概相当于一万到一万五千人之间,正如魏霸所说,无法抵消诸葛亮的优势兵力。可是如果这三千骑兵不是列阵对攻,而是进入关中游击,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三千精骑,即使是面对一万步卒,他们也敢发起攻击,而且有较大的胜率,纵使情况不利,他们也能飘然远去,在暗中寻机再战。
    换句话说,如果让这三千精骑进入关中,他们除了占领几个战略要地之外,其他的地方还是曹魏的。要防这三千精骑,以他们目前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做到。
    这三千精骑,就是悬在他们头顶的三千战刀,随时会将他们砍得七零八落。
    魏霸说,要将他们堵在关中以外,应该说,这是无奈之下的最好选择。与其让他们进入关中肆意砍杀,不如让他们去和诸葛亮的大军死磕。
    可是,这对魏霸有利,对诸葛亮却非常不利。诸葛亮手下只有马岱的一千骑兵,郭淮的骑兵越多,他面临的困难就越大。困难越大,拖的时间就越长,而魏霸在关中却可以从容部署。
    也就是说,魏霸这个安排,是把困难推给了诸葛亮。
    邓芝对此很不高兴,但是他没有理由说服魏霸,从全局来看,魏霸这个方案是最可行的方案。
    诸葛亮如果在这里,他会选择哪种方案?
    邓芝不清楚。没错,他是诸葛亮的亲信,难道魏霸就不是?这次魏霸为间关中,魏延兵出子午谷,他就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邓芝只好把疑问藏在心里,准备稍后向诸葛亮做秘密报告。
    魏霸继续讲解。
    “除了这几个关口需要人把守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骨头要啃。”他在长安城重重的点了点:“长安。”
    “攻长安?”这次不仅邓芝不能理解,就连赵云、魏霸都有些糊涂了。攻城可不是个简单的事,特别是长安这样的巨城,就算长安城现在破坏了,要想以他们现有的兵力,在短期内攻克长安,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错,我们要攻打长安。”魏霸挠了挠头:“我也知道,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决定。可是,我这么考虑,也有这么考虑的原因。”他竖起三根指头:“第一,夏侯懋还在长安,他虽然无能,却是曹魏的重臣,更何况他身边还有清河公主,清河公主是曹睿的姑姑,他不可能坐视不理。也就是说,如果不杀死或者生擒他们夫妻,曹魏必然要在第一时间派出重兵来救他,也就是说,援军可能来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
    “第二,夏侯懋是关中都督,长安是关中的中心,长安一天不失守,对关中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关中就还在他们的手中,他们会负隅顽抗,对我们掌握关中非常不利。”
    “第三,关中还有两千曹军精锐,如果不解决他们,我们也要留出相当的兵力来提防他们。目前我们的兵力远远不足,再腹背受敌,情况会非常糟糕。”
    魏霸说完之后,目光从三个长辈的脸上扫过。他知道自己这三个理由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其实非常勉强,而这三位都是经验丰富的人,要想骗过他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不比攻打长安容易多少。
    果不其然,邓芝还没有提出异议,赵云缓缓的开了口:“既然你知道我们兵力不足,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何还要攻打长安?就算攻打长安有无数的理由,这两个困难你又如何解决?”
    魏霸沉默了很久,最后一字一句的说道:“我打算征兵。”
    “征兵?”赵云三人互相看了看,都有些莫名其妙:“征什么兵?”
    魏霸故作从容的笑了笑:“师父,邓将军,你们可能不清楚,可是我父亲应该清楚,汉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人口不足。汉中曾经是个富庶的地方,张鲁占据汉中三十年,汉中没什么大的战事,户口一直在十万以上,为什么现在只有两万余户?”
    邓芝一下子明白了:“他们被迁到了关中?”
    “正是。”魏霸笑得更狡黠了。“据我这段时间的观察,这些汉中人就分布在长安周围。虽说离开家乡已经有十多年,可是想回家的人依然不在少数。我准备征发他们,帮我攻克长安,守住关中,报酬就是能回到汉中故乡,同时补偿他们的所有损失。”
    赵云抚须沉吟,“那你估计能征多少兵?要多长时间?”
    “我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大概能征一万到一万五左右。眼下他们正在抢收粮食,收到的粮食,正好可以供应军粮。半个月之后,我就可以有一万多人,以及足够的粮食。”
    “在此之前怎么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