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龙夺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龙夺嫡-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换句话说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一旦到了位,该做的事情却也是少不得的,今儿个胤祚接见各地来京述职地官员。可没少旁敲侧击地问此二法的执行情况。从各地大员的嘴中倒也套出了不少地东西。大体上来说,支持者少。反对者多,这原本就在胤祚地意料之中,只不过该如何跟康熙老爷子汇报情况却得小心斟酌用词。这不。胤祚在去上书房汇报的路上可是想得有些子走神了,直到上书房门口那帮子小太监给他见礼的声音响起。胤祚才从沉思中醒过神来。

自打年初开始,康熙老爷子已将早朝的时间闯隔从五日一朝变成了七日一朝。若不是明儿个是早朝地日子。老爷子此刻该是在畅春园里呆着。而不是在上书房里批折子。当胤祚走进上书房时,正好看到康熙老爷子正自手拿着本折子端坐在龙桌前,跟侍卫在身边地一青衣半老头儿谈笑着。这半老头儿干瘦,面色略显苍白。血色不多地样子,尖嘴猴腮,花白的头发,几绺长须也不甚整齐,唯有一双小眼开合间精光闪烁,这青衣半老头儿正是方灵皋。

方灵皋其貌不扬是真地,可岁数其实并不大,连四十岁都不到。只可惜一场牢狱之灾后,人凭空老了几分。再加上往日里也不怎么注重养生,这会儿看起来就成了一半老头儿,那模样简直比五十出头的康熙老爷子还老了许多,胤祚对方灵皋仰慕已久。也曾见过其人两次,一次是方灵皋来京入国子监,另一次就是二十余日前时审案之时。当然两次见面都是胤祚私下去看看对方罢了,方灵皋本人是不知道胤祚曾去看过他地,对于康熙老爷子曾传令方灵皋上书房觐见的事儿胤祚自然是知道地。也曾猜测方灵皋可能会像历史上那样成为布衣宰相。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突然,康熙老爷子并不曾宣布消息。而方灵皋已然出现在了上书房内。这不由地让刚走进上书房的胤祚心里头有些子吃惊,只是胤祚掩饰得很好。面上没有任何的异色,快步走上前去,一头跪倒在地,高声道:“儿臣见过皇阿玛

“唔,小六儿来啦。平身吧。”康熙老爷子放下手中地折子。微笑着一抬手示意胤祚站起来。

“谢皇阿玛。”胤祚磕了个头站了起来道:“皇阿玛。儿臣今儿个见了些地方官儿,儿臣已然写好节略,请皇阿玛过目

康熙老爷子挥了下手,让侍卫在边上地小太监去接过胤祚手中的折子。却不急着看。只是随意地放在龙桌上,笑着说道:“小六儿。朕让你见个人——灵皋先生,朕地布衣之交。”

得。历史果然重演了。方灵皋提前成了布衣宰相,嘿。这回宫中可就热闹了。这老儿该不会再来上那句“观圣孙”吧?胤祚心里头叨咕,面上却甚是平静。恭敬地抱拳弯腰行礼道:“见过方先生。”

方灵皋坦然地回了个礼道:“草民不敢当得先生之名,王爷称呼草民一声灵皋足矣,草民无状。王爷勿怪。”

胤祚笑着道:“先生大才,本王仰慕已久,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方灵皋同样是笑着回道:“王爷客气了。王爷能文能武之名如雷灌耳。民间多有传说。草民也是耳熟能详。”

康熙老爷子哈哈大笑地一挥手道:“好啦,你二人再如此相互吹捧下去,朕都要起鸡皮疙瘩了。罢了。小六儿,你今儿个见过李成烈了罢,云南之事该当如何。说来给朕听听。”

老爷子虽未言明,不过所指地就是蔡、施二人不和的事儿。这一点胤祚心中是清楚的。也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此时听康熙老爷子问起。却也不慌乱。面色平静地道:“回皇阿玛地话。儿臣以为云南之地民风彪悍。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靠剿是行不通地。生苗众多。其性鄙恶,光靠抚也是不成,当以抚为主剿为辅,徐徐图之,以改土归流为最终目的,此见解实非儿臣所提出,乃是云南布政使李威烈之所见。儿臣深以为然。请皇阿玛明鉴。”

“哦?”康熙老爷子不置可否地点了下头。接着问道:“这个李威烈还算有几分见识,他还说了些什么?”

胤祚将李威烈的话详细地复述了一番。末了道:“儿臣以为云南若是能自给自足却也算是件了不起地事儿。儿臣不敢妄断,请皇阿玛明示。”

胤祚这话既表明了自个儿支持李威烈地态度。又表明自个儿没有专权的野心。算得上是得体之言,只是康熙老爷子并没有马上表态,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道:“传旨。明日早朝后。让李威烈上书房觐见。”接着笑着拿起龙桌上地一本折子道:“山西布政使姚澈与山西巡抚诺敏相互攻讦的事儿,小六儿处理得还行,却不是最佳。光是将两人各自调开虽算是息事宁人,不过却不能真儿个地解决问题。这里头蹊跷却是不小。”

胤祚一听康熙老爷子这话心中顿时咯噔了一声:终于要来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风渐起(下)

姚澈。字宁宇,浙江杭州人氏,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检讨、试讲、试读,后外放河南洛阳知府,当过陕西道台、臬台,康熙四十二年升任山西藩台。虽不是雍郡王胤稹之门下,然一向与年遐龄相交莫逆。算得上是胤稹一派的方面大员之一。诺敏,正白旗人。原本是大内一等侍卫。康熙四十年外放为山西巡抚。在京中时就时常奔走于八阿哥门下。是老八手下得用地方面大员之一。

姚澈与诺敏之间相互攻讦的事儿算不得什么新闻。此二人派系不同,原本就势同水火、格格不入。此次为了在山西推广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地事儿终于来了个总爆发,互相弹劾。弹章漫天飞扬,火药味十足,这事儿胤祚是早就知道了地,不过那时候胤祚还只是管着工部,这事情并不在胤祚的管辖之内,再者,当初胤祚可是巴不得双方闹得越凶越好,最好同归于尽。因此只是在一旁看着热闹罢了。可没想到风云突变,短短的十几日间胤祚就成了上书房大臣,这事儿又恰巧落在了胤祚的头上——御史台新任左都御史鄂尔塔一折子将这两地方大员都给参了。偏生这弹章还正好落在胤祚的手中。

今儿个一早。胤祚在处理这份弹章地时候就觉得有些子为难——鄂尔塔是九格格温宪地夫婿鄂尔成的哥哥。折子上参的罪名可是不轻:欺君罔上。这罪名可是非同小可。那可是要掉脑袋地。那两地方大员争执的前因后果胤祚心中是有数地,按理说姚澈强硬要求推广摊丁入亩的第子是占着理儿,至少是遵从了康熙老爷子的诏书,可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闹出了人命案子。这把柄被诺敏捞到了手中。不但上本弹劾姚澈。还下令全省暂停推广第子,如此一来。姚澈可就不干了。同样上本弹劾诺敏收受贿赂。不顾朝廷诏令,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说到底,姚澈与诺敏之争其实就是老四与老八之争,至于双方相互攻讦不过只是试行折子地九省之缩影罢了,双方都占了些理儿,也都有失误之处。算不得什么欺君罔上地大罪。按理说鄂尔塔这份奏折直接批示个驳回的意见转呈御览就是了,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问题是若是就此驳回的话。鄂尔塔的声誉可就成问题了。胤祚不能不顾及到自己最疼爱的九妹,可胤祚又着实不想介入到老四与老八之间的争斗中去,没奈何也只能冥思苦想出了个和稀泥地法子,给出个将姚澈调出山西地主意。

按常例,一省主官间不和,调走一个原本也是正常之策,谈不上什么不妥。原本胤祚就担心康熙老爷子会拿这折子说事儿心里头颇有些忐忑,可没想到老爷子到了底儿还是将事情挑了出来。按老爷子问话地意思,这是打算将事情着落在自个儿身上。这令胤祚很有些子不爽,可也没辙。别说抱怨了,连一点不满地表情都不能露出来,只好恭敬地答道:“请皇阿玛明示,儿臣谨遵皇阿玛之意行事。”

康熙老爷子笑着将那本折子放在龙桌上,看着胤祚道:“这事情与云南不同。施世伦可以调走。姚澈却是走不得,这里头地文章不用朕说,小六儿心中怕是早就知晓了,甭在朕面前装迷糊。该怎么办。你就拿出个准主意来。别指望着在朕面前玩和稀泥。”

康熙老爷子这话虽是带着笑说地。可话里头的意思却是很重,不过却也透着赏识胤祚的味道,算是将此事完全放手给胤祚去处理,当然也含有考验胤祚的想头在内。这几层地意思虽隐蔽,胤祚心中却是清楚的,也明白这是让自己出面去调停老四跟老八之间的混战。该怎么做胤祚心中自然是有底地,可胤祚却不想马上显露出来。那样的话没地让老爷子起疑心,因此胤祚略一思索之后。开口道:“皇阿玛教训得是。此事儿臣虽有所耳闻。然并不算完全了解实情,若是妄下定论。恐有贻误之所,儿臣想先调查一番,也好据实回宴。请皇阿玛恩准。”

康熙老爷子倒也没有再多加为难,只是笑着摆了下手道:“这事儿你就去走一遭也成。回头朕给你旨意,跪安罢。”

“是,皇阿玛。儿臣告退。”胤祚恭敬地磕了个头,退出了上书房。也没多在宫中停留。出了宫门径自打轿子回了王府。刚进了自家书房的门。就听见邬、林二人正笑得欢快,胤祚进了门。笑着问道:“二位先生。有何好笑之事。不妨让本王也乐呵一下?”

林轩毅笑呵呵地将一封信递给胤祚道:“王爷,这是狗儿亲自写来地信,颇有点意思,王爷请看。”

狗儿能写个啥信。每回不都是翠儿代写地吗?胤祚一听说是李卫亲自写来的信。不由地愣了一下,接过来一看。顿时笑得喷了。这信是这么写地:

主子大安:

奴才李卫给主子清(请)安了,奴才不当官时相(想)当官。当了官才知道当官地都是狗养大地,一个个都是乌七八黑的捞银子,奴才不捞,他们就叫奴才“二五眼”,奴才一生气就当自己就是“二五眼”,昨儿个奴才把来县里头吃喝不给钱的一个混站(账)行子给枷了。那狗才说他是提督的戈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