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玠在晚上什么都能干得出来。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一夜很平静,什么都没有发生。第二天,宋军仍然没有动静。金兀术大喜,他抓紧时间从山下往上运各种拆装后的零件,在杀金坪上组装成了当时的大炮(大型投石器)。这是当时最强的攻城器械了,他不信这样也打不垮山上的吴玠!
  二十九日上午,金兀术带着三十多门大炮向仙人关进发,他信心满满,情绪高昂,直到发现前方有路障。
  一大片丛林似的鹿角、木栅栏挡在前方,把路全堵死了。这些还不算什么,金兀术没有抓狂,让他抓狂的是路障后面的东西。
  那不是仙人关,而是另一道临时修筑起来的屏障!他开始后悔,为什么要耽误一整天的工夫呢?看看宋军都干了些什么,相比之下,他自己造的那三十多门“大炮”实在不够瞧的。
  这么一想,他又犯了一个错误。吴玠虽然总把他搞得灰头土脸,可这次的事没那么简单。这条横亘在杀金坪、仙人关之间的第二条关隘,是早就修好的。修筑时间就在他战前休整的那六天里。当时,吴璘与金军血战,并向他哥哥靠拢,曾派人传过去一句话:
  “杀金坪之地,去原尚远,前阵散漫,宜益治第二隘,示必死战,则可取胜。”
  这句话是决定此次战役胜负的关键。吴玠立即被点醒了,杀金坪的先天条件决定了它不可靠,而临时修筑的第二条防线,才是生存的根本。
  他命令弟弟,杀金坪可以放弃,这第二条关隘,无论如何要守住!决不能让战火漫延到仙人关城头之下,那时什么都晚了。
  一切为这个作战思路服务。现在,金兀术想攻击第二隘,就先得把路障清除,不然他的“大炮”连射程都不够,还怎么攻击。
  清除路障让金军流尽了血,他们得下马去搬。就是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让他们暴露在宋军的弓箭之下,成了一个个缓慢移动却无处遮拦的靶子。等他们终于把“大炮”推到射程之内,能够发射时,都快要疯了。
  他们玩命地发射,想砸烂该死的宋朝人之后,他们真的疯了。第二隘的阵地里发射出了更多的石块,排山倒海一般轰了过来!
  他们忘了,大型投石器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宋朝人发明的,他们之所以有,都是汉人工匠帮他们造的。吴玠既然下定决心要守住仙人关,怎么会不准备这种器械?
  这时,秦岭上满山遍野都是大石头,第二隘居高临下的位置,造成了女真大兵们的悲剧。
  限于木质投石器的使用寿命,“流星雨”终于停了。金兀术欲哭无泪、血灌瞳仁,下令骑兵出击,踏平第二隘!当然,在这之前还得再清理一下场地。
  地面上全是大石头
  二十九日的黄昏,女真骑兵终于排成阵势,向宋军阵地发起进攻。这时,残阳似血,士气正旺。凭着女真人二十年的征战惯例,这种情况下,他们定会无可阻挡,眼前这条临时屏障必将一击可破。
  金骑拼命冲锋。冲到半路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小事,这件事他们很久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了。宋军居然离开第二隘,出来和他们平地野战!
  这些宋军数量不少,足有几千。毕竟杀金坪一带地势狭长而散阔,多少人都能容得下。看脚下,女真骑兵们很轻松,宋朝人没有马,都是用脚在跑,这一点足以决定此战的结局。不过,看到这帮人手里的家伙,女真大兵们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宋军手里的武器不大常见,它在唐朝之前叫“斩马剑”,唐朝之后叫“陌刀”。
  《唐六典》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这种刀长一丈,施两刃,唐朝时一丈为十尺或九尺,每尺合现代三十厘米,也就是说这种刀长至少两米以上。这种武器要是用在战场上,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它的厉害之处——
  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这种武器是女真人的另一个噩梦。陌刀与神臂弓是工艺、智慧的体现,是科技先进的汉民族对付野蛮民族的两大利器。它们一个可以远攻,另一个可以近战,是蛮力和所谓的勇气无法媲美的。
  这天傍晚,宋军由将军杨政率领,举刀冲向金军的骑兵阵容。之后,血肉横飞,一片混乱。女真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最引以为傲的骑兵,在怨愤了大半天、积蓄了足够的怒火动力之后,居然被砍成了一块块的碎肉,而且还是被他们认定的最软弱的民族砍的!
  天黑了,金兀术的心凉了,他传令收兵。
  二十九日,金军以惨败收场。
  三十日,金军的进攻指挥权明显地落到了撒离喝的手里,他们用的是饶风关实验成功的那种很蠢的绝招。金军不骑马了,变成了步兵。
  这些人走得很慢。在山道上,队伍排列得非常整齐。这很好,宋军方面的射手们习惯性地开弓就射,准确命中,可倒下的人却不多。
  神臂弓失效了?
  宋军接着再射,终于有倒下的了。可是,他们却发现倒下来的金军居然还在移动。怪事,从来没有过的事!再打下去,接触多了,宋军才发现了原因。原来,金军居然每个人都披着双层重甲,队伍用铁钩前后钩连着,形成了一个庞大、臃肿但又牢不可破的整体。哪怕再慢,他们也会坚定地向第二隘推进。
  重甲,前面说过是六十九斤一副,双层就是接近一百四十斤,加上刀枪,再加上身边同伴的重量,这种负重是不可思议的,同时还得不断推进,并且随时准备和宋军肉搏。
  撒离喝对敌我双方都极其凶狠。
  这一天,他骑着马在半山腰看了好一会儿,根据经验,他觉得第二隘应该快坚持不住了,它只是临时修筑的屏障,不可能比饶风关、和尚原本阵还坚固。并且,从指挥官的角度来考虑,再撑下去也会得不偿失,毕竟吴玠还有仙人关天险,没必要在这里耗尽一切。
  想到这里,他提前发表了获胜感言:“吾得之矣!”说完转身回营,静等喜讯。这是一种风度,是主帅、决策者才会有的潇洒。
  他在炫耀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预判能力。
  可惜的是,他失误了,金军强攻到底,也没能突破第二隘。这条临时修筑的堡垒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
  撒离喝惊诧万分,他不觉得自己的判断有误,可事实的确如此,怎么搞的?其实在第二隘里,吴璘也快到极限了。
  面对金军的强攻,吴璘的一些部下动摇了,他们建议后撤,毕竟屏障的险要程度决定了战损率,躲在第二隘里与金军斗,和挺在仙人关里完全是两个概念,在这儿耗着,死的人更多。
  吴璘的回答是拔出了刀,在地上划了一条线,说:“死则死矣,过此线者斩!”这句话不是白说的,里边有吴氏兄弟的尊严。
  吴玠杀郭震时说过,杀金坪不许放弃,丢掉者必斩,哪怕是亲弟弟也不放过。可杀金坪真的丢了,第二隘也放弃的话,吴玠会变成笑话,吴璘会生不如死!
  局势险恶,吴璘没有一味地弹压,他给部下交了底,说金军是进攻方,消耗会更大,只要再挺一天,一天过后,金军必将撤退。
  三十一日,仙人关之战的第五天,实际战斗的第四天,在吴璘的预判中开始。这一天,金军的攻势前所未有得猛烈。撒离喝亲临战场,指定了一个突破口——第二隘西北角的一座角楼。
  终于知道定点突破了,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屈辱,当年攻破开封城时,金军用的都是方位式攻击。不过这很管用,不一会儿,他们居然把这座敌楼给打歪了。
  金军欢呼,不管是歪了、倒了,还是占领了,反正缺口是打开了突然,一条布帛结成的长绳甩了出来,把楼给拉正了。
  金军很郁闷,这样也行?他们来了个更彻底的,放火!不管是砖砌的,还是木制的,就不信火烧不塌它突然,一大片水从楼上浇了下来,火被扑灭了。
  据后来的史料记载,楼上面本来没有水,是宋军统制官姚仲带上去的酒。酒能灭火吗?答案是很有可能。宋代还没有蒸馏酒,只有发酵酒,酒的度数很低,所以武松等好汉连干几十大碗后还能剧烈运动,而敌楼上的姚将军肯定不止几十碗的酒量。
  应该是几十桶,把下边的金军给浇绝望了。
  再次入夜,战士们看着吴璘,等待午夜的更鼓。过了今天,金军就会撤离,这是将军说的,会成真吗?吴璘沉默,这事儿他做不了主。
  其实,撒离喝、金兀术也一样说了不算,大家都得看吴玠的。仗打到这份儿上,主动权已经不在进攻方这边了。
  打到筋疲力尽,是不是可以躺下来睡一小会儿,喝点水什么的,休息一下再继续呢?这并不是恶搞,如果防守方始终躲在掩体里永不出动的话,完全可以。事实上,历史上绝大多数的防守方都是这么做的,他们熬着,直到敌方打得意兴阑珊之后,再安全撤走。
  这也算是合格的、成功的防守。
  “山地之王”、“防守之王”吴玠可不这样做,他防守时,会让敌人血流成河、遍体鳞伤,侥幸逃走之后,头都不敢回。之所以会这样,靠的就是他的进攻。
  进攻在三十日的午夜开始,金军脱掉了穿了两天的双层重甲,像死鱼一样躺在地上喘气。宋军习惯性地午夜摸营,带来的是比陌刀还狠的大斧!这玩意儿很有震撼力,黑灯瞎火的,宋军只管砍,只有砍碎、砍裂、砍崩刃的,绝对没有砍不动的。
  当天夜里,金兀术像第一次到和尚原露营时那样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他怔忪地看着不远处的仙人关,表情沉重,是进攻还是撤退其实,三十日夜里,吴玠早已替他下了决心,仙人关、第二隘里的宋军倾巢出击,各种手段,无所不用。金军被推向山下,一夜乱跑,当黎明再次来临时,他们发现眼前的地形很熟悉啊。
  到杀金坪的下边了。
  拼死拼活六天半,一夜回到上山前。按说如此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