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黄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黄昏-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王在攻克京城后最好任命我为节度使,不要给防御使或团练使。”李从珂立即在纸上写下让他做节度使的字样,杨思权于是领兵从西门进入城中,听候李从珂调遣。听到西门归附的消息,指挥攻打东门的都指挥使尹晖也率军从东门而入,归附李从珂。归附的将士接连不断,外面攻城的其他部队都被击退了。为答谢众将士救难之恩,李从珂又在城中征集财物赏赐他们。

  李从珂哭计成功,马上领兵杀出凤翔城,王思同的兵马不堪一击,被李从珂打败。李从厚听说李从珂将要杀到,匆匆逃离京城,想去魏州,但大臣们谁也不肯同行,只有五十名侍卫跟随左右。半路上遇到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不愿意救这个大势已去的小舅子,李从厚的一个亲随由于不满石敬瑭的势利行为,抽刀要杀石敬瑭,结果被石敬瑭的侍卫杀死,石敬瑭索性将李从厚的侍卫全部杀死,对李从厚还算手下留情,将他幽禁起来,后来李从珂称帝了,才杀掉他。

  不要脸莫过石敬瑭

  李从珂即位后,重用刘延朗,而这个人却只知专权受贿,其他的左右重臣也是一些平庸之辈,最出名的是中书侍郎平章事马裔孙,虽然无能却喜欢独断,只知署名不懂其他,加上又极少会见宾客,所以得了个外号叫“三不开”,即口不开、印不开、门不开。武将们也想和李从珂一样通过兵变弄个皇帝当当,没人愿为他卖命。

  对李从珂来说,最大的威胁是姐夫石敬瑭。李从珂曾召集大臣商议对付石敬瑭的计策,有人建议送还契丹被俘的将士,然后与之和亲,再每年给他们十万缗钱,就有可能将契丹拉过来,避免契丹和石敬瑭结盟,因为石敬瑭和契丹也曾交战,所以这个办法还是可行的。

  李从珂觉得有道理,想派人去契丹谈判,但是翰林直学士薛文遇反对,认为契丹贪心不讲信用,昔日和李克用结盟后又背叛就是先例。李从珂犹豫之后没有再实行,作为当政者,李从珂缺乏判断力,并非大臣中没有好主意,而是他自己不会择其善者而用之。

  清泰三年(936),李从珂犯了与李从厚当年同样的错误,下令调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到郓州(今山东东平)当天平节度使,石敬瑭不接受命令,起兵叛变。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当时的契丹国主是耶律德光。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李从珂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长城以南,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当时石敬瑭已经47岁,耶律德光只有36岁,儿子比父亲大11岁,实在是说不过去。部将刘知远说:“您向契丹求救,称臣还说得过去,拜他做父亲未免过分。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也就行了,不该割让土地。”石敬瑭哪肯听刘知远的劝阻,急急忙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来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喜出望外,立刻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把李从珂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李从珂。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

  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敬瑭说:“我奔波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就封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还假惺惺推辞,经部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无能无奈终自焚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李从珂接连打了几个败仗,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亡,哪儿还有反抗的勇气。到最后,在大臣的劝说下他勉强亲征奇 …書∧ 網,走到半路,又有人劝他从速用兵,他吓得不让人提石敬瑭的名字,说:“你们不要说石郎,使我心胆堕地。”

  自己无能,将领中又有不少人心怀异志,纷纷投降石敬瑭。李从珂只得逃回洛阳,更是悲观得无计可施。等到石敬瑭逼近洛阳,李从珂和皇族一块自焚于玄武楼。石敬瑭对他还算有点人情味,把李从珂的骨灰入殓,葬入李嗣源的陵墓中。

  虚待斋曰

  李从珂论勇敢是超乎寻常,但论智谋以及治国之道,却是个门外汉,顺势之时他勇猛无敌,竟敢到敌人鼻子底下砍倒了望杆扛回来,但最后败势已定时又吓得不让人提石敬瑭的名字。看来,让他做个武将还能杀敌立功,让他做皇帝实在难为他了,知道如此,当初又何必大哭得那个帝位呢,战死于乱军之中和自焚没什么区别?

  李从珂这个皇帝,成得好笑,败得也好笑。打不赢就哭,有点像耍无赖,但碰到石敬瑭这么不要脸的人,再会耍无赖也没用。   


后周恭帝柴宗训:天下被人夺去

  虚待斋解密:

  “陈桥兵变”被好多人当作历史疑案,在我看来却是没有什么可疑的,完全是赵匡胤故意制造的不流血政变。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多半是赵匡胤集团故意散布的谣言,目的就是让赵匡胤能把部队带出去。如果不带出去,在京城直接动手,必然兵戎相见,要死很多人,而把兵带出去,掌握在赵匡胤手里,京城空虚,想篡位就容易了。也不必带太远,否则回来还要多跑路,就在陈桥刚刚好,在那里导演一出“拥戴”戏,就可以开回去了。

  赵匡胤这个人,我是非常喜欢的,可以说是中国皇帝中最喜欢的。他是个没啥文化的武夫,但见识却超过所有的文人。他从一名不文的流浪汉到当上皇帝,只用了10年时间,即位的时候不过33岁,实在是太神奇了。古今中外还有爬得比他更快的人吗?我是想不到。

  赵匡胤非常仁慈,统一中国后对所有被他灭掉的君主,都养起来。而他的弟弟赵光义,则阴险毒辣,毒死了好多人。赵匡胤临死,还规定子孙后代都不许杀柴家人,也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

  赵匡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尤其尊重知识分子。他给子孙规定“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都免死,使两宋出了许许多多的“相”,而很少出“将”,数得着的“将”,只有狄青、宗泽、岳飞等几个人,而“相”就太多了,从赵普开始,名头大的就有王旦、吕蒙正、寇准、吕夷简、包拯、范仲淹、韩琦、富弼、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名头稍小一点的更是数都数不过来。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尊重知识分子的朝代,也是最民主的朝代。

  最关键的是,赵匡胤改变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体制,在他之前,五代政治极不稳定,将领动不动就篡位夺权,杀得稀里哗啦,而他之后,中国再也出不了臣子夺权篡位的事情了。个中玄妙……再讲下去有点喧宾夺主,本节毕竟说的是后周,就到此打住,给读者留个悬念往下看吧。

  后晋灭亡契丹又撤走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率军进入开封,在政治真空中宣布建后汉帝国。他只当了1年皇帝就逝世,由他18岁的儿子刘承祐继位。乾佑三年(950),刘承祐诬陷大臣和将领们谋反,将他们全部杀掉。邺都留守郭威恰恰不在开封而在邺都,幸而漏网,但全家仍被屠杀。于是郭威起兵,攻陷开封,刘承祐被乱兵砍死。后汉存在仅仅4年,第二年(951),郭威即位,建立后周。

  郭威称帝1年后就病逝,养子柴荣即位。他是五代少有的英明君主,大败北汉,进攻南唐,攻击辽国,将燕云十六州夺回两州,又连陷三关,正当乘胜追击之时,却突然病倒,只好撤退。回到开封,即行逝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帝位,就是恭帝。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跟他的部下,阴谋策划向这位7岁小孩夺取政权。

  出身将门的流浪汉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五代初曾率五百骑兵援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把后梁朱温的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为建立后唐立下赫赫战功,李存勖很喜爱他,让他留典禁军。后唐天成二年(927),赵弘殷之妻杜夫人,在洛阳夹马营分娩,生下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赵家在赵匡胤长大的这十几年中,一步步衰落下来。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宠爱的战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他开始受到冷落。可以说,赵匡胤的青少年时代,是随着父亲走南闯北打工卖艺度过的,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长时期的江湖漂泊生涯,养成了他喜欢打架,爱好赌博的赖皮性格,而且赌输不给,赌赢必要。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体壮,又会一些武艺,凡是与他发生争斗的人,都没好果子吃。后晋开运二年(945),赵匡胤结婚成家,时年19岁。成家应当立业,家中窘迫潦倒的他就像现在许多农村小伙子一样,决心出去闯一闯世界。21岁那年,他毅然离家外出,先是去投奔几位从前的好友,但世态炎凉,他不但没有从这些有权有势的朋友那里得到关怀和帮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

  后来他从军入伍,在郭威手下当了一名偏将。当时郭威正拥兵自立,准备取后汉而代之。在战争中,赵匡胤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作战十分勇敢,能冲锋陷阵,又富有智谋,受到郭威的赏识。在郭威被部下拥立为皇帝的过程中,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