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盗墓史记-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营建了,而且宋朝皇帝生前不预筑寿宫。所以,相比汉、唐帝王陵冢,北宋帝王陵规制相对简单,但简单不等于陪葬品少。
刘豫,本为北宋臣子,后降于金政权。降顺变节,本已不仁,合伙盗掘陵,则更不义。
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是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其在位仅一年又四个月。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国大将粘罕率军自孟津渡过黄河,次月金兵攻陷东京,君臣南逃,北宋灭亡。四年后,即公元1130年,降金的刘豫被金国扶植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大齐”(公元1130…1137年,年号“阜昌”),1132年迁都开封。
当了傀儡的刘豫学起了曹操,设了专门的盗墓机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记载的官盗机构。刘豫将人马分汴京、洛阳等几路,疯狂盗坟掘陵。史书上记载,“刘豫僭立,见兵士卖陵中玉碗,即置陶沙官,再发河南山陵及发民间无主坟墓。”除了启用他臣,为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刘豫还任命自己的儿子为“淘沙官”。
前面说了,北宋的皇陵比较简单,实际上也花费巨大,如宋仁宗赵桢的永昭陵,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丝绢250万匹,费用占当时国库年收入的一半,动用民工近5万,所谓简单权是相比于汉、唐皇陵而言。因为简单,反盗墓设计也比较粗糙,刘豫盗掘起来并不费多大劲。
刘豫与金国粘罕的官兵先后盗掘,互相勾结,把赵匡胤生前认定的风水宝地毁得不成样子,除了皇陵,后陵、妃墓、周围的臣子墓、普通民冢,都未能幸免。据记载,刘豫与粘罕盗墓很有一套,小墓采用目前考古界常用的“大揭顶”,完全把墓刨出来。大墓则从陵台一侧挖洞,撬开墓顶券石,缒绳而下。期间,现场场面热门,陵区内到处都是盗墓的士兵,宋哲宗赵煦的尸骨被挖出后,乱抛在地,曝晒日下。当时被弃尸骨漫山遍野,风水宝地成了乱坟荒冢。
刘豫与粘罕坏事做绝还要装好人。粘罕攻破北宋京城之初,装模作样,还下令禁止军人抢掠陵庙器物,并备置大礼,派人祭悼永定、永昭二陵。在盗掘得手后,为不留痕迹,还放火焚烧,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属建筑全都烧毁了。
偏居临安(今杭州市)的南宋政权闻讯后,派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到巩县谒陵,查证八陵全被盗掘毁坏。见到抛在地下的赵煦尸骨,方庭硕于心不忍,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了起来。时皇帝为宋高宗赵构,赵构闻讯大惊,急命河南镇抚使翟兴和民族英雄岳飞北上,赶走金兵,修复了皇陵。
但不久,又让北金政权控制了,此后,北宋皇陵再被毁坏,本来就被刘豫“淘”得一干二净的北宋皇陵,最后彻底完了。
刘豫与粘罕盗掘北宋帝王陵,里面还有政治上的原因。史学界认为,金政权有意借摧毁皇陵之际,刺激南宋政权神经,从而达到摧垮汉人精神的意图。而刘豫在其中当了一个很可耻的角色,为后人鄙视!
最没德性的盗墓狂人杨辇真珈
朱元璋命人找回被做成饮具的帝王头颅
北宋皇陵被盗掘,南宋皇陵也未能幸免。
南宋皇陵是在元初遭盗掘的,这也是中国帝王陵寑被盗掘事件最悲惨的一次。南宋皇陵实为“攒宫”,即为攒集梓宫,暂葬地。初葬时考虑以后“收复河山”,迁回河南巩义祖陵区内,所以棺椁葬得比较浅,盗掘起来比巩义宋陵更方便。
盗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杨琏真珈,这是一个西域和尚(蕃僧),作为一个出家僧人,本该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无道行和德性,坏事做尽,是出家人和盗墓队伍里的双重败类。

人物篇 历史上的十二大盗墓狂人(8)
在中国盗墓史上,僧人盗墓并不鲜见。如袁枚的《子不语》“掘冢奇报”中,便出现了僧人的影子(详见本书《秘笈篇·“咒语盗墓术”一说到底是真是假》、《后果篇·盗墓者多遭报应不得好死》诸章节)但如杨辇真珈这般丧尽天良的十分罕见。其罪行,史上记载也很清楚。
元朝统治者作为外族,在执政中原后,对过去在汉人眼里是同样身份的藏族人颇为器重,杨辇真珈便深受忽必烈的青睐。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杨辇真珈被任为江南释教总摄(相当于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的官员)。
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元末明初黄岩人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均记载有杨辇真珈盗南宋帝王陵的记述。《南村辍耕录》(卷4)称:“岁戊寅,有总江南浮屠者杨琏真珈,怙恩横肆,执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二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柙,焚其胔,弃骨草莽间。”
当时杨辇真珈伙同僧人允泽等人,带人到陵区。当时负责护陵的罗铣坚决阻止,允泽听不劝阻,抽出刀来就要杀掉罗铣。在这种威逼之下,杨辇真珈一伙人才得以进入陵区,开始“盗墓作业”。
南宋一段历史是很糟糕的。1127年5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至1279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跳海灭亡,共历152年。南宋先后有九位皇帝,六位葬于浙江绍兴宝山,分别宋高宗赵构的永思陵、宋孝宗赵眘的永阜陵、宋光宗赵惇的永崇陵、宋宁宗赵扩的永茂陵、宋理宗赵昀的永穆陵、宋度宗赵禥的永绍陵。末三帝葬在哪,要么失考,要么在异地(深圳)。
杨辇真珈没有放过一座能找到的帝王陵,连后妃大臣墓、民冢都未能幸免,盗掠去了无数财宝。《元史·世祖本纪》(卷17)有如下表述,“初,琏真加重赂桑哥,擅发宋诸陵,取其宝玉,凡发冢一百有一所,戕人命四,攘盗诈掠诸赃为钞十一万六千二百锭,田二万三千亩,金银、珠玉、宝器称是。”
具体被杨辇真珈盗走的宝物有,徽宗陵的“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高宗陵的“真珠戏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齿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云琴”、“金猎晴”,度宗陵的“玉色藤丝盘”、“鱼景琼扇柄”,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
在毁陵盗宝之外,还有最令人发指的事情。
杨辇真珈将帝、后们的骨骸全出掘出,弃之荒野。理宗赵昀是大头,杨辇真珈将他的头颅从尸身上斩取下来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台湾学者李敖称是做“小便壶”,并无文字证明)。又将帝后的尸骨收集于临安皇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
对这段历史,《明史》(卷285)也有详细所载,“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
南宋皇帝至死也无一人能回到巩义祖陵处,反而遭陵毁尸抛。时人唐珏看不下去,召集乡人用兽骨置换收藏了帝后的尸骨。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将是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归葬原处,重修了皇陵。史书记载了此事,根据《南宋诸陵图》,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将遗留在元宫中赵昀的头颅送回南方,并将其他五帝遗骸迁回攒宫。
清甘熙所著《白下锁言》(卷2)记述则更详细,赵昀的头颅能重新回到了永穆陵中,确实得感谢明太祖朱元璋。当时朱元璋让打进元朝皇宫的李善长,寻找这颗头颅的下落。带到南京后,先暂葬于南京城南的聚宝山,后才归葬。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外族政权,对汉人的报复和镇压是史无前例的。无道僧人杨辇真珈盗掘南宋皇陵用意歹毒,除了盗取财宝,与金人粘罕盗掘北宋帝王陵有同一个意思,就是侮辱汉人,消磨汉人赶走蒙人的意志, 这也是元朝政府的意思。

人物篇 历史上的十二大盗墓狂人(9)
最荒唐的盗墓者狂人陈奉
盗墓盗到皇帝自家祖坟
盗墓盗到了自己主子身上,打起了当朝皇帝祖宗陵墓的主意是件不可思议,但这样的荒唐之事,在明朝万历年间偏偏就发生了。执行者是叫陈奉的宦官(太监),与刘豫、杨辇真珈的盗墓含有政治成分不同,陈奉盗墓纯粹是为了财宝,可谓利令智昏。
《明史·陈奉列传》(卷305)称,陈奉为御马监奉御太监,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奉朱翊钧旨意,去湖广一带征收矿税,官方身份是“税监”。陈奉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压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陈奉及其手下剖孕妇,溺婴儿,无恶不作。谁家有钱敲诈哪家,弄得众多殷实人家倾家荡产。
《明史·食货志》(卷81)是这样表述的,“奸人假开采之名,乘传横索民财,陵轹州县。有司恤民者,罪以阻挠,逮问罢黜。时中官多暴横,而陈奉尤甚。富家钜族则诬以盗矿,良田美宅则指以为下有矿脉,率役围捕,辱及妇女,甚至断人手足投之江,其酷虐如此。”《明史》对陈奉的评价是八个字,“剽劫行旅,恣行威虐”。
陈奉最让人痛恨的行为是盗墓。
陈奉的盗墓歪念是受到了一起盗墓事件的启发,时武昌境内徐鼎等乡人盗李林甫之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万历皇帝朱翊钧派自己身边的太监下来,目的就是敛财。陈奉于是“悉发境内诸墓”,走上盗墓狂人之途。如当时荆州境内的大大小小、有名的没名的坟墓全都让陈奉派人盗掘了。气得当地老百姓要打死他,伸让他躲过了。陈奉的恶行最终在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激起武昌民变。
《明史》记载,时多名正直的朝臣上奏朱翊钧,但朱翊钧“意怏怏”,置之不理。巡按御史玉立贤上奏,请朱翊钧下旨停止陈奉的盗墓行为,未被理睬;万历十四年进士王德完,亦“劾湖广税使陈奉四大罪”,一再上疏,均未能让陈奉得到严惩。
朱翊钧全都,这大大助长了陈奉的恶念野心,直接导致陈奉盗掘显陵事件的发生。
显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