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乌合之众- 第9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安号”按照一个曲折的航道前行,开往一个队员们毫不知晓的目的地,而队员们在船内都已经晕头转向了。接下来的日常生活非常枯燥,即使对那些喜欢待在船上的人而言也是如此。

        每天早上,大家被要求在日出时分从铺位上爬起来,刷牙和用无泡沫的刮胡膏刮脸。连长每天带领大家进行一个小时的体操训练,然后就是枪支检查。除此之外,大家实际上无事可做。

        每隔一天,队员们都要进行弃船训练,这的确打发了一些无聊。船上的水手经常进行火炮训练,他们进行的实弹打靶,看起来很让人兴奋。舰桥上放飞了黄色的气球,被风吹远后,炮手们便按照射击军官的指令开火。

        20mm和40mm高射炮的快速射击,看起来效率很高,但对海军陆战队员来说,除了伤了大家的耳朵以外,百无一用。从遁去的气球数量上来看,队员们都觉得这些船员炮手还应该多练习。

        除了写信和长时间的聊天,队员们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排队吃饭上了。一到吃饭时间,蜿蜒的队伍沿着舷梯和走廊,一直延伸到船上的食堂。吃饭真是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在经过漫长的排队等待后,才能进入了通往食堂的舱口。

        发热的空气里含有一种新型的气味,与休息舱里的味道略有不同。除了油漆、烟草和汗臭之外,还混杂了腐臭的烹调味。它足以让第一次登船的战士作呕,但大家很快就被迫适应了。

        官兵们排成自助食堂式的队伍前行,告诉汗流浃背的厨师,他们亮闪闪的分格式钢托盘上需要什么食品。厨师们穿着短袖汗衫,不停的擦去脸上的汗水。在通风机的轰鸣中,大家站在长长的折叠桌子边用餐。每样东西碰上去都是烫的,但很干净。

        酷热让大家难以咽下任何食物,土豆、猪肉、米饭是海军陆战队员们的主食。所有人都愁眉苦脸,因为脱水土豆摧残了他们的味蕾。

        在热气腾腾的食堂吃完饭后,众人可以到甲板上乘凉。人人都浑身是汗。如果在甲板上吃会舒服很多,但长官们不允许把饭拿出食堂。

        经过六天的航行,甲板上乘凉的蒋志华连,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出现了击打暗礁的白色碎浪花。大堡礁连绵数千里,靠近暗礁时,还能看见几艘木船的残骸搁浅在那儿,又高又干,显然是多年前被风暴吹到那里的。

        船队从俾斯麦海驶近拉包尔港口时,众人看到一艘悬挂着美国国旗的小汽艇在为船队引路。“海安号”用旗语和闪光信号灯向这艘领航船发信号,很快就与它并排了。

        美军领航员爬上一架梯子,上了海军陆战队员们乘坐的货轮。他和吴营长走完了所有形式的海事程序并相互问候后,来到舰桥为“海安号”引航。

        “一排下船放下吊货网”  货轮并没有在港口停泊,而是驶到了一处偏僻的海滩边。早已收拾好武器装备和个人物品的三营官兵,在大喇叭的命令中准备登陆。

        “海安号”在温和的海浪中左右摇晃着,吊货网也随之来回晃动。在吊货网上的队员们,不时撞击着货轮的钢体侧面。看着队员们像蚂蚁一样爬在吊货网上,舰桥指挥部里的吴营长,顿时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毕竟他第一次乘船前往巴勒斯坦地区维和时,甚至连内脏都要被呕吐出来。到达特拉维夫港之后,站都站不稳,哪有力气像队员们这样背着几十公斤的武器装备下船啊

        吊货网的末端,距摇摇晃晃的美军登陆艇甲板还有两米,队员们必须要跳上登陆艇。背着重达三十多公斤装备的队员,来不及细想了就跳了下去。因为吊货网上面的人,就要踩着他们的手指头了。

        其他货轮边的登陆艇也都排成了进攻队列,一艘接一艘的装满了琉球海军陆战队士兵,然后离开货轮加入到进攻行列。一艘艘登陆艇盘旋而过,如同大龙虾在水中嬉戏。

        离岸边越来越近了,根据营部下达的训练预案,蒋志华立即命令道:“所有人都俯下身子”

        登陆艇呈扇形散开摆出进攻阵势,队员们立即蹲伏着,不让头露出舰艇舷缘之外。只感到脚下的舰艇轻轻地转动方向,艇头冲向海岸,甲板在马达的驱动下振动得特别厉害。

        训练正式开始了

        登陆艇撞上了海岸,突然倾斜,最后停下了。队员们在军官的命令下立刻站了起来,飞身跳下了船。湛蓝的天空,看上去像是一个巨大晃动着的穹顶。头顶上方的棕榈叶子,随着海风在温柔地晃动,这是大家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精美最雅致的画面。

        紧接着眼前突然一片模糊,原来斑驳陆离的颜色加上形状,再加上队员们的移动,构成了一个快速变换的万花筒。大家趴在沙土上,喘着粗气,周围是椰子树,队员们这才感到腰部以下的衣服全湿透了,而他们也在军官们的呵斥下,已经深入岛内约五十米的地方。

        椰子曾经跟随日军去过海南岛的一个队员,见手边竟然有一个硕大的椰子。便忍不住的拔出刺刀,想撬开这个送到嘴边的天然饮品。

        蒋志华立即跑了过来,一脚踢开了他手中的椰子,气急败坏的怒吼道:“你想被毒死啊?难道你不知道这些水果可能被下了毒吗?”

        连长的话让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尽管营部的命令要求一切都从实战出发,潜在的敌人也可能到处布雷或者向水源投毒,但椰子里怎么可能被下毒呢?要知道岛上的椰子成千上万,要向每个椰子里注入毒液谈何容易啊?

        细节决定成败,这不仅仅是后勤委员会的作风,也是远东联军司令部的要求。蒋志华可不管这么多,与副连长和几个排长研究了一下地图后,便斩钉截铁的命令道:“出发”

        队员们不得不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椰子,背着武器装备吃力的站了起来,纵横交错地排着队列,艰难地向前行走。

        二连在炽热的茅针草地缓慢行进,蹚过几条河,再蹚回来。翻越了几个小山岭,进入了丛林。尖兵用砍刀开路,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前进。每前进一步,大家都如坠入云里雾中不知身在何处。

        忽然,在丛林中的峰回路转处,一条小河展现在队员们的面前,河里的清水在欢快地流淌着。

        队员们不约而同的欢呼起来,随即冲向河流,河流把大家的疲惫一扫而光。二连顿时成了一群乌合之众,有的兴奋地大呼小叫,有的互相泼水,有的在痛饮,还有的在往水壶里灌水。

        蒋志华被手下们的表现给气歪了,毫不犹豫的举起步枪,在队员们头顶上扫射了一梭子后,怒吼道:“都忘了作战条令吗?谁允许你们在使用净化剂前喝水了”

        '。。'



正文第四一四章核武器之外的军事合作     第四一四章 核武器之外的军事合作

    恶补了一下午的犹太人宗教传统后,李老板才带着朱明在维和队员的保护下,赶往“哈加纳”司令部边的本…古里安先生公寓,参加古里安家的安息日晚宴。

    从内心来将,李老板并不喜欢参加宗教气氛浓厚的宴会。但想到不久后的本…古里安将成为一国元首,李老板不得不勉为其难的赴会。

    一路走来,大街上商店关门、公交停运,一切商业政治活动停止,整个城市一片安静,就象沉睡过去一样。这一切让李老板意识到宗教传统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大战在即,他们竟然还有心情回去守安息日。

    “老板,苏联人为什么不遗余力的支持犹太人建国啊?”见街角边两个犹太士兵在摆弄一挺捷克造机枪,副驾驶上的朱明便回过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道。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李老板一边按摩着脸,一边笑道:“虽然犹太人谨守传统,渴望稳定的生活和害怕社会变革,但他们中也不乏政治家和思想家。马克思就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除了马克思还有其他政坛名人,如伯恩斯坦和机会主义的代表拉萨尔、女**家卢森堡和奥尔加,共产国际的鲍罗廷和马林也是犹太人。

    尤其在斯大林刚掌权的时期,苏共中央二十四个政治家委员中,就有十六个是犹太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维尔德洛夫、卡冈洛维奇和布哈林都是犹太人。

    更何况支持阿拉伯国家的英国,是苏联人的死对头而犹太复国组织的武装力量,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武装。于公于私,苏联政府不帮犹太人建国就见鬼了。”

    朱明这才明白了过来,想了想之后,突然笑道:“老板,真有点意思啊苏美两国在其他地方斗的天翻地覆,在巴勒斯坦地区问题上却惊人的一致。”

    “利益,归根结底还是利益。”李老板挪了挪屁股,呵呵笑道:“英国人要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还要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所以他们才扶持极度亲英的外约旦和埃及,以防犹太人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

    中东是块肥肉,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想让英法两个老牌国家继续吃独食,这才各怀鬼胎的支持犹太人。”

    “老板,英国政府不是也支持犹太人建国吗?不然他们也不会搞出《贝尔福宣言》啊。”

    有学问不见得就有见识,尽管朱明是正牌儿的清华毕业生,但在这些问题上还真不如两世为人的李老板。

    看着朱明一头雾水的样子,李老板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那是骗小孩儿的英国人之所以搞出《贝尔福宣言》,只是想获得全世界犹太人支持他们打赢一战。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战略,并不是真正的政治目的。不然他们也不会刚发表完《贝尔福宣言》,回头就向阿拉伯人承诺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权了。

    另外英国是反犹排犹最为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