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乌合之众- 第4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夜的军事工作会议,将为琉球、朝鲜、南洋等地,三年内的军事工作定下基调,甚至会影响到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地区今后的政治格局。”陈绍宽紧盯着崔用德、孙元一、金贞烈三人,郑重的说道:“正式会议开始之前,华韩双方必须就远东战略问题达成共识。下面请东海联大的梅校长,就国际以及远东政治局势作一下分析,然后请崔用德先生发表意见。”

        天上不会掉馅饼,琉球共和国对南朝鲜提供的帮助,必然会有相应的条件。崔用德等人意识到琉球华人要摊牌了,顿时忐忑不安了起来。并暗暗下定决心,如果琉球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或涉及到领土主权问题,那宁可解散刚成立的“大韩民国复兴党”,也不会接受丧权辱国的要求。

        梅贻琦轻轻的走上了讲台,环视了下众人后,郑重的说道:“我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国际以及远东的政治局势,事实上这些问题,不但朝鲜的朋友要认识,我们琉球以及南洋朋友也需要深刻的认识。只有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才能把握住国际政治局势的脉搏,才能选对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向,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梅贻琦的开场白顿时吸引住了众人,一个竖起耳朵聆听大师的发言,并抓起纸笔准备记录。

        “国际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美苏问题。两个超级大国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局势的发展。尽管谁都不愿意让别人来安排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这一严峻的问题。

        我们先研究下自二战爆发以来的苏联外交政策,透过错综复杂的迷雾可以看到,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战略目标实际上有三个方面,或者说是三个层次,即和平共处…世界**…国家安全利益。

        首先是和平共处,斯大林在战后说过:在战时最紧张的时候,不同的制度没有阻碍美苏两国联合起来并战胜共同的敌人,“在和平时期,维持这种关系就更加可能了”。斯大林还表示苏联“是有合作愿望的”。

        斯大林这种想法的基点,在于战时的盟国合作关系,特别是美、苏等大国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共同构筑的雅尔塔体系。”

        尽管梅贻琦讲的有那么点枯燥,但还是在众人的认知范围内。毕竟谁都知道,没有和平共处的态度,就没有二战中的三大盟国。也正是这种抛弃意识形态成见的和平共处,才同心协力战胜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的法西斯国家。

        “然而,对于世界**这一苏联发展的宏大战略目标来讲,和平共处只是一种手段,或者说是暂时的、短期的目标。”众人还未反应过来,梅贻琦便话锋一转,严肃的说道:“斯大林相信,社会主义的苏联最终是要消灭资本主义世界,这是苏联和人类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式只能是暴力**。

        斯大林在战前就说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的稳定就要终结”,“群众**运动的**将更加猛烈地增长起来”,“资产阶级在对外政策方面将从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中寻找出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止战争危险时,将从**中寻找出路”。

        战后,斯大林更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的因素。因此,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平稳地和平衡地前进,而是要通过危机和战祸”;”

        说到这里,梅贻琦立即转过身去,在讲台后的指挥板上,一边用水笔写下“危机导致战争,战争引起**,**推翻资本主义世界”这十几个大字,一边不可置疑的总结说道:

        “危机导致战争,战争引起**,**推翻资本主义世界——这就是斯大林总危机理论的逻辑。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苏联对外政策的制定,便应纳入世界**的目标体系,至于外部世界是处于战争还是和平状态并不重要。所以,在斯大林看来,和平共处要服从于世界**,它只是世界**总目标当中局部的和暂时的目标。”

        苏联政府战前战后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印证了梅贻琦所作的这些分析,事实上这也是东海联大政治研究所一年多来的成果。

        无论是琉球海军的将领,还是南洋远道而来的将士,包括崔用德、孙元一、金贞烈等南京国民政府培养的朝鲜人,无一不对梅贻琦给斯大林及其政府的定义深感赞同。

        见众人并没有任何异议,梅贻琦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不过,对于国家安全利益这一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来讲,世界**又成为一种手段,或者是对外战略中一种局部的和暂时的目标。

        如果说在列宁时期的苏联以世界**为己任,企盼在世界**的洪流中解放全人类,甚至没有国界的概念。那么到了斯大林时期,大俄罗斯主义已经在苏联党内根深蒂固。

        把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置于其对外政策战略中的最高地位,这是斯大林的一贯方针。这一方针的理论基础就是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论。”

        梅贻琦低头看了看手上的资料后,继续说道:“斯大林在战前就认为: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的时候,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不仅是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也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奋斗目标。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斯大林才心安理得地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毫不留情地再次瓜分了波兰,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并建立起“东方阵线”,强词夺理地发动了对芬兰的战争,并通过一纸命令解散了共产国际。”

        梅大校长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哗然。对理论一知半解的众人,这才发现所谓的苏联**,就是苏联为维护自身安全的一个幌子。

        梅贻琦一边举手示意众人安静,一边走到崔用德身边,意味深长的说道:“既然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利益就是社会主义的利益,就代表了人类最根本的利益,所以世界**的利益便应当服从于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

        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应该起来**,什么时候起来**,对于民族解放运动是否给以支持和援助,完全要看这种**行动是否有利于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这才是斯大林心目中毫不含糊的又一个逻辑。”

        崔用德不是傻子,顿时明白了梅贻琦的意思,顿时沮丧的说道:“很显然,为了苏联不受驻日美军的威胁,我们朝鲜就应该**。”

        梅贻琦拍了拍崔用德的肩膀,点头补充道:“对,在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目标的三维结构中,苏联国家安全利益始终处于最高地位。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斯大林或者把维护和平共处作为调整对外政策的标尺,或者把鼓动世界**作为发起外交攻势的目标。”

        孙元一并不像崔用德那样是留过洋,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梅贻琦的话音刚落,就急不可耐的问道:“梅校长,为什么是我们朝鲜,而不是在其他国家呢?”

        不从思想上搞定这三个朝鲜人,那琉、朝、印军事联盟将无法实现。梅贻琦炫…书…网整理了一下思路后,抽丝剥茧的分析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使苏联在政治和军事上成为了一个世界大国。苏联肯定认为,就此可以成为主宰世界的国家之一。

        罗斯福与斯大林同样主张战后实行大国合作主宰世界的政策,但罗斯福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的弊病,他的本意是通过几个大国掌管联合国这样的国际性组织,在协调大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安排国际事务,以求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的利益,罗斯福相信凭借美国的经济实力和门户开放政策就可以得到保证。与罗斯福合作政策的内涵不同,斯大林主张的大国合作,本质上是因循历史上由主要战胜国瓜分世界势力范围的传统做法,试图以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体系,而重建以美苏两国为主宰的世界新秩序。”

        尽管梅贻琦还未正式回答完孙元一的问题,但他这番话已经激起了众人的共鸣。毕竟苏联在东欧、中国东北、北朝鲜等地的所作所为,的的确确实施了历史上战胜国的粗暴做法。

        “苏联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在国际事务上受到压抑和歧视,而形成的“孤岛”心态。以及由于日俄战争失败而形成的俄罗斯复仇心理,使战后的斯大林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苏联从此可以参与主宰世界命运了。”

        梅贻琦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然而,由于战争的极大破坏和损失,苏联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却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这自然就需要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一定的合作关系,以求得国内经济建设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所以,他们只有采取合作的方针,才能维持雅尔塔体系的存在。而维持雅尔塔体系,就能保证苏联的既得利益。因此,尽管奉行大国合作的政策,但在雅尔塔和波茨坦协定尚未顾及的地方,苏联还是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扩张行迹。”

        “明白了,我明白了无论是雅尔塔协议还是波茨坦公告,都没有确定朝鲜的归属。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苏联和美国才儿戏般的将我们朝鲜一分为二。”孙元一这才明白了过来,顿时恍然大悟的惊叫道。

        梅贻琦点了点头,指了指后排的白世雄,说道:“朝鲜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另外还有一些原因。白局长,你给大家介绍介绍三八线的前因后果吧。”

        “好的,梅校长。”琉球共和国情报大总管立即站了起来,郑重的介绍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