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辉煌之世- 第4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总动员,军队总数接近百万之众。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不强的地方民兵部队和补充兵。

    罗马尼亚军队的主力是十九个步兵师,二十六个骑兵团,四个山地旅,一个装甲师以及只有一个团级规模的伞兵部队。这些部队之前大部分都被派驻在了俄国战场上。虽然一直都在打酱油,不过也依旧遭到了一定的损失。尤其是在明军发起规模宏大的高加索战役之后。在盟军之中本来就是炮灰级别的罗马尼亚军队很是理所当然的被当作炮灰给送上前线。

    明军的火力有多么的残酷,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明白的。那几乎就是无穷无尽,铺天盖地似乎要覆盖整个世界的凶猛炮击与轰炸足以让任何人为之绝望崩溃。等到明军发起攻击的时候,那宛如大海波涛般汹涌连绵,几乎一眼望不到边的庞大机械化军团是任何一名盟军官兵的噩梦。

    用一名从残酷战场上活着回来的罗马尼亚老兵的话说就是,他在明军发起攻击的时候就没见过明军的步兵。到处都是坦克装甲车和卡车运输车辆。明军的步兵全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在这种钢铁洪流之中,哪怕盟军在高加索地区的部队数量超过明军却也一直都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

    以德军,法军还有美国远征军为主力的部队面对明军的攻击的时候都被暴打。更别说炮灰一般的罗马尼亚军队了。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面,罗马尼亚投入在高加索地区的近十个师的部队几乎就被轮换了一遍。部队之中基本上全都是补充兵。至于武器装备方面的损耗更是惨烈。依靠着德国人的支援建立起来的唯一一个装甲师几乎被打了个干净。残存的几辆破烂只能够去博物馆做展品。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尼亚说什么也不可能坚守住自己的国家。

    在察觉到危险之后,德国法国波兰等国纷纷出手相助,将许多原定派往俄国南方战场的部队都给派遣去了罗马尼亚,其中包括了众多的在俄国战场上的预备队,而这正是张诚想要的。

    在盟国高层政要们的想法之中。俄国战场上现在因为陷入了漫长的寒冷冬季之中,至少数个月的时间里面那边都不会有什么大规模的战役爆发。因此,盟国非常直观的认定明军对罗马尼亚的攻击绝对是正式的攻击行动。

    寒冷的冬季不适合作战,但并不是说就无法作战。只要愿意承受非战损失以及拥有充足的物资补充,那冬季依旧可以进行大规模战斗。

    在整个十一月份。前方的察里津打的热火朝天,后方在契夫卡亚地区集结的战斗群规模急速扩充。一开始的时候这里只有大约两个步兵师的规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兵力开始迅速扩大。等到十二月底的双方在罗马尼亚边境线上大打出手的时候这里已经集结了包括四个装甲师和十个机械化步兵师在内的庞大军团。

    除了囤积部队之外,这段时间里张诚特意分出了一部分的运力从遥远的本土向着契夫卡亚地区运送了大批物资。其中大部分都是专门用来在冬季使用的。从军用级别的润滑剂防寒油到专门研制的高热量食物。从特制的各种雪地行进工具到接受过的严格冬季作战训练。甚至于这些部队之中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是从本土北方地区招募,他们对于严寒有着非常透彻的了解。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天气部门在研究分析之后报告说今年冬季的温度相对于往年是略微偏高的。虽然同样还是零下数十度,但是哪怕至少高上几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张诚集结起来如此强大的一支部队,并且准备了极其丰厚的物资,当然不是留在那里当吉祥物看着的。当盟国柔软的腹部,整个南部欧洲地区都打成了一锅粥之后,张诚在1943年的一月三日正式发布了攻击命令。

    这支几乎将抵御严寒做到极致的军团在盟军认为最不可能的时候从盟军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杀了出来。他们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从茫茫雪海之中杀到了戈里科夫斯基,切断了守备在三分之一个察里津极其郊外的大约三十万的盟军官兵的退路和补给线。

    与此同时,之前就占据了大半个察里津的明军攻击部队也迅速出击,在盟军猝不及防之下迅速围歼了这些部队。原本已经争夺数个月之久,双方投入了百万大军,各种物资无数,两边都是伤亡惨重的察里津这次居然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被明军迅速拿下。

    对于这个战果,明军首先就是出其不意,在守军将主要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城内明军身上的时候,从茫茫雪地之中突然间杀了出来。部署在两侧担任侧翼保卫任务的波兰军队压根就没有任何能够对抗的能力。他们惊慌失措的根本无法抵抗,被明军轻松击败。

    原本察里津守军的侧翼防线上应该还有十余万的罗马尼亚军队在驻守才对。不过当明军的兵锋指向罗马尼亚本土的时候,这些军队早就已经被罗马尼亚人给调派回了自己的国家。直接就导致察里津防线上侧翼空虚。

    侧翼防线被打穿之后,盟军一开始甚至都没有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明军攻击军团以迅雷之势拿下了重要的后勤补给要道戈里科夫斯基,切断了守军的物资补给之后,盟军才恍然明白过来,明军居然在这种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发起了超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当察里津那边的战斗打响之后,张诚迅速命令从高加索到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全部明军一起行动起来,以强大的火力和攻势将自己面前的敌军牢牢缠住,为察里津的作战部队争取时间。

    冬季天寒地冻,俄国国内的道路交通条件原本就很烂,再加上明军的破坏和空中轰炸。盟军想要在短时间之内调集援军前去救援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之前部署在乌克兰以及高加索地区的预备队已经调往了罗马尼亚,现在都已经和那边的明军开片了。这个时候让他们从哪里再去调派援军?(未完待续。)

    ps:  ps:感谢书友等待停泊的风、642205163、阿达敢死队、不微笑刺客2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zhouyu1976、smad2005的打赏支持。感谢所有为辉煌之世点击,投票,打赏,订阅,收藏的朋友们。感谢大家的支持。

    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四百六十九章 绝望的包围圈 (下)

    高加索地区的盟军军队很多,但是他们面对的明军南方集团军群同样无比强大。他们可没有明军准备的那么充分,在寒冷的冬季进行大规模的野外行军先不说速度能有多快,单单是背后的明军猛攻之下说不定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崩溃。

    直到这个时候盟军才恍然发觉,原来明军真正的意图是高加索地区的数以百万计的盟军主力部队。之前对罗马尼亚的攻击不过是为了将盟军的预备队给调走而已。慌乱之下的盟军甚至是从其国内调派援军前往增援,可惜在时间上面已经来不及了。

    到了一月十五日的时候,明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察里津地区,打开了前往顿河的道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面,明军付出了超过十万人的伤亡代价。其中近半都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伤病损失。张诚顶着这么大的代价为的就是能够快速围歼高加索地区的盟军主力部队,从而为了能够在1943年之内结束欧洲战场上的战斗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占领察里津之后,明军的战场形势变的前所未有的好。他们沿着顿河一路向西推进,最终的目标就是顿河入海口处的亚速。

    只要明军完全封死了顿河沿岸,那在明军地中海舰队掌握着黑海制海权的情况下,高加索地区的盟军主力部队就将成为瓮中之鳖。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面被切断了补给线,这些盟军部队要么就是投降,要么就是全军覆没!

    当众多明军官兵们带着防备雪盲症的墨镜,驾驶着改装过的各种车辆杀往亚速的时候,绝望的盟军已经没有了任何阻挡他们的能力。

    对于明军来说,现在唯一能够让他们放缓脚步的只有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道路。不过天气方面虽然很冷。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却一直都没有怎么下雪。毕竟这里相比于北方莫斯科,圣彼得堡一带刺骨的严寒来说。南边顿河沿线靠近高加索地区一带的气温相比之下还算可以。

    数十个师的明军官兵们从察里津地区向西推进,沿途不断留下部队进行防御,用来构建防线对付南边的盟军部队北上突围。

    在明军攻击前进的道路上根本就没有能够阻挡他们的军队。俄国人早就已经失魂落魄的无力再战,而盟军的部队主力都在顿河南边的高加索。他们的战略预备队现在则是在罗马尼亚地区被死死缠住。至于从遥远的西欧派遣过来的援军哪里是短时间之内能够赶到战场的?

    更何况,明军强大的地中海舰队在察里津被拿下之后就已经掩护着海军陆战队通过了亚速海峡杀入了亚速海。并且成功在亚速地区登陆拿下了顿河出海口。并且在几天之后就占领了极为重要,拥有多座跨河大桥的后勤补给中转站,顿河畔罗斯托夫。

    丢掉了作为后勤中转中心的顿河畔罗斯托夫之后,高加索地区的庞大盟军部队顿时就陷入了补给不利的局面之中。那么多的部队要吃要喝要补给,在失去黑海制海权之后,盟军只能是通过陆路运输。可惜现在几乎所有的陆地运输线全都处于明军顿河军团的攻击范围之内,盟军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一处又一处的补给站被攻陷。

    时间很快就来到一月二十二日,从西欧开过来的盟军援军堪堪抵达基辅的时候,明军顿河军团就已经在顿河畔罗斯托夫与海军陆战队的部队顺利会师。超过二百三十万人以及海量装备的盟军部队就此被合围在了高加索山脉以北。顿河以南,黑海以东,里海以西的庞大地区之中。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盟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