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黄龙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沃黄龙石-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城来,城里百姓先是惊得四处奔逃,但当得知是刘邦后,又都从躲藏的地方出来,远远地望着,整个城里的空气依然比较紧张。如果换作我,也会为自己的命运而紧张,我已经深刻地感受到,在这个时代里,对于老百姓来说,根本就没有敌我之分,内在的,外在的,都不一定是自己人,杀戮是轻而易举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没必要分清敌我,只有抢先逃命才最为可取。
  来到县衙,谁都没有坐下,主位只有一个,刘邦首先发话,要县令坐,只把自己当成客人。县令没敢表态,只畏缩地站着,樊哙瞪着如铜铃般的大眼睛,“嗯”了一声长音,县令嗫嚅着说:
  “我,我无德,能,不,不能坐。”
  樊哙又“嗯”了一声短音,县令见此,又忸怩朝前挪步,樊哙又“嗯”了一声闷音,县令身体一软,瘫倒在地。
  我对县令并不熟悉,但看得出来,他一定也还算得上个读书人,刘邦在此地拉帮结派,他居然没有派人弹压过,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他算得上是个庸才,从民众的角度来说,他算个得上个蠢才,但也正是这样的人,统治者对他放心,老百姓也不大触他的霉头,虽然没有两头讨好,但至少不是两头都得罪,官做得还算平稳。如果没有萧何这一帮人,也许,他还会在秦末的大风大浪中开着这艘瘦小的破船继续前进一段时间,说不定,老百姓还真能因此少遭遇兵豩之灾,暂保性命无虞。这样的官不但在我们的历史上层出不穷,在现实的社会里也真不少,他们饱读诗书,大道理一讲一大箩,但就不能做出一件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当然,他们也做不出害国害民的重大事情,他们没有是非,但能维持现状,不能以非对是,也不以是对非。
  刘邦扶起县令,萧何却说:“刘季为亭长,仁义以对乡亲父老,全城敬服,堪为大任。”
  刘邦却推辞说:“现今天下纷扰,诸侯并起,沛令一席自应选择全县最有声望之人。我并非自爱,实因德薄能鲜,误己事小,倘若误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赎,还是快快另选贤能,以图大事吧。”
  早在我们到县衙之时,我已经发现堂上多了好几个长者,这几人见刘邦出言谦逊,更加悦服,纷纷扬起大指头,这也一定是萧何的安排。于是刘邦的手下一起坚请他担任沛令。刘邦仍是再三推让不就,萧何苦劝也无济无事。
  张心说:“三哥,众意已决,切莫辜负众人美意。”
  刘邦还是摆手推辞。这时,张心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建议选出9位全县最有声望的人,连同刘邦共计10人,把10个人的姓名写在纸上,谨告天地,拈出何人,何人即为沛县县令,不得推辞。这十人刘邦、县令、萧何与其它七个长者,但那几个长者死也不肯参加,说自己年事已高,没有能力更没有精力来统领大家保护乡民,所以宁愿死在当场也不敢拖累乡亲。我倒是理解这几个长者,自己既没有本事也没有亲信,就算精力旺盛,也无论如何不能节制这些个亡命之徒,虽然我们历史上叛乱不断,但真正有野心的人只能算是凤毛麟角,跟着起哄的占绝大多数,而更多的人只求有生之年平平安安,吃差点,过差点,能将自己的香火传之后代,也就足够了。如果轻信那些所谓的支持者,做个出头之鸟,于是铤而走险,至使身受千刀万剐还算小事儿,灭了族,断了香火,那才愧对列祖列宗。试想,历史上凡造反者,不计其数,最终成功者能有几人,但是,追随者能左右逢源,修成正果的却不在少数。所以,现代很多人认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就算穿越,一定凭了超过当时人的历史知识,如先知般占尽天时、地利,取个功名,如探囊取物尔,哪里知道,没天时,不可,没人和,更不可能,没胆识,那是万万不可,知识不等于实践,更何况知识往往来源于读书人,常言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自己都搞不颠的事儿,能给你真正的知识?
  县令见此,也提出不参与拈阄,说自己并非本乡本土之人,只能算是外来之人,没能力保一方平安,且自己乃朝廷命官,久食朝廷俸禄,如果背秦自立,于忠于义皆不相合,有污圣贤教诲。说完,进到内衙,很快提着行囊出来,将县令大印朝案子上一放,转身就要走人,当然被众人拦下。
  萧何见状,只得叫人再行推举,但任谁都推三阻四,讲出自己的许多的不是。现场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滑稽,如果现在已经有了成果,这群人会怎么做呢?
  最后,争执半天,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由萧何与刘邦抓阄。
  萧何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下来,他对大家说:“诸位这个办法很好,取决于天,最公道。这点微劳,须让不才来尽。”
  众人听了十分赞同,都说:“萧功曹在县办事多年,做事精细,这件事情理当请萧先生处置。”
  张心见此,对着我诡异地笑了笑,好像他早已料到有此结果一般,想想也是,这段时间里,萧何苦心孤诣,难道就没有替自己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种有文化,有见识的读书人。
  一切准备就诸后,萧何又转身对众人说:“刘邦最为乡亲信仰,拈阄之事,我看就请他来担任,以昭郑重。”
  众人齐声叫好,但我却发现,萧何写好名字后,并没有展示给在场的人看,而是直接揉成了一团丢到案上的盘中。这样的做法,十足的暗箱操作,没有监督,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就如同我们足协。做不做手脚,全凭操作者自己的良心,何来公平公正,萧何是不是有些太过明目张胆地利用大家的信任。难道历史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彻底颠覆?大家居然还在大声叫好。
  张心站到中间,说:“某来监事,以示公允,可否?”
  刘邦点头认可,萧何却没有作任何的表示,他是不是有些心虚呢?
  张心抓起一个纸团,展开来看了一下,停了片刻,再一把抓起另一个纸团,展开来。
  他愣了好一阵,萧何上前轻声问:“温弟,可看清?”
  张心如梦初醒,呐呐地说:“已看清。”
  萧何接着说:“可否将所查结果传之于众?”
  张心这才高声对场下的人说:“已查无误,可行。”
  场下立即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刘邦的身上。
  刘邦只得对天行礼之后,拈出一阄,当众展开一看,上面恰好写着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萧何,又要推辞。萧何见状,忙走上前去,一把将盘中另一个纸团抓起来,放入口中嚼碎,然后高声说道;
  “天意所归,还有何说。我萧何第一个服了。”
  说完,萧何第一个朝刘邦拱手作揖,并高喊:“萧何拜见沛公。”众人听了,欢声雷动,然后一起朝刘邦作揖。
  好事多磨,事态仍然按照历史的轨迹运行着,刘邦很顺利地当上了沛公,喊出了诛暴安民的口号,得到四乡众多民众的支持,城里顿时人满为患,有人要强入队伍,有人要亲眼看看赤帝,还有的人来看看风头。大街小巷疯传着刘季乃赤帝降世,专为诛灭白帝,代秦而有天下的故事。
  这些故事的流传,对树立刘邦的权威至关重要,如果要查阅历史,你会发现,不管是否成功改换门庭,起事的人总会有很多不同于常人的传说,什么梦与天神交,梦吃什么东西,出生时屋顶紫气笼罩,关键时刻天降祥瑞等,五花八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个人塑造成一个能代表天意的至圣至贤之人,显然有着君权神授意味。到后来,这些明显迷信的故事不能再冠冕堂皇出现,就变成了对这种人物精神世界如何伟大的上面,二者相较,其实完全一样,都是为了警示世人,他的统治上符天意,下合民心,不可不敬,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读书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文字游戏,就算是牛鬼蛇神,他们一样可以将其美化成圣贤之人,只要有需要。当然,这样做并不是只对当权者有利,因为我们需要秩序,从来如此,一强出世,百星暗淡,秩序自然而成,老百姓能得安宁,更加舍得传颂这样的神人,心甘情愿服从,从而建立起新的秩序。
  张心暗地里已经向萧何表示歉意,取得萧何的谅解,但事情好像并没有朝他设想的那样发展,最后逼得我们作出艰难的抉择。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十五章 圈子
更新时间2012…6…16 19:24:38  字数:2557

 刘邦能顺利当上沛公,自然与他几十年的经营有关,但在短时间里集聚这么强的人气,张心也功不可没。张心的那两个故事,虽然已经演变成一系列甚至有可能自相矛盾的千万种版本,但原创还是他,胜似百万雄兵,让刘邦一下子由仁义之士进化为重建人间秩序的真命天子。而且,张心还通过几天的潜心研究,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发现了刘邦为火,红色,秦为土,黑色,火克土,预示刘邦定能灭秦自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张心的理论得到更多老百姓的认可,但刘邦手下的兄弟们却并不以为意,而且反倒有些排斥张心的意思,觉得他只能做读书人的事,对争夺天下一无所知,只能蛊乱人心,萧何倒是比较赞赏,但却不愿出面帮张心说话。
  显然,我们跟刘邦那些武将的隔阂越来越严重,虽然没有发生正面冲突,但却已经进入冷战。张心在议事时侃侃而谈时,总会有人有意无意地发出声响,打断他的话,而刘邦却没有一丝的责备,让那些人越来越不把张心放在眼里。
  我们本可以安安心心地呆在这里,有饭吃饭,有酒喝酒,要哪阵睡就哪阵睡,没有人管,但此时的张心似乎很不满足于现状,非要在刘邦面前表现一下他作为读书人,并不像某些将领所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